2024-09-04

在Redis中设置密码,你需要修改Redis配置文件(通常名为redis.conf),找到# requirepass foobared这行配置,去掉前面的#并将foobared替换成你想要设置的密码。

例如,你想要设置密码为myStrongPassword123,你应该这样修改配置文件:




requirepass myStrongPassword123

修改完成后,重启Redis服务以使配置生效。

在Linux中,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重启Redis服务:




sudo service redis-server restart

或者如果你使用的是systemd(大多数现代Linux发行版):




sudo systemctl restart redis.service

设置密码后,客户端连接到Redis服务时需要提供密码。使用redis-cli时,可以使用-a参数:




redis-cli -a myStrongPassword123

在编程时,连接Redis时需要提供密码:




import redis
 
# 创建连接对象
r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password='myStrongPassword123')
 
# 测试连接
r.ping()

请确保在设置密码后,你的应用程序和其他管理工具(如Redis Desktop Manager或其他CLI工具)都使用正确的密码进行连接,否则将无法正常访问Redis服务。

2024-09-04



local key = KEYS[1]
local limit = tonumber(ARGV[1])
local current = tonumber(redis.call('get', key) or "0")
 
if current + 1 > limit then
    return 0 -- 超出限制
else
    if current == 0 then
        redis.call('expire', key, 1) --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避免永久锁
    end
    redis.call('incr', key) -- 自增键值
    return 1 -- 未超出限制
end

这段Lua脚本用于实现接口访问频率的限制。它通过Redis的键值来记录访问次数,并设置过期时间来防止无限期占用资源。脚本接收两个参数,一个是限制次数,一个是键名。如果当前访问次数加1后超过限制次数,则返回0;否则,如果当前访问次数是0(即键不存在),它会设置键的过期时间,然后递增访问次数,并返回1。这个脚本可以在Redis中通过EVAL命令执行。

2024-09-04

Redis 的 RDB 持久化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就是Snapshotting。

RDB 的优点是:

  • 一旦采用该方式,整个Redis数据库将只包含一个文件,方便进行备份和恢复。
  • 对于恢复大数据集来说,RDB是一种比AOF更快的方式。
  • 对于性能的影响较小,RDB在指定的时间间隔进行保存,对服务器性能的影响可以控制。

RDB的缺点是:

  • 如果你需要尽量减小数据丢失的风险,RDB可能不适合你。因为RDB是间隔一段时间进行保存,如果Redis意外宕机,那么可能会丢失最后一次快照后的数据。
  • RDB需要经常fork子进程来执行IO操作,如果数据集很大,可能会造成较长时间的阻塞。

配置RDB快照保存的时机,可以在redis.conf中设置:




save 900 1      # 900秒内至少1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save 300 10     # 300秒内至少10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save 60 10000   # 60秒内至少10000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如果你想关闭RDB,可以将所有的save指令注释掉或者设置为空。

RDB的文件默认为dump.rdb,可以通过配置dir选项来指定保存的目录,通过配置dbfilename选项来指定文件名。




dir ./
dbfilename dump.rdb

启动Redis时,如果指定了RDB文件,Redis会尝试加载该文件进内存。

注意:Redis的RDB文件是一个压缩过的二进制文件,不能直接编辑。如果需要修改RDB文件,可以使用Redis提供的工具redis-check-rdb来进行处理。

2024-09-04

在实时监控Redis性能指标的方法中,可以使用Redis自带的INFO命令,或者使用第三方工具和服务,如RedisLive、RedisInsight、Prometheus配合Grafana等。

以下是使用INFO命令的一个简单示例:




import redis
import json
 
# 连接到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使用INFO命令获取性能指标
info = r.info()
 
# 打印信息
print(json.dumps(info, indent=4))

为了实时监控和报警,你可以定期运行上述脚本,并将输出结果发送到监控系统。如果你需要更高级的实时监控,可以考虑使用Prometheus配合Grafana,它们都是开源的监控和报警工具。

Prometheus配合Grafana的示例:

  1. 安装并配置Prometheus,添加一个job来抓取Redis的metrics。
  2. 安装Grafana,并添加Prometheus数据源。
  3. 创建监控仪表盘,配置图表,设置报警规则。

这些工具都有详细的官方文档,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安装和配置。

2024-09-04

要在Linux上使用redis-cli登录并操作Redis,你需要确保Redis服务器正在运行,并且redis-cli工具已经安装在你的系统上。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命令来登录Redis并执行操作:

  1. 登录本地Redis服务器(默认端口6379):



redis-cli
  1. 登录远程Redis服务器(替换your_hostyour_port为实际的服务器地址和端口):



redis-cli -h your_host -p your_port
  1. 如果Redis服务器设置了密码,使用以下命令登录:



redis-cli -a your_password

登录后,你可以执行各种Redis命令,例如:

  • 设置键值对:



SET key value
  • 获取键的值:



GET key
  • 删除键:



DEL key
  • 查看所有键:



KEYS *

记得替换keyvalue为你要操作的实际键和值。

2024-09-04

在进行MySQL、Redis和Tomcat软件包升级时,通常遵循以下步骤:

  1. 备份:确保在升级前对所有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2. 检查兼容性:查看新版本的发行说明,确认是否有与其他软件包的兼容性问题。
  3. 停服:在升级之前,确保停止所有相关服务,避免在升级过程中对用户造成影响。
  4. 下载新软件包:从官方网站或可信来源下载新的软件包。
  5. 安装/升级:使用适当的命令安装新软件包或升级现有软件包。
  6. 重新启动服务:安装或升级完成后,重新启动服务。
  7. 测试:确保应用程序能正常运行,并且所有功能都能正常工作。

以下是针对MySQL、Redis和Tomcat的升级命令示例:

MySQL升级(以Linux为例):




# 停止MySQL服务
sudo systemctl stop mysqld
 
# 升级MySQL
sudo yum update mysql
 
# 启动MySQL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mysqld

Redis升级(以Linux为例):




# 停止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stop redis
 
# 升级Redis
sudo yum update redis
 
# 启动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redis

Tomcat升级(以Linux为例):




# 停止Tomcat服务
sudo systemctl stop tomcat
 
# 升级Tomcat
# 通常需要下载新版本的Tomcat压缩包,然后解压到指定目录并重命名为新版本号
# 配置Tomcat服务指向新的安装目录
 
# 启动Tomcat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tomcat

请根据您的操作系统和环境具体调整命令。在执行任何升级操作之前,请确保已经阅读了相关软件的官方升级文档。

2024-09-04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nnection.RedisConnection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oauth2.server.authorization.RedisOAuth2AuthorizationSer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oauth2.server.authorization.token.OAuth2TokenCustomiz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oauth2.server.authorization.token.OAuth2TokenSerializ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oauth2.server.authorization.token.OAuth2TokenSerializerFactory;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edisTokenConfig {
 
    @Bean
    public RedisOAuth2AuthorizationService redisOAuth2AuthorizationService(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disConnectionFactory) {
        return new RedisOAuth2AuthorizationService(redisConnectionFactory);
    }
 
    @Bean
    public OAuth2TokenSerializer<OAuth2TokenCustomizer> oAuth2TokenSerializer(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disConnectionFactory) {
        OAuth2TokenSerializerFactory factory = new OAuth2TokenSerializerFactory();
        factory.setRedisConnectionFactory(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turn factory.createSerializer();
    }
 
    @Bean
    public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disConnectionFactory) {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template = new RedisTemplate<>();
        template.setConnectionFactory(redisConnectionFactory);
        return template;
    }
}

这个配置类定义了Redis存储的相关Bean,包括RedisOAuth2AuthorizationService用于存储授权信息,OAuth2TokenSerializer用于序列化和反序列化令牌,以及基本的RedisTemplate用于与Redis交互。这些Bean可以被注入到OAuth2AuthorizationServerConfiguration中,以确保授权服务器使用Redis作为令牌存储。

2024-09-04

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String),哈希表(Hash),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 Set或ZSet)与范围查询,Bitmaps,Hyperloglogs,Geo等。

Redis的主要优势在于其速度,它可以在常量时间内完成大多数操作。此外,Redis支持数据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硬盘中,以防止数据丢失。

然而,Redis并不是万能的,它并非设计为通用数据库,而是作为特定用途设计的,例如用作会话存储、消息队列、排行榜、计数器等。

如果你的应用需要一个全栈的解决方案,包括数据存储、管理和维护,那么Redis可能不是你的首选。全栈型数据库(DBMS),如PostgreSQL、MySQL、MongoDB等,提供了更多功能,如复杂查询、事务支持、更好的安全性和更完整的标准支持。

如果你的应用需求非常适合Redis,例如需要快速读写操作和缓存支持,那么你可以考虑使用Redis作为主要数据库。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示例,展示如何使用redis-py客户端连接Redis服务器并执行一些基本操作:




import redis
 
# 连接到本地Redis实例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键值对
r.set('foo', 'bar')
 
# 获取键的值
print(r.get('foo'))  # 输出:b'bar'
 
# 列表操作
r.rpush('mylist', 'item1')
r.rpush('mylist', 'item2')
print(r.lrange('mylist', 0, -1))  # 输出:[b'item1', b'item2']
 
# 哈希操作
r.hset('myhash', 'field1', 'value1')
print(r.hgetall('myhash'))  # 输出:{b'field1': b'value1'}
 
# 集合操作
r.sadd('myset', 'member1')
r.sadd('myset', 'member2')
print(r.smembers('myset'))  # 输出:{b'member1', b'member2'}
 
# 有序集合操作
r.zadd('myzset', {'member1': 1, 'member2': 2})
print(r.zrange('myzset', 0, -1, withscores=True))  # 输出:[(b'member1', 1.0), (b'member2', 2.0)]

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考虑Redis的持久化、集群、安全性和监控等方面,以确保它适合你的生产环境。

2024-09-04

Redis是一种开源的内存中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以下是Redis的应用和底层实现的简要概述:

  1. 应用层:Redis可以用来加速数据访问、实现缓冲、排行榜、发布/订阅模式等。
  2. 客户端库:使用Redis客户端库与Redis服务器进行交互。例如,在Python中使用redis-py库。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r.set('foo', 'bar')
    print(r.get('foo'))
  3. 数据结构:Redis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如字符串、哈希、列表、集合、有序集合等。
  4. 持久化:Redis支持两种持久化方式,RDB(默认)和AOF。
  5. 主从复制:Redis支持主从复制,可以实现高可用性和数据备份。
  6. 高级特性:Redis提供了发布/订阅、Lua脚本、事务、Pipeline等高级特性。
  7. 底层实现:

    • 内存管理:Redis使用自己的内存管理机制,比如参数maxmemory用于控制最大内存使用。
    • 数据结构:Redis底层是用C实现的,包含了高效的数据结构,如哈希表、跳表等。
    • 网络模型:Redis采用单线程非阻塞IO多路复用模型,可以处理大量的并发连接。
  8. 性能优化:使用Redis时,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命令行进行性能优化。
  9. 安全性: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命令行设置访问控制、加密和身份验证。
  10. 监控和管理:可以使用redis-cli工具或其他监控工具来监控Redis的性能和状态。

以上是Redis应用和底层实现的一个概览,具体细节超出了简答的范围。如果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可以参考Redis的官方文档或源代码。

2024-09-04

Redis 的 SCAN 命令是一种基于游标的迭代器,用于迭代数据库中的键集。它的主要目的是用来替代 KEYS 命令以避免在大数据库上出现阻塞。

SCAN 命令的基本语法如下:




SCAN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cursor:游标,开始时通常设置为 0,SCAN 命令每次调用都会返回一个新的游标,下次调用只需用这个新的游标作为下一次调用的游标参数。

MATCH pattern:可选参数,用于指定键的匹配模式。

COUNT count:可选参数,表示每次迭代返回的近似键数,注意这不是一个严格的上限,Redis 会根据内部算法自行决定返回的键数。

然而,SCAN 命令的使用也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陷阱及其解决方案:

  1. 不要在生产环境中使用 O(N) 的命令:SCAN 命令每次调用时返回的键数取决于数据库中的实际键数,如果数据库中的键数量非常大,而 COUNT 参数设置的过小,那么可能需要执行多次 SCAN 命令才能遍历完所有键,这种情况下,如果有大量的写操作,可能会影响 Redis 的性能。

解决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COUNT 参数,确保每次 SCAN 命令的执行时间尽可能短。

  1. 不要依赖游标返回的顺序:虽然 SCAN 命令保证在同一个游标范围内返回的键是有序的,但是不同游标范围返回的键的顺序可能不同,更不能依赖 SCAN 命令返回的键集合是原子的。

解决方案:如果需要有序的遍历,应该自己在应用层维护键的顺序。

  1. 不要使用 SCAN 命令来保证原子性:虽然 SCAN 命令是基于游标的,看似可以用来代替 INCR 等命令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但实际上 SCAN 命令的游标跳转是无法被事务所包裹的,如果在迭代过程中发生了事务回滚,那么游标的状态可能会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

解决方案:应该使用 Redis 提供的事务特性或者 Lua 脚本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

总结:在使用 SCAN 命令时,需要特别注意命令的使用方式和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以确保命令的正确性和性能。在生产环境中,建议使用前进行充分的测试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