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 连接到Redis服务器,默认连接到127.0.0.1的6379端口
redis-cli

# 如果Redis服务器设置了密码,使用以下命令连接
redis-cli -h 127.0.0.1 -p 6379 -a yourpassword

# 连接后,可以执行基本命令,如:
SET key "Hello, Redis!"
GET key

# 当完成操作后,退出redis-cli
quit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Redis命令行接口连接到Redis服务器,并执行基本的读写操作。这是学习Redis和进行快速实验的基本工具。

2024-09-06

Memcache和Redis都是缓存服务器,但它们有一些主要的区别:

  1. 数据类型:Memcache通常只支持字符串类型的数据,而Redis除了字符串还支持列表、集合、有序集合和哈希表等数据结构。
  2. 持久化:Memcache不支持持久化,一旦服务器重启,数据就会丢失;而Redis支持持久化,可以将数据保存到磁盘上,防止数据丢失。
  3. 分布式支持:Redis原生支持分布式,可以通过Redis Sentinel和Redis Cluster实现高可用和分布式存储;Memcache本身不支持分布式,需要依赖客户端或其他工具实现分布式。
  4. 内存管理机制:Redis有更加复杂的内存管理机制,包括主动清除某些键等;Memcache的内存管理是通过LRU(最近最少使用)算法,如果内存不足,则会清除最近最少使用的键。

以下是使用Memcached和Redis的基本Python代码示例:

Memcached:

首先需要安装pylibmcpython-memcached库:




pip install pylibmc

然后使用如下代码:




import libmc
 
# 连接Memcached服务器
mc = libmc.Client(['127.0.0.1:11211'])
 
# 设置键值对
mc.set('key', 'value')
 
# 获取键的值
value = mc.get('key')
print(value)

Redis:

首先需要安装redis库:




pip install redis

然后使用如下代码:




import redis
 
# 连接Redis服务器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键值对
r.set('key', 'value')
 
# 获取键的值
value = r.get('key')
print(value)

请注意,以上代码仅展示了基本的使用方法,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配置连接池、处理异常等。

2024-09-06

在Redis中实现延时消息通常有两种方式:使用SORT命令结合ZSET,或者使用Stream数据类型。

以下是使用SORTZSET实现的示例代码: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 连接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消息添加到zset,分数为当前时间戳加上延时时长
delay_time = 10  # 延时10秒
message_id = "message:123"  # 消息ID
r.zadd("delayed_queue", {message_id: time.time() + delay_time})
 
# 使用SORT命令获取到期的消息
while True:
    # 使用SORT命令获取当前时间之前的所有元素
    messages = r.zrangebyscore("delayed_queue", 0, time.time())
    for msg in messages:
        print(f"处理消息: {msg}")
        # 处理完消息后,从zset中移除
        r.zrem("delayed_queue", msg)
    time.sleep(1)  # 每隔1秒检查一次

使用Stream实现延时消息的示例代码: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 连接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创建Stream
stream_key = "delayed_stream"
r.xgroup_create(stream_key, group_name="delayed_group", id="$", mkstream=True)
 
# 消息添加到Stream,并设置延时时长
delay_time = 10  # 延时10秒
message_id = r.xadd(stream_key, {"message": "Hello", "delay_time": delay_time})
 
# 消费者从Stream中读取消息
while True:
    messages = r.xreadgroup(
        group="delayed_group", consumer="consumer1", streams={stream_key: ">"}
    )
    for msg in messages:
        stream, data = msg
        for id, message in data:
            print(f"处理消息: {message['message']}")
            # 处理完消息后,Ack
            r.xack(stream_key, "delayed_group", id)
            # 可以在这里根据消息中的延时时长进行sleep
    time.sleep(1)  # 每隔1秒检查一次

以上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Redis的不同特性来实现延时消息。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需要添加额外的逻辑,比如消息的可靠传递和重试机制。

2024-09-06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go-redis/redis"
    "log"
    "os"
    "os/exec"
    "time"
)
 
// 定义Redis连接参数
var redisHost = "localhost"
var redisPort = "6379"
var redisPassword = ""
 
// 定义Redis备份路径
var backupPath = "/path/to/redis/backup"
 
// 定义Redis客户端
var client = redis.NewClient(&redis.Options{
    Addr:     fmt.Sprintf("%s:%s", redisHost, redisPort),
    Password: redisPassword, // no password set
    DB:       0,  // use default DB
})
 
// 检查错误函数
func checkErr(err error) {
    if err != nil {
        log.Fatalf("发生错误: %v", err)
    }
}
 
// 备份Redis数据库
func backupRedis() {
    // 执行本地Redis数据库备份命令
    cmd := exec.Command("redis-cli", "--rdb", backupPath+"/dump.rdb")
    err := cmd.Run()
    checkErr(err)
}
 
// 恢复Redis数据库
func restoreRedis() {
    // 确保备份文件存在
    if _, err := os.Stat(backupPath + "/dump.rdb"); os.IsNotExist(err) {
        log.Fatal("备份文件不存在")
    }
 
    // 执行本地Redis数据库恢复命令
    cmd := exec.Command("redis-cli", "--rdb", backupPath+"/dump.rdb")
    err := cmd.Run()
    checkErr(err)
}
 
func main() {
    // 备份Redis数据库
    backupRedis()
 
    // 等待一段时间,模拟数据变更
    time.Sleep(10 * time.Second)
 
    // 恢复Redis数据库
    restoreRedis()
}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在Go语言中使用redis-cli工具来备份和恢复Redis数据库。首先,它定义了连接到Redis服务器所需的参数,并创建了一个Redis客户端。接下来,它定义了backupRedisrestoreRedis函数,分别用于执行备份和恢复命令。在main函数中,它首先调用backupRedis进行备份,然后等待一段时间以模拟数据变更,最后调用restoreRedis进行恢复。这个例子简单明了,并且提供了一个实际的应用场景,展示了如何在生产环境中使用Redis备份和恢复功能。

2024-09-06

由于提问中没有具体的实战案例,我将给出一个使用Redis进行会话管理的简单示例。

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Web应用,我们将使用Redis来管理用户会话。

首先,安装并设置Redis服务器。然后,使用Python和redis-py客户端库,我们可以这样管理会话:




import redis
import uuid
 
# 连接到Redis
redis_host = 'localhost'
redis_port = 6379
redis_password = ''  # 如果设置了密码需要填写
redis_client = redis.StrictRedis(host=redis_host, port=redis_port, password=redis_password)
 
# 创建一个会话管理器
class SessionManager:
    def __init__(self, redis_client):
        self.redis_client = redis_client
        self.sessions = {}
 
    # 创建新会话
    def create_session(self):
        session_id = str(uuid.uuid4())
        self.sessions[session_id] = {}
        return session_id
 
    # 获取会话数据
    def get_session(self, session_id):
        return self.sessions.get(session_id, {})
 
    # 存储会话数据
    def save_session(self, session_id, data):
        self.sessions[session_id] = data
        # 将会话数据保存到Redis,这里简化处理,实际可能需要序列化
        self.redis_client.set(session_id, data)
 
    # 删除会话
    def delete_session(self, session_id):
        if session_id in self.sessions:
            del self.sessions[session_id]
        self.redis_client.delete(session_id)
 
# 使用SessionManager
session_manager = SessionManager(redis_client)
 
# 创建新会话
session_id = session_manager.create_session()
 
# 存储会话数据
session_manager.save_session(session_id, {'username': 'user123', 'items': [1, 2, 3]})
 
# 获取会话数据
session_data = session_manager.get_session(session_id)
 
# 删除会话
session_manager.delete_session(session_id)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简单的会话管理器,它可以创建新会话、获取会话数据、保存会话数据到Redis以及删除会话。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Redis来管理Web应用的会话状态,并且可以扩展来管理更复杂的会话数据。

2024-09-06

问题解释

  1. 缓存穿透:查询不存在的数据,缓存和数据库都没有,导致所有请求都打到数据库上。
  2. 缓存击穿:一个Key过期,大量请求打到数据库。
  3. 缓存雪崩:大量Key同时过期,导致大量请求打到数据库。

解决方案

  1. 缓存穿透:

    • 使用布隆过滤器:在缓存之前加一个布隆过滤器,查询时先检查数据是否存在。
    • 缓存空值:如果数据库查询不到,也缓存一个特殊值,如空字符串或者NULL,并设置较短的过期时间。
  2. 缓存击穿:

    • 加互斥锁:当Key过期时,先加锁,只有一个线程去数据库查询,其他线程等待。
    • 预先载入缓存:定时预先更新缓存,或者在高峰时间预热缓存。
  3. 缓存雪崩:

    • 设置随机过期时间:使得Key不会在同一时间过期。
    • 监控告警:提前预警,在大量Key即将过期时,预热缓存。
    • Redis集群部署:分散Key的存储和访问压力。

示例代码(伪代码):




# 缓存穿透 - 布隆过滤器
def is_key_exist(key):
    # 布隆过滤器判断Key是否存在
    return bloom_filter.is_exist(key)
 
def get_data(key):
    if not is_key_exist(key):
        return None
    data = redis.get(key)
    if data is None:
        data = db.get(key)
        if data is not None:
            redis.set(key, data, ex=3600)
    return data
 
# 缓存击穿 - 互斥锁
def get_data_with_lock(key):
    lock = acquire_lock(key)
    if lock:
        data = redis.get(key)
        if data is None:
            data = db.get(key)
            if data is not None:
                redis.set(key, data, ex=3600)
        release_lock(key)
    else:
        sleep(1)  # 等待1秒,再次尝试获取数据
        get_data_with_lock(key)
    return data
 
# 缓存雪崩 - 随机过期时间
def set_random_expire(key, data, expire_time):
    random_expire = random.randint(expire_time//2, expire_time)
    redis.set(key, data, ex=random_expire)

注意:以上代码仅为示例,实际应用需要根据业务场景和架构进行调整。

2024-09-06

Redis的String数据类型底层使用了一种名为简单动态字符串(Simple Dynamic String,SDS)的结构来实现。SDS是Redis中的基本字符串表示,它是一个结构体,用于存储和管理字符串,并且具有高效的内存管理和字符串长度扩展特性。

以下是SDS的结构体定义(部分):




struct sdshdr {
    // 记录buf数组中已使用字节的数量
    // 等于SDS所保存字符串的长度
    int len;
    // 记录buf数组中未使用字节的数量
    int free;
    // 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
    char buf[];
};

其中:

  • len 属性:记录了SDS保存的字符串的长度。
  • free 属性:记录了SDS的剩余空间大小。
  • buf 数组:是一个字符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的每个字符。

这种结构提供了高性能的字符串操作,例如内存分配和释放的次数都被大大减少,并且通过len属性,Redis可以在常数时间内获取字符串长度。

2024-09-06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

Redis 的命令有很多,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通用命令。

  1. DEL:删除一个key



DEL keyname
  1. EXISTS:检查一个key是否存在



EXISTS keyname
  1. EXPIRE:为一个key设置过期时间



EXPIRE keyname 10
  1. TTL:查看一个key的过期时间



TTL keyname
  1. KEYS:查找符合给定模式的key



KEYS pattern
  1. MOVE:将一个key从一个数据库移动到另一个数据库



MOVE keyname 1
  1. PERSIST:移除一个key的过期时间



PERSIST keyname
  1. RENAME:将一个key改名



RENAME oldkeyname newkeyname
  1. TYPE:返回一个key所储存的value的类型



TYPE keyname
  1. RANDOMKEY:返回一个随机key



RANDOMKEY
  1. SLAVEOF:使当前服务器成为另一个服务器的从服务器



SLAVEOF host port
  1. SAVE:保存数据到磁盘



SAVE
  1. SHUTDOWN:关闭服务器



SHUTDOWN
  1. SLAVEOF:改变复制策略设置



SLAVEOF host port
  1. INFO:获取服务器的统计信息



INFO
  1. MONITOR:实时监控所有经过服务器的请求



MONITOR
  1. CONFIG:在运行时配置Redis服务器



CONFIG GET parameter
  1. DEBUG OBJECT:获取key的调试信息



DEBUG OBJECT keyname
  1. DEBUG SEGFAULT:使服务器崩溃



DEBUG SEGFAULT
  1. SYNC:用于复制功能,同步数据



SYNC
  1. PING:测试服务器是否运行



PING
  1. ECHO:打印信息



ECHO message
  1. SELECT:更改当前数据库



SELECT index
  1. QUIT:关闭当前连接



QUIT
  1. AUTH:验证密码



AUTH password
  1. SLOWLOG:慢查询日志



SLOWLOG subcommand [argument]
  1. OBJECT:获取key的value的相关信息



OBJECT subcommand [arguments [arguments...]]
  1. CLIENT LIST:返回连接到服务器的客户端列表



CLIENT LIST
  1. CLIENT KILL:关闭客户端连接



CLIENT KILL ip:port
  1. CLIENT GETNAME:获取连接的客户端名称



CLIENT GETNAME
  1. CLIENT SETNAME:设置连接的客户端名称



CLIENT SETNAME
  1. DBSIZE:返回当前数据库的key的数目
2024-09-06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

Redis 的数据结构:

  1. 字符串(String)
  2. 列表(List)
  3. 集合(Set)
  4. 有序集合(Sorted Set)
  5. 哈希(Hash)
  6. 位图(Bitmap)
  7. HyperLogLog
  8. Stream

常用的 Redis 命令:

  1. String

    • SET:为一个键设置值
    • GET:获取一个键的值
    • INCR:将键的整数值增加1
    • DECR:将键的整数值减少1
    • INCRBY:将键的整数值增加指定的整数
    • DECRBY:将键的整数值减少指定的整数
    • SETNX:只有键不存在时,设置键的值
    • GETSET:设置键的值并返回旧值
  2. List

    • LPUSH: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 RPUSH: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尾部
    • LPOP: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 RPOP:移出并获取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 LLEN:获取列表长度
    • LRANGE:获取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3. Set

    • SADD:向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
    • SMEMBERS:获取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 SISMEMBER:判断成员是否在集合中
    • SCARD:获取集合的成员数
    • SREM:移除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4. Sorted Set

    • ZADD:向有序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
    • ZCARD:获取有序集合的成员数
    • ZCOUNT:计算在有序集合中指定分数区间内的元素数量
    • ZRANGE:按索引范围返回有序集合成指定区间内的成员
    • ZREM:移除有序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5. Hash

    • HSET:将哈希表中的字段的值设置为
    • HGET:获取存储在哈希表中的字段的值
    • HGETALL:获取在哈希表中指定键的所有字段和值
    • HDEL:删除一个或多个哈希表字段
  6. Bitmap

    • SETBIT:对键的二进制表示的位进行设置
    • GETBIT:对键的二进制表示的位进行获取
    • BITCOUNT:计算给定位区间内的位的数量
  7. HyperLogLog

    • PFADD:添加元素到HyperLogLog
    • PFCOUNT:返回HyperLogLog的基数估算值
    • PFMERGE:将多个HyperLogLog合并为一个
  8. Stream

    • XADD:将消息添加到流
    • XREAD:从流读取消息
    • XDEL:删除流中的一条或多条消息
    • XLEN:获取流中消息的数量
    • XRANGE:根据ID范围获取消息
    • XREVRANGE:根据ID范围,逆向获取消息

以上是 Redis 常用数据结构和命令的简要概述和示例,具体使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和命令。

2024-09-06

以下是使用Docker安装MySQL, Redis集群和Tomcat的简化版示例代码:




# 拉取MySQL镜像
docker pull mysql:5.7
 
# 运行MySQL容器
docker run --name mysql -e MYSQL_ROOT_PASSWORD=my-secret-pw -d mysql:5.7
 
# 拉取Redis镜像
docker pull redis:5.0.9
 
# 运行Redis Master容器
docker run --name redis-master -d redis:5.0.9 redis-server --appendonly yes
 
# 运行Redis Slave容器,连接到Redis Master
docker run --name redis-slave --link redis-master:master -d redis:5.0.9 redis-server --slaveof master 6379 --appendonly yes
 
# 拉取Tomcat镜像
docker pull tomcat:9.0
 
# 运行Tomcat容器
docker run --name tomcat -p 8080:8080 -d tomcat:9.0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Docker命令快速地安装和运行MySQL, Redis集群和Tomcat服务器。这些命令简洁明了,并提供了基本的安全设置,如为MySQL设置root密码。对于Redis,我们创建了一个主实例和一个从实例来演示集群的概念。Tomcat的安装则是标准的单实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