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PostgreSQL是一个开源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它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如查询优化、事务完整性、多版本并发控制等。

在PostgreSQL中,数据是以表的形式存储的,表是由行和列组成的。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是基于页的,每个页大小默认是8KB。在逻辑结构上,表、索引、序列等数据库对象组成了模式(schema),而模式又构成了数据库(database)。

在PostgreSQL中,数据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数据库(Database):是数据集合,包含一组表和其他数据库实体。
  2. 模式(Schema):是数据库内部的命名空间,用于组织对象,如表、视图、索引等。
  3. 表(Table):是数据的二维结构,由行和列组成。
  4. 索引(Index):是提高查询性能的重要数据库对象,它是一种排序的存储结构,用于快速定位数据。
  5. 视图(View):是基于SQL查询的虚拟表,可以被查询和操作。
  6. 序列(Sequence):是生成数字序列的数据库对象,通常用于自增字段。
  7. 数据类型(Data Type):是数据库中定义列或表达式的类型。
  8. 约束(Constraint):是确保数据完整性的规则,如主键、外键、唯一性约束、非空约束等。

在物理存储结构上,PostgreSQL的数据存储在磁盘上的文件中,主要包括:

  1. 数据文件(data file):存储表和索引的数据。
  2. 日志文件(log file):记录数据库的所有修改操作,用于恢复和恢复。
  3.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存储数据库的控制信息,如版本、日志序列号等。
  4. 参数文件(parameter file):配置数据库服务器的行为。
  5. 归档日志文件(archive log file):对数据库的变更历史记录,用于备份和恢复。

在查询处理层面,PostgreSQL的查询处理流程包括解析器(Parser)、优化器(Optimizer)、执行器(Executor)等部分。

解析器:将SQL语句转化为查询的抽象语法树(AST)。

优化器:基于AST生成查询计划。

执行器:根据查询计划与数据库交互,返回查询结果。

总结:PostgreSQL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它的核心组件包括数据库、模式、表、索引、视图、序列、数据类型、约束等,这些组件以逻辑结构组织数据,并在物理上存储在文件中。查询处理流程包括解析、优化和执行阶段,以确保高效的数据检索。

2024-09-03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 假设的 ziplist.h 头文件 */
typedef struct ziplist {
    // 实现细节省略...
} ziplist;
 
/* 假设的 ziplist.c 源文件 */
ziplist *ziplistNew(void) {
    // 实现细节省略...
    return NULL;
}
 
void ziplistFree(ziplist *zl) {
    // 实现细节省略...
}
 
unsigned int ziplistLen(const ziplist *zl) {
    // 实现细节省略...
    return 0;
}
 
int ziplistPush(ziplist *zl, unsigned char *s, unsigned int slen, int where) {
    // 实现细节省略...
    return 0;
}
 
char *ziplistIndex(ziplist *zl, int index) {
    // 实现细节省略...
    return NULL;
}
 
/* 示例使用压缩列表的函数 */
int main() {
    ziplist *myziplist = ziplistNew();
    char *value = "Hello, World!";
 
    // 将字符串推入压缩列表的末尾
    ziplistPush(myziplist, (unsigned char *)value, strlen(value), ZIPLIST_TAIL);
 
    // 将字符串推入压缩列表的开头
    ziplistPush(myziplist, (unsigned char *)value, strlen(value), ZIPLIST_HEAD);
 
    // 获取压缩列表指定位置的字符串值
    unsigned int len = ziplistLen(myziplist);
    for (int i = 0; i < len; i++) {
        char *entry = ziplistIndex(myziplist, i);
        printf("Entry #%d: %s\n", i, entry);
    }
 
    // 释放压缩列表
    ziplistFree(myziplist);
 
    return 0;
}

这个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新的压缩列表,向列表中添加数据(尾部和头部),获取列表中的元素,以及释放列表资源。注意,这只是一个示例,实际的实现细节需要根据Redis的源代码来编写。

2024-09-03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的、支持网络交互的、可基于内存也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以下是一些Redis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示例代码:

  1. String(字符串)

存储:




SET key value

获取:




GET key
  1. List(列表)

在列表头部插入:




LPUSH key value

在列表尾部插入:




RPUSH key value

获取列表:




LRANGE key start stop
  1. Set(集合)

添加元素:




SADD key member

获取集合中所有成员:




SMEMBERS key
  1. Hash(哈希)

存储:




HSET key field value

获取:




HGET key field
  1. Zset(有序集合)

添加元素:




ZADD key score member

获取:




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1. Stream(流)

添加消息到流:




XADD key [MAXLEN [~] count] [ID field value [field value ...]]

获取消息:




XRANGE key start end [COUNT count]

以上操作都是Redis基本操作,Redis还有很多高级功能和操作,如Lua脚本、事务、发布/订阅等,都是通过Redis提供的命令来实现的。

2024-09-03

跳表(skiplist)是Redis中的一种数据结构,它可以在平均时间复杂度O(logN)的时间内完成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这使得它在Redis中广泛应用于有序集合的实现。

在Redis中,跳表用于有序集合(sorted set)的实现。有序集合是一种数据类型,它不仅存储元素,而且还将每个元素关联到一个浮点数,并按浮点数的值排序。

在Redis中,有序集合的添加、删除和查找操作都是基于跳表实现的。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语言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跳表,并将数据写入文件,然后从文件中读取数据。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 假设的跳表结构
typedef struct skiplist {
    int value;
    struct skiplist *forward[];
} skiplist;
 
// 创建一个跳表节点
skiplist* createNode(int value) {
    skiplist* node = malloc(sizeof(skiplist));
    node->value = value;
    return node;
}
 
// 将跳表数据写入文件
void saveToFile(skiplist* head, char* filename) {
    FILE* file = fopen(filename, "w");
    if (file == NULL) {
        perror("Error opening file");
        return;
    }
 
    skiplist* current = head;
    while (current != NULL) {
        fprintf(file, "%d\n", current->value);
        current = current->forward[0];
    }
 
    fclose(file);
}
 
// 从文件读取数据并创建跳表
skiplist* loadFromFile(char* filename) {
    FILE* file = fopen(filename, "r");
    if (file == NULL) {
        perror("Error opening file");
        return NULL;
    }
 
    skiplist* head = NULL;
    skiplist* tail = NULL;
    int value;
 
    while (fscanf(file, "%d", &value) == 1) {
        skiplist* node = createNode(value);
        if (head == NULL) {
            head = node;
        } else {
            tail->forward[0] = node;
        }
        tail = node;
    }
 
    fclose(file);
    return head;
}
 
// 模拟的主函数
int main() {
    // 创建一个简单的跳表
    skiplist* head = createNode(10);
    head->forward[0] = createNode(20);
    head->forward[0]->forward[0] = createNode(30);
 
    // 将跳表数据保存到文件
    saveToFile(head, "skiplist.txt");
 
    // 从文件读取数据并创建新的跳表
    skiplist* newHead = loadFromFile("skiplist.txt");
 
    // 清理代码,释放内存
    skiplist* current = newHead;
    while (current != NULL) {
        skiplist* next = current->forward[0];
        free(current);
        current = next;
    }
 
    return 0;
}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跳表,如何将其数据保存到文件中,以及如何从文件中读取数据并重新创建跳表。这个例子不包括实际的文件操作函数,因为它们可能会依赖于操作系统和环境。

注意,这个例子中的跳表实现是非常简化的,它只包含了最基本的功能和结构,以便清晰地展示读取和写入文件的过程。在

2024-09-03

Redis支持的数据类型包括:

  1. 字符串(String)
  2. 列表(List)
  3. 集合(Set)
  4. 有序集合(Sorted Set,或称为ZSet)
  5. 哈希(Hash)
  6. 位图(Bitmap)
  7. 超日志(HyperLogLog)

底层数据结构:

  1. 字符串:简单动态字符串(Simple Dynamic String,SDS)
  2. 列表:双向链表
  3. 集合:哈希表
  4. 有序集合:跳跃列表(ZSet是跳表+哈希表)
  5. 哈希:哈希表
  6. 位图:位数组
  7. 超日志:基数估计算法

Redis为何对这些数据类型使用高效的底层数据结构:

  • 字符串:SDS可以避免字符串长度改变时频繁的内存重分配。
  • 列表:双向链表使得插入和删除操作都是O(1)复杂度。
  • 集合、有序集合、哈希:使用哈希表存储数据,允许快速访问。
  • 跳表:有序集合可以快速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 位图:位操作能够对位串进行快速的操作。
  • 超日志:基数估计算法适合用于大量的数据去重统计。

这些数据结构的选择使得Redis能够提供高性能的键值存储服务。

2024-09-03

Redis 底层数据结构主要包括:

  1. 字符串(String)
  2. 字典(Hash)
  3. 链表(LinkedList)
  4. 跳跃表(SkipList)
  5. 哈希表(HashTable)
  6. 快速列表(QuickList)
  7. 整数集合(IntSet)
  8. 压缩列表(ZipList)

Redis 使用这些数据结构来实现键值对数据库。具体使用哪种数据结构由键值对的数据类型和数据规模决定。

例如,当你使用 Redis 存储字符串类型的数据时,Redis 会使用简单动态字符串(Simple Dynamic String, SDS)作为底层实现。




// Redis 中 SDS 的结构体定义
struct sdshdr {
    int len; // 记录buf中已使用的字节数
    int free; // 记录buf中未使用的字节数
    char buf[]; // 字节数组,用于保存字符串
};

当你使用 Redis 存储列表类型的数据时,Redis 会使用快速列表作为底层实现。




// Redis 中快速列表的结构体定义
struct quicklist {
    quicklistNode *head; // 列表的头部节点
    quicklistNode *tail; // 列表的尾部节点
    long count; // 列表中元素的数量
    int nodes; // 快速列表中节点的数量
    int compressDepth; // 压缩深度
    // 其他字段
};
 
// 快速列表节点的结构体定义
struct quicklistNode {
    struct quicklistNode *prev; // 前一个节点
    struct quicklistNode *next; // 下一个节点
    unsigned char *zl; // 压缩列表的指针
    unsigned int sz; // 压缩列表的大小
    int count; // 压缩列表中的元素数量
    int encoding; // 节点的编码方式
    // 其他字段
};

这些代码仅为示例,实际的 Redis 源码会更加复杂,并包含内存管理、线程安全等多种考虑因素。

2024-09-03

RedisObject是Redis中的一个基本数据结构,它是Redis中所有数据类型(字符串、列表、集合、哈希表和有序集合)的底层实现。RedisObject主要由type、encoding、ptr等属性组成。

解决方案:

  1. 创建RedisObject对象



// 创建一个字符串类型的RedisObject
robj *createStringObject(char *ptr, size_t len) {
    // 分配并初始化一个新的RedisObject
    robj *o = zmalloc(sizeof(robj));
    o->type = REDIS_STRING;
    o->encoding = REDIS_ENCODING_RAW;
    o->ptr = zmalloc(len+1);
    memcpy(o->ptr,ptr,len);
    o->ptr[len] = '\0';
    return o;
}
  1. 释放RedisObject对象



// 释放一个RedisObject
void freeObject(robj *obj) {
    switch(obj->encoding) {
        // 根据不同的编码方式释放内存
        case REDIS_ENCODING_RAW:
            sdsfree(obj->ptr);
            break;
        case REDIS_ENCODING_HT:
            dictRelease((dict*)obj->ptr);
            break;
        case REDIS_ENCODING_LINKEDLIST:
            listRelease((list*)obj->ptr);
            break;
        // 其他编码方式...
    }
    zfree(obj);
}
  1. 复制RedisObject对象



// 复制一个RedisObject
robj *duplicateObject(robj *obj) {
    robj *newobj;
    // 根据不同的类型复制
    if (obj->type == REDIS_STRING) {
        newobj = createStringObject(obj->ptr,sdslen(obj->ptr));
    } else if (obj->type == REDIS_LIST) {
        newobj = createListObject();
        listCopy((list*)newobj->ptr, (list*)obj->ptr);
    } else {
        // 其他类型...
    }
    newobj->encoding = obj->encoding;
    return newobj;
}
  1. 输出RedisObject对象



// 输出一个RedisObject
void printObject(robj *obj) {
    if (obj->type == REDIS_STRING) {
        printf("REDIS_STRING: %s\n", (char*)obj->ptr);
    } else if (obj->type == REDIS_LIST) {
        listIter li;
        listNode *ln;
        printf("REDIS_LIST: ");
        listRewind(obj->ptr,&li);
        while((ln = listNext(&li))) {
            printObject((robj*)listNodeValue(ln));
        }
        printf("\n");
    } else {
        // 其他类型...
    }
}

以上代码仅为示例,实际的Redis源码中会有更多关于RedisObject的操作,包括内存分配、字符串操作等。

2024-09-03

在Python中,我们可以使用redis-py库来连接和操作Redis服务器。

  1. 安装redis-py库

你可以使用pip来安装redis-py库:




pip install redis
  1. 连接Redis服务器

你可以使用redis.StrictRedis类的构造函数来连接Redis服务器。默认情况下,Redis服务器的主机是localhost,端口是6379。




import redis
 
# 连接本地的Redis服务
r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连接远程的Redis服务
# r = redis.StrictRedis(host='remote_host', port=6379, db=0)
  1. 使用基本数据类型

Redis支持五种基本的数据类型:string, hash, list, set, zset(sorted set)。

  • string



# 设置值
r.set('key', 'value')
 
# 获取值
value = r.get('key')
print(value)
  • hash



# 设置hash值
r.hset('hash_key', 'field', 'value')
 
# 获取hash值
value = r.hget('hash_key', 'field')
print(value)
  • list



# 在列表头部插入元素
r.lpush('list_key', 'element')
 
# 在列表尾部插入元素
r.rpush('list_key', 'element')
 
# 获取列表元素
elements = r.lrange('list_key', 0, -1)
print(elements)
  • set



# 添加元素
r.sadd('set_key', 'member')
 
# 获取集合元素
members = r.smembers('set_key')
print(members)
  • zset(sorted set)



# 添加元素
r.zadd('zset_key', {'member': 1})
 
# 获取元素
members = r.zrange('zset_key', 0, -1)
print(members)
  1. 使用基本命令

Redis提供了很多基本的命令来操作数据,你可以在redis.StrictRedis对象上直接调用这些命令。




# 删除键
r.delete('key')
 
# 检查键是否存在
exists = r.exists('key')
print(exists)
 
# 获取键的数据类型
key_type = r.type('key')
print(key_type)
  1. 连接池

为了提高效率,通常我们会使用连接池来管理对Redis服务器的连接。




import redis
 
pool = redis.ConnectionPool(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r = redis.StrictRedis(connection_pool=pool)
 
# 然后你可以使用r对象来操作Redis服务器

以上就是如何在Python中使用redis-py库来连接和操作Redis服务器的基本方法。

2024-09-03

Redis支持五种数据类型:字符串(String),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 Set),哈希(Hash)。

  1. 字符串(String):

    底层实现是动态字符串(Simple Dynamic String, SDS)。

    常用命令:SET, GET, INCR, DECR, MSET, MGET等。

  2. 列表(List):

    底层实现是双向链表。

    常用命令:LPUSH, RPUSH, LPOP, RPOP, LRANGE等。

  3. 集合(Set):

    底层实现是哈希表。

    常用命令:SADD, SMEMBERS, SISMEMBER, SREM等。

  4. 有序集合(Sorted Set):

    底层实现是跳跃列表。

    常用命令:ZADD, ZRANGE, ZREVRANGE, ZREM等。

  5. 哈希(Hash):

    底层实现是哈希表。

    常用命令:HSET, HGET, HGETALL, HDEL等。

以下是对应命令的示例代码:




# 字符串
redis.set('key', 'value')
print(redis.get('key'))
redis.incr('key')
redis.decr('key')
redis.mset({'key1': 'value1', 'key2': 'value2'})
print(redis.mget('key1', 'key2'))
 
# 列表
redis.lpush('list', 'value1')
redis.rpush('list', 'value2')
print(redis.lpop('list'))
print(redis.rpop('list'))
print(redis.lrange('list', 0, -1))
 
# 集合
redis.sadd('set', 'value1')
redis.sadd('set', 'value2')
print(redis.smembers('set'))
print(redis.sismember('set', 'value1'))
redis.srem('set', 'value1')
 
# 有序集合
redis.zadd('zset', {'value1': 1, 'value2': 2})
print(redis.zrange('zset', 0, -1))
print(redis.zrevrange('zset', 0, -1))
redis.zrem('zset', 'value1')
 
# 哈希
redis.hset('hash', 'field1', 'value1')
print(redis.hget('hash', 'field1'))
print(redis.hgetall('hash'))
redis.hdel('hash', 'field1')

以上代码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Redis客户端实例redis

2024-09-02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使用 C 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 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 API。

Redis 的数据结构:

  1. 字符串(String)
  2. 列表(List)
  3. 集合(Set)
  4. 有序集合(Sorted Set)
  5. 哈希(Hash)
  6. 位图(Bitmap)
  7. HyperLogLog
  8. Stream

解决方案:

对于每种数据结构,我们可以使用相应的 Redis 命令来创建、读取、更新和删除数据。

解决方案一:




# 字符串(String)
redis.set('key', 'value')
print(redis.get('key'))
 
# 列表(List)
redis.lpush('list', 'value1')
redis.lpush('list', 'value2')
print(redis.lrange('list', 0, -1))
 
# 集合(Set)
redis.sadd('set', 'value1')
redis.sadd('set', 'value2')
print(redis.smembers('set'))
 
# 有序集合(Sorted Set)
redis.zadd('sortedset', {'value1': 1, 'value2': 2})
print(redis.zrange('sortedset', 0, -1))
 
# 哈希(Hash)
redis.hset('hash', 'key1', 'value1')
redis.hset('hash', 'key2', 'value2')
print(redis.hgetall('hash'))
 
# 位图(Bitmap)
redis.setbit('bitmap', 1, 1)
print(redis.getbit('bitmap', 1))
 
# HyperLogLog
redis.pfadd('hyperloglog', 'value1')
redis.pfadd('hyperloglog', 'value2')
print(redis.pfcount('hyperloglog'))
 
# Stream
redis.xadd('stream', {'key': 'value'})
print(redis.xrange('stream', '-', '-', count=10))

解决方案二:




// 字符串(String)
set key "value";
get key;
 
// 列表(List)
lpush list value1;
lpush list value2;
lrange list 0 -1;
 
// 集合(Set)
sadd set value1;
sadd set value2;
smembers set;
 
// 有序集合(Sorted Set)
zadd sortedset 1 value1;
zadd sortedset 2 value2;
zrange sortedset 0 -1;
 
// 哈希(Hash)
hset hash key1 value1;
hset hash key2 value2;
hgetall hash;
 
// 位图(Bitmap)
setbit bitmap 1 1;
getbit bitmap 1;
 
// HyperLogLog
pfadd hyperloglog value1;
pfadd hyperloglog value2;
pfcount hyperloglog;
 
// Stream
xadd stream * key value;
xrange stream - - count 10;

解决方案三:




// 字符串(String)
redis.set('key', 'value');
redis.get('key', (err, reply) => {
  console.log(reply);
});
 
// 列表(List)
redis.lpush('list', 'value1');
redis.lpush('list', 'value2');
redis.lrange('list', 0, -1, (err, reply) => {
  console.log(reply);
});
 
// 集合(Set)
redis.sadd('set', 'value1');
redis.sadd('set', 'value2');
redis.smembers('set', (err, reply) => {
  console.log(reply);
});
 
// 有序集合(Sorted Set)
redis.zadd('sorted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