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报错问题:"Jakarta包无法引入"通常意味着在Spring Boot 3.x版本中,开发者尝试使用基于Jakarta EE 9的依赖,但是这些依赖没有正确地被引入或者没有相应的版本兼容性。

解决方法:

  1. 确认Spring Boot 3.x是否支持Jakarta EE 9及其相关的依赖。
  2. 检查pom.xmlbuild.gradle等构建配置文件,确保依赖项版本与Spring Boot 3.x兼容。
  3. 如果使用Maven,可以尝试以下依赖配置:



<properties>
    <java.version>17</java.version>
    <jakarta.version>2.0.1</jakarta.version>
</properties>
 
<dependencies>
    <!-- 示例:添加Jakarta Servlet API -->
    <dependency>
        <groupId>jakarta.servlet</groupId>
        <artifactId>jakarta.servlet-api</artifactId>
        <version>${jakarta.version}</version>
        <scope>provided</scope>
    </dependency>
    <!-- 其他相关依赖同理添加 -->
</dependencies>
  1. 如果使用Gradle,可以在build.gradle中添加类似的依赖配置。
  2. 清理并重新构建项目:mvn clean installgradle build
  3.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检查是否有其他配置或者插件影响了依赖管理。
  4. 查看Spring Boot 3.x的官方文档或社区支持,以获取更多关于Jakarta EE 9支持的信息。
  5. 如果以上步骤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考虑更新IDE、Maven或Gradle到最新版本,或者检查网络连接确保依赖项可以正常下载。
2024-09-06

在Spring Boot中搭建一个Web项目,你需要执行以下步骤:

  1. 创建一个Spring Boot项目:

  2. 添加Web依赖:

    • pom.xml中添加spring-boot-starter-web依赖。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1. 创建一个Controller类:

    • 创建一个类,使用@RestController@Controller注解标识这是一个控制器。
    • 创建一个方法,使用@RequestMapping@GetMapping注解来映射HTTP请求到对应的处理方法。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HelloController {
    @GetMapping("/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Hello, Spring Boot!";
    }
}
  1. 运行应用:

    • 在项目根目录下运行mvn spring-boot:run或者使用IDE运行Application类的main方法。
  2. 测试:

    • 打开浏览器或者使用HTTP客户端访问http://localhost:8080/hello,你应该能看到返回的消息。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项目结构和pom.xml示例:




project-name/
│
├── src/
│   ├── main/
│   │   ├── java/
│   │   │   └── com/
│   │   │       └── example/
│   │   │           └── Application.java
│   │   └── resources/
│   │       └── application.properties
│   └── test/
│       └── java/
│           └── com/
│               └── example/
│                   └── ApplicationTests.java
│
└── pom.xml

pom.xml 示例: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si:schemaLocation="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http://maven.apache.org/xsd/maven-4.0.0.xsd">
    <modelVersion>4.0.0</modelVersion>
 
    <groupId>com.example</groupId>
    <artifactId>project-name</artifactId>
    <version>1.0-SNAPSHOT</version>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parent</artifactId>
        <version>2.x.x.RELEASE</version>
    </parent>
 
    <dependencies>
       
2024-09-06

在PostgreSQL中,参数配置通常在postgresql.conf文件中设置。这个文件通常位于PostgreSQL数据目录中,例如/var/lib/postgresql/data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参数配置示例:

  1. 设置最大连接数:



max_connections = 100
  1. 设置工作内存:



work_mem = 1MB
  1. 设置最大内存:



max_worker_processes = 10
  1. 设置默认的文件格式设置:



client_encoding = 'utf8'
  1. 设置日志记录:



logging_collector = on
log_directory = 'pg_log'
log_filename = 'postgresql-%Y-%m-%d_%H%M%S.log'
log_line_prefix = '%m [%p]: [%l-1] user=%u,db=%d '
log_timezone = 'GMT'

修改postgresql.conf后,需要重启PostgreSQL服务以使更改生效。

在命令行中,可以使用psqlALTER SYSTEM命令动态更改某些参数,但这些更改在服务器重启后不会保留。

例如,动态更改最大连接数:




ALTER SYSTEM SET max_connections = 200;

完成后,运行以下命令以确保更改生效:




pg_ctl reload

请注意,某些参数可能需要服务器重启才能生效,或者可能需要特定的权限才能更改。

2024-09-06

在Spring Cloud Alibaba中使用Nacos作为服务注册中心和配置中心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Nacos集群的部署:

  1. 确保你有多个Nacos节点。
  2. 配置不同的ip:port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文件中。
  3. 确保所有Nacos节点互相注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在application.properties中配置Nacos集群:




spring.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127.0.0.1:8848,127.0.0.1:8849,127.0.0.1:8850

确保你有三个Nacos实例运行在上述端口上,并且相互之间可以通信。

在生产环境中,你需要将127.0.0.1替换为实际的IP地址,并确保防火墙和网络设置允许相应的通信。

此外,Nacos集群模式下,所有节点必须使用MySQL数据库存储配置信息,确保MySQL服务器配置正确并且可以被所有Nacos节点访问。

记得在每个Nacos节点的nacos/conf/application.properties文件中设置spring.datasource.platform=mysql以及正确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spring.datasource.platform=mysql
db.num=1
db.url.0=jdbc:mysql://127.0.0.1:3306/nacos_config?characterEncoding=utf8&connectTimeout=1000&socketTimeout=3000&autoReconnect=true
db.user=nacos
db.password=nacos

确保所有Nacos节点的MySQL数据库配置一致,并且具有相同的基础数据结构。

最后,确保Nacos集群的每个节点时间同步,避免时钟偏差导致的集群不稳定。

2024-09-06

crypto/ed25519包是Go语言标准库中负责实现Ed25519算法的部分,它是一种公钥密码算法。然而,ed25519.internal.edwards25519包是一个内部包,它不应该被直接使用,因为这可能会在未来的Go语言版本中更改或移除。

如果你需要使用Ed25519算法,你应该使用crypto/ed25519包的公开函数。以下是一个使用Ed25519算法生成公钥和签名的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crypto/ed25519"
    "fmt"
)
 
func main() {
    // 生成一对公钥和私钥
    publicKey, privateKey, err := ed25519.GenerateKey(nil)
    if err != nil {
        panic(err)
    }
 
    // 消息
    message := []byte("Hello, Ed25519")
 
    // 使用私钥签名
    signature := ed25519.Sign(privateKey, message)
 
    // 验证签名
    valid := ed25519.Verify(publicKey, message, signature)
    fmt.Printf("Signature is valid: %v\n", valid)
}

在这个例子中,ed25519.GenerateKey用于生成一对新的公钥和私钥,ed25519.Sign用于创建消息的签名,而ed25519.Verify用于验证签名。

如果你需要进一步了解crypto/ed25519包的实现细节,你应该查看Go的标准库源代码。但是,请注意,内部包如edwards25519不应该直接被依赖,因为它们可能随时间而改变,并且不保证向后兼容。

2024-09-06

报错信息不完整,但根据提供的部分信息,可以推测是Spring Boot应用在运行过程中,处理应用事件时出现了错误,导致Error handling failed。

解决方法:

  1. 查看完整的错误堆栈信息,确认具体错误原因。
  2. 检查Spring Boot应用的配置,确保所有必要的配置都正确无误。
  3. 检查是否有任何Bean创建或初始化失败,可能是因为缺少依赖、配置错误或者Bean之间的循环依赖问题。
  4. 如果错误与事件监听或发布有关,检查是否有监听器的实现有误,或者在发布事件时传递了不合法的数据。
  5. 查看日志文件,寻找可能的线索,比如数据库连接失败、资源文件找不到等。
  6. 如果错误信息中有更多细节,可以根据具体的异常类型和错误消息进行针对性的解决。

如果问题依然无法解决,可以考虑在Stack Overflow或者Spring社区寻求帮助,提供完整的错误信息和相关代码。

2024-09-06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RandomQuizCreator {
    private final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public int createQuiz() {
        // 随机数种子,确保每次运行结果不同
        random.setSeed(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创建题目索引
        int questionIndex = random.nextInt(5);
 
        // 根据题目索引返回相应的题目
        switch (questionIndex) {
            case 0:
                return createMultipleChoiceQuestion();
            case 1:
                return createTrueFalseQuestion();
            case 2:
                return createShortAnswerQuestion();
            case 3:
                return createLongAnswerQuestion();
            case 4:
                return createMatchingQuestion();
            default: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Unexpected value: " + questionIndex);
        }
    }
 
    private int createMultipleChoiceQuestion() {
        // 创建多选题
        // ...
        return 1; // 返回题目ID
    }
 
    private int createTrueFalseQuestion() {
        // 创建判断题
        // ...
        return 2; // 返回题目ID
    }
 
    private int createShortAnswerQuestion() {
        // 创建简答题
        // ...
        return 3; // 返回题目ID
    }
 
    private int createLongAnswerQuestion() {
        // 创建长答题
        // ...
        return 4; // 返回题目ID
    }
 
    private int createMatchingQuestion() {
        // 创建匹配题
        // ...
        return 5; // 返回题目ID
    }
}

这个简化版的代码实例展示了如何在Java中随机创建不同类型的题目,并返回对应的题目ID。这个例子使用了switch语句来处理不同的情况,并且通过Random类来生成随机数,确保了每次运行产生的题目是随机的。

2024-09-06

Redis Geo 是 Redis 3.2 版本新引入的一个功能,它可以执行一系列有关地理位置信息的操作。但是 Redis Geo 不能直接使用高德地图的 API,需要通过编程语言(如 Python、Java、Node.js 等)进行中间处理。

以下是一个使用 Python 结合 Redis Geo 和 高德地图 API 的示例:

首先,你需要安装 redis 和 高德地图的 SDK:




pip install redis
pip install amap_api

然后,你可以使用以下 Python 代码将高德地图的位置信息存储到 Redis Geo:




import redis
from amap_api import AMapApi
from amap_api.geocoder import Geocoder
 
# 连接 Redis
r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高德地图 API 密钥
amap_key = '你的高德地图API密钥'
 
# 初始化高德地图 API
geocoder = Geocoder(amap_key)
 
# 地址
address = '北京市朝阳区'
 
# 地理位置信息
location = geocoder.geocode(address)
 
# 将位置信息存储到 Redis Geo
r.geoadd('city:location', {
    'beijing': (location.geo[0], location.geo[1])
})
 
# 获取指定地区的地理位置信息
locations = r.georadius('city:location', location.geo[0], location.geo[1], 100, unit='km', withcoord=True, withdist=True)
 
for location in locations:
    print(location.name, location.distance, location.coordinates)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连接到 Redis,然后使用高德地图 API 获取了北京朝阳区的地理位置信息,并将其存储到了 Redis Geo 数据结构中。然后我们使用 Redis Geo 的 georadius 命令来查询以这个地理位置为中心,半径为 100 公里内的其他地理位置信息。

2024-09-06



#!/bin/bash
 
# 设置集群用户环境变量
export ORACLE_HOME=/u01/app/11.2.0/grid
export PATH=$PATH:$ORACLE_HOME/bin
 
# 节点名称,应该替换为实际的节点名称
NODENAME=racnode2
 
# 删除CRS节点
$ORACLE_HOME/bin/crsctl stop crs -force
$ORACLE_HOME/bin/crsctl delete node -force $NODENAME
 
# 删除OCR和Voting Disk上的节点信息
$ORACLE_HOME/bin/ocrconfig -delete node $NODENAME -local
$ORACLE_HOME/bin/crsctl delete node -n $NODENAME -force
 
# 重启CRS服务
$ORACLE_HOME/bin/crsctl start crs
 
# 查看集群状态
$ORACLE_HOME/bin/crsctl status res -t
 
# 注意:以上脚本中的命令需要在每个节点上以root用户执行。
# 在执行脚本前,请确保已经备份了所有重要数据,并且理解了每个命令的作用。
# 如果在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请根据具体错误信息进行故障排除。

这个脚本提供了从Oracle RAC集群中删除节点的基本步骤。它首先停止CRS服务,然后从OCR和表决盘中删除节点信息,并最后重启CRS服务。这个过程是删除RAC节点的一个基本模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执行这些操作之前,请确保已经进行了必要的备份,并且理解了每个命令的含义。

2024-09-06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qlite3.h>
 
static int callback(void *NotUsed, int argc, char **argv, char **azColName){
   for(int i = 0; i < argc; i++){
      printf("%s = %s\n", azColName[i], argv[i] ? argv[i] : "NULL");
   }
   printf("\n");
   return 0;
}
 
int main(){
   sqlite3 *db;
   char *zErrMsg = 0;
   int rc;
   const char *sql;
 
   // 打开数据库
   rc = sqlite3_open("test.db", &db);
   if( rc ){
      fprintf(stderr, "无法打开数据库: %s\n", sqlite3_errmsg(db));
      return(0);
   }else{
      fprintf(stdout, "数据库打开成功\n");
   }
 
   // 创建一个表
   sql =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students(ID INTEGER PRIMARY KEY, NAME TEXT, AGE INTEGER, ADDRESS TEXT);";
   rc = sqlite3_exec(db, sql, callback, 0, &zErrMsg);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SQL错误: %s\n", zErrMsg);
      sqlite3_free(zErrMsg);
   }
   else {
      fprintf(stdout, "表创建成功\n");
   }
 
   // 插入数据
   sql = "INSERT INTO students(NAME, AGE, ADDRESS) VALUES('Tom', 20, 'USA');";
   rc = sqlite3_exec(db, sql, callback, 0, &zErrMsg);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SQL错误: %s\n", zErrMsg);
      sqlite3_free(zErrMsg);
   }
   else {
      fprintf(stdout, "数据插入成功\n");
   }
 
   // 查询数据
   sql = "SELECT * FROM students;";
   rc = sqlite3_exec(db, sql, callback, 0, &zErrMsg);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SQL错误: %s\n", zErrMsg);
      sqlite3_free(zErrMsg);
   }
   else {
      fprintf(stdout, "查询成功\n");
   }
 
   // 关闭数据库
   sqlite3_close(db);
   return 0;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在C语言中使用sqlite3库进行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包括打开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数据和查询数据。同时,它也演示了如何使用回调函数来处理查询结果。这对于学习如何在C语言中处理SQLite数据库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