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以下是一个简化版的Docker Compose文件示例,用于部署MySQL、Tomcat、Nginx和Redis:




version: '3'
 
services:
  mysql:
    image: mysql:5.7
    environment:
      MYSQL_ROOT_PASSWORD: root
      MYSQL_DATABASE: mydb
    ports:
      - "3306:3306"
 
  tomcat:
    image: tomcat:8.5
    ports:
      - "8080:8080"
 
  nginx:
    image: nginx:1.17
    ports:
      - "80:80"
    volumes:
      - ./nginx.conf:/etc/nginx/nginx.conf
 
  redis:
    image: redis:5.0
    ports:
      - "6379:6379"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四个服务:MySQL数据库、Tomcat应用服务器、Nginx web服务器和Redis缓存服务。每个服务都使用了对应的Docker镜像,并映射了默认端口到宿主机上。

注意:

  1. 确保你有一个nginx.conf文件用于Nginx服务的配置。
  2. 环境变量(如MySQL的MYSQL_ROOT_PASSWORD)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全设置。
  3. 这个配置假设你的Docker环境已经安装并运行。
2024-09-03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Redis操作和相应的Python代码示例,使用redis-py库。

  1. 连接Redis服务器



import redis
 
# 连接本地Redis服务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如果Redis服务设置了密码,需要传递密码参数
#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password='your_password')
  1. 设置键值对



r.set('key', 'value')
  1. 获取键的值



value = r.get('key')
print(value)
  1. 删除键



r.delete('key')
  1. 检查键是否存在



exists = r.exists('key')
print(exists)
  1. 获取数据库中所有的键



keys = r.keys('*')
print(keys)
  1. 使用哈希表



# 设置哈希表中的键值对
r.hset('hash_key', 'field1', 'value1')
 
# 获取哈希表中的键的值
value = r.hget('hash_key', 'field1')
print(value)
 
# 获取哈希表中的所有键值对
hash_vals = r.hgetall('hash_key')
print(hash_vals)
  1. 使用列表



# 在列表左侧插入元素
r.lpush('list_key', 'element1')
 
# 在列表右侧插入元素
r.rpush('list_key', 'element2')
 
# 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list_elements = r.lrange('list_key', 0, -1)
print(list_elements)
  1. 使用集合



# 添加元素到集合
r.sadd('set_key', 'member1')
 
# 获取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set_members = r.smembers('set_key')
print(set_members)
  1. 使用有序集合



# 添加成员到有序集合,带有分数
r.zadd('zset_key', {'member1': 1, 'member2': 2})
 
# 获取有序集合中的成员
zset_members = r.zrange('zset_key', 0, -1)
print(zset_members)
  1. 事务



# 开启事务
pipeline = r.pipeline()
 
# 将多个命令加入到事务中
pipeline.set('key1', 'value1')
pipeline.set('key2', 'value2')
 
# 执行事务
pipeline.execute()
  1.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



#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为10秒
r.expire('key', 10)

这些操作是Redis基本操作的简单介绍,在实际应用中,根据需要可以执行更复杂的命令。

2024-09-03

Redisson的看门狗机制是为了确保Redis中的key不会因为长时间的操作而被自动过期,例如在使用锁的时候,如果业务处理时间较长,可能会导致key过期,其他线程获取到锁。看门狗机制通过定时刷新key的过期时间,从而防止这种情况发生。

以下是使用Redisson看门狗机制的一个简单例子:




import org.redisson.Redisson;
import org.redisson.api.RLock;
import org.redisson.api.RedissonClient;
import org.redisson.config.Config;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TimeUnit;
 
public class RedissonLock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配置RedissonClient
        Config config = new Config();
        config.useSingleServer().setAddress("redis://127.0.0.1:6379");
        RedissonClient redisson = Redisson.create(config);
 
        // 获取锁对象实例
        RLock lock = redisson.getLock("myLock");
 
        try {
            // 尝试加锁,最多等待100秒,锁定之后10秒自动解锁
            boolean isLocked = lock.tryLock(100, 10, TimeUnit.SECONDS);
            if (isLocked) {
                // 业务逻辑处理
                System.out.println("Lock acquired");
                // 模拟长时间处理
                Thread.sleep(30000);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finally {
            // 释放锁
            if (lock.isHeldByCurrentThread()) {
                lock.unlock();
                System.out.println("Lock released");
            }
        }
 
        // 关闭RedissonClient
        redisson.shutdown();
    }
}

在上述代码中,我们通过tryLock方法尝试获取锁,并且设置了锁的有效期为10秒钟。在锁被成功获取后,我们执行了一些耗时的业务逻辑,比如Thread.sleep(30000)。看门狗机制会确保在锁被持有的时候,它的过期时间会被定时更新,从而避免在锁被长时间持有的情况下过期。

2024-09-03

在CentOS系统上安装Redis,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 使用yum安装Redis:



sudo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y
sudo yum update -y
sudo yum install redis -y
  1. 启动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redis
  1. 设置Redis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



sudo systemctl enable redis
  1. 检查Redis服务状态:



sudo systemctl status redis
  1. (可选)如果需要配置Redis,可以编辑配置文件 /etc/redis.conf,然后重启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restart redis
  1. (可选)使用redis-cli测试Redis是否正常工作:



redis-cli ping

如果返回PONG,则表示Redis已成功安装并正在运行。

2024-09-03

Redis中的列表是由多个字节组成的有序集合,用于保存有序的字符串。Redis的列表支持两种存储策略:

  1. ziplist(压缩列表):当列表的长度小于list-max-ziplist-entries配置项的值,并且列表中每个元素的大小都小于list-max-ziplist-value配置项的值时,Redis会使用ziplist作为列表的存储策略。ziplist是一种为了节约内存而设计的特殊编码的双向链表。
  2. linkedlist(双向链表):当列表的长度超过list-max-ziplist-entries配置项的值,或者列表中某个元素大小超过了list-max-ziplist-value配置项的值时,Redis会使用linkedlist作为列表的存储策略。
  3. quicklist(快速列表):Redis 3.2 引入了 quicklist 作为列表的新实现,结合了 ziplist 和 linkedlist 的优点,既省内存又快。

以下是使用Redis的列表数据结构的基本命令:




# 在列表左侧插入元素
LPUSH mylist value1 value2

# 在列表右侧插入元素
RPUSH mylist value3 value4

# 获取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LRANGE mylist 0 -1

# 移除列表中的元素
LREM mylist count value

在实际应用中,你不需要担心ziplist和linkedlist的具体使用,因为Redis会自动根据数据的大小和结构来选择最合适的实现。你只需要关注如何使用Redis提供的命令来操作列表即可。

2024-09-03

要在Python中操作Redis,可以使用redis-py库。首先需要安装这个库:




pip install redis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使用示例:




import redis
 
# 连接到本地Redis实例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键值对
r.set('foo', 'bar')
 
# 获取键的值
value = r.get('foo')
print(value)  # 输出:b'bar'
 
# 删除键
r.delete('foo')
 
# 检查键是否存在
exists = r.exists('foo')
print(exists)  # 输出:False
 
# 关闭连接
r.close()

这些操作涵盖了最常见的Redis命令,包括SET, GET, DELETE, EXISTS等。redis-py库还支持其他高级特性,如列表、集合、有序集合、发布/订阅、事务、管道等。

2024-09-03

由于redis-tools项目已经不再维护,并且在其项目页面上已经提到了这一点,因此,不再推荐使用redis-tools。如果您需要使用Redis客户端工具,可以考虑使用redis-cli,它是Redis官方提供的命令行接口工具。

如果您的需求是自动化管理Redis实例,可以考虑使用其他工具或编写自己的脚本。例如,使用Python脚本管理Redis可以通过redis-py库来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脚本示例,用于连接Redis并执行一些基本操作:




from redis import Redis
 
# 连接到本地Redis实例
redis_client = 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键值对
redis_client.set('key', 'value')
 
# 获取键的值
value = redis_client.get('key')
print(value)
 
# 删除键
redis_client.delete('key')
 
# 关闭连接
redis_client.close()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您的需求来编写相应的逻辑。

2024-09-03

首先,你需要创建一个包含 redis.conf 的配置文件夹,并在该文件夹中放入自定义的 redis.conf 文件。然后,你可以使用以下 docker-compose.yml 文件来启动 Redis 7.2.3 实例:




version: '3'
services:
  redis:
    image: redis:7.2.3
    ports:
      - "6379:6379"
    volumes:
      - ./redis.conf:/usr/local/etc/redis/redis.conf
    command: redis-server /usr/local/etc/redis/redis.conf

在这个 docker-compose.yml 文件中,我们指定了 Redis 镜像的版本为 7.2.3,将容器的 6379 端口映射到主机的 6379 端口,并将你的 redis.conf 配置文件挂载到容器中相应的位置。command 部分指定了容器启动时运行的命令,使用你的自定义配置文件启动 Redis。

要启动 Redis 服务,只需在含有 docker-compose.yml 文件的目录中运行以下命令:




docker-compose up -d

这将在后台启动 Redis 服务。如果你想停止并移除服务,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docker-compose down
2024-09-03

Redis的RDB和AOF持久化机制可以有效地防止因服务器宕机导致的数据丢失。但如果遇到宕机情况,如何快速恢复服务呢?

Redis提供了一种快速恢复机制,即在服务器宕机后,可以从最后一次的有效RDB或AOF持久化文件来快速恢复数据。

以下是快速恢复Redis数据的步骤:

  1. 确保Redis配置了RDB或AOF持久化。
  2. 如果配置了RDB,那么在指定的时间间隔会有一个dump.rdb文件。
  3. 如果配置了AOF,那么在每次写命令时都会将命令追加到appendonly.aof文件。
  4. 宕机后,将RDB或AOF文件复制到Redis配置的持久化目录。
  5. 重启Redis服务器,Redis会自动从最后的RDB或AOF文件来恢复数据。

示例配置(redis.conf):




# 开启RDB持久化
save 900 1      # 900秒内至少1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save 300 10     # 300秒内至少10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save 60 10000   # 60秒内至少10000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 开启AOF持久化
appendonly yes
# 每修改同步到AOF文件
appendfsync everysec

快速恢复命令:




# 停止Redis服务
redis-cli shutdown

# 复制RDB或AOF文件到Redis配置目录
cp /path/to/your/redis/dump.rdb /var/lib/redis/dump.rdb
# 或者
cp /path/to/your/redis/appendonly.aof /var/lib/redis/appendonly.aof

# 重启Redis服务
redis-server /path/to/your/redis.conf

确保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中的持久化路径与你复制的文件路径一致。如果你有设置密码,在重启Redis前确保密码文件也在正确位置。

2024-09-03
  1. 使用散列结构代替有序结构:散列结构(如哈希表)通常比有序结构(如平衡树)更节省内存。
  2. 使用位图:当处理大量布尔值时,位图可以节省大量内存。
  3. 使用紧凑编码:通过编码优化,可以在不牺牲读取性能的前提下,减少内存使用。
  4. 使用快照:定期将数据集快照到磁盘,可以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节省内存。
  5. 使用合适的数据类型: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如整数类型,可以节省内存。
  6. 使用LRU淘汰算法:配置合适的LRU (Least Recently Used) 参数,可以更好地管理缓存数据。
  7. 使用非阻塞删除:使用非阻塞删除操作,可以减少删除操作带来的内存释放延迟。
  8. 使用内存分配器:选择合适的内存分配器,可以优化内存使用。
  9. 使用内存限制:设置合理的内存上限,可以防止Redis使用过多内存。
  10. 定期重启Redis:定期重启Redis服务,可以清理内存中的垃圾数据。

这些技巧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配置,并且在生产环境中需要仔细测试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