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0

在Sharding-Jdbc中,真实表指的是数据库中实际存在的物理表。逻辑表是在Sharding-Jdbc中定义的,用于抽象分片逻辑的概念。绑定表是指逻辑表和真实表之间的一种映射关系,一个逻辑表可以绑定到一个或多个真实表上。

广播表是一种特殊的逻辑表,它的每个数据节点都对应同样的真实数据。当执行数据库操作时,如果操作的是广播表,那么操作会广播到所有的数据节点。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Sharding-Jdbc配置逻辑表、绑定表和广播表的例子:




# 配置数据源
dataSources:
  ds0: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ds0
    username: root
    password: 
    type: com.zaxxer.hikari.HikariDataSource
 
  ds1:
    url: jdbc:mysql://localhost:3306/ds1
    username: root
    password: 
    type: com.zaxxer.hikari.HikariDataSource
 
# 配置绑定表
tables:
  t_order:
    actualDataNodes: ds${0..1}.t_order_${0..1}
    databaseStrategy:
      standard:
        shardingColumn: order_id
        shardingAlgorithmName: t_order_inline
    keyGenerateStrategy:
      column: order_id
      keyGeneratorName: snowflake
 
  t_order_item:
    actualDataNodes: ds${0..1}.t_order_item_${0..1}
    databaseStrategy:
      standard:
        shardingColumn: order_id
        shardingAlgorithmName: t_order_item_inline
 
# 配置分片键生成策略和分片算法
keyGenerators:
  snowflake:
    type: SNOWFLAKE
 
shardingAlgorithms:
  t_order_inline:
    type: INLINE
    props:
      algorithm-expression: t_order_${order_id % 2}
  t_order_item_inline:
    type: INLINE
    props:
      algorithm-expression: t_order_item_${order_id % 2}
 
# 配置广播表
broadcastTables:
  - t_config

在这个配置中,t_ordert_order_item是绑定表,它们通过分片键order_id进行数据分片,并且使用内置的分片算法。t_config是广播表,对t_config的操作会广播到所有数据节点。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配置的示例,实际配置需要根据您的数据库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

2024-08-10

由于篇幅所限,这里我将提供关于Redis、Netty、RocketMQ、Dubbo等中间件的简要介绍和一些常见的使用场景。

  1. Redis

    • 介绍:Redis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
    • 使用场景:缓存、会话管理、分布式锁、排行榜、发布/订阅消息系统。
    • 常用命令:SET, GET, HSET, HGET, LPUSH, LPOP, PUBLISH.
  2. Netty

    • 介绍:Netty是一个异步事件驱动的网络应用程序框架,用于快速开发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网络服务器和客户端。
    • 使用场景:服务器之间的通信、API接口开发、游戏服务器开发。
    • 特性:事件驱动、高度定制的线程模型、易于使用的API。
  3. RocketMQ

    • 介绍:RocketMQ是一个分布式消息和流平台,它有很好的延迟、高可用、可伸缩和稳定的系统。
    • 使用场景:日志收集、监控数据订阅、订单处理、信息通知。
    • 核心组件:Producer、Consumer、Broker、NameServer。
  4. Dubbo

    • 介绍:Dubbo是一个高性能的Java RPC框架,用于实现跨语言和服务治理。
    • 使用场景:服务化、远程调用、负载均衡、容错处理。
    • 核心组件:Provider、Consumer、Registry、Monitor。

以上每个中间件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景和优势,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栈来选择和使用。在面试中,通常会问到对这些中间件的了解程度以及具体的使用经验。

2024-08-10

在Django中,中间件是一个轻量且强大的工具,它被用于全局改变Django的输入或输出。中间件主要是在Django的请求和响应处理过程中,Django的请求/响应处理被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可以插入自定义的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自定义的中间件:




# middlewares.py
from django.utils.deprecation import MiddlewareMixin
 
class CustomMiddleware(MiddlewareMixin):
    def process_request(self, request):
        # 在请求到达视图函数之前,可以在这里添加额外的逻辑
        pass
 
    def process_response(self, request, response):
        # 在响应发送给用户之前,可以在这里添加额外的逻辑
        return response

要使用这个中间件,你需要在你的Django项目的settings.py文件中的MIDDLEWARE设置中添加这个中间件的路径。例如:




# settings.py
MIDDLEWARE = [
    # ...
    'path.to.middlewares.CustomMiddleware',  # 确保将你的中间件添加到这个列表中
    # ...
]

在这个例子中,process_request方法会在请求到达视图函数之前被调用,而process_response会在视图函数处理完请求后被调用。这两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在请求/响应的生命周期中注入自定义的逻辑。

2024-08-10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gin-gonic/gin"
    "net/http"
)
 
// 自定义中间件
func MyMiddleware() gin.HandlerFunc {
    return func(c *gin.Context) {
        fmt.Println("中间件开始执行")
        // 在这里可以进行一些预处理操作
        // 调用下一个中间件或路由
        c.Next()
        // 在这里可以处理响应数据
        fmt.Println("中间件执行结束")
    }
}
 
func main() {
    // 创建一个Gin引擎
    r := gin.Default()
 
    // 使用自定义中间件
    r.Use(MyMiddleware())
 
    // 定义一个简单的GET路由
    r.GET("/hello", func(c *gin.Context) {
        c.String(http.StatusOK, "Hello, Gin!")
    })
 
    // 启动服务器
    _ = r.Run(":8080")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简单的Gin中间件,并在Gin引擎中使用了这个中间件。同时,它展示了如何定义一个简单的GET路由并启动服务器监听8080端口。在实际开发中,可以在中间件中添加权限校验、日志记录、请求限流等功能。

2024-08-10

一键部署FISCO BCOS区块链的WEBASE中间件平台的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准备环境:确保服务器满足部署要求,如安装Docker、Docker-compose等。
  2. 下载部署脚本:从官方源获取WEBASE中间件平台的一键部署脚本。
  3. 执行部署脚本:在服务器上运行部署脚本,自动完成WEBASE中间件平台的安装和配置。
  4. 配置WEBASE:根据实际需求对WEBASE进行相应配置,如连接FISCO BCOS节点等。
  5. 启动服务:使用脚本启动WEBASE中间件平台所有服务。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代码,用于自动化部署WEBASE中间件平台:




# 下载WEBASE部署包
wget https://github.com/WeBankBlockchain/WeBASE-Install/releases/download/v1.4.0/webase-installer-v1.4.0.tar.gz
 
# 解压部署包
tar -zxvf webase-installer-v1.4.0.tar.gz
 
# 进入部署脚本目录
cd WeBASE-Install-v1.4.0
 
# 执行部署脚本
bash install.sh

执行以上脚本后,会自动安装WEBASE中间件平台及其依赖的所有服务。

注意:以上代码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的部署步骤可能因版本和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实际部署时,请参考官方文档和最新的部署脚本。

2024-08-10

Tomcat作为一款流行的Java Servlet容器,被广泛应用于Java Web应用的部署与运行。为了提高Tomcat服务器的安全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安全加固:

  1. 使用Strict-Transport-Security (HSTS) 响应头来强制客户端使用HTTPS。
  2. 使用HTTP/2 协议替代HTTP/1.1,提高性能和安全性。
  3. 使用Content-Security-Policy (CSP) 响应头来指定页面可以加载哪些资源。
  4. 使用X-XSS-Protection 响应头来阻止跨站脚本攻击 (XSS)。
  5. 使用X-Frame-Options 响应头来指示浏览器是否允许在<frame><iframe><object>中嵌入当前页面。
  6. 使用Rate Limiting来限制对特定资源的访问频率,以防止DDoS攻击。
  7. 定期更新Tomcat到最新版本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
  8. 禁用不必要的Tomcat管理特性,例如Manager应用和HostManager应用。
  9. 使用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保护Tomcat管理界面。
  10. 使用非root用户运行Tomcat,并且确保CATALINA_HOME, CATALINA_BASE, CATALINA_TMPDIR等环境变量设置正确,以限制潜在的安全风险。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Tomcat安全加固的配置示例(在context.xml中):




<Context>
    <!-- 启用HSTS -->
    <Valve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valves.StrictTransportSecurityHeaderValve"
           policy="max-age=31536000; includeSubDomains"/>
 
    <!-- 启用HTTP/2 -->
    <UpgradeProtocol className="org.apache.coyote.http2.Http2Protocol" />
 
    <!-- 设置Content Security Policy -->
    <Valve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valves.ContentSecurityPolicyValve"
           policy="default-src 'self'; script-src 'self' https://trustedscripts.example.com;"/>
 
    <!-- 启用XSS保护 -->
    <Valve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valves.XSSProtectionValve"
           pattern="^(?:https:)?\\/\\/example\\.com(\\:\\d+)?\\/"/>
 
    <!-- 设置X-Frame-Options -->
    <Valve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valves.FrameOptionsValve"
           policy="DENY"/>
 
    <!-- 限制访问频率 -->
    <Valve className="org.apache.catalina.valves.AccessLogValve"
           directory="logs"
           prefix="localhost_access_log"
           suffix=".txt"
           pattern="%h %l %u %t &quot;%r&quot; %s %b %D %{User-Agent}i"
           rateLimitInterval="10"
           rateLimitCount="50"/>
 
    <!-- 禁用Manager应用和HostManager应用 -->
    <Manager pathname="" />
    <HostManager autoDeploy="false" deployOnStartup="false"
                  deployXML="false" undeployXML="false"
                  xmlValidation="false" xmlNamespaceAware="false">
 
    <!-- 运行时参数配置 -->
    <Parameter name="catalina.home" value="/path/to/tomcat" override="true" />
    <Parameter name="catalina.base" value="/path/to/tomcat" override="true" />
    <Parameter name="catalina.tmpdir" value="/path/to/tomcat/temp" override="true" />
 
    <!-- 其他配置 -->
</Context>

请注意,这些配置应根据您的具体需求和安全策略进行调整。在实施任何

2024-08-10

在Go语言中实现HTTP中间件,你可以定义一个类型,该类型实现了http.Handler接口,并在其ServeHTTP方法中包含中间件逻辑。然后,你可以使用该中间件来包装原始的http.Handler,从而创建一个带有中间件功能的处理器。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HTTP中间件实现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net/http"
)
 
// Middleware 结构体用于实现http.Handler接口
type Middleware struct {
    next http.Handler // 下一个处理器,即原始处理器
}
 
// ServeHTTP 实现http.Handler接口
func (m Middleware) ServeHTTP(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 中间件的逻辑在这里执行,比如日志记录、身份验证等
    println("Middleware logic before processing the request")
 
    // 调用下一个处理器(原始处理器)
    m.next.ServeHTTP(w, r)
 
    // 中间件的逻辑在这里执行,比如响应处理后操作
    println("Middleware logic after processing the request")
}
 
// WrapMiddleware 函数用于将中间件应用到原始处理器上
func WrapMiddleware(next http.Handler) http.Handler {
    return Middleware{
        next: next,
    }
}
 
func main() {
    // 原始处理器
    originalHandler := http.HandlerFunc(func(w http.ResponseWriter, r *http.Request) {
        w.Write([]byte("Hello, World!"))
    })
 
    // 应用中间件
    middlewareHandler := WrapMiddleware(originalHandler)
 
    http.ListenAndServe(":8080", middlewareHandler)
}

在这个例子中,Middleware结构体实现了http.Handler接口,并在其ServeHTTP方法中包含了中间件的逻辑。WrapMiddleware函数用于创建中间件的实例,并传递原始的处理器。当HTTP服务器启动并接收到请求时,中间件逻辑将被执行,然后是原始处理器的逻辑,最后再次执行中间件的逻辑。

2024-08-10



const Koa = require('koa');
const Router = require('koa-router');
const koaBody = require('koa-body');
 
const app = new Koa();
const router = new Router();
 
// 使用koa-body解析请求体
app.use(koaBody({
    multipart: true, // 允许文件上传
    formidable: {
        maxFileSize: 200 * 1024 * 1024 // 设置最大文件上传大小
    }
}));
 
// 文件上传API
router.post('/upload', ctx => {
    let file = ctx.request.files.file; // 获取上传的文件
    // 处理文件,例如保存文件
    // ...
    ctx.body = '文件上传成功';
});
 
// JSON数据处理API
router.post('/json', ctx => {
    let data = ctx.request.body; // 获取请求中的JSON数据
    // 处理JSON数据
    // ...
    ctx.body = 'JSON数据处理成功';
});
 
app.use(router.routes());
app.use(router.allowedMethods());
 
app.listen(3000);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在Koa应用中使用koa-body中间件来处理文件上传和JSON数据。它创建了一个简单的应用,包含了两个API端点:/upload用于文件上传,/json用于处理JSON数据。代码中包含了文件上传的示例和JSON数据处理的示例,并展示了如何获取上传的文件和JSON数据,以及如何响应客户端。

2024-08-10

在使用 IntelliJ IDEA 搭配 Docker 进行远程调试时,首先确保你的 Dockerfile 中包含了 Weblogic 的调试相关配置。以下是一个简化的 Dockerfile 示例:




FROM store/oracle/weblogic:12.2.1.3
 
# 设置环境变量以启用远程调试
ENV WLS_REMOTE_DEBUG=true \
    WLS_REMOTE_DEBUG_PORT=7001 \
    WLS_REMOTE_DEBUG_SUSPEND=n \
    WLS_REMOTE_DEBUG_ADDRESS=0.0.0.0
 
# 复制自定义的 WebLogic 域配置
COPY my-domain-config/ /u01/oracle/user_projects/domains/my-domain/
 
# 启动 WebLogic 域
CMD sh /u01/oracle/user_projects/domains/my-domain/startWebLogic.sh

在 IntelliJ IDEA 中,你需要配置一个远程调试会话:

  1. 打开 Run -> Edit Configurations...
  2. 点击 "+" 添加新配置,选择 "Remote"
  3. 设置远程主机地址(Docker 容器的 IP 地址或主机名)和端口(与 Dockerfile 中设置的相同,例如 7001)
  4. 应用并保存配置
  5. 启动 Docker 容器(使用上述 Dockerfile)
  6. 在 IntelliJ IDEA 中启动远程调试会话

确保 Docker 容器的端口映射到主机的端口,以便你可以从主机调试。如果你使用的是默认的 WebLogic 端口,那么你需要确保端口 7001 在 Docker 容器和主机之间是开放的。

在 Docker 容器启动并且远程调试会话开始之后,你就可以在 IntelliJ IDEA 中设置断点并进行调试了。

2024-08-10

问题描述不是很清晰,但我猜你可能想要知道如何在使用CS(可能指的是C#或任何其他编程语言)时实现一个隐蔽通信的数据中继或反向代理服务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使用ASP.NET Core实现一个反向代理服务器:




using Microsoft.AspNetCore.Builder;
using Microsoft.AspNetCore.Http;
using Microsoft.Extensions.Logging;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IO;
using System.Net.Http;
using System.Threading.Tasks;
 
public class ProxyMiddleware
{
    private readonly RequestDelegate _next;
    private readonly ILogger<ProxyMiddleware> _logger;
    private readonly HttpClient _httpClient;
 
    public ProxyMiddleware(RequestDelegate next, ILogger<ProxyMiddleware> logger)
    {
        _next = next;
        _logger = logger;
        _httpClient = new HttpClient();
    }
 
    public async Task Invoke(HttpContext context)
    {
        if (!context.Request.Path.StartsWithSegments("/api"))
        {
            await _next(context);
            return;
        }
 
        var requestMessage = new HttpRequestMessage();
 
        // Copy the request
        requestMessage.Method = new HttpMethod(context.Request.Method);
        requestMessage.Headers.CopyFrom(context.Request.Headers);
        requestMessage.Content = context.Request.Body.Length > 0 ? new StreamContent(context.Request.Body) : null;
        requestMessage.RequestUri = new Uri(context.Request.GetDisplayUrl());
 
        // Send the request and get the response
        var responseMessage = await _httpClient.SendAsync(requestMessage);
 
        context.Response.StatusCode = (int)responseMessage.StatusCode;
        responseMessage.Headers.CopyTo(context.Response.Headers, responseMessage.Headers.Select);
 
        // Copy the response body
        await responseMessage.Content.CopyToAsync(context.Response.Body);
    }
}
 
public static class ProxyMiddlewareExtensions
{
    public static IApplicationBuilder UseProxyMiddleware(this IApplicationBuilder builder)
    {
        return builder.UseMiddleware<ProxyMiddleware>();
    }
}

Startup.cs中配置中继服务器:




public void Configure(IApplicationBuilder app, IWebHostEnvironment env)
{
    // ...
 
    app.UseProxyMiddleware();
 
    // ...
}

这个示例代码实现了一个简单的反向代理,它会拦截以/api开头的请求,并将请求转发到目标服务器。它同样会把目标服务器的响应返回给客户端。这样就可以隐藏你的服务端,让客户端以为它直接与目标服务器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