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在Linux下使用linuxdeployqt包装Qt程序,首先需要安装linuxdeployqt工具。以下是使用linuxdeployqt的基本步骤:

  1. 下载最新版本的linuxdeployqt可执行文件。
  2. 给予执行权限。
  3. 使用linuxdeployqt为你的应用程序生成一个包装脚本。
  4. 使用该脚本和相应的参数来构建一个包含所有依赖的应用程序包。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命令序列示例:




# 1. 下载 linuxdeployqt (请替换为最新链接)
wget https://github.com/probonopd/linuxdeployqt/releases/download/continuous/linuxdeployqt-continuous-x86_64.AppImage
 
# 2. 给予执行权限
chmod +x linuxdeployqt-continuous-x86_64.AppImage
 
# 3. 创建包装脚本 (替换 your-app 为你的应用程序可执行文件)
./linuxdeployqt-continuous-x86_64.AppImage /path/to/your-app -appimage
 
# 4. 使用生成的脚本构建 AppImage (替换 output.AppImage 为你想要的输出文件名)
./linuxdeployqt.AppImage /path/to/your-app -bundle-non-qt-libs -appimage=output.AppImage

请确保替换路径和文件名以匹配你的实际情况。

注意:linuxdeployqt会根据你的应用程序和系统环境自动获取所需的库,但可能无法覆盖所有情况。在某些情况下,你可能需要手动安装缺失的依赖。

2024-08-23

在Linux上安装Oracle数据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个步骤和前提条件。以下是一个概要步骤,但请注意,这不是一个简化的安装过程,而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导框架。

  1. 系统要求:确保你的Linux系统满足Oracle数据库的最小安装要求。
  2. 下载Oracle数据库软件包:从Oracle官网下载对应Linux平台的Oracle数据库安装包。
  3. 安装必要的依赖项:Oracle安装通常需要一些特定的依赖库和系统配置。
  4. 配置内核参数和用户环境:编辑/etc/sysctl.conf/etc/security/limits.conf,设置合适的内核参数和用户资源限制。
  5. 创建Oracle用户和组:



groupadd oinstall
groupadd dba
useradd -g oinstall -G dba -m oracle
passwd oracle
  1. 配置Oracle安装环境:设置环境变量如ORACLE_HOME, PATH等。
  2. 解压安装文件并运行安装程序:



unzip oracle-database-xxxx.zip
cd oracle-database-xxxx
./runInstaller
  1. 执行安装后的配置脚本:安装完成后,Oracle会提供一个脚本来配置数据库。
  2. 数据库实例的配置:使用dbca创建和配置数据库实例。
  3. 测试和验证:启动数据库并使用如sqlplus工具连接测试。

这只是一个基础的安装指南,实际安装可能会涉及到更多的细节和错误处理。因此,建议你参考Oracle官方文档或者专业人士的指导进行安装。

2024-08-23

select系统调用是用来监视一组文件描述符的状态变化的。这些文件描述符可以有读、写或异常三种条件。select调用清楚了应用程序中的同步问题,使得程序可以阻塞地等待一个或多个文件描述符的特定事件。

select函数原型如下:




int select(int nfds, fd_set *readfds, fd_set *writefds,
           fd_set *exceptfds, struct timeval *timeout);

参数说明:

  • nfds:需要监视的文件描述符的范围,通常设置为需要监视的最大文件描述符加一。
  • readfds:指向一个集合的指针,该集合包含了需要检测读事件的文件描述符。
  • writefds:指向一个集合的指针,该集合包含了需要检测写事件的文件描述符。
  • exceptfds:指向一个集合的指针,该集合包含了需要检测异常事件的文件描述符。
  • timeout:select函数的超时时间,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没有事件发生,select将返回。

在使用select时,需要使用以下四个宏来操作集合:

  • FD\_ZERO:清空集合。
  • FD\_SET:将一个指定的文件描述符添加到集合中。
  • FD\_CLR:从集合中移除一个指定的文件描述符。
  • FD\_ISSET:检查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在集合中。

下面是一个使用select的简单示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fd_set rfds;
    struct timeval tv;
    int retval;
 
    FD_ZERO(&rfds);
    FD_SET(0, &rfds); // 监视标准输入
 
    tv.tv_sec = 5;
    tv.tv_usec = 0;
 
    retval = select(1, &rfds, NULL, NULL, &tv);
 
    if (retval > 0) {
        if (FD_ISSET(0, &rfds)) {
            printf("Data is available now.\n");
        }
    } else if (retval == 0) {
        printf("Timeout.\n");
    } else {
        perror("select");
    }
 
    return 0;
}

这段代码设置了一个文件描述符集合来监视标准输入(文件描述符为0),然后调用select等待5秒。如果在这5秒内有数据可以读取,select将返回并通过FD\_ISSET检测到可读事件。

2024-08-23



#!/bin/bash
# 构建OpenSSH 9.8p1的RPM包脚本
 
# 定义源代码和依赖项目的版本
OPENSSH_VERSION="9.8p1"
ZLIB_VERSION="1.2.12"
LIBZ_STD_VERSION="1.2.12"
 
# 创建构建目录并下载源代码
mkdir -p ~/rpmbuild/{BUILD,BUILDROOT,RPMS,SOURCES,SPECS,SRPMS}
cd ~/rpmbuild/SOURCES
wget https://openbsd.hk/pub/OpenBSD/OpenSSH/portable/openssh-${OPENSSH_VERSION}.tar.gz
wget https://zlib.net/zlib-${ZLIB_VERSION}.tar.gz
wget https://sourceforge.net/projects/libpng/files/zlib/${ZLIB_VERSION}/zlib-${LIBZ_STD_VERSION}.tar.gz/download
 
# 解压源代码
tar xvf zlib-${ZLIB_VERSION}.tar.gz
tar xvf zlib-${LIBZ_STD_VERSION}.tar.gz
tar xvf openssh-${OPENSSH_VERSION}.tar.gz
 
# 复制zlib源代码到openssh源代码中
cp -r zlib-${LIBZ_STD_VERSION} openssh-${OPENSSH_VERSION}/zlib
 
# 下载并修改spec文件
wget https://src.fedoraproject.org/repo/pkgs/openssh/openssh-9.8p1.spec/9a702e2a02565a4a7f9e65866e4d431afa5a0b6a/openssh-9.8p1.spec
sed -i 's/OpenSSH-9.8p1/openssh-'"${OPENSSH_VERSION}"'/g' openssh-9.8p1.spec
sed -i 's/Release: 9.8p1/%{?dist}~/g' openssh-9.8p1.spec
 
# 构建RPM包
rpmbuild -bb openssh-9.8p1.spec

这段代码首先定义了OpenSSH和zlib的版本,然后创建了必要的构建目录,下载了源代码和spec文件。接着,它修改了spec文件以适应新的版本号,并使用rpmbuild命令来构建RPM包。这个过程展示了如何准备构建环境,下载源代码和修改spec文件来创建一个定制的RPM包。

2024-08-23

在CentOS 7上通过yum更新内核可以通过ELRepo软件库来完成。以下是简要步骤和示例代码:

  1. 安装ELRepo仓库:



sudo yum install https://www.elrepo.org/elrepo-release-7.el7.elrepo.noarch.rpm
  1. 启用ELRepo仓库:



sudo yum --enablerepo=elrepo-kernel install kernel-ml
  1. 安装最新的主线版内核:



sudo yum --enablerepo=elrepo-kernel install kernel-ml-devel
  1. 更新GRUB配置并设置默认启动项为新内核:



sudo grub2-set-default 0
sudo grub2-mkconfig -o /etc/grub2.cfg
  1. 重启系统:



sudo reboot

完成以上步骤后,系统将使用新的内核启动。可以通过 uname -r 命令检查当前使用的内核版本。

2024-08-23

在Linux系统中,升级GCC(GNU Compiler Collection)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移除当前GCC版本:



sudo apt-get remove gcc
  1. 清理未安装彻底的包文件:



sudo apt-get autoremove
  1. 添加新的软件仓库(如果需要的话):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ubuntu-toolchain-r/test
  1. 更新软件源列表:



sudo apt-get update
  1. 安装GCC最新版本(以安装GCC 9为例):



sudo apt-get install gcc-9 g++-9
  1. 更新系统默认的GCC版本: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install /usr/bin/gcc gcc /usr/bin/gcc-9 60 --slave /usr/bin/g++ g++ /usr/bin/g++-9
  1. 选择新安装的GCC版本作为默认版本: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config gcc

执行上述步骤后,你可以通过运行 gcc --version 来确认GCC已经成功升级。

注意:上述命令适用于基于Debian的系统(如Ubuntu)。对于其他基于Linux的系统,如Fedora、CentOS等,你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包管理器(如dnf或yum)和仓库添加方法。

2024-08-23



#!/bin/bash
# 安装IBus中文输入法和问题解决脚本
 
# 更新软件包列表
sudo apt update
 
# 安装IBus框架和中文输入法引擎
sudo apt install -y ibus ibus-pinyin
 
# 设置IBus为当前输入法法
im-config -n ibus
 
# 重新启动IBus守护进程
ibus restart
 
# 解决IBus中文输入法无法输入问题
# 1. 安装IBus图形化配置工具
sudo apt install -y ibus-gtk
 
# 2. 运行IBus图形化配置界面
ibus-setup
 
# 3. 在IBus配置界面中,确保勾选了中文输入法(如“Pinyin”)
# 4. 在输入法配置中,可能需要安装并启用拼音模型或者重新登录等操作
 
# 注:以上步骤可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具体操作可能因系统版本或者具体环境有所不同。

这个脚本首先更新了软件包列表,然后安装了IBus框架和中文输入法引擎pinyin。之后,设置IBus作为默认的输入法法,并重启了IBus守护进程。最后,提供了解决无法输入中文的可能方案,包括安装IBus的图形化配置工具并运行它,在配置界面中确保中文输入法被正确勾选。这个脚本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框架,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操作。

2024-08-23

MySQL 5.6 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数据库版本,它在许多Linux发行版上都可以很好地安装和运行。以下是在几种流行的Linux发行版上安装MySQL 5.6的简要步骤:

Ubuntu 14.04 (Trusty Tahr)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5.6

Debian 7 (Wheezy)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5.6

CentOS 6




sudo yum install http://dev.mysql.com/get/mysql-community-release-el6-5.noarch.rpm
sudo yum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




sudo yum install http://dev.mysql.com/get/mysql-community-release-el7-5.noarch.rpm
sudo yum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 11




sudo zypper addrepo http://repo.mysql.com/mysql-community/sles/repo/mysql-community-source11-1.0.repo
sudo zypper install mysql-community-server

请注意,在安装MySQL 5.6之前,确保您的系统是最新的,并且已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如果在使用中)。安装过程中,MySQL会提示您设置root用户密码,并且您需要确认安装所有推荐的额外插件。

以上命令假设您具有超级用户权限,并且在执行时需要输入yes来确认安装和接受许可协议。如果您使用的是特定的Linux发行版,可能需要根据发行版的软件仓库调整安装命令。

2024-08-23

在Linux中,可以使用netstatss命令查看防火墙对外开放的端口。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开放端口:




netstat -tuln

使用ss命令查看开放端口:




ss -tuln

这两个命令的参数说明:

  • -t 表示显示TCP端口。
  • -u 表示显示UDP端口。
  • -l 表示显示正在监听的端口。
  • -n 表示不解析服务名称(使用端口号显示)。

如果需要查看特定的端口是否开放,可以使用grep命令过滤,例如查看端口80是否开放:




ss -tuln | grep :80

或者




netstat -tuln | grep :80

如果系统中没有netstat,可以通过安装net-tools包来获取它,对于ss通常是默认安装的。

2024-08-23

清理xmrig挖矿病毒的步骤如下:

  1. 杀掉相关进程:



sudo killall xmrig
  1. 删除病毒文件:



sudo rm -f /var/tmp/xmrig
sudo rm -f /var/tmp/update-motd
sudo rm -f /var/tmp/systemd-private-*xmrig*
  1. 删除可能被病毒修改的系统文件(如果存在):



sudo rm -f /etc/update-motd.d/10-xmrig
  1. 检查并删除后门文件:



sudo find / -name .xmrig_miner_downloader 2>/dev/null
sudo find / -name .xmrig_miner_downloader 2>/dev/null | xargs sudo rm -rf
  1. 检查并删除病毒创建的其他文件:



sudo find / -name xmrig 2>/dev/null
sudo find / -name xmrig 2>/dev/null | xargs sudo rm -rf
  1. 清理系统日志中的相关条目:



sudo journalctl --rotate
sudo journalctl --vacuum-size=1G
  1. 更新系统包列表并清理无用包: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autoremove
  1. 重新安装受影响的服务(如果有):



sudo systemctl restart 受影响的服务名

请注意,这些命令应在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下执行,通常是root用户或具有sudo权限的用户。在执行删除操作前,请确保备份重要数据,并确认每个命令的作用。如果不确定,请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