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 拉取hypnus/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镜像
docker pull hypnus/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
 
# 创建并运行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容器
docker run -d --name=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 --restart=unless-stopped \
  -e PUID=1000 -e PGID=1000 -e TZ=Europe/London \
  -p 80:80 -p 443:443 \
  --privileged \
  --volume=/path/to/appdata/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data \
  --device=/dev/ppp \
  hypnus/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
 
# 拉取linuxserver/nginx-proxy-manager镜像
docker pull linuxserver/nginx-proxy-manager
 
# 创建并运行nginx-proxy-manager容器
docker run -d --name=nginx-proxy-manager --restart=unless-stopped \
  -e "VIRTUAL_HOST=nginx-proxy-manager.example.com" \
  -e "LETSENCRYPT_HOST=nginx-proxy-manager.example.com" \
  -e "PORT=81" \
  -e "PUID=1000" \
  -e "PGID=1000" \
  -e "TZ=Europe/London" \
  -p 80:80 -p 443:443 \
  --volumes-from 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 \
  --volume /path/to/appdata/nginx-proxy-manager:/data \
  --privileged \
  linuxserver/nginx-proxy-manager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拉取了hypnus/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镜像,并创建了一个名为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的容器。然后,我们拉取了linuxserver/nginx-proxy-manager镜像,并创建了一个名为nginx-proxy-manager的容器,该容器与之前创建的internet-connection-checker容器共享数据卷,以便它们可以相互通信。这样,我们就实现了Nginx Proxy Manager的远程访问,并且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检查器来管理内部网络的互联网连接。

2024-08-13

在Linux系统中,whichfindgrepwc是常用的命令行工具,它们可以通过管道符|结合使用以便进行复杂的文件搜索和内容分析。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结合使用这些命令来计算特定文本出现的次数。

假设我们要在用户主目录中搜索包含单词"example"的所有文本文件,并统计每个文件中"example"出现的次数。




find ~ -type f -name "*.txt" -exec grep -o "example" {} \; | wc -w

解释:

  • find ~:在用户主目录中搜索。
  • -type f:仅查找文件。
  • -name "*.txt":限制搜索范围为扩展名为.txt的文本文件。
  • -exec grep -o "example" {} \;:对每个找到的文件执行grep命令,-o选项输出每次出现的"example"。
  • |:管道符,将前一个命令的输出作为下一个命令的输入。
  • wc -w:计算单词数,这里即为"example"的出现次数。
2024-08-13

Linux shell脚本是一种常用于自动化任务的脚本语言,它可以用于处理文本、调用外部命令、编写复杂的逻辑等。下面是一些基础的shell脚本练习题,供参考:

  1. 创建一个新用户并设置密码。



#!/bin/bash
read -p "Enter username: " username
read -s -p "Enter password: " password
useradd $username
echo $password | passwd --stdin $username
  1. 统计当前目录下文件的数量。



#!/bin/bash
ls -l | grep -v '^d' | wc -l
  1. 查找并显示/etc/下所有包含host的配置文件。



#!/bin/bash
grep -Rl 'host' /etc/
  1. 创建一个新目录并在其中创建指定数量的空文件。



#!/bin/bash
read -p "Enter directory name: " dirname
mkdir $dirname
read -p "Enter number of files to create: " num_files
for i in $(seq 1 $num_files)
do
    touch $dirname/file$i
done
  1. 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bin/bash
read -p "Enter a URL: " url
if curl -s $url | grep -q '200 OK'; then
    echo "Connection is up."
else
    echo "Connection is down or URL is incorrect."
fi
  1. 批量解压当前目录下的所有.tar.gz文件。



#!/bin/bash
for file in *.tar.gz; do
    tar -xzvf $file
done
  1. 显示系统中所有用户的列表。



#!/bin/bash
cat /etc/passwd | cut -d':' -f1
  1. 检查磁盘空间并显示使用率最高的分区。



#!/bin/bash
df -h | grep '[0-9]\%' | sort -nr | head -1
  1. 创建一个新用户并将其加入wheel组。



#!/bin/bash
read -p "Enter username: " username
useradd $username
usermod -aG wheel $username
  1. 统计当前目录下所有文件和目录的数量。



#!/bin/bash
ls -l | grep -c '^d'

每个题目都可以根据需要扩展为更复杂的脚本,并且可以通过添加错误处理、参数检查、异常处理等来增强脚本的健壮性。

2024-08-13

tracepath命令是一个网络诊断工具,它用来显示数据包从本机到目的地之间的路由路径。它通过发送UDP数据包(默认情况下)来实现这一目的,并显示每一跳的路由信息,包括每一跳的IP地址、往返时间(RTT)等。

以下是tracepath命令的基本用法:




tracepath <destination>

其中<destination>是你想要追踪路径到达的目的地IP地址或域名。

例如,要追踪到example.com的路径,你可以使用:




tracepath example.com

如果你想要指定不同的传输层协议或端口,可以使用-p选项:




tracepath -p icmp example.com

这将使用ICMP协议(通常用于ping命令)来追踪路径。

tracepath命令是iputils套件的一部分,如果系统中没有安装,你可以通过包管理器进行安装,例如在Debian或Ubuntu上:




sudo apt-get install iputils-tracepath

在Red Hat或CentOS上:




sudo yum install iputils

或者使用其他适合你的Linux发行版的包管理命令。

2024-08-13

在Linux中,可以通过设置环境变量、使用内建命令来改变进程的行为。以下是一些示例代码:

  1. 设置和获取环境变量:



# 设置一个新的环境变量
export MY_VARIABLE="my_value"
 
# 获取环境变量的值
echo $MY_VARIABLE
  1. 使用nice命令来设置进程的优先级,renice命令来调整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优先级:



# 启动一个新进程,设置其优先级为10
nice -n 10 command
 
# 查看进程的当前优先级
ps -o nice -p PID
 
# 调整一个正在运行的进程的优先级
renice 10 PID
  1. 使用ulimit来限制系统资源的使用:



# 设置打开文件数量的最大值
ulimit -n 1024
  1. 使用ionice来设置磁盘I/O的调度策略:



# 设置进程的I/O调度策略为最低延迟
ionice -c 3 -n 0 command
  1. 使用sysctl来设置内核参数:



# 设置TCP接收缓冲区大小
sysctl -w net.ipv4.tcp_rmem="8192 87380 41699264"
  1. 使用local在函数内部定义局部变量:



# 在bash脚本中定义一个函数,该函数使用局部变量
my_function() {
  local my_local_var="local_value"
  echo $my_local_var
}
 
# 调用函数
my_function

这些例子展示了如何在Linux中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控制进程的行为。环境变量、nice值、ulimit和其他系统设置都会影响进程的调度和资源使用。

2024-08-13

解释:

NO-CARRIER 状态表示网络接口没有载波。在 Linux 系统中,当网络接口无法检测到有效的信号或线路连接时,它可能会进入这种状态。这种状态通常发生在硬件关闭,网络配置错误,或者物理连接故障的情况下。

解决方法:

  1. 检查物理连接:确保网线或其他物理连接正确并且已经连接。
  2. 检查网络配置:确认网络接口配置正确,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和DNS服务器设置。
  3. 重启网络接口:尝试重新启动网络接口,可以使用命令 ifdown <interface>ifup <interface> 或者 ip link set <interface> downip link set <interface> up
  4. 检查驱动和硬件:确保网卡驱动正常安装且没有硬件问题。
  5. 查看系统日志:检查 /var/log/messages 或使用 dmesg 命令来查看是否有与网络接口相关的错误信息。
  6. 硬件检测:如果可能,尝试用另一台机器或网络设备来检测网络连接是否正常。

如果以上步骤无法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硬件诊断或联系设备制造商获取支持。

2024-08-13

在Linux下解压zip文件,可以使用unzip命令。如果系统中没有安装unzip,可以通过包管理器进行安装。

安装unzip




# 对于Debian/Ubuntu系统
sudo apt-get install unzip
 
# 对于Red Hat/CentOS系统
sudo yum install unzip
 
# 对于Fedora系统
sudo dnf install unzip

解压zip文件:




unzip file.zip

如果要解压到指定目录,可以使用-d选项:




unzip file.zip -d /path/to/directory

以上命令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名为file.zip的zip文件。替换为实际文件名来使用。

2024-08-13

在Linux下,可以使用pthread_cleanup_pushpthread_cleanup_pop宏来注册线程退出时的清理函数。这样,即使线程以非正常方式退出(例如,被cancel),也能确保释放线程占用的资源。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了如何使用这两个函数: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void cleanup_handler(void *arg) {
    printf("Cleanup handler: resource %s freed\n", (char *)arg);
}
 
void *thread_function(void *arg) {
    // 注册清理函数
    pthread_cleanup_push(cleanup_handler, "thread-specific resource");
 
    // 模拟工作
    printf("Thread starting...\n");
    sleep(1);
 
    // 如果执行到这里,线程会正常退出,不会调用清理函数
    // 如果线程被cancel,将会调用清理函数
 
    // 注册的清理函数将在这里被调用,如果线程退出时没有被手动调用
    pthread_cleanup_pop(0);
    return NULL;
}
 
int main() {
    pthread_t thread;
    // 创建线程
    if (pthread_create(&thread, NULL, &thread_function, NULL) != 0) {
        perror("pthread_create failed");
        return 1;
    }
 
    // 等待线程完成
    pthread_join(thread, NULL);
    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pthread_cleanup_pushpthread_cleanup_pop被用来注册一个清理函数cleanup_handler。如果线程通过pthread_cleanup_pop正常退出,则不会调用清理函数。但如果线程被其他方式取消(例如,通过pthread_cancel),则在退出时会自动调用cleanup_handler函数。这确保了即使是异常情况,资源(在这个例子中是"thread-specific resource")也会被正确释放。

2024-08-13



#!/bin/bash
 
# 安装PHP及常用扩展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y php php-cli php-common php-json php-opcache php-mysql php-zip php-xml php-gd php-curl php-mbstring
 
# 检查PHP版本
php -v
 
# 创建一个简单的PHP文件以测试运行环境
echo "<?php phpinfo(); ?>" | sudo tee /var/www/html/phpinfo.php
 
# 调整权限,使得Web服务器可以访问该文件
sudo chmod 644 /var/www/html/phpinfo.php
 
# 重启Web服务器以应用PHP配置
sudo service apache2 restart
 
# 打印出Web服务器的URL以便访问测试页面
echo "请在浏览器中访问 http://your_server_ip/phpinfo.php 查看PHP信息"

这段代码用于在Ubuntu系统上安装PHP及其常用扩展,并创建一个phpinfo页面以测试PHP环境是否正确安装和运行。代码中包含了更加标准的文件权限设置,并且在安装完成后重启了Web服务器以确保配置生效。最后,打印出服务器IP地址以便用户访问测试页面。

2024-08-13

在Linux系统中安装和配置TigerVNC服务器的步骤如下:

  1. 安装TigerVNC服务器: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tigervncserver
  1. 设置VNC密码:



vncpasswd
  1. 复制VNC配置文件模板:



cp /usr/share/vnc/configs/vncserver.conf ~/.vnc/
  1. 编辑~/.vnc/vncserver.conf文件,取消注释并设置你想要的分辨率和颜色深度:



# uncomment and set the desired width, height and depth
geometry=1280x1024
  1. 启动VNC服务器:



vncserver :1
  1. 防火墙设置(允许VNC端口通过):



# 允许5901端口(VNC的默认端口是5900开始,:1表示5901)
sudo ufw allow 5901
  1. 连接VNC客户端:

    使用VNC客户端,输入你的服务器IP加上VNC显示号,例如192.168.1.100:1

以上步骤在基于Debian的系统(如Ubuntu)中通常适用。其他Linux发行版可能需要修改包管理器的命令和配置文件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