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com>
#include <sqlite3.h>
 
static int callback(void *NotUsed, int argc, char **argv, char **azColName){
   for(int i = 0; i<argc; i++){
      printf("%s = %s\n", azColName[i], argv[i] ? argv[i] : "NULL");
   }
   printf("\n");
   return 0;
}
 
int main(){
   sqlite3 *db;
   char *zErrMsg = 0;
   int rc;
   const char *sql;
 
   // 打开数据库
   rc = sqlite3_open("test.db", &db);
   if( rc ){
      fprintf(stderr, "无法打开数据库: %s\n", sqlite3_errmsg(db));
      return(0);
   }else{
      fprintf(stdout, "数据库打开成功\n");
   }
 
   // 创建一个表
   sql =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stu(ID INTEGER PRIMARY KEY, NAME TEXT, AGE INTEGER, ADDRESS TEXT);";
   rc = sqlite3_exec(db, sql, callback, 0, &zErrMsg);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SQL错误: %s\n", zErrMsg);
      sqlite3_free(zErrMsg);
   }
   else {
      fprintf(stdout, "表创建成功\n");
   }
 
   // 插入数据
   sql = "INSERT INTO stu(ID,NAME,AGE,ADDRESS) VALUES(1, 'Tom', 20, 'USA');";
   rc = sqlite3_exec(db, sql, callback, 0, &zErrMsg);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SQL错误: %s\n", zErrMsg);
      sqlite3_free(zErrMsg);
   }
   else {
      fprintf(stdout, "数据插入成功\n");
   }
 
   // 查询数据
   sql = "SELECT * FROM stu;";
   rc = sqlite3_exec(db, sql, callback, 0, &zErrMsg);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SQL错误: %s\n", zErrMsg);
      sqlite3_free(zErrMsg);
   }
   else {
      fprintf(stdout, "查询成功\n");
   }
 
   // 关闭数据库
   sqlite3_close(db);
   return 0;
}

这段代码首先包含了必要的头文件,定义了回调函数用于打印查询结果,然后在main函数中展示了如何使用SQLite的API进行数据库操作,包括打开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数据和查询数据。代码简洁,注重于展示核心功能,并提供了错误处理。

2024-09-05

以下是一个基于Linux环境的JDK、Tomcat、环境配置以及MySQL安装和后端项目搭建的简化流程:

  1. JDK安装:



# 以Oracle JDK 8为例,下载对应的.tar.gz包
wget --no-check-certificate -c --header "Cookie: oraclelicense=accept-securebackup-cookie" \
http://download.oracle.com/otn-pub/java/jdk/8u151-b12/jdk-8u151-linux-x64.tar.gz
 
# 解压JDK
tar -xzf jdk-8u151-linux-x64.tar.gz
 
# 配置环境变量
echo 'export JAVA_HOME=/path/to/jdk1.8.0_151' >> ~/.bashrc
echo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 >> ~/.bashrc
 
# 应用环境变量
source ~/.bashrc
 
# 验证安装
java -version
  1. Tomcat安装:



# 下载Tomcat
wget http://apache.mirrors.pair.com//tomcat/tomcat-8/v8.5.35/bin/apache-tomcat-8.5.35.tar.gz
 
# 解压Tomcat
tar -xzf apache-tomcat-8.5.35.tar.gz
 
# 启动Tomcat
cd apache-tomcat-8.5.35/bin
./startup.sh
  1. 环境配置:

    这取决于具体的项目需求,可能需要配置Maven、Node.js、Git等。

  2. MySQL安装:



# 更新包管理器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MySQL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server
 
# 启动MySQL服务
sudo service mysql start
 
# 安全设置(设置root密码等)
sudo mysql_secure_installation
  1. 后端项目搭建:

    这通常涉及从版本控制系统(如Git)克隆项目代码,然后构建并部署到Tomcat中。

以上步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Linux环境下JDK、Tomcat、MySQL安装和后端项目搭建的指导,具体步骤可能因Linux发行版和软件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2024-09-05

以下是在Linux环境下安装JDK, Tomcat, MySQL以及项目部署的简要步骤:

  1. 安装JDK



# 更新包管理工具
sudo apt update
 
# 安装OpenJDK 8
sudo apt install openjdk-8-jdk
 
# 验证安装
java -version
  1. 安装Tomcat



# 下载Tomcat (以Tomcat 9为例)
wget https://downloads.apache.org/tomcat/tomcat-9/v9.0.62/bin/apache-tomcat-9.0.62.tar.gz
 
# 解压缩
tar xzvf apache-tomcat-9.*.tar.gz
 
# 移动Tomcat到指定目录
sudo mv apache-tomcat-9.* /usr/local/tomcat9
 
# 启动Tomcat
/usr/local/tomcat9/bin/startup.sh
 
# 验证安装
curl http://localhost:8080
  1. 安装MySQL



# 更新包管理工具
sudo apt update
 
# 安装MySQL
sudo apt install mysql-server
 
# 启动MySQL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mysql
 
# 验证MySQL安装
mysql -u root -p
  1. 项目部署

    将你的Web应用程序的WAR文件复制到Tomcat的webapps目录下。




# 复制WAR文件到Tomcat的webapps目录
cp your-app.war /usr/local/tomcat9/webapps/
 
# 启动你的应用 (Tomcat会自动部署WAR文件)
/usr/local/tomcat9/bin/startup.sh

确保你的应用程序配置文件(如context.xmlweb.xml)正确设置,以连接到MySQL数据库。

这些步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南来在Linux环境下安装JDK, Tomcat和MySQL,并部署一个简单的Web应用程序。具体的安装步骤可能会根据Linux发行版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2024-09-05

在CentOS 7上,您可以通过以下步骤使用yum安装默认版本的PostgreSQL:

  1. 首先,添加PostgreSQL的官方Yum仓库:



sudo yum install -y https://download.postgresql.org/pub/repos/yum/reporpms/EL-7-x86_64/pgdg-redhat-repo-latest.noarch.rpm
  1. 安装PostgreSQL软件包:



sudo yum install -y postgresql-server
  1. 初始化数据库:



sudo /usr/pgsql-12/bin/postgresql-12-setup initdb
  1. 启动PostgreSQL服务:



sudo systemctl enable postgresql-12
sudo systemctl start postgresql-12
  1. 确认PostgreSQL服务状态:



sudo systemctl status postgresql-12
  1. (可选)配置PostgreSQL以允许远程连接:

    编辑postgresql.conf文件,通常位于/var/lib/pgsql/12/data/目录下,将listen_addresses参数设置为*'以监听所有接口,或者指定具体的IP地址。

编辑pg_hba.conf文件,同样位于/var/lib/pgsql/12/data/目录下,添加允许远程连接的行。

  1. 重启PostgreSQL服务以应用更改:



sudo systemctl restart postgresql-12

请注意,上述命令中的版本号(例如12)将随着PostgreSQL软件包的默认版本而变化,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版本号。

2024-09-05

在ARM裸机上搭建Linux开发环境,通常需要以下步骤:

  1. 准备硬件:一台ARM架构的裸机,确保有足够的外设支持(如网络接口)。
  2. 获取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适合ARM架构的Linux发行版(如Ubuntu, Debian等)或者直接下载编译好的Linux内核和初始根文件系统(如BusyBox)。
  3. 交叉编译工具链:为了在x86架构的PC上编译能运行在ARM架构上的程序,需要一套交叉编译工具链,如gcc-arm-linux-gnueabihf
  4. 烧录内核和初始化文件系统到ARM裸机的存储设备上。
  5. 设置网络连接,通常需要通过串口或者以太网连接到裸机进行配置和更新。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流程:




#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sudo apt-get install gcc-arm-linux-gnueabihf
 
# 准备Linux内核和根文件系统
wget http://example.com/linux-image.tar.gz
wget http://example.com/rootfs.tar.gz
 
# 解压缩并烧录到ARM裸机存储设备(需要专用工具)
# 烧录完成后,启动ARM裸机
 
# 通过串口或网络设置裸机网络(如果需要)
# 可能需要配置IP地址、网络接口等

请注意,这个流程是一个高层次的概要,实际的步骤会根据你使用的硬件和Linux发行版有所不同。

2024-09-05

在Linux环境下安装Tomcat和Java环境的步骤如下:

  1. 安装Java环境

首先,您需要确认是否已经安装了Java。可以通过运行以下命令来检查:




java -version

如果未安装Java,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安装OpenJDK,这是一个开源的Java实现: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default-jdk
  1. 安装Tomcat

Tomcat通常可以通过其官方网站获得,但是您可以使用Linux包管理器来安装。以下是在基于Debian的系统(如Ubuntu)上安装Tomcat的步骤: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tomcat9 tomcat9-admin

安装完成后,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your_server_ip:8080 来验证Tomcat是否正在运行。

注意:如果您的Linux发行版不是基于Debian的,安装命令可能会有所不同。您可能需要使用其他包管理器(如yumdnf),或者从Tomcat官方网站下载压缩包并手动安装。

2024-09-05

在Oracle 19c中搭建Data Guard环境,你需要准备两个数据库实例,一个主数据库(Primary)和一个备用数据库(Standby)。以下是简化的步骤和示例配置:

  1. 确保Oracle软件已经安装在两台服务器上。
  2. 配置主数据库和备用数据库的初始化参数文件(spfile或pfile),确保以下参数设置正确:

    • DB\_NAME: 数据库名称,在Data Guard配置中,两边的DB\_NAME需要相同。
    • LOG\_ARCHIVE\_CONFIG: 日志归档配置,确保主备数据库的该配置不同。
    • LOG\_ARCHIVE\_DEST\_n: 归档日志的目的地,至少需要设置一个到备用数据库的目的地。
    • LOG\_ARCHIVE\_DEST\_STATE\_n: 归档日志目的地的状态,通常设置为ENABLE。
    • 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 设置为EXCLUSIVE或SHARED,取决于是否允许远程登录。
    • STANDBY\_FILE\_MANAGEMENT: 设置为AUTO,以便自动管理备用数据库的重做日志文件。
  3. 创建密码文件(如果已经有了,确保两边的密码文件一致)。
  4. 配置主数据库的监听器和tnsnames,以便备用数据库可以连接。
  5. 在备用数据库上创建归档日志的目录,并确保有足够的权限进行归档日志的读写。
  6. 在备用服务器上配置Oracle软件环境,包括设置ORACLE\_HOME和ORACLE\_SID。

以下是示例配置片段:

主数据库(Primary)的初始化参数设置:




DB_NAME = mydb
LOG_ARCHIVE_CONFIG = DG_CONFIG=(mydb,mydb_std)
LOG_ARCHIVE_DEST_1 = LOCATION=/u01/app/oracle/archive/mydb VALID_FOR=(ALL_LOGFILES,ALL_ROLES)
LOG_ARCHIVE_DEST_STATE_1 = ENABLE
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 = EXCLUSIVE
STANDBY_FILE_MANAGEMENT = AUTO

备用数据库(Standby)的初始化参数设置:




DB_NAME = mydb_std
LOG_ARCHIVE_CONFIG = DG_CONFIG=(mydb,mydb_std)
LOG_ARCHIVE_DEST_1 = LOCATION=/u01/app/oracle/archive/mydb_std VALID_FOR=(ALL_LOGFILES,ALL_ROLES)
LOG_ARCHIVE_DEST_STATE_1 = ENABLE
REMOTE_LOGIN_PASSWORDFILE = EXCLUSIVE
STANDBY_FILE_MANAGEMENT = AUTO

在备用数据库上,你需要执行Data Guard的配置命令,如下:




ALTER DATABASE MOUNT STANDBY DATABASE;
ALTER DATABASE RECOVER MANAGED STANDBY DATABASE DISCONNECT FROM SESSION;

这些步骤和参数配置为你提供了一个简化的Data Guard配置概览。具体的配置可能会根据你的网络环境、操作系统和Oracle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实际操作中,你可能需要查看Oracle的官方文档来获取详细的步骤和参数设置。

2024-09-05

在Linux中,当一个信号被进程捕获并处理后,进程可以选择对信号的行为进行更改。如果在处理信号的过程中再次发生了该信号,那么进程可以选择对信号进行保存,直到信号被适当处理。

在信号被保存的时候,进程需要使用某种机制来记住接收到的信号,并且在合适的时候对这些信号进行处理。在Linux中,这是通过设置一个特殊的数据结构(sigset\_t)来实现的,这个数据结构称为信号集。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演示了如何在信号处理函数中保存信号,并在合适的时候处理它们: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unistd.h>
 
sigset_t signal_set; // 信号集用于保存信号
 
void handle_signal(int sig) {
    sigaddset(&signal_set, sig); // 保存信号
}
 
int main() {
    struct sigaction sa;
    sigemptyset(&sa.sa_mask); // 初始化sa_mask字段,表示信号处理期间不阻塞任何信号
    sa.sa_flags = 0;
    sa.sa_handler = &handle_signal; // 设置信号处理函数
    sigaction(SIGINT, &sa, NULL); // 注册信号处理函数
 
    while(1) {
        sigset_t pending;
        sigpending(0, &pending); // 获取当前的信号集
        if (sigismember(&pending, SIGINT)) { // 检查是否有SIGINT信号待处理
            sigprocmask(SIG_BLOCK, &signal_set, NULL); // 阻塞当前保存的信号集
            // 处理信号...
            printf("Caught SIGINT\n");
            sigprocmask(SIG_UNBLOCK, &signal_set, NULL); // 恢复信号集
            sigemptyset(&signal_set); // 清空信号集
        }
        sleep(1); // 休眠一秒钟
    }
 
    return 0;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全局的信号集signal_set用于保存信号。我们注册了SIGINT信号的处理函数handle_signal,它将收到的信号加入到signal_set中。在主循环中,我们通过调用sigpending检查是否有待处理的信号,如果有,我们就暂时阻塞当前保存的信号集,处理信号,处理完毕后恢复信号集并清空保存信号的集合。这样就可以在合适的时候处理信号,而不会丢失信号。

2024-09-05

在Linux系统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命令来管理和配置服务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命令和配置示例:

  1. 查看服务器的CPU信息:



cat /proc/cpuinfo
  1. 查看服务器的内存信息:



cat /proc/meminfo
  1. 查看服务器的硬盘使用情况:



df -h
  1. 查看服务器的网络配置:



ifconfig

或者使用新的命令 ip addr 来查看网络接口和配置:




ip addr
  1. 查看服务器上的所有用户:



cut -d: -f1 /etc/passwd
  1. 查看服务器上运行的所有进程:



ps aux
  1. 查看服务器的防火墙设置(以UFW为例):



sudo ufw status verbose
  1. 查看服务器上的开放端口:



sudo netstat -tulnp
  1. 查看服务器上安装的软件包:



dpkg -l
  1. 更新服务器上的软件包列表:



sudo apt-get update
  1. 升级服务器上的所有软件包:



sudo apt-get upgrade
  1. 设置服务器的时区:



sudo dpkg-reconfigure tzdata
  1. 查看服务器的日志文件:



tail -f /var/log/syslog

这些命令和操作可以帮助管理员每天对服务器进行基本的管理和维护,确保服务器的正常运行。在实际操作时,管理员需要根据服务器的具体情况和配置选择合适的命令和策略。

2024-09-05

Linux内核为了在内存不足时避免系统崩溃,提供了OOM Killer(Out-Of-Memory Killer)机制。这是一个Tasksize守护进程,会在系统内存不足时选择一些进程杀死以释放内存。

为了防止OOM Killer杀死重要进程,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内存使用:减少不必要的内存占用,例如通过配置减少Redis的内存占用。
  2. 增加内存: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但可能成本较高。
  3. 调整OOM Killer的行为:可以通过修改/etc/sysctl.conf文件中的内核参数来降低OOM Killer的敏感度。

例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减少Redis的内存占用:




# 修改Redis配置文件
vim /etc/redis/redis.conf
 
# 设置最大内存占用,例如只使用50%的物理内存
maxmemory 50%
 
# 重启Redis服务以应用配置
sudo systemctl restart redis.service

同时,你也可以通过sysctl命令临时或永久调整OOM Killer的行为:




# 设置内核参数vm.overcommit_memory为1,允许超量分配内存(不推荐,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
sudo sysctl vm.overcommit_memory=1
 
# 设置内核参数vm.panic_on_oom为0,当内存耗尽时,不会导致系统崩溃
sudo sysctl vm.panic_on_oom=0

请注意,调整内核参数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应谨慎操作。通常,最佳实践是优化应用配置和/或增加服务器内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