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bin/bash
# 安装 Redis 的脚本
 
# 更新系统包
sudo yum update -y
 
# 安装编译工具和库
sudo yum install -y gcc make
 
# 下载 Redis 源码
cd /usr/local/src
sudo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5.0.3.tar.gz
 
# 解压 Redis 源码
sudo tar xzf redis-5.0.3.tar.gz
 
# 编译 Redis
cd redis-5.0.3
sudo make
 
# 安装 Redis 到指定目录
sudo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 创建 Redis 配置文件目录
sudo mkdir /etc/redis
 
# 复制 Redis 配置文件到指定目录
sudo cp redis.conf /etc/redis/redis.conf
 
# 编辑 Redis 配置文件
sudo sed -i 's/^daemonize no/daemonize yes/' /etc/redis/redis.conf
sudo sed -i 's/^dir \./dir \/var\/redis\/db/' /etc/redis/redis.conf
sudo sed -i 's/^logfile ""/logfile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 /etc/redis/redis.conf
 
# 创建 Redis 数据库目录和日志目录
sudo mkdir /var/redis/db
sudo mkdir /var/log/redis
sudo touch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
sudo chown redis:redis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
 
# 创建 Redis 服务文件
sudo cp utils/redis_init_script /etc/init.d/redis_6379
 
# 编辑 Redis 服务文件,设置正确的 Redis 安装目录
sudo sed -i 's|^<span class="katex">\(REDISPORT=\)</span>.*|\16379|' /etc/init.d/redis_6379
sudo sed -i 's|^<span class="katex">\(EXEC=\)</span>.*|\1\/usr\/local\/redis\/bin\/redis-server|' /etc/init.d/redis_6379
sudo sed -i 's|^<span class="katex">\(CLIEXEC=\)</span>.*|\1\/usr\/local\/redis\/bin\/redis-cli|' /etc/init.d/redis_6379
sudo sed -i 's|^<span class="katex">\(CONF=\)</span>.*|\1\/etc\/redis\/redis.conf|' /etc/init.d/redis_6379
sudo sed -i 's|^<span class="katex">\(PIDFILE=\)</span>.*|\1\/var\/run\/redis\/redis_6379.pid|' /etc/init.d/redis_6379
 
# 设置 Redis 服务文件的权限
sudo chmod +x /etc/init.d/redis_6379
 
# 添加 Redis 为系统服务
sudo chkconfig --add redis_6379
 
# 启用 Redis 服务
sudo chkconfig redis_6379 on
sudo service redis_6379 start
 
# 验证 Redis 是否正常工作
sudo /usr/local/redis/bin/redis-cli ping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在 CentOS 7 上从源码编译安装 Redis,并配置为系统服务。脚本包括下载 Redis 源码、编译安装、创建配置文件、创建日志目录、创建服务文件并将其设置为系统服务的步骤。

2024-09-02

Spring Boot是一个用于简化Spring应用程序初始搭建以及开发过程的工具。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pring Boot应用程序的例子,它创建了一个RESTful API,用于获取用户列表。

首先,你需要在pom.xml中添加Spring Boot的依赖: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parent</artifactId>
    <version>2.3.1.RELEASE</version>
    <relativePath/>
</par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build>
    <plugins>
        <plugi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maven-plugin</artifactId>
        </plugin>
    </plugins>
</build>

然后,创建一个用于启动Spring Boot应用的类: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创建一个用户实体类: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省略构造函数、getter和setter方法
}

创建一个REST控制器: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GetMapping("/users")
    public List<User> getAllUsers() {
        List<User> users = new ArrayList<>();
        // 假设这里从数据库获取用户列表
        users.add(new User("1", "Alice"));
        users.add(new User("2", "Bob"));
        return users;
    }
 
}

以上代码提供了一个简单的RESTful API,可以返回一个用户列表。在实际开发中,你可能需要连接数据库、使用Spring Security进行身份验证和授权、使用Spring Data JPA或MyBatis进行数据库操作等。

2024-09-02

在MySQL中,一对多关系的数据表通过JOIN操作可以很容易地关联起来。但是,当JOIN操作产生大量重复数据时,可以使用DISTINCT关键字来去除重复项,只返回唯一不同的值。

例如,如果有两个表:orders(订单表)和order\_items(订单项表),它们通过order\_id字段关联,且每个订单可能有多个订单项,则可以使用以下查询来获取不重复的订单信息:




SELECT DISTINCT orders.*
FROM orders
JOIN order_items ON orders.order_id = order_items.order_id;

这个查询将返回所有不同的订单,即使每个订单有多个相关的订单项,也只会出现一次。

如果你想要获取不重复的订单项信息,可以这样写:




SELECT DISTINCT order_items.*
FROM orders
JOIN order_items ON orders.order_id = order_items.order_id;

这将返回所有不同的订单项,每个订单项只会出现一次,即使它们属于同一个订单。

2024-09-02

在Django项目中安装和使用WYSIWYG编辑器(例如TinyMCE)的步骤如下:

  1. 使用pip安装django-tinymce包:



pip install django-tinymce
  1. 在Django项目的settings.py文件中的INSTALLED\_APPS列表中添加'tinymce':



INSTALLED_APPS = [
    # ...
    'tinymce',
    # ...
]
  1. 添加tinymce的配置到settings.py文件。你可以使用默认配置或自定义配置:



TINYMCE_DEFAULT_CONFIG = {
    'theme': 'advanced',
    'width': 600,
    'height': 400,
}
  1. 运行Django的makemigrations和migrate命令,以便将tinymce应用的数据库迁移应用到你的数据库: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s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1. 在你的模型中使用TinyMCE字段,例如:



from tinymce.models import HTMLField
 
class MyModel(models.Model):
    content = HTMLField()
  1. 在模板文件中,使用TinyMCE替换掉默认的文本区域标签:



{% load tinymce_tags %}
 
<form method="post">
    {% csrf_token %}
    {{ form.as_p }}
    {{ form.media.js }}
    <textarea name="content"></textarea>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form>

替换掉<textarea>标签,使用{{ form.media.js }}来确保TinyMCE的JavaScript被加载。

  1. 确保你的模板加载了TinyMCE的JavaScript和CSS资源。你可以通过在模板的头部加上{{ form.media.js }}{{ form.media.css }}来实现这一点。

以上步骤提供了在Django项目中集成TinyMCE编辑器的基本过程。其他WYSIWYG编辑器如CKEditor和Quill.js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安装和配置。

2024-09-02



import io.netty.bootstrap.ServerBootstrap;
import io.netty.channel.*;
import io.netty.channel.nio.NioEventLoopGroup;
import io.netty.channel.socket.SocketChannel;
import io.netty.channel.socket.nio.NioServerSocketChannel;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NettyTcpServer {
 
    private final EventLoopGroup boss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private final EventLoopGroup workerGroup = new NioEventLoopGroup();
    private Channel channel;
 
    @Autowired
    private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channelInitializer;
 
    public void start(int por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ServerBootstrap b = new ServerBootstrap();
        b.group(bossGroup, workerGroup)
                .channel(NioServerSocketChannel.class)
                .childHandler(channelInitializer);
 
        channel = b.bind(port).sync().channel();
        System.out.println("TCP服务器启动完成,监听端口:" + port);
    }
 
    public void stop() {
        if (channel != null) {
            channel.close();
        }
        bossGroup.shutdownGracefully();
        workerGroup.shutdownGracefully();
    }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hannelInitializerImpl extends ChannelInitializer<SocketChannel> {
 
    @Autowired
    private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handlerAdapter;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initChannel(SocketChannel ch) {
        ch.pipeline().addLast(handlerAdapter);
    }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ServerHandler extends ChannelInboundHandlerAdapt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Read(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Object msg) {
        // 接收到消息的处理逻辑
    }
 
    @Override
    public void channelActive(ChannelHandlerContext ctx) {
        // 客户端连接时的处理逻辑
    }
 
    // 其他必要的方法实现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Spring Boot应用程序中整合Netty来实现TCP通信服务器。NettyTcpServer类负责启动和停止服务器,ChannelInitializerImpl类配置了Netty的ChannelPipeline,而ServerHandler类处理实际的通信逻辑。这个示例提供了基础框架,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添加具体的业务逻辑。

2024-09-02

要使用docker-compose部署MongoDB,你需要创建一个docker-compose.yml文件,并在其中定义MongoDB服务。以下是一个基本的示例:




version: '3.8'
services:
  mongodb:
    image: mongo:latest
    ports:
      - "27017:27017"
    volumes:
      - mongodb_data:/data/db
    environment:
      MONGO_INITDB_ROOT_USERNAME: your_username
      MONGO_INITDB_ROOT_PASSWORD: your_password
    restart: unless-stopped
 
volumes:
  mongodb_data:

在这个配置中:

  • image: mongo:latest 指定使用最新版本的MongoDB Docker镜像。
  • ports 部分将容器的27017端口映射到宿主机的相同端口上,允许外部访问。
  • volumes 部分创建了一个命名卷mongodb_data,用于持久化MongoDB数据库文件。
  • environment 部分设置了MongoDB的环境变量,包括初始管理员用户名和密码。
  • restart: unless-stopped 确保容器在除非明确停止以外的任何情况下都会自动重启。

请将your_usernameyour_password替换为你想要设置的实际用户名和密码。

保存这个文件后,通过以下命令启动服务:




docker-compose up -d

这将在后台启动MongoDB容器。如果你想停止并移除容器、网络和卷,可以使用:




docker-compose down

确保你在包含docker-compose.yml文件的目录中运行这些命令。

2024-09-02

Redis未授权访问漏洞通常指的是未通过身份验证就访问了Redis服务器,这可能导致敏感数据泄露,或者攻击者可以执行任意命令对Redis服务器执行恶意操作。

解决方法:

  1. 配置Redis密码:在Redis配置文件中设置requirepass指令来设置密码。

    例如,在redis.conf中添加:

    
    
    
    requirepass yourpassword

    然后重启Redis服务。

  2. 通过命令行启动Redis并设置密码:

    
    
    
    redis-server --requirepass yourpassword
  3. 使用Redis客户端连接时,使用AUTH命令进行认证:

    
    
    
    AUTH yourpassword
  4. 如果已经配置了密码但仍然能够未授权访问,检查是否有其他方式(如SSH隧道、本地端口转发等)绕过了认证,这种情况下应当禁用或限制这些方式的使用。
  5. 定期更新Redis密码以增强安全性。
  6. 监控Redis的日志文件,一旦发现未授权访问尝试,立即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7. 确保Redis不监听在公网接口上,仅监听在本地或受限制的网络接口上。
  8. 使用网络安全工具或软件来加强Redis服务的安全性,例如通过防火墙规则限制访问、使用VPN等方式来加强访问控制。

请根据实际环境和安全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应用。

2024-09-02

在uniapp中使用云打包实现sqlite本地缓存,如果遇到云打包后的sqlite不生效的问题,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 路径问题:确保你使用的是正确的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来访问sqlite数据库文件。
  2. 权限问题:检查应用是否有读写存储的权限。
  3. 数据库版本问题:如果你的数据库版本与云打包的环境不兼容,可能会导致数据库无法使用。
  4. 初始化问题:确保在应用启动时正确初始化数据库。
  5. 缓存机制问题:如果使用了缓存机制,确保缓存的数据被正确地写入数据库,并且读取操作正确地使用了缓存。

解决方法:

  1. 检查数据库文件的路径是否正确。
  2. 确保manifest.json中配置了存储权限。
  3. 检查sqlite的版本是否与云端环境兼容,如果不兼容,需要更新到兼容版本。
  4. 在应用启动时初始化数据库,并检查是否有异常抛出。
  5. 如果使用了缓存机制,检查缓存的读写逻辑是否正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能需要查看日志,检查数据库文件是否被正确创建和写入,以及是否有异常被捕获。如果你发现sqlite操作有异常抛出,请仔细检查异常信息,并根据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以考虑在uniapp社区或者官方支持论坛上寻求帮助,提供你的具体情况和日志信息,以便获得更详细的解决方案。

2024-09-02

解决Tomcat启动闪退问题,通常需要检查以下几个方面:

  1. 日志文件:查看Tomcat日志文件(如catalina.out),通常位于Tomcat的logs目录下。查找错误或异常信息,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2. 内存配置:检查是否为Tomcat分配了足够的内存。如果内存不足,Tomcat可能会异常退出。可以在启动脚本中设置JAVA\_OPTS环境变量来分配内存,例如:

    
    
    
    export JAVA_OPTS="-Xms512m -Xmx1024m"
  3. 端口冲突:确保Tomcat监听的端口没有被其他应用占用。可以使用netstat -tulnp | grep 端口号来检查端口是否被占用。
  4. 配置文件:检查Tomcat的配置文件(如server.xml),确保配置正确,没有错误的设置。
  5. 环境变量:确保JAVA\_HOME环境变量正确设置,指向了有效的JDK安装路径。
  6. 权限问题:确保Tomcat和它使用的文件有适当的权限。
  7. 依赖冲突:如果Tomcat启动时加载了额外的库或模块,检查是否有版本冲突或不兼容问题。
  8. 系统资源:操作系统层面的问题,如文件描述符限制等,也可能导致Tomcat闪退。
  9. 系统兼容性:确保Tomcat的版本与你的操作系统兼容。
  10. 第三方插件:如果使用了第三方Tomcat管理插件,确保它与Tomcat版本兼容。

解决问题时,从日志文件入手,逐步排查上述可能的原因。如果问题复杂,可能需要结合多个方面的信息来定位和解决。

2024-09-02

错误解释:

这个错误表明在PostgreSQL数据库中,尝试使用不等运算符(=)比较两个不同数据类型的列。其中一个列的数据类型是bigint(8字节整数),而另一个列的数据类型是character varying(可变长度字符串)。PostgreSQL不允许直接比较这两种不同的数据类型,因此抛出了“operator does not exist”的错误。

解决方法:

要解决这个问题,你需要将两边的数据类型统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解决:

  1. 强制类型转换:

    如果你确定字符串中包含的是数字,可以使用::运算符进行类型转换,将字符串强制转换为bigint类型,然后进行比较。

    
    
    
    SELECT * FROM your_table WHERE bigint_column = varchar_column::bigint;
  2. 使用函数转换:

    如果你不能确定字符串能否转换成有效的数字,可以使用CAST函数来尝试转换,并处理转换失败的情况。

    
    
    
    SELECT * FROM your_table WHERE bigint_column = CAST(varchar_column AS bigint);
  3. 使用正则表达式验证字符串是否为数字,然后转换:

    
    
    
    SELECT * FROM your_table WHERE bigint_column = (CASE WHEN varchar_column ~ '^[0-9]+$' THEN varchar_column::bigint ELSE NULL END);

确保在转换类型之前,数据确实可以安全地转换,以避免数据丢失或产生不可预见的结果。如果转换可能导致数据丢失或不准确,你应该考虑是否需要修改查询逻辑或数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