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在非交互式环境下指定psqlpg_dump的密码,可以通过设置PGPASSWORD环境变量来实现。

对于psql,可以这样做:




export PGPASSWORD="your_password"
psql -h hostname -U username -d dbname

对于pg_dump,可以这样做:




export PGPASSWORD="your_password"
pg_dump -h hostname -U username -d dbname

请注意,这种方法将密码明文存储在环境变量中,因此有潜在的安全风险。为了提高安全性,可以使用pgpass.conf文件来安全地存储密码,或者使用密钥文件。

使用pgpass.conf文件的例子:




# 文件位置通常是`~/.pgpass`或者`$HOME/pgpass.conf`
echo "hostname:port:database:username:password" >> ~/.pgpass
chmod 600 ~/.pgpass

使用密钥文件的例子:




# 创建SSL密钥目录
mkdir ~/.postgresql
chmod 700 ~/.postgresql
 
# 生成SSL密钥
psql -h hostname -U username -d dbname --sslmode=disable -c "SELECT pg_backend_pid();" > ~/.postgresql/pid
psql -h hostname -U username -d dbname --sslmode=disable -c "SELECT pg_read_file('client_cert', '/path/to/client.crt')" > ~/.postgresql/client.crt
psql -h hostname -U username -d dbname --sslmode=disable -c "SELECT pg_read_file('client_key', '/path/to/client.key')" > ~/.postgresql/client.key
 
# 修改权限
chmod 600 ~/.postgresql/{pid,client.crt,client.key}

在使用密钥文件时,需要在连接字符串中指定sslrootcert, sslcert, 和 sslkey参数。

2024-09-02

在Spring Boot中,我们可以使用各种类型的变量,包括环境变量、配置文件变量、命令行参数变量等。以下是一些示例:

  1. 环境变量:

在Spring Boot中,我们可以使用@Value注解来注入环境变量的值。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Valu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EnvironmentExample {
 
    @Value("${MY_ENV_VAR}")
    private String myEnvVar;
 
    public String getMyEnvVar() {
        return myEnvVar;
    }
}

在上述代码中,MY_ENV_VAR是一个环境变量。我们使用@Value注解将其注入到myEnvVar字段中。

  1. 配置文件变量:

在Spring Boot中,我们可以使用@Value注解来注入配置文件(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中的变量。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Valu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onfigFileExample {
 
    @Value("${my.config.value}")
    private String myConfigValue;
 
    public String getMyConfigValue() {
        return myConfigValue;
    }
}

在上述代码中,my.config.value是配置文件中的一个变量。我们使用@Value注解将其注入到myConfigValue字段中。

  1. 命令行参数变量:

在Spring Boot中,我们可以使用@Value注解来注入命令行参数的值。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Valu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ommandLineExample {
 
    @Value("${my.cmd.arg}")
    private String myCmdArg;
 
    public String getMyCmdArg() {
        return myCmdArg;
    }
}

在上述代码中,my.cmd.arg是命令行参数。我们使用@Value注解将其注入到myCmdArg字段中。

要在命令行中传递参数,可以在运行应用程序时使用--my.cmd.arg="value"格式。

以上就是Spring Boot中使用不同类型变量的一些示例。

2024-09-02

Redis的内存管理主要是通过过期键的删除策略和内存淘汰策略来实现的。

  1. 过期键删除策略:

    Redis使用惰性删除和定时删除两种策略。

  • 惰性删除:当客户端请求某个键时,Redis会检查键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就删除它。
  • 定时删除:Redis默认每100ms会随机抽查一些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检查并删除其中已经过期的键。
  1. 内存淘汰策略:

    当Redis的内存超出了最大内存设置(maxmemory),Redis将会根据配置的淘汰策略来移除一些键。

  • noeviction:不进行任何淘汰,当内存不足时,新写入命令会报错。
  • 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更多数据时,使用最近最少使用算法进行淘汰。
  • volatile-lru: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进行最近最少使用算法的淘汰。
  • allkeys-random:在所有键中随机淘汰。
  • volatile-random:在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中随机淘汰。
  • volatile-ttl:淘汰即将过期的键,优先淘汰TTL更短的键。

以下是Redis配置内存淘汰策略的示例:




# 设置Redis最大内存为100mb
maxmemory 100mb

# 设置淘汰策略为allkeys-lru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数据的重要程度来选择合适的淘汰策略。

2024-09-02

在C/C++中使用SQLite3的基本步骤如下:

  1. 打开数据库连接。
  2. 执行SQL语句。
  3. 关闭数据库连接。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在C/C++中使用SQLite3:




#include <sqlite3.h>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sqlite3 *db;
    char *err_msg = 0;
    int rc;
 
    rc = sqlite3_open("example.db", &db);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Cannot open database: %s\n", sqlite3_errmsg(db));
        sqlite3_close(db);
        return 1;
    }
 
    const char *sql =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people ("
                      "id INTEGER PRIMARY KEY,"
                      "name TEXT,"
                      "age INTEGER,"
                      "address TEXT"
                      ");";
 
    rc = sqlite3_exec(db, sql, 0, 0, &err_msg);
    if (rc != SQLITE_OK) {
        fprintf(stderr, "SQL error: %s\n", err_msg);
        sqlite3_free(err_msg);
        sqlite3_close(db);
        return 1;
    }
 
    sqlite3_close(db);
    return 0;
}

这段代码首先尝试打开一个名为example.db的SQLite数据库。如果数据库不存在,它将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文件。然后,它创建了一个名为people的表(如果该表尚不存在),该表具有id, name, age, address这几列。最后,它关闭了数据库连接。

确保在编译此代码时链接SQLite3库。如果你使用的是gcc,可以通过添加-lsqlite3来链接SQLite3库。

2024-09-02

由于CVE-2022-22963是一个关于Spring Cloud Function的安全漏洞,它涉及到Spring表达式语言(Spring Expression Language, SpEL)的不当使用,可能导致远程代码执行。

要复现这个漏洞,你需要:

  1. 创建一个使用Spring Cloud Function的应用。
  2. 利用SpEL表达式进行远程代码执行。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pEL表达式利用例子,它可以作为漏洞的触发点: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expression.ExpressionPars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expression.spel.standard.SpelExpressionParser;
 
public class VulnerabilityExploi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构造恶意SpEL表达式
        String spElExpression = "#{T(java.lang.Runtime).getRuntime().exec('whoami')}";
 
        // 解析SpEL表达式
        ExpressionParser parser = new SpelExpressionParser();
        Object result = parser.parseExpression(spElExpression).getValue();
 
        // 输出执行结果
        System.out.println(result);
    }
}

请注意,这个代码示例仅用于说明漏洞的复现方法,实际应用中应当避免使用未经验证的输入,并且及时应用安全补丁。

2024-09-02

在使用 Element UI 的 Table 组件时,可以通过设置 height 属性来实现表格的滚动。此外,如果你需要垂直和水平滚动,可以使用 CSS 的 overflow 属性。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设置表格的高度和启用滚动功能:




<template>
  <el-table
    :data="tableData"
    height="250"
    border
    style="overflow: auto;">
    <el-table-column
      prop="date"
      label="日期"
      width="180">
    </el-table-column>
    <el-table-column
      prop="name"
      label="姓名"
      width="180">
    </el-table-column>
    <!-- 其他列 -->
  </el-table>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tableData: [
        // 填充数据
      ]
    }
  }
}
</script>
 
<style>
/* 确保外部容器有固定高度 */
.el-table__body-wrapper {
  overflow-y: scroll;
}
</style>

在这个例子中,height 设置为 250px,这意味着表格的主体部分将会有一个固定高度的滚动容器。CSS 规则 .el-table__body-wrapper 确保了垂直滚动条的存在。

请注意,如果你的表格头部或其他部分的高度不是固定的,你可能需要调整这些部分的高度或者使用其他的 CSS 技巧来确保表格的滚动效果正常。

2024-09-02

Tomcat 是一个开源的 Java Servlet 容器,用于运行 Java 语言编写的 Web 应用程序。以下是如何安装和运行 Tomcat 的基本步骤:

  1. 下载 Tomcat:访问 Apache Tomcat 官网 (https://tomcat.apache.org/) 下载最新版本的 Tomcat。
  2. 安装 Tomcat:解压下载的压缩包到指定的文件夹。
  3. 配置环境变量:设置 CATALINA_HOME 环境变量指向 Tomcat 的安装目录。
  4. 启动 Tomcat:运行 bin/startup.sh (在 Unix 系统上) 或 bin/startup.bat (在 Windows 系统上) 启动 Tomcat 服务器。
  5. 访问 Tomcat:打开浏览器,访问 http://localhost:8080,应该能看到 Tomcat 的欢迎页面。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演示如何在 Tomcat 中部署一个简单的 Servlet 应用程序:

  1. 创建一个简单的 Servlet 类: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x.servle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
 
public class HelloWorldServlet extends HttpServlet {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out.println("<html><body><h1>Hello World</h1></body></html>");
    }
}
  1. 打包 Servlet 应用程序:将这个 Servlet 类打包成一个 .war 文件。可以使用 jar 命令或者任何 WAR 打包工具。



jar cvf hello.war HelloWorldServlet.class
  1. 部署应用程序:将生成的 hello.war 文件复制到 $CATALINA_HOME/webapps/ 目录。
  2. 启动或重启 Tomcat。
  3. 访问 Servlet:浏览器中访问 http://localhost:8080/hello,应该能看到 "Hello World" 的消息。
2024-09-02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config.ConfigurableBeanFac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Scope;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BeanConfig {
 
    // 使用@Bean注解定义一个单例bean
    @Bean
    public MyBean myBean() {
        return new MyBean();
    }
 
    // 使用@Bean注解定义一个原型bean(每次请求都会创建新的bean实例)
    @Bean
    @Scope(ConfigurableBeanFactory.SCOPE_PROTOTYPE)
    public MyPrototypeBean myPrototypeBean() {
        return new MyPrototypeBean();
    }
 
    // 使用@Bean注解定义第三方库中的bean
    @Bean
    public ThirdPartyBean thirdPartyBean() {
        return new ThirdPartyBean();
    }
}
 
// 假设MyBean, MyPrototypeBean, ThirdPartyBean是已定义的类
class MyBean {
    // ...
}
 
class MyPrototypeBean {
    // ...
}
 
class ThirdPartyBean {
    // ...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Spring Boot项目中使用@Configuration类来定义和配置beans。其中,@Bean注解用于声明一个方法实例化、配置和初始化一个新对象,这个对象加入到Spring容器中。@Scope注解用于指定bean的作用域,例如原型作用域(prototype scope),这样每次请求都会创建一个新的bean实例。第三方库中的bean可以通过@Bean注解来声明并使用。

2024-09-02

解释:

这个异常Required request body is missing表明SpringBoot在处理POST请求时期望有请求体(request body),但是却没有接收到。这通常发生在客户端没有正确设置Content-Type头部或者没有发送任何数据体。

解决方法:

  1. 确保客户端在发送POST请求时,如果有请求体,已经正确设置了Content-Type头部。例如,如果发送JSON数据,应该设置为application/json
  2. 确保客户端实际发送了数据。如果使用Postman、curl或其他API测试工具,检查是否填写了body部分并且选择了正确的Content-Type。
  3. 如果客户端已正确设置Content-Type且发送了数据,检查SpringBoot后端的@RequestBody注解是否正确使用在方法参数上。确保方法参数的类型与发送的数据结构匹配。
  4. 如果确认客户端已正确设置并发送了数据,但问题依旧存在,可以检查SpringBoot应用的全局配置,确认是否有拦截器或过滤器修改了请求,导致请求体被清除或者未能正确解析。
2024-09-02

在PostgreSQL中,可以使用流复制(Replication)来实现数据的同步。流复制是基于WAL(Write-Ahead Logging)的日志文件实现的。以下是使用repmgr工具来管理复制的基本步骤:

  1. 在主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repmgr
  2. 初始化复制集群。
  3. 添加从服务器到集群。
  4. 监控复制状态。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展示如何通过repmgr在PostgreSQL中设置主从同步:

安装repmgr




# 在主从服务器上安装repmgr
sudo apt-get install -y repmgr

配置主服务器




# 配置repmgr库和用户
psql -U postgres -c "CREATE DATABASE repmgr;"
psql -U postgres -c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DATABASE repmgr TO repmgr;"
 
# 初始化repmgr
repmgr primary register -d 'dbname=repmgr user=repmgr host=master-host'

配置从服务器




# 注册从服务器到复制集群
repmgr primary register -d 'dbname=repmgr user=repmgr host=primary-host'

监控复制状态




# 查看复制集群状态
repmgr cluster show

这些命令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实际部署时需要考虑更多的配置细节,如连接字符串、认证方法、网络配置等。repmgr提供了丰富的命令行选项和配置文件来管理复制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