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template>
  <view class="markdown-container">
    <view class="markdown-content" v-html="parsedMarkdown"></view>
  </view>
</template>
 
<script setup lang="ts">
import { ref, onMounted } from 'vue';
import marked from 'marked';
import hljs from 'highlight.js';
 
const props = defineProps<{
  content: string;
}>();
 
const parsedMarkdown = ref('');
 
onMounted(() => {
  // 使用 marked 库解析 Markdown 内容
  parsedMarkdown.value = marked(props.content, {
    gfm: true,
    highlight: function(code, language) {
      const validLanguage = hljs.getLanguage(language) ? language : 'plaintext';
      return hljs.highlight(code, { language: validLanguage }).value;
    },
  });
 
  // 添加打字机效果
  const markdownElements = document.querySelectorAll('.markdown-content p');
  const typeText = (element: HTMLElement, index: number) => {
    const text = element.innerText;
    const speed = 75; // 打字速度
    if (text.length > 0) {
      element.innerText = '';
      let charIndex = 0;
      const writeText = setInterval(() => {
        if (charIndex < text.length) {
          element.innerText += text.charAt(charIndex);
          charIndex++;
        } else {
          clearInterval(writeText);
        }
      }, speed);
    }
  };
 
  markdownElements.forEach((element, index) => {
    setTimeout(() => {
      typeText(element, index);
    }, index * 1000); // 每个元素延迟1秒显示
  });
});
</script>
 
<style scoped>
.markdown-container {
  padding: 20px;
}
.markdown-content {
  font-size: 16px;
}
/* 其他样式按需添加 */
</style>

这段代码使用了marked库来解析Markdown内容,并通过highlight.js来实现代码高亮。同时,在onMounted钩子中使用了DOM操作来实现打字机效果。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uniapp vue3小程序中使用Markdown,并添加动态内容显示。

2024-08-23

报错解释:

这个报错信息表明你正在尝试预览或读取一个文件或文件夹,但是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阻止了这一行为。这可能是因为文件权限问题、文件损坏、文件不存在或者应用程序的限制。

解决方法:

  1. 检查文件路径是否正确,确保文件存在于指定位置。
  2. 确保应用程序有足够的权限去访问该文件或文件夹。
  3. 如果是开发中的应用,确保文件的读取操作符合应用的安全策略和文件访问要求。
  4. 如果文件损坏,尝试修复或替换文件。
  5. 如果是应用程序的限制,查看应用的文档,确认是否支持预览该类型的文件或文件夹,并按照文档指引操作。
  6. 如果以上都不适用,尝试重启应用或设备,然后再次尝试操作。
2024-08-23

在uniapp小程序中,可以通过实现页面的onShareAppMessage函数来定义分享时携带的参数。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实例代码:




export default {
  // ... 其他配置 ...
  onShareAppMessage: function (res) {
    // 构建分享参数
    let shareObj = {
      title: '分享的标题',
      path: '/pages/index/index?userId=123&inviteCode=abc',
      imageUrl: '/static/logo.png'
    }
    // 返回分享的对象
    return shareObj;
  }
}

在上面的代码中,onShareAppMessage函数返回了一个对象,该对象包含了分享的标题、路径和图片。其中,path属性定义了分享时跳转的页面路径以及携带的参数,如userIdinviteCode

当用户点击小程序右上角的“分享”按钮或者使用系统提供的转发功能时,onShareAppMessage函数会被触发,并且可以获取到一个res对象,该对象包含了分享的来源信息。在这个函数内定义的分享内容会被用作小程序分享时的默认设置。

2024-08-23

在uni-app中显示图片并且点击图片显示大图,可以使用<image>组件来显示图片,并且使用@click事件监听图片的点击。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代码:




<template>
  <view>
    <!-- 循环显示图片列表 -->
    <view class="image-list">
      <image
        v-for="(img, index) in imageList"
        :key="index"
        :src="img"
        class="image-item"
        @click="previewImage(index)" />
    </view>
  </view>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 图片列表
      imageList: [
        'http://example.com/image1.jpg',
        'http://example.com/image2.jpg',
        'http://example.com/image3.jpg'
      ]
    };
  },
  methods: {
    // 预览图片
    previewImage(index) {
      // 使用uni.previewImage API 预览图片
      uni.previewImage({
        current: index, // 当前显示图片索引
        urls: this.imageList // 需要预览的图片链接列表
      });
    }
  }
};
</script>
 
<style>
.image-list {
  display: flex;
  flex-wrap: wrap;
}
.image-item {
  width: 30%; /* 根据需要调整图片宽度 */
  margin: 5px; /* 图片间距 */
}
</style>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imageList的数组来存储图片链接。在模板中,我们使用v-for指令循环显示每个图片。每个<image>组件都有一个@click事件监听器,当点击图片时,调用previewImage方法。在previewImage方法中,我们使用了uni.previewImage API 来预览当前图片以及列表中的其他图片。

2024-08-23

在Node.js中,Promise是一个对象,用于表示异步操作的最终完成(或失败)及其结果值。Promise提供了一种更优雅的方式来处理异步操作,可以避免回调地狱(callback hell)。

使用Promise,你可以这样做:

  1. 创建一个Promise对象。
  2. 执行异步操作。
  3. 在异步操作成功完成时,使用resolve函数来解决Promise,并返回结果值。
  4. 在异步操作失败时,使用reject函数来拒绝Promise,并返回错误信息。
  5. 使用then方法来注册异步操作成功完成时的回调函数。
  6. 使用catch方法来处理异步操作过程中的错误。

示例代码:




// 创建一个Promise
const my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reject) => {
    // 异步操作例子:setTimeout
    setTimeout(() => {
        // 成功时调用resolve
        resolve('操作成功完成');
        // 或者在失败时调用reject
        // reject(new Error('发生错误'));
    }, 1000);
});
 
// 使用then方法处理异步操作成功的结果
myPromise.then((successMessage) => {
    console.log(successMessage);
}).catch((error) => {
    // 处理异常
    console.error('出错了:', error);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Promise,然后使用setTimeout模拟异步操作。1秒钟后,我们调用resolve来解决这个Promise,并在控制台中打印出一条成功的消息。如果我们想模拟一个失败的操作,我们可以调用reject并传递一个错误对象。我们使用then方法来注册成功的回调,并在catch方法中捕获并处理可能发生的错误。

2024-08-23

在小程序中添加隐私保护指引弹框,可以通过在页面的配置文件中设置permission属性来实现。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

首先,在页面的 JSON 配置文件中添加permission属性,并设置为true




// 页面的 JSON 配置文件,比如 index.json
{
  "permission": {
    "popup": true // 开启弹窗权限
  }
}

然后,在页面的 WXML 文件中添加一个按钮,用于触发显示隐私保护指引:




<!-- 页面的 WXML 文件,比如 index.wxml -->
<button open-type="openSetting">查看隐私保护指引</button>

最后,在页面的 JS 文件中绑定按钮的点击事件,并使用微信小程序的 API 来显示权限设置页面:




// 页面的 JS 文件,比如 index.js
Page({
  onShow: function() {
    // 当页面显示的时候检查权限
    this.checkPermission();
  },
  checkPermission: function() {
    // 检查权限
    wx.getSetting({
      success(res) {
        if (!res.authSetting['scope.userLocation']) {
          // 如果没有授权,就发起授权请求
          wx.authorize({
            scope: 'scope.userLocation',
            success() {
              // 用户已经同意小程序使用定位功能
            },
            fail() {
              // 用户拒绝授权
              wx.showModal({
                title: '提示',
                content: '此功能需要获取您的位置信息,请确认授权',
                success(modalRes) {
                  if (modalRes.confirm) {
                    // 引导用户去设置页开启权限
                    wx.openSetting({
                      success(settingRes) {
                        if (settingRes.authSetting['scope.userLocation']) {
                          // 用户在设置页 openSetting 中同意授权
                        }
                      }
                    });
                  }
                }
              });
            }
          });
        }
      }
    });
  }
});

以上代码实现了在小程序页面中添加隐私保护指引弹框的功能。当用户进入页面时,会自动检查是否有权限使用定位功能,如果没有,会弹出提示,并提供一个跳转到设置页面的选项,让用户可以在小程序的设置中开启权限。

2024-08-23

在uni-app开发小程序时,如果想要在分包中独立引入组件库,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1. pages.json中配置分包信息。
  2. 在分包的index文件中单独引入所需组件。

以下是一个示例配置和代码:




// pages.json 中配置分包
{
  "pages": [...],
  "subPackages": [
    {
      "root": "components/",
      "pages": [
        {
          "path": "index/index"
        }
      ]
    }
  ]
}



// 分包中的 index.vue 文件
<template>
  <view>
    <!-- 这里仅引入分包内的组件 -->
    <custom-component></custom-component>
  </view>
</template>
 
<script>
// 引入分包中的自定义组件
import customComponent from '@/components/custom-component/custom-component.vue';
 
export default {
  components: {
    'custom-component': customComponent
  }
}
</script>

通过这种方式,custom-component 只会被包含在分包中,不会影响主包的大小。

2024-08-23

在uni-app中,你可以使用uni.getSystemInfoSync()uni.getSystemInfo()来获取当前运行的环境信息,从而区分是在app、h5、还是小程序中。

示例代码:




const systemInfo = uni.getSystemInfoSync();
console.log(systemInfo);
 
if (systemInfo.platform == 'android' || systemInfo.platform == 'ios') {
    // 当前是APP环境
} else if (systemInfo.environment === 'WEB') {
    // 当前是H5环境
} else if (systemInfo.environment === 'MINIPROGRAM') {
    // 当前是小程序环境
}

请注意,这些API调用可能会随着uni-app版本更新而改变,请参考最新的uni-app文档。

2024-08-23

以下是一个使用uniapp、Vue 3和Vite搭建的小程序和H5项目的基本目录结构和vite.config.js配置示例:




project-name/
|-- dist/                   # 构建结果目录
|-- node_modules/           # 依赖包目录
|-- src/
|   |-- api/                # 接口目录
|   |   |-- index.js        # 接口集中管理
|   |-- assets/             # 静态资源目录
|   |   |-- images/         # 图片资源
|   |   |-- styles/         # 样式资源
|   |-- components/         # 组件目录
|   |   |-- CompName.vue    # 组件文件
|   |-- App.vue             # 应用入口文件
|   |-- main.js             # 应用入口js
|   |-- manifest.json       # 配置文件
|   |-- pages/              # 页面目录
|   |   |-- index/          # 页面文件夹
|   |       |-- index.vue   # 页面入口文件
|   |-- uni.scss            # 全局样式文件
|-- vite.config.js          # Vite配置文件
|-- package.json            # 项目依赖和配置文件
|-- README.md               # 项目说明文件
|-- yarn.lock               # 锁定安装时包的版本

vite.config.js 示例配置:




import { defineConfig } from 'vite'
import uni from '@dcloudio/vite-plugin-uni'
 
export default defineConfig({
  plugins: [
    uni()
  ],
  // 配置服务器选项
  server: {
    port: 3000
  }
})

这个目录结构和配置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项目架构,并且通过Vite提供了快速的开发体验。在实际开发中,可以根据项目需求添加更多的配置和结构,比如添加路由管理、状态管理等。

2024-08-23



<template>
  <view>
    <map id="map" longitude="{{longitude}}" latitude="{{latitude}}" scale="14">
      <cover-view class="map-cover">
        <cover-image src="/static/location.png"></cover-image>
      </cover-view>
    </map>
  </view>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data() {
    return {
      latitude: '',
      longitude: ''
    };
  },
  onLoad() {
    this.getLocation();
  },
  methods: {
    getLocation() {
      const that = this;
      uni.getLocation({
        type: 'wgs84',
        success(res) {
          that.latitude = res.latitude;
          that.longitude = res.longitude;
          // 使用腾讯地图API进行逆地址解析
          that.getAddress(res.latitude, res.longitude);
        }
      });
    },
    getAddress(latitude, longitude) {
      const that = this;
      uni.request({
        url: 'https://apis.map.qq.com/ws/geocoder/v1/',
        data: {
          location: `${latitude},${longitude}`,
          key: '您的腾讯地图key'
        },
        success(res) {
          if (res.statusCode === 200) {
            const address = res.data.result.address;
            uni.showModal({
              title: '您当前的位置',
              content: address,
              showCancel: false
            });
          }
        }
      });
    }
  }
};
</script>
 
<style>
.map-cover {
  position: absolute;
  width: 50rpx;
  height: 50rpx;
  left: 50%;
  top: 50%;
  transform: translate(-50%, -50%);
  z-index: 100;
}
.map-cover image {
  width: 100%;
  height: 100%;
}
</style>

在这段代码中,首先在<template>中定义了一个地图组件,并在<script>中定义了相关的数据和方法。在页面加载时,通过onLoad钩子调用getLocation方法获取当前的经纬度,然后使用腾讯地图API的逆地址解析服务(geocoder)获取当前位置的详细地址,并通过uni.showModal显示给用户。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uni-app中结合小程序的API和第三方地图服务API进行位置信息的获取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