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Oracle数据库中的TRUNCATE操作用于删除表中的所有记录,但它不会触发触发器,并且不能回滚。如果不慎执行了TRUNCATE操作,并且之前有备份,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数据恢复:

  1. 从最近的RMAN(Oracle Recovery Manager)或者备份的数据泵备份中恢复数据。
  2. 如果使用了归档日志模式,并且未被覆盖的日志空间可用,可以使用RMAN的RECOVER TABLE命令尝试恢复数据。
  3. 如果TRUNCATE之前有手动或自动的日志记录,可以尝试通过日志来重建数据。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RMAN恢复示例:




-- 首先连接到RMAN
rman target /
 
-- 恢复被truncate的表
restore table your_table;
 
-- 恢复控制文件中记录的所有归档日志
recover table your_table;
 
-- 可能需要同步数据库文件
alter database datafile 'your_table_datafile' online;

请注意,如果TRUNCATE操作后有大量DML操作,恢复过程可能会更加复杂。如果没有备份,或者恢复失败,可能无法完全恢复被TRUNCATE的数据。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是在未来避免此类操作,并定期测试恢复计划。

2024-09-06



# 在 Loki 的 Grafana 中配置一个新的数据源,并使用以下配置来通过 Logstash 采集 Oracle 云对象存储中由 Fluent Bit (FLB) 产生的日志数据。
 
# 数据源配置
- job_name: oracle-s3-flb-logs
  metrics_path: /loki/api/v1/query_range
  params:
    match[]:
      - "{job=\"fluentbit-oracle-s3\"}"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 loki-gateway-hostname:3100
 
# 这里的 job_name 应该与 Loki 的 job 标签相对应,match[] 条件应该与你的日志标签相匹配。
# targets 应该是你的 Loki 服务网关的主机名和端口。

在这个配置中,我们定义了一个 Loki 的工作名称以及一个日志匹配条件,这将会告诉 Loki 从具有特定标签的日志中查询数据。这个配置假设你已经在 Oracle 云对象存储中配置了 FLB 并且它正在向 Loki 发送兼容 S3 的日志数据。在 Grafana 中配置 Logstash 数据源时,你需要使用上述配置文件中的参数来指定 Loki 的端点和日志匹配条件。

2024-09-06

在Oracle 19c RAC环境中,修改public-IP-VIP及scanIP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使用srvctl命令修改VIP和scanIP地址。
  2. 重新配置DNS以反映新的scanIP地址。
  3. 重新启动CRS服务以确保所有的配置变更生效。

以下是修改VIP及scanIP的示例代码:




# 修改VIP地址
srvctl stop nodeapps -n <节点名1>
srvctl stop nodeapps -n <节点名2>
srvctl modify nodeapps -n <节点名1> -A <新的VIP1>/255.255.255.0/eth0
srvctl modify nodeapps -n <节点名2> -A <新的VIP2>/255.255.255.0/eth0
srvctl start nodeapps -n <节点名1>
srvctl start nodeapps -n <节点名2>
 
# 修改scanIP地址
srvctl stop scan_listener
srvctl stop scan
srvctl modify scan -n <新的scanIP地址1>
srvctl modify scan -n <新的scanIP地址2>
srvctl start scan
srvctl start scan_listener

确保替换<节点名><新的VIP><新的scanIP地址>等占位符为实际的节点名称和IP地址。

在执行这些操作之前,请确保您有适当的权限,并且已经备份了当前的配置信息,以防操作出现问题时可以恢复到原始状态。此外,在进行任何修改之前,请确保网络设置正确,并且新的IP地址没有被其他服务使用。

2024-09-06

在MongoDB中使用TLS 1.3加密网络流量,你需要确保MongoDB服务器支持TLS 1.3并且配置了相应的证书。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的pymongo库连接MongoDB服务器并启用TLS 1.3的示例代码:




from pymongo import MongoClient
from pymongo.ssl_context import SSLContext
 
# 创建SSL上下文
ssl_context = SSLContext(ssl.PROTOCOL_TLS)
ssl_context.options |= ssl.OP_NO_TLSv1 | ssl.OP_NO_TLSv1_1 | ssl.OP_NO_TLSv1_2  # 禁用旧的TLS版本
ssl_context.set_ciphers("TLS13")  # 仅允许TLS 1.3
 
# 连接到MongoDB服务器
client = MongoClient('mongodb://username:password@server_address:27017/database_name', ssl_context=ssl_context)
 
# 使用client进行操作...

确保替换上述代码中的username, password, server_address, 和 database_name为你的实际信息。此外,确保你的MongoDB服务器支持TLS 1.3并且已经正确配置了SSL证书。

注意:在某些Python版本中,可能需要安装或更新pyOpenSSL库来确保SSLContext类和相关方法可以使用。

2024-09-06

在Oracle RAC环境中,如果DIAG进程消耗了大量内存,可能是因为DIAG进程被用来进行诊断操作,比如AWR快照的生成,或者是MMON进程在执行自动资源管理任务时分配给DIAG的内存过多。

解决方法:

  1. 检查AWR设置:确认自动工作负载仓库(AWR)的间隔设置是否合理,如果AWR快照过于频繁或者保留时间过长,可能会消耗大量内存。

    
    
    
    SELECT * FROM DBA_HIST_WR_CONTROL;
  2. 资源管理:检查自动资源管理器的配置,确认是否有内存分配过高的参数。

    
    
    
    SELECT * FROM V$RSRC_CONSUMER_GROUP;
    SELECT * FROM V$RSRC_PLAN;
    SELECT * FROM V$SCHEDULER_WINGS_SUMMARY;
  3. 调整DIAG进程的内存使用:如果是因为DIAG进程本身的内存使用过高,可以考虑减少它的内存使用或者限制其能使用的最大内存。
  4. 监控和诊断:使用Oracle提供的性能监控工具,如Enterprise Manager或者AWR报告,来查看DIAG进程的内存使用情况,并找出是否有特定操作导致内存消耗异常。
  5. 如果上述方法都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考虑升级到最新的Oracle版本,或者寻求Oracle官方技术支持的帮助。
2024-09-06

在Ubuntu 20.04上安装和配置Redis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 更新包列表:



sudo apt update
  1. 安装Redis:



sudo apt install redis-server
  1. 启动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redis-server
  1. 确认Redis正在运行:



sudo systemctl status redis-server
  1. (可选)配置Redis。编辑Redis配置文件:



sudo nano /etc/redis/redis.conf

在这里,你可以根据需要修改配置,例如设置密码、保护模式等。

  1. (可选)重新加载配置并重启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reload redis-server
  1. 测试Redis是否正常工作:



redis-cli

在redis-cli中,你可以运行命令如ping来检查服务器响应。

以上步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Redis安装和配置过程。如果你需要更高级的配置选项,请查看/etc/redis/redis.conf文件中的详细说明。

2024-09-06

在Oracle中,可以使用REPLACE函数来替换字符串中出现的所有指定值。如果想要替换字符串中第一个遇到的指定值,可以使用SUBSTR和INSTR函数结合REPLACE函数来实现。

以下是一个示例代码,展示如何将字符串中第一次出现的"old\_value"替换成"new\_value":




SELECT REPLACE(
          your_column,
          'old_value',
          'new_value'
       ) INTO new_column
FROM your_table
WHERE your_condition;

如果你想要替换第一次出现的指定值,但不是全部,可以结合SUBSTR和INSTR函数:




SELECT SUBSTR(your_column, 1, INSTR(your_column, 'old_value') - 1) ||
       'new_value' ||
       SUBSTR(your_column, INSTR(your_column, 'old_value') + LENGTH('old_value')) AS replaced_column
FROM your_table
WHERE your_condition;

在这个例子中,INSTR(your_column, 'old_value') 查找'old_value'your_column中第一次出现的位置,SUBSTR函数分别截取该位置之前和之后的字符串,然后将这两部分与'new_value'拼接起来,实现了替换的效果。

2024-09-06

Redis中的hash类型是一个string类型的field和value的映射表,适用于存储小型的键值对数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操作命令:

  1. hset:设置hash表中的字段的值。

    
    
    
    hset hash_key field value

    例如:

    
    
    
    hset myhash field1 "Hello"
    hset myhash field2 "World"
  2. hget:获取hash表中的字段的值。

    
    
    
    hget hash_key field

    例如:

    
    
    
    hget myhash field1
  3. hgetall:获取hash表中的所有字段和值。

    
    
    
    hgetall hash_key

    例如:

    
    
    
    hgetall myhash
  4. hmset:设置hash表中多个字段的值。

    
    
    
    hmset hash_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例如:

    
    
    
    hmset myhash field1 "Hello" field2 "World"
  5. hmget:获取hash表中多个字段的值。

    
    
    
    hmget hash_key field1 field2 ...

    例如:

    
    
    
    hmget myhash field1 field2
  6. hdel:删除hash表中的字段。

    
    
    
    hdel hash_key field1 field2 ...

    例如:

    
    
    
    hdel myhash field1 field2
  7. hlen:获取hash表中字段的数量。

    
    
    
    hlen hash_key

    例如:

    
    
    
    hlen myhash
  8. hexists:检查hash表中是否存在指定的字段。

    
    
    
    hexists hash_key field

    例如:

    
    
    
    hexists myhash field1

以上操作在Redis中的时间复杂度大多是O(1),表示执行操作的时间不随数据规模的增加而增加。

注意:

  • 在使用Redis时,需要先启动Redis服务器,然后再启动Redis客户端,进行操作。
  • 所有的操作都是针对特定的key进行的,如果key不存在,大多数命令会自动创建它。
  • 在使用hash类型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field值非常大的话,会影响到Redis的性能。
2024-09-06

以下是搭建MongoDB三节点副本集的步骤和示例配置:

  1. 准备三台机器,确保它们之间网络互通。
  2. 在每台机器上安装MongoDB。
  3. 配置三台机器的MongoDB。

以下是配置MongoDB副本集的示例:




# 在机器A上
mongod --port 27017 --dbpath /srv/mongodb/db0 --replSet rs0 --bind_ip 0.0.0.0
 
# 在机器B上
mongod --port 27017 --dbpath /srv/mongodb/db1 --replSet rs0 --bind_ip 0.0.0.0
 
# 在机器C上
mongod --port 27017 --dbpath /srv/mongodb/db2 --replSet rs0 --bind_ip 0.0.0.0
  1. 启动MongoDB后,连接到其中一个实例并初始化副本集。



mongo --host A_IP --port 27017
 
rs.initiate(
  {
    _id: "rs0",
    members: [
      { _id: 0, host: "A_IP:27017" },
      { _id: 1, host: "B_IP:27017" },
      { _id: 2, host: "C_IP:27017", arbiterOnly: true }
    ]
  }
)

替换A_IP, B_IP, 和 C_IP 为相应的IP地址。arbiterOnly: true 表示这台机器将作为仲裁节点,不存储数据,用于投票。

  1. 验证副本集状态。



rs.status()

以上步骤和配置足以搭建一个基本的三节点MongoDB副本集。根据实际需求,可能需要调整配置文件、安全性设置等。

2024-09-06



import csv
import sqlite3
 
def create_connection(db_file):
    """创建到SQLite数据库的连接"""
    conn = None
    try:
        conn = sqlite3.connect(db_file)
    except sqlite3.Error as e:
        print(e)
    return conn
 
def csv_to_sqlite(csv_file, sqlite_file, table_name):
    """将CSV文件转换为SQLite数据库的表"""
    conn = create_connection(sqlite_file)
    if conn is not None:
        # 使用`execute()`方法执行SQL语句
        cur = conn.cursor()
        try:
            cur.execute(f"DROP TABLE IF EXISTS {table_name}")
            cur.execute(f"""CREATE TABLE {table_name} (
                              id INTEGER PRIMARY KEY,
                              name TEXT,
                              value REAL
                          )""")
            with open(csv_file, 'r') as f:
                reader = csv.DictReader(f)
                to_db = [(i[1], i[2]) for i in reader]
                cur.executemany(f"INSERT INTO {table_name} (name, value) VALUES (?, ?)", to_db)
            conn.commit()
        except sqlite3.Error as e:
            print(e)
        finally:
            cur.close()
            conn.close()
 
# 使用函数转换CSV到SQLite
csv_to_sqlite('input.csv', 'output.db', 'my_table')

这段代码首先定义了创建SQLite数据库连接的函数create_connection,然后定义了csv_to_sqlite函数,该函数接受CSV文件名、数据库文件名和表名作为参数,并将CSV文件中的数据转储到SQLite数据库的指定表中。代码使用了异常处理来捕获并打印错误信息,确保了连接的安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