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Redis主从复制是指将一个Redis服务器的数据复制到其他服务器,其中一个作为主(master),其余的作为从(slave)。

  1. 主从复制配置:

    在从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加入以下指令: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1. 哨兵模式是一种机制,用于在主服务器宕机时自动将从服务器升级为新的主服务器。
  2. 哨兵模式配置步骤:
  • 修改Redis主服务器配置文件,添加:



sentinel monitor <master-name> <master-ip> <master-port> <quorum>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aster-name> <milliseconds>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aster-name> <numslaves>
  • 为每个Redis从服务器创建一个Sentinel实例,配置文件中指定哨兵监控的主服务器。
  1. Cluster集群是一组独立的Redis服务器,它们分布存储数据并共同服务。
  2. Cluster集群配置步骤:
  • 修改每个Redis服务器配置文件,添加: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conf
cluster-node-timeout <milliseconds>
appendonly yes
  • 启动所有Redis服务器,它们会自动分配槽(slot)并形成集群。

注意:以上配置步骤仅为示例,实际配置时需要根据具体环境调整参数。

2024-09-04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以下是一些Redis独立功能的实现方式:

  1. 使用Redis实现缓存系统

Python示例: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缓存
r.set('key', 'value')
 
# 获取缓存
value = r.get('key')
print(value)
  1. 使用Redis实现消息队列

Python示例: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将任务放入队列
r.lpush('task_queue', 'task1')
r.lpush('task_queue', 'task2')
 
# 从队列取出任务
task = r.brpop('task_queue', timeout=5)
print(task)
  1. 使用Redis实现分布式锁

Python示例: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import uuid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def acquire_lock(lock_key, acquire_time=10, time_out=10):
    end = time.time() + acquire_time
    identifier = str(uuid.uuid4())
    while time.time() < end:
        if r.set(lock_key, identifier, ex=time_out, nx=True):
            return identifier
        time.sleep(0.001)
    return False
 
def release_lock(lock_key, identifier):
    pipe = r.pipeline()
    pipe.watch(lock_key)
    if pipe.get(lock_key) == identifier:
        pipe.multi()
        pipe.delete(lock_key)
        pipe.execute()
    pipe.unwatch()
 
# 获取锁
identifier = acquire_lock('my_lock', 3, 10)
if identifier:
    print('Get the lock')
    # 执行业务逻辑
    release_lock('my_lock', identifier)
    print('Release the lock')
else:
    print('Fail to get the lock')
  1. 使用Redis实现计数器

Python示例: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增加计数
r.incr('counter')
 
# 获取计数
count = r.get('counter')
print(count)
  1. 使用Redis实现排行榜

Python示例:




import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添加排行榜成员
r.zadd('leaderboard', {'member1': 20, 'member2': 10})
 
# 获取排行榜前三
leaderboard = r.zrange('leaderboard', 0, 2, withscores=True)
print(leaderboard)
  1. 使用Redis实现发布/订阅模式

Python示例:




import redis
 
r = redis.
2024-09-04

在Redis中,要进行模糊查询以找到匹配特定模式的keys,可以使用KEYS命令配合通配符。但请注意,在生产环境中,由于KEYS命令可能会导致性能问题,应尽量避免使用。

以下是使用KEYS命令进行模糊查询的例子:




KEYS pattern*

例如,要查找所有以user:开头的keys,可以使用:




KEYS user:*

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做法是使用SCAN命令,这个命令提供了一种更为优雅的方式来迭代数据库中的key集合,并且对性能的影响较小。

以下是使用SCAN命令进行模糊查询的例子:




SCAN 0 MATCH user:* COUNT 100

这里0是迭代的起始游标,MATCH user:*指定了模糊匹配的模式,COUNT 100是每次迭代返回的近似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请注意,SCAN命令返回的是一个包含两个元素的数组:新的游标和匹配的keys列表。迭代时,需要使用新的游标值替换旧的游标值进行下一次查询,直到游标返回0,表示迭代结束。

2024-09-04

要实现使用Redis进行短信登录,你需要完成以下步骤:

  1. 用户在登录界面输入手机号码并发送短信验证码。
  2. 短信验证码由后端系统生成,并保存到Redis数据库中,同时设置一个过期时间。
  3. 用户输入短信验证码进行登录,后端系统验证短信验证码是否正确(通过查询Redis)。

以下是实现上述功能的伪代码:




import redis
import random
 
# 连接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生成短信验证码
def generate_sms_code(phone_number):
    code = str(random.randint(100000, 999999))
    r.set(phone_number, code, ex=5*60)  # 设置验证码和过期时间5分钟
    return code
 
# 验证短信验证码
def verify_sms_code(phone_number, code):
    stored_code = r.get(phone_number)
    if stored_code is None:
        return False
    return stored_code.decode('utf-8') == str(code)
 
# 示例:生成验证码并验证
phone_number = '13812345678'
code = generate_sms_code(phone_number)
print(f"Generated SMS Code: {code}")
 
# 假设用户输入的验证码
user_code = 123456
is_valid = verify_sms_code(phone_number, user_code)
print("Code is valid" if is_valid else "Code is invalid or expired")

确保Redis服务器正在运行,并且在运行上述代码之前已经安装了redis模块。

注意:这个例子中的生成和验证短信验证码的方法非常简单,实际应用中需要加密处理,并且需要考虑并发安全问题。

2024-09-04

Redis提供了三种删除策略:

  1. 立即删除:键被立即删除,无论是否正在使用。
  2. 惰性删除:键在下次访问时检查是否需要删除,如果需要则删除。
  3. 定时删除:键在一定时间后自动删除。

这些策略是通过配置文件或者CONFIG命令设置的。

例如,使用redis-cli设置立即删除:




redis-cli config set lazyfree-lazy-eviction no
redis-cli config set lazyfree-lazy-expire no
redis-cli config set lazyfree-lazy-server-del no

使用redis-cli设置惰性删除:




redis-cli config set lazyfree-lazy-eviction yes
redis-cli config set lazyfree-lazy-expire yes
redis-cli config set lazyfree-lazy-server-del yes

注意:Redis 4.0以上版本默认启用了惰性删除,可以通过配置文件或者CONFIG命令设置定时删除的时间。

设置定时删除时间:




redis-cli config set hz 10

上面的hz配置指的是Redis的定时任务执行频率,默认为10,表示每秒钟执行10次定时任务,可以通过调整这个值来改变定时删除的时间间隔。

2024-09-04

在分析Redis的异步删除各个参数的具体作用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Redis的基本命令和其异步删除操作的基本原理。Redis中的DEL命令用于删除一个或多个键,如果键不存在则被忽略。而在Redis 4.0及以上版本中,DEL命令支持异步删除,可以显著提高删除操作的性能。

异步删除的具体作用是将删除操作放在后台线程执行,而不会阻塞主线程。这样可以降低删除大键引起的延迟问题,提高Redis的整体性能。

在Redis中,控制异步删除的参数主要有两个:

  1. lazyfree-lazy-eviction:控制内存淘汰时是否使用懒惰删除。
  2. lazyfree-lazy-expire:控制键过期时是否使用懒惰删除。

这两个参数在Redis的配置文件中设置,默认通常是yes,表示启用懒惰删除。

如果要通过源码分析具体作用,可以查看Redis的源码中处理删除命令的部分,例如t_string.c文件中的dbDelete函数,以及lazyfree.c文件中负责异步删除的代码。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伪代码示例,说明Redis异步删除的核心逻辑:




// 伪代码,非实际Redis源码
void dbDelete(char *key) {
    // 检查是否启用了懒惰删除
    if (server.lazyfree_lazy_eviction || server.lazyfree_lazy_expire) {
        // 将删除操作放入异步队列
        queueAsyncDelete(key);
    } else {
        // 同步删除
        syncDelete(key);
    }
}
 
void queueAsyncDelete(char *key) {
    // 将删除任务放入后台线程处理的队列
    // 后台线程会在适当的时候执行删除操作
}
 
void syncDelete(char *key) {
    // 同步删除键
}

在实际分析时,你需要查看Redis源码中的相关部分,理解删除操作是如何被封装成异步任务的,以及这些参数是如何影响删除操作的执行策略的。

2024-09-04

在Redis中实现分布式锁通常使用SETNX命令(或在Redis 2.6.12以上版本中使用SET key value EX max-lock-time NX),该命令只在键不存在时设置值,相当于一个只有锁定功能的简单CAS操作。

单机Redis的问题解决方案:

  1. 使用上述提到的SET命令,加上NX选项(表示Key不存在时才执行)和PX选项(设置过期时间)。
  2. 使用SET命令的ABA问题,可以通过在值中添加一个版本号或时间戳来解决。

集群Redis的问题解决方案:

  1. 使用Redlock算法,该算法通过在多个独立的Redis节点上尝试获取锁,来减少因为单节点故障而导致的服务不可用。
  2. 使用Redlock算法时,确保每个节点的时间偏差不应超过max-clock-drift,通常设置为几毫秒。

以下是使用Python的redis-py库实现Redlock的一个简单示例: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import uuid
 
class Redlock:
    def __init__(self, servers, lock_timeout=10000, retry_count=3, retry_delay=100):
        self.servers = servers
        self.lock_timeout = lock_timeout
        self.retry_count = retry_count
        self.retry_delay = retry_delay
        self.quorum = len(servers) // 2 + 1
        self.redis_clients = [redis.StrictRedis(host=host, port=port) for host, port in servers]
 
    def lock(self, resource, value=None):
        if value is None:
            value = str(uuid.uuid4())
        valid_until = int(time.time()) * 1000 + self.lock_timeout + 1
        value = f"{value}:{valid_until}"
 
        for client in self.redis_clients:
            if client.set(resource, value, nx=True, px=self.lock_timeout):
                return value
 
        return self.retry_acquire_lock(resource, value)
 
    def retry_acquire_lock(self, resource, value):
        retry = 0
        while retry < self.retry_count:
            for client in self.redis_clients:
                if client.set(resource, value, nx=True, px=self.lock_timeout):
                    return value
            time.sleep(self.retry_delay / 1000.0)
            retry += 1
        return False
 
    def unlock(self, resource, value):
        for client in self.redis_clients:
            pipe = client.pipeline(True)
            while True:
                try:
                    end = pipe.get(resource)
                    if end and int(end.decode('utf-8').split(':')[1]) > int(time.time() * 1000):
                        break
                    pipe.watch(resource)
                    if end and end.decode('utf-8') == value:
                        pipe.multi()
                        pipe.delete(resource)
                        pipe.execute()
                        return True
                    pipe.unwatch()
                    break
                except redis.exceptions.WatchError:
                    pas
2024-09-04



错误解释:
Redis 拒绝连接可能是由于配置问题、网络问题、资源限制或安全问题导致的。可能的原因包括:
1. Redis 配置文件中的 `bind` 指令限制了可以连接的地址。
2. 客户端的 `maxclients` 设置已满,无法接受新连接。
3. 客户端的 `timeout` 设置导致连接被关闭。
4. 服务器的 TCP backlog 满,无法接受新的 SYN 包。
5. 防火墙或安全组设置阻止了连接。
6. Redis 服务未运行或运行异常。
 
解决方法:
1. 检查 Redis 配置文件中的 `bind` 指令,确保客户端 IP 被包含在内或注释掉以允许任何地址。
2. 检查 `maxclients` 设置,如有必要增加该值。
3. 调整 `timeout` 设置,或确保客户端适当地保持连接活跃。
4. 检查操作系统的 TCP 设置,确保 backlog 大小适当。
5. 检查服务器和客户端的防火墙规则,确保允许 Redis 端口的流量。
6. 确保 Redis 服务正在运行,并检查日志文件以了解服务是否异常退出。

这个回答提供了错误解释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帮助用户在遇到 Redis 拒绝连接问题时能够快速定位并解决问题。

2024-09-04

在Java中使用Redis,你可以使用Jedis库,它是Redis官方推荐的Java客户端。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Jedis连接Redis服务器并执行一些基本命令的例子:

首先,确保你的项目中包含了Jedis依赖。如果你使用Maven,可以在pom.xml中添加如下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最新版本号</version>
</dependency>

然后,你可以使用以下Java代码连接Redis服务器并执行一些基本操作: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public class Redis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连接本地的 Redis 服务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
        System.out.println("连接成功");
        // 设置 redis 字符串数据
        jedis.set("myKey", "myValue");
        // 获取存储的数据并输出
        System.out.println("redis 存储的字符串为: " + jedis.get("myKey"));
        // 关闭连接
        jedis.close();
    }
}

确保你的Redis服务器正在运行,并且本地安装了Redis客户端。运行上述代码,你应该能看到控制台输出连接成功以及存储的字符串数据。

2024-09-04

Redis未授权访问漏洞复现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确保你的环境中安装了Redis服务。
  2. 使用Redis的默认配置或不修改配置文件,因为未授权访问通常发生在没有设置密码的情况下。
  3. 使用Redis客户端尝试连接到Redis服务,不需要密码。
  4. 如果可以成功连接,则表示存在未授权访问漏洞。

以下是使用redis-cli进行未授权访问尝试的示例:




redis-cli

如果你能够进入Redis命令行界面,而没有提示输入密码,那么你已成功复现了未授权访问漏洞。

对于CNVD-2019-21763,这是Redis未授权访问的一个变种,攻击者可以通过未授权访问远程服务器上的Redis实例,并执行任意命令。

对于CNVD-2015-07557,这是一个远程命令执行漏洞,攻击者可以通过未授权访问远程服务器上的Redis实例,并执行任何操作系统级别的命令。

建议采取以下安全措施来防止未授权访问:

  1. 设置Redis密码保护:在Redis配置文件中设置requirepass指令,并为Redis设置一个强密码。
  2. 使用防火墙规则限制对Redis端口的访问,仅允许可信来源访问。
  3. 确保Redis不监听在公网接口上,仅监听在本地或受信任的私有网络接口上。
  4. 定期更新Redis到最新版本,应用安全补丁。

注意:未授权访问复现和安全措施的实施应在合法的授权下进行,不得用于非法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