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5

为了安装Python源代码并配置网络以运行Redis和MongoDB,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安装Python:

    下载Python源代码:

    
    
    
    wget https://www.python.org/ftp/python/3.x.x/Python-3.x.x.tgz

    解压源代码:

    
    
    
    tar -xzf Python-3.x.x.tgz

    进入目录:

    
    
    
    cd Python-3.x.x

    配置安装:

    
    
    
    ./configure --enable-optimizations

    编译安装:

    
    
    
    make -j 8  # 替换8为你的CPU核心数
    sudo make altinstall  # 使用altinstall以避免替换默认的python命令
  2. 配置网络服务:

    安装Redis: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redis-server

    启动Redis服务:

    
    
    
    sudo service redis-server start

    安装MongoDB:

    
    
    
    sudo apt-get install mongodb

    启动MongoDB服务:

    
    
    
    sudo service mongodb start

请注意,你需要根据你的操作系统和需求调整上述命令。例如,在macOS上,你可能会使用Homebrew来安装Redis和MongoDB,命令如下:




brew install redis
brew services start redis
 
brew install mongodb
brew services start mongodb

这些步骤提供了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和macOS上安装Python和配置Redis、MongoDB服务的概要。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需要根据Python源代码的版本和你的系统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2024-09-05

Redis哨兵(Sentinel)机制是用来实现Redis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它由一个或多个哨兵实例组成,这些实例会监控主Redis服务器和其从服务器,并在主服务器宕机时自动进行故障转移,选举新的主服务器,并将其他的从服务器指向新的主服务器。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哨兵配置文件示例:




# sentinel.conf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1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解释:

  •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这行指定了哨兵监控的主服务器名称和地址,以及最少需要多少个哨兵同意主服务器已经失效才会进行故障转移。
  •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如果一个服务器在指定的毫秒数内没有响应,则认为它是主观下线。
  • sentinel parallel-syncs: 在故障转移期间,可以有几个从服务器同时进行同步。
  •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故障转移超时时间,即主服务器未能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故障转移的处理。

启动哨兵的命令:




redis-sentinel /path/to/sentinel.conf

在实际应用中,哨兵通常与Redis主从架构搭配使用,以保障数据存储的高可用性。当哨兵检测到主服务器不可达时,它会开始故障转移过程,选举新的主服务器,并将其他的从服务器重新指向新的主服务器。

2024-09-05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Redis不仅仅支持简单的key-value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Redis的数据都是缓存在内存中,同时可以配置数据持久化到硬盘,但是Redis的性能非常高,每秒可以处理数十万的读写操作。

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意思就是要么成功执行要么失败完全不执行,一般用于处理如:计数器、排行榜、消息队列系统等。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Redis命令:

  1. 设置键值对:



set key value
  1. 获取键值对:



get key
  1. 删除键值对:



del key
  1.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



expire key seconds
  1. 检查键是否存在:



exists key
  1. 列出所有键:



keys *
  1. 获取键的数据结构类型:



type key
  1. 将值追加到已存在的列表尾部:



rpush list value
  1. 移除并返回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



rpop list
  1. 将一个或多个成员元素加入到集合中:



sadd set member
  1. 移除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srem set member
  1. 返回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smembers set
  1. 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到zset:



zadd zset score member
  1. 返回有序集合中成员的排名:



zrank zset member
  1. 移除有序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zrem zset member
  1. 计算集合的交集:



sinter set1 set2
  1. 计算集合的并集:



sunion set1 set2
  1. 计算集合的差集:



sdiff set1 set2
  1. 将一个值插入到已存在的sorted set中:



zincrby zset increment member
  1. 将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lpush list value
  1. 返回列表中指定区间内的元素:



lrange list start stop
  1. 设置哈希表字段的值:



hset hash field value
  1. 获取哈希表中字段的值:



hget hash field
  1. 获取所有给定字段的值:



hgetall hash
  1. 删除字段:



hdel hash field
  1. 获取字段的数量:



hlen hash
  1. 获取所有字段名或值:



hkeys hash
hvals hash
  1. 用于设置键的过期时间:



expire key seconds
  1. 查看键的剩余生存时间:



ttl key
2024-09-05

Redis配置文件redis.conf中的指令较多,这里列出一些常见的指令及其含义,并附上简要的解释:

  1. daemonize no:是否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默认为否。
  2. pidfile /var/run/redis.pid:如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设置PID文件路径。
  3. port 6379:设置Redis服务器监听的端口,默认为6379。
  4. bind 127.0.0.1:设置Redis绑定的IP地址,默认为本地。
  5. timeout 300:设置客户端空闲超时时间,默认为300秒。
  6. loglevel notice:设置日志级别,常用值有:debug、verbose、notice、warning。
  7. logfile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设置日志文件路径。
  8. databases 16:设置数据库数量,默认为16个,0号数据库始终存在。
  9. save 900 1:设置快照保存的频率,格式为“时间秒数 修改次数”。
  10. rdbcompression yes:设置是否使用LZF压缩快照文件。
  11. dbfilename dump.rdb:设置快照文件名。
  12. dir ./:设置工作目录,快照文件会保存在该目录下。
  13. requirepass yourpassword:设置客户端连接时需要使用的密码。
  14. masterauth yourmasterpassword:设置连接主服务器的密码。
  15. maxclients 10000:设置最大客户端连接数,默认无限制。
  16. maxmemory <bytes>:设置最大内存使用量,到达上限后会触发内存回收策略。
  17. appendonly no:是否开启AOF持久化模式。
  18.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设置AOF文件名。
  19. appendfsync everysec:设置AOF持久化策略,常用值有:always、everysec、no。
  20. vm-enabled no:是否开启虚拟内存支持。
  21. vm-swap-file /tmp/redis.swap:设置虚拟内存交换文件路径。
  22.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设置慢查询阈值,单位是微秒。
  23. slowlog-max-len 128:设置慢查询日志长度。
  24.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设置此实例为从服务器,并指定主服务器的IP和端口。
  25. notify-keyspace-events "":设置键空间通知事件,可用于 pub/sub 等功能。

这些指令涵盖了Redis配置文件的基本和常用设置。具体到每个指令的作用和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

2024-09-05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import java.util.HashSet;
import java.util.Set;
 
public class RedisInterview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连接到Redis服务器
        Jedis jedis = new Jedis("localhost");
 
        // 创建一个哈希表
        jedis.hset("interview:hash", "name", "John Doe");
        jedis.hset("interview:hash", "age", "30");
        jedis.hset("interview:hash", "email", "johndoe@example.com");
 
        // 获取哈希表中的所有键值对
        System.out.println("哈希表内容: " + jedis.hgetAll("interview:hash"));
 
        // 创建一个集合并添加元素
        Set<String> set = new HashSet<>();
        set.add("value1");
        set.add("value2");
        set.add("value3");
 
        // 将集合存储到Redis中
        jedis.sadd("interview:set", set.toArray(new String[0]));
 
        // 获取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System.out.println("集合元素: " + jedis.smembers("interview:set"));
 
        // 关闭连接
        jedis.close();
    }
}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在Java中使用Jedis客户端操作Redis的哈希表和集合。首先,我们创建了一个连接到Redis服务器的Jedis实例。然后,我们使用hset方法向哈希表中添加键值对,使用sadd方法向集合中添加元素。最后,我们使用hgetAllsmembers方法获取哈希表和集合的内容,并打印输出。最后,我们关闭了连接。

2024-09-05



# 拉取Redis镜像
docker pull redis
 
# 创建并启动Redis Cluster实例
docker network create redis-net
 
for port in `seq 7000 7005`; do
    docker run -d --name redis-${port} \
    -e REPLICAS=1 \
    -e REPLICA_OF="" \
    -e MY_IP=127.0.0.1 \
    -e MY_PORT=${port} \
    -e CONTAINER_NAME=redis-${port} \
    --net redis-net \
    --sysctl net.core.somaxconn=1024 \
    -p ${port}:${port} \
    redis redis-server --appendonly yes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port ${port}
done
 
# 创建Redis Cluster
docker run -it --rm --net redis-net redis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127.0.0.1:7000 127.0.0.1:7001 127.0.0.1:7002 127.0.0.1:7003 127.0.0.1:7004 127.0.0.1:7005 --cluster-replicas 1

这段代码首先创建了一个名为redis-net的Docker网络,然后循环从7000到7005的端口号,为每个端口号创建并启动一个Redis容器。最后,使用Redis CLI创建一个包含6个节点的Redis Cluster,其中每个主节点都有一个副本。这个过程是自动化的,并且提供了一个可用的Redis集群模板,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2024-09-05

在进行Redis分布式ID生成器压测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 压测环境准备:确保压测环境与生产环境尽可能接近,包括硬件配置、网络环境、Redis版本等。
  2. 客户端配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客户端连接池配置,如最大连接数、超时时间等。
  3. 脚本优化:优化压测脚本,确保使用高效的命令和数据结构,减少网络开销。
  4. 监控工具:使用诸如Redis自带的INFO命令、MONITOR命令或第三方工具来监控服务器性能指标,如内存使用、网络负载、CPU使用率等。
  5. 日志分析:分析Redis的日志文件,找出可能的瓶颈点,如慢查询、内存不足等。
  6. 参数调整:根据监控结果调整Redis配置参数,如调整maxmemorymaxmemory-policytimeout等。
  7. 分析报告:对压测报告进行分析,确认是否达到预期性能目标,并根据报告调整压测策略。
  8. 持续集成:将压测过程集成到CI/CD流程中,确保持续监控和更新压测指标。

以上是在进行压测时可能会考虑的一些方面,具体实施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

2024-09-05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ssion.data.redis.config.annotation.web.http.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ssion.web.http.CookieSerializ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ssion.web.http.DefaultCookieSerializer;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SessionConfig {
 
    @Bean
    public 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 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 {
        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 config = new 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
        config.setMaxInactiveIntervalInSeconds(1800); // 设置session的失效时间
        return config;
    }
 
    @Bean
    public CookieSerializer cookieSerializer() {
        DefaultCookieSerializer serializer = new DefaultCookieSerializer();
        serializer.setCookieName("MY_SESSIONID"); // 自定义cookie名称
        serializer.setCookiePath("/"); // 设置全站有效的cookie路径
        serializer.setDomainNamePattern("^.+?\\.(\\w+\\.[a-z]+)$"); // 设置cookie的域名
        serializer.setUseHttpOnlyCookie(true); // 设置只能通过http访问
        return serializer;
    }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配置类SessionConfig,其中包含了redisHttpSessionConfiguration方法来配置Spring Session使用Redis存储session数据,并设置了session的失效时间。同时,cookieSerializer方法自定义了cookie的名称、路径、域名和是否只能通过HTTP访问等属性。这样,开发者可以通过集中管理session来维护用户的登录状态,并通过cookie来实现用户信息的传递和验证。

2024-09-05

延时双删策略是一种常用的解决分布式系统中数据一致性问题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 初始化数据操作:在数据库中插入或更新数据。
  2. 缓存数据操作:将数据写入Redis缓存。
  3. 删除缓存操作:删除Redis缓存中的数据。

为了解决更新数据库后,缓存数据可能还是旧数据的问题,可以采用延时双删策略:

  1. 删除缓存。
  2. 更新数据库。
  3. 休眠一段时间(根据需要设置延时时间)。
  4. 再次删除缓存。

这样可以确保在更新数据库后,缓存被更新之前,不会读取到过期的数据。

以下是伪代码示例:




# 更新数据库
def update_db(data):
    # 更新数据库操作
    pass
 
# 删除缓存
def delete_cache(key):
    # 删除缓存操作
    pass
 
# 写入数据
def write_data(data, key, ttl):
    update_db(data)  # 1. 更新数据库
    delete_cache(key)  # 2. 删除缓存
    sleep(ttl)  # 3. 休眠一段时间
    delete_cache(key)  # 4. 再次删除缓存

注意:这里的sleep(ttl)是假设的一个函数,表示程序暂停执行的时间,实际中应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来设置。延时时间ttl通常取决于业务对于数据一致性的要求,以及系统处理请求的速度。

2024-09-05

Spring Boot 2整合RediSearch,需要使用Spring Data Redis和Jedis两个库。

  1. 在pom.xml中添加依赖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data-redis</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redisson</groupId>
        <artifactId>redisson-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3.16.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data</groupId>
        <artifactId>spring-data-redis</artifactId>
        <version>2.6.2</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redis.clients</groupId>
        <artifactId>jedis</artifactId>
        <version>3.7.0</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1. 配置Redis和Redisson客户端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RedisConfig {
 
    @Bean
    public JedisConnectionFactory jedisConnectionFactory() {
        RedisStandaloneConfiguration serverConfig = new RedisStandaloneConfiguration("localhost", 6379);
        return new JedisConnectionFactory(serverConfig);
    }
 
    @Bean
    public RedissonClient redissonClient() {
        Config config = new Config();
        config.useSingleServer().setAddress("redis://127.0.0.1:6379");
        return Redisson.create(config);
    }
}
  1. 使用RedissonClient和Spring Data Redis操作RediSearch



@Service
public class RedisSearch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RedissonClient redissonClient;
 
    @Autowired
    private StringRedisTemplate stringRedisTemplate;
 
    public void createIndex() {
        // 创建索引
        RKeys keys = redissonClient.getKeys();
        if (keys.delete("redisearchIndex") == 1) {
            System.out.println("Index has been deleted");
        }
        // 创建索引
        RIndex<Object, Object> index = redissonClient.getIndex("redisearchIndex", options -> {
            options.indexOptions(IndexOptions.defaultOptions());
            options.setLang(Lang.PUBLISH);
        });
        index.addEntry("key", "value");
    }
 
    public void searchIndex() {
        // 搜索索引
        RIndex<Object, Object> index = redissonClient.getIndex("redisearchIndex");
        // 使用RediSearch查询语言
        Query query = new Query("@key:*").limit(10);
        List<Entry<Object, Object>> entries = index.execute(query);
        for (Entry<Object, Object> entry : entries) {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