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在Java 17中,实现Redis 7缓存双写一致性的核心是确保数据库和缓存更新操作的原子性。以下是一个简化的Java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Jedis客户端来实现缓存的更新:




import redis.clients.jedis.Jedis;
 
public class CacheConsistency {
 
    private Jedis jedis;
    private String cacheKey;
 
    public CacheConsistency(String host, int port, String cacheKey) {
        this.jedis = new Jedis(host, port);
        this.cacheKey = cacheKey;
    }
 
    public void updateDatabaseAndCache(String newValue) {
        // 假设updateDatabase是一个更新数据库的方法
        boolean dbUpdateSuccess = updateDatabase(newValue);
 
        if (dbUpdateSuccess) {
            // 数据库更新成功,则更新缓存
            jedis.set(cacheKey, newValue);
        } else {
            // 数据库更新失败,应该回滚缓存的更新
            jedis.del(cacheKey);
        }
    }
 
    private boolean updateDatabase(String newValue) {
        // 实现数据库更新逻辑
        // 这里仅为示例,应该使用实际的数据库更新代码替换以下行
        // 返回操作是否成功
        return true; // 假设操作总是成功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cheConsistency cacheConsistency = new CacheConsistency("localhost", 6379, "myKey");
        cacheConsistency.updateDatabaseAndCache("newValue");
    }
}

在这个例子中,updateDatabaseAndCache 方法首先尝试更新数据库。如果数据库更新成功,它会更新缓存。如果数据库更新失败,它会删除缓存的条目,确保数据库和缓存的数据不会出现不一致。这种方法依赖于数据库的事务性来保证操作的原子性。如果数据库更新失败,缓存的更新也会被回滚,从而保持数据的一致性。

2024-09-02

跳表(skiplist)是一种可以替代平衡树的数据结构,它允许快速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所有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Redis中的跳表用于有序集合数据类型(Sorted Set)的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语言实现的跳表节点和跳表结构的示例:




#include <stdlib.h>
 
// 跳表节点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skiplistNode {
    double key;         // 键值
    void *value;        // 值
    struct skiplistNode *backward;  // 后退指针
    struct skiplistLevel {
        struct skiplistNode *forward;  // 前进指针
        unsigned int span;             // 跳跃的长度
    } level[];
} skiplistNode;
 
// 跳表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skiplist {
    struct 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 头尾节点指针
    unsigned long length;               // 节点数量
    int level;                          // 最大层数
} skiplist;
 
// 创建一个跳表节点
skiplistNode *createNode(int level, double key, void *value) {
    skiplistNode *node = malloc(sizeof(skiplistNode) + level * sizeof(skiplistNode));
    node->key = key;
    node->value = value;
    return node;
}
 
// 初始化一个跳表
skiplist *initSkipList() {
    int level = 1;  // 起始层数
    skiplistNode *node = createNode(level, 0, NULL); // 创建头节点
    skiplist *list = malloc(sizeof(skiplist));
    list->header = list->tail = node;
    list->length = 0;
    list->level = level;
    return list;
}
 
// 插入操作示例
void insert(skiplist *list, double key, void *value) {
    skiplistNode *update[64], *node;
    int i, level;
 
    // 找到所有层次的更新节点,同时确保node为空
    node = list->header;
    for (i = list->level - 1; i >= 0; i--) {
        while (node->level[i].forward && node->level[i].forward->key < key) {
            node = node->level[i].forward;
        }
        update[i] = node;
    }
 
    // 随机生成层数
    level = randomLevel();  // 实现随机层数的函数
    if (level > list->level) {
        for (i = list->level; i < level; i++) {
            update[i] = list->header;
        }
        list->level = level;
    }
 
    // 创建新节点
    node = createNode(level, key, value);
 
    // 将新节点链接到跳表
    for (i = 0; i < level; i++) {
        node->level[i].forward = update[i]->level[i].forward;
        update[i]->level[i].forward = node;
 
        // 更新前后节点指针
        if (node->level[i].forward) {
            node->level[i].span = node->level[i].forward->level[i].span - (node->key > node->level[i].forward->key);
        } else {
            node->level[i].span = list->length - (update[i] == list->header);
        }
        if (update[i] == list->header) {
            list->header->level[i].span = list->length + 1;
        } else {
            up
2024-09-02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github.com/go-redis/redis/v8"
    "context"
)
 
var ctx = context.Background()
 
func main() {
    rdb := redis.NewClient(&redis.Options{
        Addr:     "localhost:6379",
        Password: "", // 默认没有密码,如果设置了需要填写
        DB:       0,  // 默认数据库为0
    })
 
    // 设置键值
    err := rdb.Set(ctx, "key", "value", 0).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 获取键的值
    val, err := rdb.Get(ctx, "key").Result()
    if err != nil {
        panic(err)
    }
    fmt.Println("key", val) // 输出: key value
 
    // 删除键
    err = rdb.Del(ctx, "key").Err()
    if err != nil {
        panic(err)
    }
 
    // 再次获取键的值,应该返回nil
    val, err = rdb.Get(ctx, "key").Result()
    if err == redis.Nil {
        fmt.Println("key does not exist") // 输出: key does not exist
    } else if err != nil {
        panic(err)
    } else {
        fmt.Println("key", val)
    }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在Go语言中使用go-redis库来连接Redis服务器,并执行基本的SET、GET和DEL操作。同时,它还处理了可能出现的错误,并在最后进行了删除操作。这是学习Redis和Go语言编程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2024-09-02

在CentOS 7上部署Redis和哨兵模式,你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安装Redis



sudo yum install epel-release -y
sudo yum update -y
sudo yum install redis -y
  1. 启动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redis
sudo systemctl enable redis
  1. 配置Redis密码(可选)

    编辑Redis配置文件 /etc/redis.conf,找到 requirepass 配置项,并设置你的密码:




requirepass your_password
  1. 配置哨兵模式

    创建哨兵配置文件 /etc/redis-sentinel.conf,并添加以下内容: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1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 如果你设置了Redis密码,还需要添加以下行
sentinel auth-pass mymaster your_password
  1. 启动哨兵



redis-sentinel /etc/redis-sentinel.conf

确保你已经根据实际情况修改了上述配置中的 your_password127.0.0.16379mymaster 是主节点的名字,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义。2 表示至少需要2个哨兵同意主节点已经失效才会进行故障转移。

以上步骤可能需要根据你的实际需求进行调整,比如配置文件的位置、端口号、日志文件位置等。在实际部署时,你可能需要根据你的网络环境和安全策略来配置Redis和哨兵。

2024-09-02

报错解释:

这个错误通常表示IntelliJ IDEA中的应用程序无法连接到在Linux上运行的Redis服务。可能的原因包括:

  1. Redis服务没有在Linux上运行或者没有正确启动。
  2. Redis配置的端口不是你尝试连接的端口。
  3. 网络问题导致IDEA无法访问Redis服务器。
  4. 防火墙或安全组设置阻止了IDEA访问Redis服务端口。

解决方法:

  1. 确认Redis服务正在运行:在Linux终端中使用redis-cli ping来检查Redis服务是否响应。
  2. 检查Redis配置文件:确认redis.conf中的端口设置是你尝试连接的端口。
  3. 检查网络连接:确保IDEA所在的机器可以访问Linux机器。
  4. 检查防火墙和安全组设置:确保IDEA所在的机器可以通过Redis服务的端口与Linux机器通信。
  5. 如果使用的是远程Redis服务,确保Linux机器的IP地址和端口对IDEA项目中的应用程序是可见和可访问的。

如果以上步骤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查看IDEA的日志文件以获取更多信息,或者在Redis服务器的配置文件中启用详细日志记录来进一步诊断问题。

2024-09-02

Redis的Hash数据类型可以存储键值对集合,非常适合于存储小型结构化数据。

命令:

  1. HSET key field value:设置哈希表key中字段field的值。
  2. HGET key field:获取存储在哈希表中指定字段的值。
  3.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同时设置多个字段值。
  4. HMGET key field1 [field2]:获取所有给定字段的值。
  5. HGETALL key:获取在哈希表中指定key的所有字段和值。
  6. HEXISTS key field:检查哈希表中是否存在指定字段。
  7. HSETNX key field value:只有当字段不存在时,设置哈希表字段的值。
  8. HINCRBY key field increment:为哈希表key中的字段field增加整数increment。
  9. HDEL key field1 [field2]:删除一个或多个哈希表字段。
  10. HKEYS key:获取所有哈希表中的字段。
  11. HVALS key: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字段的值。
  12. HLEN key:获取哈希表中字段的数量。

示例代码(假设使用Python的redis库):




import redis
 
# 连接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HSET
r.hset('user:1', 'name', 'Alice')
 
# HGET
name = r.hget('user:1', 'name')
print(name.decode('utf-8'))  # 输出: Alice
 
# HMSET
r.hmset('user:1', {'name': 'Alice', 'age': '30'})
 
# HMGET
user_info = r.hmget('user:1', 'name', 'age')
print([x.decode('utf-8') for x in user_info])  # 输出: ['Alice', '30']
 
# HGETALL
all_info = r.hgetall('user:1')
print({k.decode('utf-8'): v.decode('utf-8') for k, v in all_info.items()})
# 输出: {'name': 'Alice', 'age': '30'}
 
# HEXISTS
exists = r.hexists('user:1', 'name')
print(exists)  # 输出: True
 
# HSETNX
r.hsetnx('user:1', 'age', '25')  # 因为'age'已经存在,所以不会设置
 
# HINCRBY
r.hincrby('user:1', 'age', 1)
age = r.hget('user:1', 'age')
print(age.decode('utf-8'))  # 输出: 31
 
# HDEL
r.hdel('user:1', 'age')
 
# HKEYS
keys = r.hkeys('user:1')
print([k.decode('utf-8') for k in keys])  # 输出: ['name']
 
# HVALS
vals = r.hvals('user:1')
print([v.decode('utf-8') for v in vals])  # 输出: ['Alice']
 
# HLEN
length = r.hlen('user:1')
print(length)  # 输出: 1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Redis的Hash数据类型进行常见的操作,包括设置、获取、删除字段,以及批量操作。

2024-09-02

要配置 Prometheus 以使用单个 redis_exporter 抓取多个 Redis 主机,你需要做以下几步:

  1. 确保你已经安装了 redis_exporter
  2. 修改 redis_exporter 的配置文件(如果需要),以包含所有你想要监控的 Redis 实例的连接信息。
  3. 在 Prometheus 的配置文件中添加一个新的 job,指定 redis_exporter 并为每个 Redis 实例定义目标(targets)。

以下是一个 Prometheus 配置文件的例子,它配置了 redis_exporter 来从两个 Redis 主机抓取指标:




scrape_configs:
  - job_name: 'redis'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redis-exporter:9121']
 
  - job_name: 'redis-host1'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redis://host1:6379']
 
  - job_name: 'redis-host2'
    static_configs:
      - targets: ['redis://host2:6379']

在这个配置中:

  • redis-exporter 运行在默认端口 9121。
  • redis job 是一个占位符,实际上不用于抓取指标,它只是用来指导 Prometheus 如何找到 redis_exporter
  • 对于每个 Redis 实例,创建了一个新的 job,指定其 Redis 地址和端口。

确保你的 redis_exporter 配置允许连接到所有指定的 Redis 实例。如果你需要为每个 Redis 实例提供不同的认证信息或其他配置,你可能需要修改 redis_exporter 的命令行参数或者使用不同的配置文件。

2024-09-02

布隆过滤器(Bloom Filter)是一种空间效率高的数据结构,用于检查一个元素是否可能在一个集合中,或者判断一个元素是否一定不在某个集合中。它是一种有损的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可能会误判,但是不会漏判。

原理:布隆过滤器通过多个哈希函数和一个很长的二进制数组实现。当一个元素被加入集合时,多个哈希函数对该元素进行哈希运算,并在对应的二进制数组的位置上置为1。当检查一个元素是否存在时,如果所有位置1,则元素可能存在;如果有任何一个位置不为1,则元素一定不存在。

应用场景:

  1. 缓存缓存未命中:布隆过滤器可以用来检查键是否存在于缓存中,如果不存在可以直接返回,避免了对数据库的查询。
  2. 防止邮件重发:可以检查邮箱是否之前就已经发送过。
  3. 防止ID伪造:检查一个ID是否在黑名单中。
  4. 搜索系统:检查一个词是否在数据库中,以避免进行全局搜索。
  5. 数据库加速:在数据库前使用布隆过滤器,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请求。

实例代码(Python):




from bloom_filter import BloomFilter
 
# 初始化布隆过滤器
bf = BloomFilter(capacity=100000, error_rate=0.001)
 
# 添加元素
bf.add('element1')
bf.add('element2')
 
# 检查元素是否可能在集合中
print(bf.contains('element1'))  # 输出:True
print(bf.contains('element3'))  # 输出:False,可能误判

注意:布隆过滤器不支持删除操作,因为它会降低数据的准确性。如果需要删除功能,可以使用Counting Bloom Filter或者一个有序列表(例如:Redis的集合类型)。

2024-09-01

以下是在Ubuntu系统上安装Nginx、Redis、MinIO、PostgreSQL和PostGIS的简化版本。请注意,这是一个示例脚本,并不包括所有错误处理和日志记录,适合快速安装示范。




#!/bin/bash
 
# 更新软件包列表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Nginx
sudo apt-get install -y nginx
 
# 启动并使Nginx服务随系统启动
sudo systemctl start nginx
sudo systemctl enable nginx
 
# 安装Redis
sudo apt-get install -y redis-server
sudo systemctl start redis-server
sudo systemctl enable redis-server
 
# 安装MinIO
wget https://dl.min.io/server/minio/release/linux-amd64/minio
chmod +x minio
mv minio /usr/local/bin/
mkdir /var/minio
MINIO_ACCESS_KEY=minio MINIO_SECRET_KEY=minio123 ./minio server /var/minio --console-address ":9001"
 
# 安装PostgreSQL
sudo apt-get install -y postgresql postgresql-contrib
 
# 安装PostGIS
sudo apt-get install -y postgis postgresql-12-postgis-3
 
# 设置PostGIS扩展
sudo -u postgres psql -c "CREATE EXTENSION postgis;"
 
# 配置PostgreSQL的防火墙规则(如果需要)
sudo ufw allow postgresql
sudo ufw allow 9001/tcp
sudo ufw enable
sudo ufw status

请注意,在生产环境中,你需要设置更复杂的安全措施,例如为每个服务配置身份验证和权限,并且应该使用更加安全的方法来管理你的MinIO服务的访问和密钥。此外,确保你理解了每个服务的配置,并根据需要调整配置文件。

2024-09-01

Redis 提供了三种方式来实现消息队列:

  1. 使用 List:

    List 是一种双向链表,可以使用 LPUSH/RPUSH 在左端或右端插入一个或多个值。使用 LPOP/RPOP 从左端或右端弹出一个值。




# 生产者
redis.rpush('queue', 'message1')
redis.rpush('queue', 'message2')
 
# 消费者
message = redis.lpop('queue')
  1. 使用 Streams:

    Streams 是 Redis 5.0 引入的一种新数据类型,它提供消息队列的功能,并且解决了 List 在大量消息时的性能问题。




# 生产者
redis.xadd('stream', {'message': 'Hello, world!'})
 
# 消费者
messages = redis.xrange('stream', '-', "+")
  1. 使用 Pub/Sub:

    Pub/Sub 是 Redis 的一种发布/订阅机制,可以用来构建消息队列。




# 生产者
redis.publish('channel', 'message')
 
# 消费者
pubsub = redis.pubsub()
pubsub.subscribe('channel')
for message in pubsub.listen():
    print(message)

以上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一种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