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Redis 是一个基于内存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同时支持多种数据类型,如字符串(String)、哈希表(Hash)、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 Set)等。

Redis 的存储原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1. 内存存储:Redis 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内存中,为了提高效率,它会周期性地把更改写入磁盘。
  2. 持久化:Redis 提供了 RDB 和 AOF 两种持久化机制,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到磁盘中,以防止数据丢失。

Redis 的数据模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键值对:每个数据都是一个键值对,键通常是字符串,值可以是上述的多种数据类型。
  2. 命令:Redis 提供了丰富的命令来操作这些数据类型。
  3. 发布订阅:Redis 提供了发布订阅模式来实现消息的传递。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 Redis 命令示例:




# 设置键值对
SET key value

# 获取键对应的值
GET key

# 添加一个元素到列表的尾部
RPUSH list_key item

# 从列表的尾部移除一个元素
RPOP list_key

# 添加一个成员到集合
SADD set_key member

# 获取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SMEMBERS set_key

# 添加一个成员到有序集合,同时指定其分数
ZADD sorted_set_key score member

# 获取有序集合的成员数
ZCARD sorted_set_key

这些命令只是 Redis 丰富命令集的一个简单示例。实际应用中,你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和命令来操作数据。

2024-09-02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内存中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它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以下是一些 Redis 的最佳实践:

  1. 使用 Redis 的持久化机制(RDB 或 AOF)来保障数据安全。
  2. 设置合适的过期时间来管理缓存数据的生命周期。
  3. 使用 Redis 集群来分散负载和数据。
  4. 使用 Redis 的发布/订阅机制来实现消息队列。
  5. 使用 Redis 的 Lua 脚本来进行原子操作。
  6. 监控 Redis 的性能指标,使用 Redis Slow Log 和 Monitor 命令调试。
  7. 使用 Redis 的内存淘汰机制来管理内存。
  8. 使用 Redis 客户端库时,确保正确地管理连接。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示例,展示如何使用 Redis 客户端库 redis-py 连接到 Redis 服务器:




import redis
 
# 连接到本地Redis实例
redis_client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键值对
redis_client.set('key', 'value')
 
# 获取键的值
value = redis_client.get('key')
print(value)
 
# 关闭连接
redis_client.close()

确保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需求调整 Redis 配置和使用方式。

2024-09-02

Redis集群是一种Redis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其中数据自动在多个节点之间分区。以下是一些关键概念和设置Redis集群的方法。

关键概念

  1. 哈希槽(Hash Slots): Redis集群有16384个哈希槽,用于存储数据。每个键都属于这16384个哈希槽的一个。
  2. 集群中的节点: 每个节点负责处理一部分哈希槽。
  3. 主从复制: 集群中的节点可以配置为主节点或从节点,从节点复制主节点的数据。
  4. 选举过程: 如果一个主节点失败,其从节点将通过选举过程选出新的主节点。

设置Redis集群

  1. 首先,确保你有至少三个Redis实例运行在不同的端口。
  2. 配置每个Redis实例的redis.conf文件,启用集群模式并指定不同的端口。



port 7000
cluster-enabled yes
cluster-config-file nodes.conf
cluster-node-timeout 5000
appendonly yes
  1. 使用redis-cli工具创建集群。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IP1>:<PORT1> <IP2>:<PORT2> <IP3>:<PORT3> --cluster-replicas 1

这里<IP1>:<PORT1>, <IP2>:<PORT2>, <IP3>:<PORT3>是运行Redis实例的IP和端口。--cluster-replicas 1指定每个主节点的从节点数量。

  1. 验证集群是否成功创建。



redis-cli -c -p <PORT> cluster info
  1. 使用集群客户端连接到集群。



import redis
startup_nodes = [
    {"host": "<IP1>", "port": "<PORT1>"},
    {"host": "<IP2>", "port": "<PORT2>"},
    {"host": "<IP3>", "port": "<PORT3>"},
]
rc = redis.StrictRedis(startup_nodes=startup_nodes)
  1. 现在你可以像使用单个Redis服务器一样使用集群。



rc.set("foo", "bar")
print(rc.get("foo"))

注意:在生产环境中,你需要确保每个Redis节点的配置文件、网络连接和持久化设置都是正确的,以保证集群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2024-09-02

Redis支持单机、主从(Master-Slave)和集群(Cluster)部署。在这里,我将提供每种部署方式的简要概述和示例配置。

  1. 单机部署:

    最简单的Redis部署模式,只需要在一台服务器上安装并运行Redis服务。

  2. 主从部署:

    主从部署是一种容错和扩展Redis性能的解决方案。一个主节点(Master)和一个或多个从节点(Slave)组成。数据可以从主节点复制到从节点。




# redis.conf 配置文件示例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1. 集群部署:

    为了提供更高的并发和数据分布,可以部署Redis集群。集群中的多个节点共享数据。




# 使用 Redis 的 redis-cli 工具创建集群
redis-cli --cluster create <ip1> <port1> <ip2> <port2> ... --cluster-replicas 1
  1. 哨兵部署:

    哨兵是监控主节点是否故障以及执行故障转移的工具。




# sentinel.conf 配置文件示例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master-ip> <master-port> 2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30000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1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以上是Redis部署的基本概述和配置示例。在实际部署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环境选择合适的部署方式,并进行详细的配置和测试。

2024-09-02



import redis
 
# 连接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添加积分
def add_score(user_id, score):
    r.zincrby('ranking', score, user_id)
 
# 获取排行榜前N名
def get_top_scores(n):
    return r.zrevrange('ranking', 0, n-1, withscores=True)
 
# 删除用户积分
def remove_user(user_id):
    r.zrem('ranking', user_id)
 
# 示例操作
add_score('user1', 10)
add_score('user2', 20)
add_score('user3', 30)
top_scores = get_top_scores(3)
for user_id, score in top_scores:
    print(f"{user_id}: {score}")  # 输出:user3 30, user2 20, user1 10
 
remove_user('user2')  # 删除user2的积分

这段代码使用了Redis的有序集合(sorted set)来存储用户的积分,并提供了添加、获取和删除用户积分的方法。通过Redis,我们可以快速地处理数据排行榜,并且能够很好地应对高并发的情况。

2024-09-02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from redis import Redis
from rq import Queue
from worker import conn
 
app = Flask(__name__)
redis_host = 'localhost'  # 假设你的Redis运行在本地
redis_port = 6379  # 默认端口
redis_db = 0  # 使用默认数据库
 
# 初始化Redis连接
redis_client = Redis(host=redis_host, port=redis_port, db=redis_db)
# 初始化RQ队列
queue = Queue(connection=conn)
 
@app.route('/long_running_task/<int:seconds>')
def long_running_task(seconds):
    task = queue.enqueue('tasks.long_running_function', args=(seconds,), job_id=f"task-{seconds}")
    return f"任务已经被加入队列,ID: {task.get_i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run(debug=True)

在这个代码实例中,我们首先从flaskredisrq导入所需模块。然后,我们初始化了一个Flask应用和一个Redis连接,用于连接到Redis数据库。接着,我们定义了一个路由/long_running_task/<int:seconds>,当访问这个路由时,会将任务加入到RQ队列中去。这里的任务是一个假设的tasks.long_running_function函数,它的执行时间由路由参数seconds决定。最后,如果这个脚本被当作主程序运行,Flask应用将以调试模式启动。

2024-09-02

为了在麒麟系统(arm64/aarch64)上离线部署JDK 1.8, Nginx, Redis 以及 Java 项目,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1. 准备所需的Docker镜像和依赖。
  2. 创建Dockerfile来构建镜像。
  3. 构建并运行容器。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

  1. 准备文件:

    • Dockerfile
    • JDK 1.8 安装包
    • Nginx 安装包
    • Redis 安装包
    • Java 项目包
  2. Dockerfile 示例:



# 基于麒麟操作系统的基础镜像
FROM arm64v8/kdvolder/khlinux7-aarch64:latest
 
# 安装JDK
ADD jdk-8uXXX-linux-arm64-vfp-hflt.tar.gz /opt/jdk1.8
ENV JAVA_HOME /opt/jdk1.8
ENV PATH $JAVA_HOME/bin:$PATH
 
# 安装Nginx
ADD nginx-xxx.tar.gz /opt/nginx
RUN cd /opt/nginx && ./configure && make && make install
 
# 安装Redis
ADD redis-xxx.tar.gz
RUN cd redis-xxx && make && make install
 
# 复制Java项目并启动
ADD my-java-project.jar /opt/my-java-project.jar
CMD ["java", "-jar", "/opt/my-java-project.jar"]
  1. 构建Docker镜像:



docker build -t my-java-app .
  1. 运行容器:



docker run -d -p 8080:8080 --name my-java-app my-java-app

确保在构建镜像时,所有的安装包和项目包都已经准备妥当,并替换上述示例中的文件名为实际文件名。

注意:由于麒麟操作系统的Docker镜像可能需要从源获取,请确保你有适当的网络连接来获取这些镜像和依赖,或者提前下载并通过U盘等方式传输到你的麒麟系统上。

2024-09-02

Redis实现限流的常见策略包括:

  1. 固定窗口限流器(Fixed Window Rate Limiter)
  2. 滑动窗口限流器(Sliding Window Rate Limiter)
  3. 漏桶算法(Leaky Bucket Algorithm)
  4. 令牌桶算法(Token Bucket Algorithm)

以下是使用Redis实现固定窗口限流器和滑动窗口限流器的示例代码:

固定窗口限流器: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def is_rate_limited(redis_conn, user_id, max_requests, window_size):
    key = f'rate_limit:{user_id}:{window_size}'
    requests = redis_conn.incr(key)
    if requests == 1:
        redis_conn.expire(key, window_size)
    if requests > max_requests: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r = redis.Redis()
user_id = 'user123'
max_requests = 10
window_size = 60  # 时间窗口为60秒
 
if is_rate_limited(r, user_id, max_requests, window_size):
    print("You are being rate limited.")
else:
    print("Request is allowed.")

滑动窗口限流器: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def is_rate_limited(redis_conn, user_id, max_requests, window_size):
    key = f'rate_limit:{user_id}:{window_size}'
    timestamp = str(time.time())
    requests = redis_conn.incr(key)
    if requests == 1:
        redis_conn.expire(key, window_size)
    else:
        current_window = int(timestamp) // window_size * window_size
        first_request_timestamp = redis_conn.get(key)
        if first_request_timestamp:
            if current_window > int(first_request_timestamp):
                redis_conn.set(key, timestamp)
                redis_conn.set(f'{key}:count', 1)
    count = redis_conn.get(f'{key}:count')
    if count and int(count) > max_requests: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r = redis.Redis()
user_id = 'user123'
max_requests = 10
window_size = 60  # 时间窗口为60秒
 
if is_rate_limited(r, user_id, max_requests, window_size):
    print("You are being rate limited.")
else:
    print("Request is allowed.")

在这两个示例中,我们使用Redis的INCR命令来记录每个用户的请求次数,并通过EXPIRE命令设置窗口的时间。固定窗口限流器在每个窗口结束时重置计数器,而滑动窗口限流器则在窗口开始时重置计数器。

2024-09-02

报错解释:

这个错误表明你尝试安装的MySQL版本需要Visual Studio 2019 x64 Redistributable的支持。这通常发生在安装Universal Plugin for Visual Studio 2019时,因为某些MySQL组件依赖于Visual Studio的C++运行时库。

解决方法:

  1. 确认你的电脑上安装了Visual Studio 2019 x64 Redistributable。如果没有,请去微软官网下载并安装它。
  2. 如果你已经安装了Visual Studio 2019,请确保安装了x64的C++运行时组件。你可以通过Visual Studio Installer来添加这些组件。
  3. 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再次尝试安装MySQL。
  4. 如果问题依旧,尝试以管理员权限运行安装程序。
  5. 如果你不需要Universal Plugin,可以选择不安装它,或者使用不需要这个运行时支持的MySQL版本。
2024-09-02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cheduling.annotation.Schedul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java.util.Se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DelayQueueConsumer {
 
    private final 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public DelayQueueConsumer(RedisTemplate<String, Object> redisTemplate) {
        this.redisTemplate = redisTemplate;
    }
 
    @Scheduled(fixedRate = 1000) // 设置定时任务的执行频率,单位毫秒
    public void processDelayQueue() {
        // 获取当前时间戳
        long currentTimestamp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使用ZRANGEBYSCORE命令获取所有score小于等于当前时间戳的数据
        Set<Object> items = redisTemplate.opsForZSet().rangeByScore("delay_queue", 0, currentTimestamp);
        for (Object item : items) {
            // 处理业务逻辑
            // ...
 
            // 移除已经处理的数据
            redisTemplate.opsForZSet().remove("delay_queue", item);
        }
    }
}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Spring Boot整合Redis的Zset数据结构来实现一个简单的延时队列。它定义了一个DelayQueueConsumer组件,该组件使用@Scheduled注解设置了一个定时任务,定时检查并处理那些已经到期的任务。这里的关键点是使用Redis的Zset数据结构来存储带有延迟时间的任务,并且通过定时任务来轮询这些任务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