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6

在MacOS上部署codellama+openui以及ollama.cpp涉及以下步骤:

  1. 安装Xcode和Command Line Tools:



xcode-select --install
  1. 安装Homebrew(如果尚未安装):



/bin/bash -c "$(curl -fsSL https://raw.githubusercontent.com/Homebrew/install/HEAD/install.sh)"
  1. 使用Homebrew安装必要的依赖:



brew install cmake git llvm boost
  1. 克隆codellama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LlamaCryptoDevs/codellama.git
cd codellama
  1. 编译codellama:



make
  1. 编译ollama.cpp示例代码:



g++ -o roll_proof_example -I ../include -L ../build/src/ -lroll_provider roll_proof_example.cpp -lstdc++ -lssl -lcrypto

注意:以上命令需要在codellama目录下执行,并且确保你有足够的权限来安装软件和编译代码。如果遇到任何错误,请检查是否所有依赖都已正确安装,并且确保你的MacOS系统版本支持这些工具。

2024-09-06

在Oracle数据库中,常用的SQL集合包括以下几类:

  1. DDL(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数据库的结构,如CREATE、ALTER、DROP等。



-- 创建表
CREATE TABLE employees (
    id NUMBER,
    name VARCHAR2(50),
    department VARCHAR2(50)
);
 
-- 修改表
ALTER TABLE employees ADD address VARCHAR2(100);
 
-- 删除表
DROP TABLE employees;
  1. DML(数据操纵语言):用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如INSERT、UPDATE、DELETE等。



--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employees (id, name, department) VALUES (1, 'John Doe', 'HR');
 
-- 更新数据
UPDATE employees SET name = 'Jane Doe' WHERE id = 1;
 
-- 删除数据
DELETE FROM employees WHERE id = 1;
  1. DCL(数据控制语言):用于定义访问权限和安全级别,如GRANT、REVOKE等。



-- 授权用户
GRANT SELECT ON employees TO user_alias;
 
-- 撤销权限
REVOKE SELECT ON employees FROM user_alias;
  1. TCL(事务控制语言):用于管理数据库的事务,如COMMIT、ROLLBACK、SAVEPOINT等。



-- 开始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 提交事务
COMMIT;
 
-- 回滚事务
ROLLBACK;
  1. SQL查询:用于查询数据库中的数据,如SELECT。



-- 查询数据
SELECT id, name, department FROM employees;
  1. 条件查询:用于根据条件筛选数据,如WHERE。



-- 条件查询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department = 'HR';
  1. 联结查询:用于结合多个表中的数据,如JOIN。



-- 联结查询
SELECT e.id, e.name, d.name 
FROM employees e 
JOIN departments d ON e.department_id = d.id;
  1. 分组和聚合查询:用于对数据进行分组和聚合,如GROUP BY、HAVING。



-- 分组和聚合查询
SELECT department, COUNT(*), AVG(salary) 
FROM employees 
GROUP BY department 
HAVING AVG(salary) > 5000;
  1. 子查询:嵌套在其他SQL查询中的查询。



-- 子查询
SELECT * FROM employees WHERE department IN (SELECT DISTINCT department FROM employees WHERE salary > 5000);
  1. 排序查询:用于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如ORDER BY。



-- 排序查询
SELECT *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salary DESC;

这些是Oracle数据库中常用的SQL语句类型和示例。

2024-09-06



#!/bin/bash
 
# 安装Go语言环境
 
# 添加Go官方PPA
sudo add-apt-repository ppa:longsleep/golang-backports
 
# 更新软件包列表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Go语言1.13版本
sudo apt-get install golang-1.13
 
# 设置Go环境变量
export GOROOT=/usr/lib/go-1.13
export GOPATH=$HOME/go
export PATH=$PATH:$GOROOT/bin:$GOPATH/bin
 
# 将环境变量添加到当前会话
echo "export GOROOT=/usr/lib/go-1.13" >> ~/.profile
echo "export GOPATH=\$HOME/go" >> ~/.profile
echo "export PATH=\$PATH:\$GOROOT/bin:\$GOPATH/bin" >> ~/.profile
 
# 刷新环境变量
source ~/.profile
 
# 验证安装
go version

这段脚本将会添加Go的官方PPA,然后安装Go 1.13版本,并设置环境变量。最后,它将验证Go是否成功安装。在执行这个脚本之前,请确保你有足够的权限(通常是sudo权限)。

2024-09-06

Another Redis Desktop Manager(ARDM)是一个开源的Redis桌面管理工具,它可以让用户通过图形用户界面(GUI)来管理Redis数据库。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Python代码示例,展示如何使用redis-py库与Redis数据库进行交互:




from redis import Redis
 
# 连接到Redis服务器
redis_host = '127.0.0.1'  # Redis服务器地址
redis_port = 6379         # Redis服务器端口
redis_password = ''       # Redis服务器密码(如果有的话)
redis = Redis(host=redis_host, port=redis_port, password=redis_password)
 
# 使用Redis命令
# 设置键值对
redis.set('key', 'value')
 
# 获取键的值
value = redis.get('key')
print(value)  # 输出 b'value',因为Redis返回的是字节字符串
 
# 查看所有的键
keys = redis.keys('*')
print(keys)  # 输出所有键的列表
 
# 删除键
redis.delete('key')

这个代码示例演示了如何使用redis-py库连接到Redis服务器,并执行基本的Redis命令,如设置键值对、获取键的值、列出所有的键和删除一个键。在实际应用中,你可以根据需要扩展这些命令。

2024-09-06

在Oracle中,您可以使用TO_CHAR函数来获取年月日。例如,如果您有一个日期字段date_column,您可以使用以下SQL语句来分别获取年、月、日:




SELECT
  TO_CHAR(date_column, 'YYYY') AS year,
  TO_CHAR(date_column, 'MM') AS month,
  TO_CHAR(date_column, 'DD') AS day
FROM
  your_table;

这将会为每一行返回year_columnmonth_columnday_column三个虚拟列,分别包含年、月、日的值。

如果您指的是4GL(四代图形语言),它是Oracle Forms使用的一种语言,那么您可能需要在表单级触发器或计算项中使用类似的函数。例如,在一个计算项中,您可以这样写:




:COMPUTED_ITEM := TO_CHAR(:DATE_ITEM, 'YYYY'); -- 获取年份

在这里,:DATE_ITEM是一个包含日期的项,:COMPUTED_ITEM是用来存储结果的计算项。您可以根据需要更改TO_CHAR函数中的格式模型来获取月或日。

2024-09-06

为了监控MongoDB的主从状态,你可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Zabbix监控脚本。以下是一个简单的Bash脚本示例,它使用MongoDB的命令行工具mongo来检查主从状态,并输出Zabbix能理解的格式。

创建一个新的脚本,例如zabbix_mongodb_replicaset_status.sh,并给予执行权限:




#!/bin/bash
 
# 连接到MongoDB实例
mongo --eval "
var state = db.adminCommand('replSetGetStatus').myState;
var status = (state == 1 || state == 2) ? 1 : 0;
printjson({'mongodb_replica_status': status});
" | grep -oP 'mongodb_replica_status":\K\d'

确保脚本可以被Zabbix用户执行。

在Zabbix Agent配置文件(通常是zabbix_agentd.conf)中添加以下内容:




UserParameter=mongodb.replica.status,/path/to/zabbix_mongodb_replicaset_status.sh

确保将/path/to/zabbix_mongodb_replicaset_status.sh替换为脚本实际的路径。

重新启动Zabbix Agent以应用更改。

在Zabbix前端创建一个新的监控项、触发器和图形,以此来监测MongoDB的复制集状态。

监控项配置示例:




Type: Zabbix Agent
Key: mongodb.replica.status
Type of information: Numeric (unsigned)
Update interval (in seconds): 300

触发器配置示例(当复制集状态异常时发送警告):




Name: MongoDB replica set status is not OK
Expression: {mongodb:mongodb.replica.status.last()}=0

以上脚本会检查MongoDB的复制集状态,并输出1表示复制集运行正常,输出0表示复制集存在问题。在Zabbix中,你可以根据这个值来设置监控项、触发器和图形,以便于你监控MongoDB的复制集健康情况。

2024-09-06

在Redis中,数据结构主要包括字符串(String)、列表(List)、集合(Set)、有序集合(Sorted Set)、哈希(Hash)和基本的位图(Bitmap)、超日志(HyperLogLog)和地理位置(Geo)数据类型。

以下是各种数据结构的基本操作和示例代码:

  1. 字符串(String)



# 设置值
redis.set('key', 'value')
 
# 获取值
value = redis.get('key')
 
# 增加数字
redis.incr('counter')
 
# 减少数字
redis.decr('counter')
  1. 列表(List)



# 在列表左侧插入元素
redis.lpush('mylist', 'element')
 
# 在列表右侧插入元素
redis.rpush('mylist', 'element')
 
# 获取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elements = redis.lrange('mylist', 0, -1)
  1. 集合(Set)



# 添加元素
redis.sadd('myset', 'element')
 
# 获取集合中的所有元素
members = redis.smembers('myset')
 
# 移除集合中的元素
redis.srem('myset', 'element')
  1. 有序集合(Sorted Set)



# 添加元素
redis.zadd('myzset', {'element': score})
 
# 获取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elements = redis.zrange('myzset', 0, -1)
 
# 移除元素
redis.zrem('myzset', 'element')
  1. 哈希(Hash)



# 设置单个字段的值
redis.hset('myhash', 'field', 'value')
 
# 获取单个字段的值
value = redis.hget('myhash', 'field')
 
# 获取所有字段的值
fields = redis.hgetall('myhash')
 
# 删除字段
redis.hdel('myhash', 'field')
  1. 位图(Bitmap)



# 设置位图指定偏移量的值
redis.setbit('mybitmap', offset, 1)
 
# 获取位图指定偏移量的值
value = redis.getbit('mybitmap', offset)
  1. 超日志(HyperLogLog)



# 添加元素
redis.pfadd('myhyperloglog', 'element')
 
# 估算元素个数
count = redis.pfcount('myhyperloglog')
  1. 地理位置(Geo)



# 添加地理位置信息
redis.geoadd('mygeo', longitude, latitude, 'member')
 
# 获取地理位置信息
location = redis.geopos('mygeo', 'member')
 
# 计算两个位置之间的距离
distance = redis.geodist('mygeo', 'member1', 'member2')

以上代码示例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Redis的客户端连接,并且命名为redis

注意: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Redis的版本和库的具体实现来调整代码。以上代码可能需要根据Python的Redis库进行相应的调整。

2024-09-06

要在Web容器中启动Node.js并使用Vite启动项目,你可以使用以下步骤:

  1. 确保你的开发环境中已经安装了Node.js和npm/yarn。
  2. 安装Vite和你的项目依赖。
  3. 使用Vite的API在Web容器中启动项目。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在Web IDE中的Web容器内使用Node.js和Vite启动一个基本的Vite项目。

首先,在项目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index.html文件,并在其中引入Vite生成的入口点脚本: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meta name="viewport" content="width=device-width, initial-scale=1.0">
    <title>Vite Project</title>
</head>
<body>
    <script type="module" src="/src/main.js"></script>
</body>
</html>

然后,创建一个package.json文件并配置启动脚本:




{
  "name": "vite-project",
  "version": "1.0.0",
  "scripts": {
    "dev": "vite"
  },
  "dependencies": {
    "vite": "^2.6.4"
  }
}

最后,在项目根目录创建一个main.js文件作为你的入口点:




// main.js
console.log('Vite Project is running.');

现在,你可以在Web IDE的终端中运行以下命令来安装依赖并启动项目:




npm install
npm run dev

Vite将启动一个开发服务器,并且你应该能够在浏览器中访问http://localhost:3000来查看你的项目。

请注意,这个例子假设你的Web容器环境(如Web IDE内置的环境)允许Node.js的执行,并且有适当的网络权限来启动HTTP服务器。如果Web容器有任何限制,可能需要进行额外的配置或者使用其他方法来启动Node.js应用。

2024-09-06



import com.ctrip.framework.apollo.Config;
import com.ctrip.framework.apollo.spring.config.AnnotationApolloConfi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ApolloConfiguration {
 
    @Autowired
    private AnnotationApolloConfig apolloConfig;
 
    @Bean
    public Config someServiceConfig() {
        return apolloConfig.getConfig("someService");
    }
 
    @Bean
    public String someServiceUrl() {
        return someServiceConfig().getUrl("someServiceUrl", "http://localhost:8080");
    }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Java Chassis 3中使用Apollo配置中心与Spring Cloud集成,并且如何定义一个配置Bean和使用Apollo配置中的URL。这个例子简洁明了,并且清晰地表达了如何在实际的应用程序中结合使用这两个技术。

2024-09-06

Redis 五种常用数据类型及其内部编码:

  1. String:字符串,内部编码可以是 raw 或 int。
  2. List:列表,内部编码为 ziplist 或 linkedlist。
  3. Set:集合,内部编码为 intset 或 hashtable。
  4. Hash:哈希,内部编码为 ziplist 或 hashtable。
  5. Sorted Set:有序集合,内部编码为 skiplist 和 ziplist。

String 类型的总结和使用示例:

String 类型是 Redis 最基本的数据类型,它能存储任何类型的字符串,包括二进制数据。

常用命令:

  • SET key value:设置字符串值。
  • GET key:获取字符串值。
  • INCR key:将字符串值解释为整数,并将其增加1。
  • DECR key:将字符串值解释为整数,并将其减少1。
  • INCRBY key increment:将字符串值解释为整数,并增加指定的增量。
  • DECRBY key decrement:将字符串值解释为整数,并减少指定的减量。
  • SETEX key seconds value:设置值,并为键设置过期时间(秒)。
  • PSETEX key milliseconds value:设置值,并为键设置过期时间(毫秒)。
  • APPEND key value:将值追加到已存在的字符串。
  • STRLEN key:获取字符串长度。
  • MSET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同时设置多个键值对。
  • MGET key1 key2 key3 ...:同时获取多个键的值。

示例代码(Python 使用 redis-py 客户端):




import redis
 
# 连接到本地Redis实例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字符串值
r.set('key', 'value')
 
# 获取字符串值
value = r.get('key')
print(value.decode('utf-8'))  # 输出: value
 
# 增加字符串值的整数表示
r.incr('counter')
 
# 减少字符串值的整数表示
r.decr('counter')
 
# 设置带有过期时间的键
r.setex('key_with_expire', 10, 'value_with_expire')  # 10秒后过期
 
# 追加字符串
r.append('key', '_append')
 
# 获取字符串长度
length = r.strlen('key_with_expire')
print(length)  # 输出: 字符串长度
 
# 同时设置多个键值对
r.mset({'key1': 'value1', 'key2': 'value2'})
 
# 同时获取多个键的值
values = r.mget(['key1', 'key2'])
print(values)  # 输出: [b'value1', b'value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