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 更新Debian包索引
sudo apt update
 
# 安装PostgreSQL
sudo apt install postgresql postgresql-contrib
 
# 启动PostgreSQL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postgresql
 
# 使PostgreSQL随系统启动
sudo systemctl enable postgresql
 
# 切换到postgres用户
sudo -i -u postgres
 
# 创建一个新的角色
createuser --interactive --pwprompt
 
# 退出postgres用户
exit
 
# 安装pgAdmin
# 首先添加pgAdmin的仓库
echo "deb https://ftp-stud.fht-esslingen.de/postgresql/pgadmin4/deb/ \
$(lsb_release -cs) main"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pgadmin4.list
 
# 添加公钥
wget --quiet -O - https://ftp-stud.fht-esslingen.de/postgresql/pgadmin4/pgadmin4.asc | sudo apt-key add -
 
# 更新包索引
sudo apt update
 
# 安装pgAdmin
sudo apt install pgadmin4
 
# 安装过程中会提示设置pgAdmin的服务器,按提示操作即可

这段代码首先更新了Debian的包索引,然后安装了PostgreSQL及其扩展包。接着,它启动并使PostgreSQL随系统启动。之后,代码以postgres用户身份运行,创建一个新的角色,并退出该用户账号。最后,代码添加pgAdmin的仓库,添加公钥,更新包索引,并安装pgAdmin。在安装pgAdmin的过程中,会提示设置服务器,按照提示进行即可。

2024-09-09

PostgreSQL中ALTER TABLETRUNCATE TABLE命令可能会导致长时间的锁定,从而阻塞其他事务的执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 使用VACUUM FULL代替TRUNCATE TABLE,因为VACUUM FULL会重建表并释放所有占用的空间,而不会锁定表很长时间。
  2. 如果需要修改表结构,可以在业务低峰时段执行ALTER TABLE,减少锁定表的时间。
  3. 考虑使用CONCURRENTLY选项来执行ALTER TABLE,这允许在不锁定表的情况下进行结构的变更。
  4. 如果是长时间的锁定问题,可以检查当前锁定的表和事务,并根据需要进行中断或者等待策略的调整。
  5. 配置合理的锁等待超时时间,通过设置lock_timeout参数,可以让长时间等待的事务自动放弃,减少阻塞。
  6. 定期监控数据库的锁等待情况,使用pg_stat_activitypg_locks视图来识别和解决锁等待问题。

示例代码:




-- 设置锁等待超时时间为2分钟
SET lock_timeout = '2min';
 
-- 在业务低峰时段执行表结构修改
-- 使用CONCURRENTLY选项,避免锁定表的时间
ALTER TABLE tablename RENAME CONCURRENTLY TO newtablename;
 
-- 如果需要,可以在ALTER TABLE后面加上KEY更新
-- 这将在不阻塞其他查询的情况下重建索引
REINDEX TABLE tablename;
 
-- 使用VACUUM FULL替代TRUNCATE TABLE
TRUNCATE TABLE tablename;

请注意,在执行任何可能影响性能的操作之前,请确保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备份,并在测试环境中进行了充分的测试。

2024-09-09

在PostgreSQL中,自增字段通常通过序列(sequence)和触发器(trigger)来实现。你不能直接修改表定义来设置某个字段为自增,因为PostgreSQL不支持这种操作。

以下是创建序列和触发器的步骤,以实现自增字段的效果:

  1. 创建序列:



CREATE SEQUENCE your_table_sequence
    START WITH 1
    INCREMENT BY 1
    NO MINVALUE
    NO MAXVALUE
    CACHE 1;

这里的your_table_sequence是你的序列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命名。

  1. 创建触发器,以在插入新行时自动填充自增字段:



CREATE TRIGGER your_table_trigger
    BEFORE INSERT
    ON your_table
    FOR EACH ROW
EXECUTE FUNCTION set_your_field()

这里的your_table_trigger是触发器的名称,your_table是你的表名,set_your_field是一个将被创建的函数,用来设置自增字段的值。

  1. 创建函数,用于在插入新行时设置自增字段的值:



CREATE FUNCTION set_your_field()
    RETURNS trigger AS
$$
BEGIN
    NEW.your_field := nextval('your_table_sequence');
    RETURN NEW;
END;
$$
LANGUAGE plpgsql;

这里的your_field是你想要设置为自增的字段名。

完成以上步骤后,每当你向your_table表插入新行时,your_field字段将自动从your_table_sequence序列获取下一个值。

注意:这些命令需要在PostgreSQL的SQL提示符下执行,或者在你的数据库管理工具中执行。如果你使用的是Navicat,你可以在图形界面上连接到PostgreSQL数据库,然后在“查询编辑器”中输入并执行上述SQL命令。

2024-09-09

创建PostgreSQL用户的SQL命令通常涉及CREATE ROLECREATE USER语句,后者继承了前者的权限,并附带登录权限。以下是创建用户的基本SQL命令:




CREATE USER username WITH PASSWORD 'password';

这里username是你想要创建的用户名,password是你为该用户设置的密码。

如果你想要赋予用户更多的权限,你可以添加额外的选项,例如:




CREATE USER username WITH PASSWORD 'password' LOGIN CREATEDB;

在这个例子中,LOGIN 允许用户登录,而CREATEDB 允许用户创建新数据库。

如果你想要赋予用户对特定数据库的权限,你可以使用GRANT语句:




GRANT ALL PRIVILEGES ON DATABASE dbname TO username;

在这个例子中,ALL PRIVILEGES 表示赋予用户所有权限,dbname 是数据库的名字。

请确保你有足够的权限来执行这些命令,通常需要是数据库的超级用户或具有类似权限的角色。

2024-09-09

在Oracle数据库中,可以通过SQL语句来配置访问控制列表(ACL)权限。以下是配置ACL的基本步骤和示例代码:

  1. 连接到数据库,使用具有足够权限的用户登录(通常是SYS用户或具有类似权限的用户)。
  2. 使用CREATE PROFILE语句创建一个新的资源限制配置文件(如果还没有的话)。
  3. 使用GRANT语句授予用户特定的权限。
  4. 使用ALTER PROFILE语句修改资源限制配置文件,设置ACL权限。

示例代码:




-- 创建资源限制配置文件(如果还未创建)
CREATE PROFILE acl_profile LIMIT
  SESSIONS_PER_USER 5
  CPU_PER_SESSION 600
  CPU_PER_CALL 300
  CONNECT_TIME 480
  IDLE_TIME 60
  LOGICAL_READS_PER_SESSION DEFAULT
  LOGICAL_READS_PER_CALL 1000
  COMPOSITE_LIMIT 1000000;
 
-- 授予用户特定的对象权限
GRANT SELECT, INSERT, UPDATE ON my_table TO my_user;
 
-- 应用资源限制配置文件到用户
ALTER USER my_user PROFILE acl_profile;
 
-- 或者直接在GRANT语句中指定配置文件
GRANT SELECT ON my_table TO my_user WITH PROFILE acl_profil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名为acl_profile的配置文件,并设置了一些资源限制。然后,我们授予了用户my_user对表my_table的SELECT, INSERT, 和 UPDATE权限。最后,我们将acl_profile应用到用户my_user上。

请注意,实际的ACL权限配置会根据您的数据库环境和安全策略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之前,请确保您有适当的权限,并且已经备份了相关的数据库。

2024-09-09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docker-compose.yml文件示例,用于搭建MongoDB 6.0的高可用分片集群:




version: '3.8'
services:
  configsvr:
    image: mongo:6.0
    command: mongod --configsvr --replSet csReplSet
    ports:
      - "27019:27019"
    volumes:
      - "configsvr_data:/data/configdb"
    environment:
      - MONGO_INITDB_ROOT_USERNAME=admin
      - MONGO_INITDB_ROOT_PASSWORD=admin
 
  shard1_mongod:
    image: mongo:6.0
    command: mongod --shardsvr --replSet shard1ReplSet --dbpath /data/db
    ports:
      - "27018:27017"
    volumes:
      - "shard1_data:/data/db"
    environment:
      - MONGO_INITDB_ROOT_USERNAME=admin
      - MONGO_INITDB_ROOT_PASSWORD=admin
 
  shard2_mongod:
    image: mongo:6.0
    command: mongod --shardsvr --replSet shard2ReplSet --dbpath /data/db
    ports:
      - "27020:27017"
    volumes:
      - "shard2_data:/data/db"
    environment:
      - MONGO_INITDB_ROOT_USERNAME=admin
      - MONGO_INITDB_ROOT_PASSWORD=admin
 
  mongos:
    image: mongo:6.0
    command: mongos --configdb configsvr:27019 --port 27017
    depends_on:
      - configsvr
    ports:
      - "27017:27017"
    volumes:
      - "mongos_data:/data/db"
    environment:
      - MONGO_INITDB_ROOT_USERNAME=admin
      - MONGO_INITDB_ROOT_PASSWORD=admin
 
volumes:
  configsvr_data:
  shard1_data:
  shard2_data:
  mongos_data:

这个docker-compose.yml文件定义了一个MongoDB 6.0的配置服务器(configsvr),两个分片(shard1和shard2),以及一个mongos路由。它还为每个服务配置了相应的持久化数据卷,以便在容器重启后数据可以保留。

请注意,这个配置是为了演示目的而简化的。在生产环境中,你需要进一步配置网络,增加复制集和分片副本集的节点,并设置合适的资源限制和重启策略。

2024-09-09

错误解释:

这个错误发生在使用SQL查询时,特别是在使用SELECT DISTINCT语句并且结合了ORDER BY子句的情况下。SQL的ORDER BY子句要求所有在SELECT列表中出现的表达式也必须在ORDER BY子句中出现,除非你确信可以按照隐含的选择顺序进行排序(这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可行的,但通常不推荐依赖这种行为)。

问题解决:

要解决这个错误,你需要确保ORDER BY子句中的所有表达式都包含在SELECT DISTINCT的列表中。如果你不能修改SELECT列表,那么必须重写查询,以确保ORDER BY子句中的所有表达式都可以从SELECT列表中得到。

例如,如果你有以下查询导致了这个错误:




SELECT DISTINCT column1, column2
FROM your_table
ORDER BY column3;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解决:

  1. 修改SELECT列表以包括column3



SELECT DISTINCT column1, column2, column3
FROM your_table
ORDER BY column3;
  1. 如果column3是基于column1column2的表达式,确保这个表达式也包括在SELECT列表中:



SELECT DISTINCT column1, column2, (column1 + column2) AS column3
FROM your_table
ORDER BY (column1 + column2);
  1. 如果不希望在SELECT列表中包含column3,但仍能确保排序顺序,可以考虑使用子查询:



SELECT DISTINCT column1, column2
FROM (
    SELECT column1, column2, column3
    FROM your_table
) AS subquery
ORDER BY column3;

在这个子查询的例子中,外层查询使用DISTINCT来去除重复,内层查询提供了所有需要排序的列。

2024-09-09

sqlite3_open 函数用于打开或创建一个SQLite数据库文件。它是SQLite库中最基本的函数之一。

函数原型如下:




int sqlite3_open(
  const char *filename,   /* 数据库文件路径名 */
  sqlite3 **ppDb          /* 数据库句柄 */
);

参数说明:

  • filename:要打开或创建的数据库文件名。
  • ppDb:指向sqlite3类型指针的指针,用于存储数据库句柄。

返回值:

  • SQLITE_OK (0): 操作成功。
  • 其他错误代码:操作失败,具体错误可以通过sqlite3_errmsg函数获取。

使用示例:




#include <sqlite3.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qlite3 *db;
    int rc;
 
    rc = sqlite3_open("test.db", &db);
    if (rc != SQLITE_OK) {
        // 处理打开数据库失败的情况
        fprintf(stderr, "无法打开数据库: %s\n", sqlite3_errmsg(db));
        sqlite3_close(db);
        return 1;
    }
 
    // 数据库成功打开,可以进行其他操作
    // ...
 
    // 关闭数据库
    sqlite3_close(db);
    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尝试打开名为test.db的数据库。如果数据库成功打开,我们可以进行其他数据库操作。最后,在所有操作完成后关闭数据库。如果数据库打开失败,我们打印错误信息并关闭数据库句柄,然后返回1表示出错。

2024-09-09

在Oracle数据库中,可以使用内置的日期函数来获取上月初、上月末、上季初、上季末、上年初和上年末等日期。以下是一些示例代码:




-- 上月初
SELECT TRUNC(ADD_MONTHS(SYSDATE, -1), 'MM') AS LAST_MONTH_START FROM DUAL;
 
-- 上月末
SELECT TRUNC(ADD_MONTHS(SYSDATE, -1), 'MM') + INTERVAL '1' MONTH - INTERVAL '1' DAY AS LAST_MONTH_END FROM DUAL;
 
-- 上季初
SELECT TRUNC(SYSDATE, 'Q') - INTERVAL '1' QUARTER AS LAST_QUARTER_START FROM DUAL;
 
-- 上季末
SELECT TRUNC(SYSDATE, 'Q') - INTERVAL '1' DAY AS LAST_QUARTER_END FROM DUAL;
 
-- 上年初
SELECT TRUNC(SYSDATE, 'YEAR') - INTERVAL '1' YEAR AS LAST_YEAR_START FROM DUAL;
 
-- 上年末
SELECT ADD_MONTHS(TRUNC(SYSDATE, 'YEAR'), 12) - INTERVAL '1' DAY AS LAST_YEAR_END FROM DUAL;

这些代码片段使用了TRUNCADD_MONTHS等函数来计算上月初、上月末、上季初、上季末、上年初和上年末的日期。SYSDATE是Oracle中获取当前日期和时间的函数。DUAL是Oracle中的一个虚拟表,可以用于不需要从特定表中选择数据的查询。

2024-09-09

在Django中配置模板引擎,通常在项目的settings.py文件中通过TEMPLATES配置项来设置。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模板引擎配置示例:




# settings.py
 
TEMPLATES = [
    {
        'BACKEND': 'django.template.backends.django.DjangoTemplates',
        'DIRS': [BASE_DIR / 'templates'],  # 指定模板文件的目录
        'APP_DIRS': True,  # 是否搜索每个应用的'templates'子目录
        'OPTIONS': {
            'context_processors': [
                'django.template.context_processors.debug',
                'django.template.context_processors.request',
                'django.contrib.auth.context_processors.auth',
                'django.contrib.messages.context_processors.messages',
            ],
        },
    },
]

在这个配置中:

  • 'BACKEND' 指定了 Django 应使用的模板引擎类。
  • 'DIRS' 是一个列表,包含了模板文件所在的文件系统路径。
  • 'APP_DIRS' 控制是否在每个应用的 templates 子目录中查找模板文件。
  • 'context_processors' 选项定义了哪些上下文处理器将被用来处理添加到模板上下文的额外信息。

确保在'DIRS'中指定的路径是项目中实际存在的,并且应用程序有读取该路径下文件的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