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报错解释:

java.lang.ClassNotFoundException: 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表示 Java 程序尝试加载 Oracle 数据库 JDBC 驱动类 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时未能找到。这通常是因为驱动程序的 jar 文件没有被正确添加到项目的类路径中。

解决方法:

  1. 确认 Oracle JDBC 驱动器的 jar 文件(例如 ojdbc8.jarojdbc14.jar)是否已经下载到你的机器上。
  2. 在你的 IDEA 项目中,找到你管理依赖项和库的部分(例如 Maven 的 pom.xml 文件或者 Gradle 的 build.gradle 文件)。
  3. 添加 Oracle JDBC 驱动器作为项目依赖。如果你使用 Maven,可以添加如下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oracle.database.jdbc</groupId>
    <artifactId>ojdbc8</artifactId>
    <version>你的版本号</version>
</dependency>

如果你使用 Gradle,可以添加:




implementation 'com.oracle.database.jdbc:ojdbc8:你的版本号'
  1. 确保你已经从 Oracle 官网或者 Maven 中央仓库下载了驱动 jar 包,并且它已经被添加到了项目的库中或者类路径。
  2. 如果你没有使用 Maven 或 Gradle,可以手动下载 Oracle JDBC 驱动器的 jar 文件,并将其添加到项目的库文件夹中,例如在 IDEA 中通过 "File" -> "Project Structure" -> "Libraries" 添加。
  3. 确保你的 IDE 构建路径正确,并且在运行或调试应用程序时包含了这个 jar 文件。

如果以上步骤正确执行,应该可以解决 ClassNotFoundException 错误。

2024-09-04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的、支持网络交互的、可基于内存也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Redis的数据类型有:String、Hash、List、Set、Sorted Set、bitmaps和HyperLogLog。

  1. String:字符串是最基本的 key-value 结构。



# 设置键值
redis.set('key', 'value')
# 获取键值
redis.get('key')
  1. Hash:在 Redis 中,Hash 是一个键值对(key-value)的无序映射。



# 设置键值对
redis.hset('hash_key', 'field1', 'value1')
# 获取键的所有字段
redis.hgetall('hash_key')
  1. List:列表是简单的字符串列表,按照插入顺序排序。你可以添加一个元素到列表的头部(左边)或者尾部(右边)。



# 在列表左侧插入元素
redis.lpush('list_key', 'value1')
# 在列表右侧插入元素
redis.rpush('list_key', 'value2')
# 获取列表所有元素
redis.lrange('list_key', 0, -1)
  1. Set:集合是无序的字符串集合。



# 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到集合
redis.sadd('set_key', 'value1')
# 返回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redis.smembers('set_key')
  1. Sorted Set:有序集合是字符串的集合,且不能重复。每个元素都关联着一个浮点数的分数。



# 添加成员及其分数到有序集
redis.zadd('zset_key', {'value1': 1, 'value2': 2})
# 通过索引范围返回有序集中的成员
redis.zrange('zset_key', 0, -1)
  1. bitmaps:Redis 从 2.2.0 版本开始支持对 String 类型进行 bit 级别的操作。



# 对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设置或清除指定位上的位
redis.setbit('bitmap_key', 1, 1)
# 对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获取指定位上的位值
redis.getbit('bitmap_key', 1)
  1. HyperLogLog:Redis HyperLogLog 是用来做基数统计的算法,适用于注册用户的 UV 统计。



# 添加一个或多个元素到 HyperLogLog 中
redis.pfadd('hll_key', 'value1')
# 返回给定 HyperLogLog 的基数估算值
redis.pfcount('hll_key')

以上就是 Redis 的常用数据类型和对应的 Python 代码示例。

2024-09-04



# 在你的 Django 项目的 settings.py 文件中配置 Celery
# 假设你已经安装了 Celery 和支持的消息队列(例如:RabbitMQ 或 Redis)
 
# 设置 Celery 的 Broker URL,这里以 Redis 为例
CELERY_BROKER_URL = 'redis://localhost:6379/0'
# 设置 Celery 的结果存储后端,这里也以 Redis 为例
CELERY_RESULT_BACKEND = 'redis://localhost:6379/0'
 
# 在你的 Django 应用的 tasks.py 文件中定义你的异步任务
from celery import shared_task
 
@shared_task
def add(x, y):
    return x + y
 
# 在 Django 应用的 views.py 或其他适当的地方启动异步任务
from .tasks import add
 
def start_task():
    result = add.delay(4, 4)
    return result.id
 
# 使用 Django 管理命令启动 Celery 工人
# 在命令行中执行以下命令
# celery -A your_project worker -l info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 Django 项目中设置 Celery,定义一个简单的异步任务,以及如何在视图函数中启动这个任务。最后,提供了一个命令行启动 Celery 工人的例子。这样,你就可以在 Django 中使用 Celery 来处理异步任务了。

2024-09-04

ClickHouse是一款用于在线分析(OLAP)的列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它的查询语言包括数据定义语言(DDL)和数据操作语言(DML)。

DDL: 数据定义语言,用于定义或改变数据库的结构。

  1.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IF NOT EXISTS] db_name [ON CLUSTER cluster] [ENGINE = engine(...)]
  1. 删除数据库:



DROP DATABASE [IF EXISTS] db_name [ON CLUSTER cluster]
  1. 创建表: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db.]table_name [ON CLUSTER cluster]
(
    name1 [type1] [DEFAULT|MATERIALIZED|ALIAS expr1],
    name2 [type2] [DEFAULT|MATERIALIZED|ALIAS expr2],
    ...
) ENGINE = engine
  1. 删除表:



DROP TABLE [IF EXISTS] [db.]table_name [ON CLUSTER cluster]
  1. 清空表:



TRUNCATE TABLE [db.]table_name [ON CLUSTER cluster] [FINAL]

DML: 数据操作语言,用于数据的插入、查询、更新和删除。

  1.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db.]table [(c1, c2, c3)] VALUES (v11, v12, v13), (v21, v22, v23), ...
  1. 查询数据:



SELECT [DISTINCT] expr_list
FROM [db.]table [FINAL]
[WHERE expr]
[GROUP BY expr_list]
[HAVING expr]
[ORDER BY expr_list [ASC|DESC]]
[LIMIT [offset_value, ]n]
  1. 更新数据:



UPDATE [db.]table SET expr_list WHERE expr
  1. 删除数据:



DELETE FROM [db.]table WHERE expr

以上是ClickHouse中DDL和DML的基本用法示例。具体的使用方法和参数可能根据ClickHouse的版本和具体的使用场景有所不同。

2024-09-04

报错信息 "Unable to start embedded Tomcat" 表示无法启动嵌入式Tomcat服务器。这通常发生在使用Spring Boot等框架时,Tomcat作为嵌入式服务器被集成在应用程序中。

解决方法:

  1. 检查Tomcat版本:确保你的项目依赖的Tomcat版本与你机器上安装的Tomcat版本兼容。
  2. 检查端口冲突:Tomcat默认使用8080端口,如果该端口已被占用,Tomcat将无法启动。可以通过修改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文件来更改端口号,例如:

    
    
    
    server.port=8081

    或者关闭占用端口的应用程序。

  3. 检查配置文件:确保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中的Tomcat配置正确无误。
  4. 检查应用程序日志:查看控制台输出或日志文件以获取更详细的错误信息,这有助于诊断问题。
  5. 检查权限问题:确保运行应用程序的用户有足够的权限来创建和绑定到所需端口。
  6. 检查内存设置:如果Tomcat分配的内存不足,也可能导致无法启动。可以在启动脚本中增加内存设置。
  7. 确保所有必要的环境变量都已设置,例如JAVA\_HOME。
  8. 如果使用的是IDE,尝试清理并重新构建项目。
  9. 如果问题依旧存在,考虑重新安装Tomcat或更新到最新版本。
  10. 查看官方文档或社区支持:有时候问题可能是由于特定的配置或代码,官方文档或社区经常有解决类似问题的指南。

在解决问题时,请逐一检查上述步骤,并根据具体错误日志中的信息进行调整。

2024-09-04

Spring Boot整合第三方框架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步骤:

  1. 添加第三方框架依赖到项目的pom.xmlbuild.gradle文件中。
  2. 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中配置第三方框架的属性。
  3. 创建配置类(如果需要)以自定义第三方框架的行为。
  4. 使用第三方框架提供的API进行开发。

以整合MyBatis为例,以下是简化的步骤和代码示例:

  1. 添加MyBatis依赖到pom.xml



<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spring.boot</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2.1.4</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com.h2database</groupId>
    <artifactId>h2</artifactId>
    <scope>runtime</scope>
</dependency>
  1. application.properties中配置数据源和MyBatis:



spring.datasource.url=jdbc:h2:mem:testdb
spring.datasource.driverClassName=org.h2.Driver
spring.datasource.username=sa
spring.datasource.password=
mybatis.mapper-locations=classpath:mapper/*.xml
  1. 创建Mapper接口和对应的XML文件。



// UserMapper.java
package com.example.mapper;
 
public interface UserMapper {
    User selectUserById(int id);
}



<!-- UserMapper.xml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DOCTYPE mapper PUBLIC "-//mybatis.org//DTD Mapper 3.0//EN" "http://mybatis.org/dtd/mybatis-3-mapper.dtd">
<mapper namespace="com.example.mapper.UserMapper">
  <select id="selectUserById" parameterType="int" resultType="com.example.domain.User">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id}
  </select>
</mapper>
  1. 在Service中使用MyBatis Mapper。



// UserService.java
package com.example.service;
 
import com.example.mapper.UserMapp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Service
public class UserService {
    private final UserMapper userMapper;
 
    @Autowired
    public UserService(UserMapper userMapper) {
        this.userMapper = userMapper;
    }
 
    public User getUserById(int id) {
        return userMapper.selectUserById(id);
    }
}

以上是整合MyBatis的简化示例。整合其他框架(如Spring Security, Spring Data JPA, etc.)的步骤类似,只是依赖和配置会有所不同。

2024-09-04

在SQLite中,日期和时间可以以文本形式存储,通常使用ISO 8601字符串格式(例如,'YYYY-MM-DD'或'YYYY-MM-DD HH:MM:SS')。SQLite也支持其他日期和时间函数,如date()time()strftime()等。

以下是一些操作SQLite日期和时间的示例:

  1. 创建一个包含日期时间列的表:



CREATE TABLE events (
    id INTEGER PRIMARY KEY,
    name TEXT,
    event_date DATE
);
  1. 插入日期时间数据:



INSERT INTO events (name, event_date) VALUES ('Event 1', '2023-04-01');
INSERT INTO events (name, event_date) VALUES ('Event 2', '2023-04-01 14:00:00');
  1. 查询日期时间数据:



SELECT * FROM events;
  1. 使用strftime()格式化日期时间:



SELECT name, strftime('%Y-%m-%d', event_date) AS formatted_date FROM events;
  1. 更新日期时间数据:



UPDATE events SET event_date = '2023-04-02' WHERE id = 1;
  1. 删除日期时间数据:



DELETE FROM events WHERE id = 2;

请注意,SQLite的日期和时间处理功能相对简单,如果需要更复杂的日期时间处理,建议使用SQLite扩展或者转而使用专门的数据库系统。

2024-09-04

在Spring Cloud中,Spring Cloud Gateway是一种提供路由转发、过滤链等功能的API网关。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pring Cloud Gateway示例配置:

  1. 添加依赖到你的pom.xml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gateway</artifactId>
    </dependency>
    <!-- 如果你需要使用配置服务器的话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config</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dependencies</artifactId>
            <version>${spring-cloud.version}</version>
            <type>pom</type>
            <scope>impor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1. 配置application.ymlapplication.properties



spring:
  cloud:
    gateway:
      routes:
        - id: my_route
          uri: http://localhost:8081
          predicates:
            - Path=/myservice/**
        - id: my_route2
          uri: http://localhost:8082
          predicates:
            - Path=/myservice2/**

在这个配置中,我们定义了两条路由规则:

  • 当请求路径匹配/myservice/**时,转发到http://localhost:8081
  • 当请求路径匹配/myservice2/**时,转发到http://localhost:8082
  1. 创建Spring Boot应用的主类: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Gateway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GatewayApplication.class, args);
    }
}

这样就配置了一个简单的Spring Cloud Gateway,它会根据配置的路由规则转发请求。你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添加过滤器、权限控制等功能。

2024-09-04

在Spring Cloud Alibaba微服务实践中,我们通常需要对一些敏感的接口进行保护,以防止未授权的访问。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例如使用Spring Security或者自定义过滤器来限制接口访问。

以下是一个使用Spring Security配置的示例,用于禁止外部访问一个私有接口: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onfig.annotation.web.builders.HttpSecurit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onfig.annotation.web.configuration.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HttpSecurity http) throws Exception {
        http
            // 禁止访问的接口路径
            .authorizeRequests()
            .antMatchers("/private/**").denyAll()
            .anyRequest().authenticated()
            .and()
            // 其他安全配置
            .csrf().disable()
            // 其他安全策略
            ;
    }
}

在这个配置中,所有匹配/private/**路径的请求都将被拒绝,这意味着外部客户端无法访问这些标记为私有的接口。其他的接口则需要通过身份验证才能访问。

记得在你的应用中包含Spring Security依赖,并且确保配置了相应的用户认证和授权策略。这样,你就可以有效地保护你的微服务不被未授权的访问。

2024-09-04

以下是一个简化版的vector模板类的实现,仅包含必要的成员函数和构造函数,以展示其基本概念和用法。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cassert>
 
template<typename T>
class vector {
private:
    T* data;
    size_t size;
    size_t capacity;
 
public:
    // 构造函数
    vector() : data(nullptr), size(0), capacity(0) {}
 
    // 拷贝构造函数
    vector(const vector<T>& other) {
        size = other.size;
        capacity = other.capacity;
        data = new T[capacity];
        for (size_t i = 0; i < size; ++i) {
            data[i] = other.data[i];
        }
    }
 
    // 移动构造函数
    vector(vector<T>&& other) {
        size = other.size;
        capacity = other.capacity;
        data = other.data;
        // 为了防止析构函数释放资源两次,需要移动后将other的数据置为初始状态
        other.data = nullptr;
        other.size = 0;
        other.capacity = 0;
    }
 
    // 析构函数
    ~vector() {
        delete[] data;
    }
 
    // 赋值运算符重载
    vector<T>& operator=(vector<T> other) {
        swap(data, other.data);
        swap(size, other.size);
        swap(capacity, other.capacity);
        return *this;
    }
 
    // 移动赋值运算符重载
    vector<T>& operator=(vector<T>&& other) {
        if (this != &other) {
            delete[] data;
            data = other.data;
            size = other.size;
            capacity = other.capacity;
            // 为了防止析构函数释放资源两次,需要移动后将other的数据置为初始状态
            other.data = nullptr;
            other.size = 0;
            other.capacity = 0;
        }
        return *this;
    }
 
    // 获取大小
    size_t size() const {
        return size;
    }
 
    // 获取容量
    size_t capacity() const {
        return capacity;
    }
 
    // 获取元素
    T& operator[](size_t index)
        assert(index < size);
        return data[index];
    }
 
    // 获取元素(常量版本)
    const T& operator[](size_t index)onst {
        assert(index < size);
        return data[index];
    }
 
    // 在末尾添加元素
    void push_back(const T& value) {
        if (size == capacity) {
            // 这里没有实现容量扩展的逻辑,只是简单示例
            assert(false && "Out of memory");
        }
        data[size++] = value;
    }
 
    // 在末尾添加元素(移动版本)
    void push_back(T&& value) {
        if (size == capacity) {
            // 这里没有实现容量扩展的逻辑,只是简单示例
            assert(false && "Out of memory");
        }
        data[size++] = std::move(va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