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基础IO --- 理解内核级和用户级缓冲区、磁盘与ext系列文件系统、inode与软硬连接
在Linux系统中,为了提高文件访问的效率和安全性,内核为每个正在运行的进程提供了一个称为缓冲区的区域。这些缓冲区可以在内核空间,也称为内核级,或用户空间分配。
- 内核级缓冲区:数据缓冲区位于内核空间,由内核直接管理,用于加速对磁盘数据的访问。例如,当进程发起一个读操作时,内核会先查看是否有相应的缓冲区存在,如果有,并且缓冲区中的数据是最新的,那么内核就会直接返回缓冲区中的数据,而不是再次从磁盘读取。
- 用户级缓冲区:数据缓冲区位于用户空间,由用户进程管理,用于加速对文件数据的访问。例如,C语言中的fopen,fread,fwrite等函数就是用户级缓冲区的例子。
在Linux系统中,磁盘和其上的文件系统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ext2、ext3、ext4等。
- 磁盘:磁盘是一种可以直接存储数据的硬件,它由很多的磁盘柱面组成,每个柱面又被分为很多的磁盘柱面,这些柱面又被进一步划分为扇区。
- 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一种在逻辑上组织和管理磁盘上数据的系统,它提供了一种把文件存储在磁盘上的方式,并且提供了一个用于访问文件的接口。
在Linux系统中,inode是一种用于存储文件元信息的数据结构,每个文件都有一个独立的inode,它包含了文件的元数据,如文件的大小、文件所有者、文件的访问权限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在Linux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并查看其inode信息:
# 创建一个新的文件
touch myfile.txt
# 查看myfile.txt的inode信息
ls -li myfile.txt
这个命令会显示myfile.txt的inode编号,以及它的硬链接数量,还有它的所有者、组、大小、创建和最后修改时间等信息。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