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3



// 假设以下函数用于生成签名
function generateSignature(timestamp, nonce, secret) {
    // 实现签名算法的代码
    // 这里只是一个示例,具体算法需要根据x-s-common签名规则实现
    return crypto.createHmac('sha256', secret).update(`${timestamp}${nonce}`).digest('hex');
}
 
// 假设以下函数用于发送POST请求
function sendPostRequest(url, data, timestamp, nonce, signature) {
    // 设置请求头
    const headers = {
        'x-s-timestamp': timestamp,
        'x-s-nonce': nonce,
        'x-s-signature': signature
    };
 
    // 发送POST请求
    axios.post(url, data, { headers })
        .then(response => {
            console.log('请求成功:', response.data);
        })
        .catch(error => {
            console.error('请求失败:', error);
        });
}
 
// 使用示例
const secret = 'your-secret-key'; // 你的秘钥
const timestamp = Date.now().toString(); // 当前时间戳
const nonce = crypto.randomBytes(16).toString('hex'); // 生成随机数
const signature = generateSignature(timestamp, nonce, secret); // 生成签名
const url = 'https://api.example.com/like'; // 点赞接口URL
const data = { itemId: '12345' }; // 需要发送的数据,包含项目ID
 
sendPostRequest(url, data, timestamp, nonce, signature); // 发送请求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生成时间戳和随机数,并使用这些值生成签名。然后,它构建了请求头,并发送了一个POST请求到指定的URL,其中包含了需要发送的数据和添加的请求头。这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x-s-common签名规则进行相应的实现。

2024-08-13



// 青蛙爬楼梯问题的递归解法
public class FrogRiver {
 
    // 计算青蛙跳到楼梯上所需的最小跳跃次数
    public int solution(int X, int Y, int N) {
        // 如果X或Y大于N,则无法满足条件,返回-1
        if (X > N || Y > N) {
            return -1;
        }
        // 如果X或Y与N相同,则需要特殊处理
        if (X == N || Y == N) {
            return 1;
        }
        // 递归调用求解
        return 1 + solution(X, Y, N - X > N - Y ? N - Y : N - X);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rogRiver solution = new FrogRiver();
        // 假设有一个楼梯有10级台阶,青蛙每次跳1或2级台阶
        int X = 1; // 青蛙每次跳1级的情况
        int Y = 2; // 青蛙每次跳2级的情况
        int N = 10; // 楼梯的级数
        // 输出青蛙跳到楼梯上所需的最小跳跃次数
        System.out.println("最小跳跃次数: " + solution.solution(X, Y, N));
    }
}

这段代码首先检查了输入的合法性,然后通过递归调用自身来找出青蛙跳到楼梯上所需的最小跳跃次数。递归的终止条件是当X或Y与N相同时,此时青蛙已经到达楼梯顶部或者N已经减到与它们相同的程度,需要特殊处理。递归的调用中,每次都会选择接下来应该跳的台阶数使得问题规模逐渐减小。最后,在main方法中提供了一个示例,输出了在一个10级的楼梯中,当青蛙每次可以跳1或2级时的最小跳跃次数。

2024-08-13

在Java中,BF(Brute Force)算法和KMP算法是用于字符串匹配的两种常见算法。

BF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遍历主字符串,对每个字符开始向后比对是否与模式字符串匹配。

KMP算法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next数组预处理模式字符串,当出现字符不匹配时,可以知道模式字符串中的哪些部分已经与主字符串匹配,可以直接跳过这些部分,从另一个位置开始比对。

以下是Java中实现这两种算法的示例代码:




// BF算法
public class BruteForce {
    public static int search(String txt, String pa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 M; i++) {
            int j;
            for (j = 0; j < M; j++) {
                if (pat.charAt(j) != txt.charAt(i + j))
                    break;
            }
            if (j == M)
                return i;
        }
        return -1;
    }
}
 
// KMP算法
public class KMP {
    private int[] computePrefixFunction(String key) {
        int M = key.length();
        int[] prefix = new int[M];
        int j = 0;
        for (int i = 1; i < M; i++) {
            while (j > 0 && key.charAt(i) != key.charAt(j)) {
                j = prefix[j - 1];
            }
            if (key.charAt(i) == key.charAt(j)) {
                j++;
            }
            prefix[i] = j;
        }
        return prefix;
    }
 
    public int search(String txt, String pat) {
        int M = pat.length();
        int N = txt.length();
        int[] prefix = computePrefixFunction(pat);
        int j = 0;
        for (int i = 0; i < N; i++) {
            while (j > 0 && pat.charAt(j) != txt.charAt(i)) {
                j = prefix[j - 1];
            }
            if (pat.charAt(j) == txt.charAt(i)) {
                j++;
            }
            if (j == M) {
                return (i - M + 1);
            }
        }
        return -1;
    }
}

在这两个类中,search方法分别实现了BF和KMP算法来在主字符串txt中查找模式字符串pat的位置。如果找到,返回模式字符串在主字符串中的起始位置,如果未找到,返回-1。computePrefixFunction是KMP算法中用于计算模式字符串的next数组的辅助方法。

2024-08-13



// 二分查找算法
public class BinarySearch {
    public static int binarySearch(int[] arr, int x) {
        int left = 0;
        int right = arr.length - 1;
        while (left <= right) {
            int mid = left + (right - left) / 2;
            if (arr[mid] == x)
                return mid;
            if (arr[mid] > x)
                right = mid - 1;
            else
                left = mid + 1;
        }
        return -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2, 3, 4, 10, 40, 100};
        int x = 100;
        int index = binarySearch(arr, x);
        if (index != -1)
            System.out.println("元素在数组中的索引为: " + index);
        else
            System.out.println("元素不在数组中");
    }
}
 
// 冒泡排序算法
public class BubbleSort {
    public static void bubbleSort(int[] arr) {
        int n = arr.length;
        for (int i = 0; i < n - 1; i++) {
            for (int j = 0; j < n - i - 1; j++) {
                if (arr[j] > arr[j + 1]) {
                    // 交换 arr[j+1] 和 arr[j]
                    int temp = arr[j];
                    arr[j] = arr[j+1];
                    arr[j+1] = temp;
                }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 arr = {64, 34, 25, 12, 22, 11, 90};
        bubbleSort(arr);
        System.out.println("排序后的数组:");
        for (int val : arr)
            System.out.print(val + " ");
    }
}

这段代码展示了二分查找算法和冒泡排序算法的实现。二分查找算法用于在有序数组中查找特定元素的索引,冒泡排序算法用于对数组进行升序排序。这两个算法都是计算机科学中基础的算法知识,对于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有重要的意义。

2024-08-13



import numpy as np
 
def newang_model(population, low, high, size, cross_prob, mut_prob):
    """
    新安江模型:基于遗传算法进化率定参数
    
    参数:
    - population:种群
    - low:搜索空间下限
    - high:搜索空间上限
    - size:种群大小
    - cross_prob:交叉概率
    - mut_prob:变异概率
    """
    # 初始化新一代种群
    new_population = np.zeros(size)
    
    # 进化过程(此处省略具体的进化逻辑)
    
    return new_population  # 返回新一代种群
 
# 示例使用
population = np.random.uniform(0, 1, size=30)  # 初始化种群
new_population = newang_model(population, 0, 1, 30, 0.6, 0.1)
 
# 打印新一代种群
print(new_population)

这个示例代码提供了一个简化版本的新安江模型,用于演示如何使用遗传算法进化参数。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假设有一个种群,它们是在[0, 1]区间内的随机数,我们通过遗传算法的迭代来改进这些数字。这个简化版本的代码没有包含具体的进化算法细节,只是提供了一个框架,展示了如何定义一个遗传算法的基本函数,并且如何使用NumPy来处理数据。

2024-08-13



% 假设函数,用于模拟多目标遗传算法和电网模型
function [sol, bestFitness, FitnessHistory] = MultiObjectiveGAForDistributedEnergy(params)
    % 初始化参数
    popSize = params.popSize;
    maxIt = params.maxIt;
    % ... 其他参数初始化
 
    % 初始化种群
    % ... 初始化代码
 
    % 遗传算法迭代
    for it = 1:maxIt
        % 计算适应度
        % ... 计算适应度代码
 
        % 选择操作
        % ... 选择操作代码
 
        % 交叉操作
        % ... 交叉操作代码
 
        % 变异操作
        % ... 变异操作代码
 
        % 记录最佳适应度和历史适应度
        % ... 适应度记录代码
    end
 
    % 输出结果
    sol = bestSol;
    bestFitness = bestFitnessHistory(end);
    FitnessHistory = fitnessHistory;
end

这个示例代码提供了一个框架,展示了如何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优化分布式电源的选址和定容问题。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完善初始化、计算适应度函数值、选择操作、交叉操作和变异操作等函数。

2024-08-13

在TypeScript中实现生成括号组合的算法可以通过深度优先搜索(DFS)来完成。以下是一个简洁的实现:




function generateParenthesis(n: number): string[] {
    const result: string[] = [];
 
    const dfs = (current: string, left: number, right: number): void => {
        if (left > right) return; // 不平衡,不合法
        if (left === 0 && right === 0) {
            result.push(current);
            return;
        }
        if (left > 0) dfs(current + '(', left - 1, right);
        if (right > 0) dfs(current + ')', left, right - 1);
    };
 
    dfs('', n, n);
    return result;
}
 
// 使用示例
console.log(generateParenthesis(3));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generateParenthesis函数,它接收一个整数n作为生成括号组合的数量。函数内部定义了一个dfs递归函数,该递归函数通过深度优先搜索来遍历所有可能的括号组合。当左右括号数量相等且都为0时,表示找到了一个有效的括号组合,将其添加到结果中。最后,调用dfs函数开始构建括号组合,并打印结果。

2024-08-13

React 和 Vue 前端实现国密算法SM2、SM3、SM4的方法可以使用JavaScript或TypeScript。这里提供一个简单的JavaScript示例,展示如何实现这些算法的核心功能。

请注意,这些示例并不是完整的实现,而是提供了核心函数的样板代码。实际应用中,你需要使用专业的密码学库,如JSEncrypt,或者自行实现这些算法。




// SM2 示例
class SM2 {
  // 假设有公钥、私钥生成、加密、解密等方法
}
 
// SM3 示例
function sm3(message) {
  // 假设有SM3哈希函数的实现
  // 返回消息的哈希值
}
 
// SM4 示例
class SM4 {
  // 假设有加密、解密等方法
}
 
// 使用示例
const message = '需要加密的消息';
const sm3Hash = sm3(message);
console.log('SM3哈希值:', sm3Hash);
 
// 如果有专业库,可以直接调用库提供的API

在实际开发中,你需要使用现有的密码学库,如JSEncrypt,以保证算法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如果库不支持国密算法,你可能需要自行实现或找专业的密码学工程师协助实现。

请注意,这些代码只是示例,并不能直接在生产环境中使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考虑安全性、性能和兼容性等多个方面。

BM25算法是ElasticSearch中用于文本相似度计算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一种常用的信息检索排序公式。BM25的全称是Best Match 25,这个名称来源于它最初是在1972年由IBM的研究员Charles A. Brown和Eugene M. Spafford所提出,并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广泛用于IBM的文件检索系统。

BM25算法的核心思想是结合文档的长度、单词频率以及查询中单词的长度来计算每个文档的相关性得分。具体的,BM25公式包括以下四个主要部分:

  1. 单词频率(Term Frequency, TF)因子:表示查询中单词的重要性。
  2. 文档长度(Document Length)因子:表示文档长度对相关性的影响。
  3. 查询长度(Query Length)因子:表示查询复杂度对相关性的影响。
  4. 逆文档频率(Inverse Document Frequency, IDF)因子:表示单词在文档中的重要程度。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BM25相关性计算的Python示例代码:




class BM25:
    def __init__(self, avgdl, d, k1=1.2):
        self.avgdl = avgdl  # 所有文档的平均长度
        self.d = d         # 查询词在文档中的出现次数
        self.k1 = k1       # 调整因子
 
    def idf(self, N, n):
        if n == 0:
            return 0
        return math.log((N - n + 0.5) / (n + 0.5))
 
    def score(self, qf, tf, N):
        k1 = self.k1
        b = 0.75
        r = self.avgdl
        p = self.d
        q = qf
        tf = tf
        N = N
        idf = self.idf(N, p)
        part1 = ((k1 + 1) * tf) / (k1 + tf)
        part2 = (idf * r) / (b + r)
        return part1 * part2

在这个示例中,BM25类的构造函数接受文档集中所有文档的平均长度avgdl,查询词在所有文档中的出现次数d,以及一个调整参数k1score方法则根据BM25公式计算查询词和文档的相关性得分。idf方法计算查询词的逆文档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根据你的数据集和查询来调整这些参数,并且可能需要集成到更复杂的搜索系统中。BM25算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信息检索系统,包括ElasticSearch,Solr等搜索引擎。

2024-08-13

在Golang中,高精度算法通常用于处理大数计算,例如超过单个数据类型限制的数值。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高精度加法实现示例: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trings"
)
 
// 高精度加法函数
func highPrecisionAdd(num1, num2 string) string {
    // 将字符串转换为切片,便于处理每一位数字
    num1Slice := []rune(num1)
    num2Slice := []rune(num2)
 
    // 需要考虑两个数字位数不同的情况
    maxLen := len(num1)
    if len(num2) > maxLen {
        maxLen = len(num2)
    }
 
    // 初始化进位为0
    carry := 0
    // 结果切片
    result := make([]rune, maxLen+1)
 
    // 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
    for i := maxLen - 1; i >= 0; i-- {
        // 转换为整数进行计算
        n1 := 0
        if i < len(num1Slice) {
            n1 = int(num1Slice[i] - '0')
        }
        n2 := 0
        if i < len(num2Slice) {
            n2 = int(num2Slice[i] - '0')
        }
 
        // 当前位的数字等于两数之和加上进位
        sum := n1 + n2 + carry
        // 更新进位
        carry = sum / 10
        // 当前位的结果
        result[i+1] = rune(sum%10 + '0')
    }
 
    // 如果最高位有进位,需要在结果前面加一位
    if carry > 0 {
        result[0] = rune(carry + '0')
    } else {
        // 否则从第一个非零位开始输出
        for i := maxLen; i >= 0; i-- {
            if result[i] != '0' {
                return string(result[i:])
            }
        }
        return "0" // 所有位都是0的情况
    }
 
    return string(result)
}
 
func main() {
    num1 := "12345678901234567890"
    num2 := "98765432109876543210"
    sum := highPrecisionAdd(num1, num2)
    fmt.Printf("The sum is: %s\n", sum)
}

这段代码实现了高精度加法,并在main函数中提供了使用示例。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实现没有考虑负数的情况,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额外的代码来处理负数的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