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9



# 1. 停止Grafana服务
sudo systemctl stop grafana-server
 
# 2. 备份当前的sqlite3数据库
cp /var/lib/grafana/grafana.db /var/lib/grafana/grafana.db.bak
 
# 3. 安装MySQL客户端和服务器
sudo apt-get install mysql-client mysql-server -y
 
# 4. 创建MySQL数据库和用户
mysql -u root -e "CREATE DATABASE grafana_db; CREATE USER 'grafana'@'%' IDENTIFIED BY 'grafana_password'; GRANT ALL on grafana_db.* to 'grafana'@'%'; FLUSH PRIVILEGES;"
 
# 5. 导出sqlite3数据库
sqlite3 /var/lib/grafana/grafana.db .dump | mysql -u root -p grafana_db
 
# 6. 修改Grafana配置文件,指定新数据库
# 找到/etc/grafana/grafana.ini文件,找到[database]部分,修改或添加如下配置:
[database]
type = mysql
host = 127.0.0.1:3306
name = grafana_db
user = grafana
password = grafana_password
 
# 7. 重新启动Grafana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grafana-server

确保替换grafana_password为您自己的MySQL用户密码。这个脚本假设您已经有了一个运行中的Ubuntu系统,并且有sudo权限。在执行这些步骤之前,请确保备份好您的数据。

2024-09-09

Spring Boot 3 的发布日期尚未确定,但我们可以通过官方文档和社区讨论来预见一些新的特性和变化。

官方文档中已有的信息包括:

  1. 支持Java 19(如果Java 19在发布Spring Boot 3之前正式发布了话)。
  2. 提高了对Micrometer和Prometheus监控的集成。
  3. 提升了对Spring Data Neo4j和Spring GraphQL的集成。
  4. 提升了对函数式Web端点的支持。
  5. 提升了对Kubernetes的自动配置。
  6. 提升了对Lettuce作为Redis客户端的支持。

变化可能包括:

  1. 对Spring Framework 6的支持。
  2. 更新默认的内嵌容器(如Tomcat、Jetty或Undertow)到最新版本。
  3. 重构配置文件加载和处理方式。
  4. 更新默认数据库连接池(如HikariCP)到最新版本。

由于Spring Boot 3的确切发布日期和具体特性尚未公布,因此这里的信息可能会随着官方发布而变化。开发者可以关注Spring Boot的官方博客、GitHub仓库和社区动态,以获取最新的信息。

2024-09-09

Redis 提供了一套通用的命令来操作 key,并且 key 可以设置过期时间,过期后将根据删除策略自动删除。

Redis 通用命令

  • DEL key [key ...]:删除给定的一个或多个 key。
  • DUMP key:返回给定 key 的序列化版本。
  • EXISTS key [key ...]:检查给定 key 是否存在。
  • EXPIRE key seconds:为给定 key 设置过期时间。
  • EXPIREAT key timestamp:EXPIREAT 的作用和 EXPIRE 类似,都是设置 key 的过期时间。 不同在于 EXPIREAT 命令接受的时间参数是 UNIX 时间戳。
  • KEYS pattern:查找所有符合给定模式的 key。
  • MOVE key db:将当前数据库的 key 移动到给定的数据库 db 当中。
  • PERSIST key:移除 key 的过期时间,key 将持久保留。
  • PTTL key:以毫秒为单位返回 key 的剩余的过期时间。
  • TTL key:返回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
  • RANDOMKEY:随机返回数据库里的一个 key。
  • RENAME key newkey:将 key 改名为 newkey。
  • RENAMENX key newkey:仅当 newkey 不存在时,将 key 改名为 newkey。
  • TYPE key:返回 key 所储存的值的类型。

key 过期删除策略

Redis 的 key 过期删除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惰性删除:当访问 key 时,如果发现 key 已经过期,就立即删除。
  2. 定时删除:为每个 key 设置一个定时器,一旦过期就自动删除。
  3. 惰性+定时删除:结合两者优点,先通过惰性删除提高响应速度,再通过定时删除保证内存被有效释放。
  4. 惰性+定时+惰性删除:对上述方案进行优化,避免删除操作影响性能。

Redis 采用的是惰性删除和定时删除的策略。

示例代码




import redis
 
# 连接 Redis
r = redis.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 设置 key
r.set('key', 'value')
 
# 设置 key 过期时间为 10 秒
r.expire('key', 10)
 
# 查询 key 的剩余生存时间
ttl = r.ttl('key')
print(f'The TTL of key is: {ttl}')
 
# 删除 key
r.delete('key')
 
# 检查 key 是否存在
exists = r.exists('key')
print(f'Does key exist? {exists}')

以上代码演示了如何在 Redis 中设置 key 的过期时间,检查 key 是否存在,以及如何删除 key。当 key 过期后,Redis 会根据上述策略自动删除。

2024-09-09

在PostgreSQL中,使用pg\_hint\_plan可以强制查询使用特定的执行计划。以下是一个如何使用pg\_hint\_plan的例子:

假设我们有一个查询:




SELECT * FROM my_table WHERE id = 10;

我们想要为这个查询指定一个特定的执行计划。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可用的执行计划,这可以通过运行EXPLAIN命令得到:




EXPLAIN SELECT * FROM my_table WHERE id = 10;

假设EXPLAIN的输出显示了多个可用的计划,我们选择其中一个我们想要的计划。假设我们选择了使用索引扫描的计划,其输出可能如下:




 Index Scan using my_table_pkey on my_table  (cost=0.15..8.19 rows=1 width=66)
   Index Cond: (id = 10)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pg\_hint\_plan来强制使用这个计划。我们的查询将变成:




SELECT /*+ IndexScan(my_table my_table_pkey ) */ * FROM my_table WHERE id = 10;

在这个例子中,/*+ IndexScan(my_table my_table_pkey ) */ 就是我们指定给pg\_hint\_plan的提示,它告诉PostgreSQL优化器使用索引扫描来访问表my_table,其中索引名为my_table_pkey

请注意,这种方法可能不总是有效,因为优化器有其自己的判断,有时即使提供了执行计划,优化器也可能决定不使用它。此外,强制执行计划可能会导致在特定数据集和工作负载下性能下降,因为它可能不适合其他查询或数据状态。始终建议先进行基准测试,然后再在生产环境中应用这种类型的优化。

2024-09-09



-- 创建临时表空间
CREATE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_tbs
TEMPFILE 'temp_tbs01.dbf' SIZE 50M AUTOEXTEND ON NEXT 10M MAXSIZE UNLIMITED
LOGGING
EXTENT MANAGEMENT LOCAL UNIFORM SIZE 1M;
 
-- 更改默认临时表空间
ALTER DATABASE DEFAULT TEMPORARY TABLESPACE temp_tbs;
 
-- 查询当前默认临时表空间
SELECT * FROM database_properties WHERE property_name = 'DEFAULT_TEMP_TABLESPACE';
 
-- 删除临时表空间
DROP TABLESPACE temp_tbs INCLUDING CONTENTS AND DATAFILES CASCADE CONSTRAINTS;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在Oracle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新的临时表空间,如何将其设置为默认临时表空间,以及如何查询默认临时表空间的设置。最后,它展示了如何删除刚创建的临时表空间。这对于学习和维护Oracle数据库的用户是非常有帮助的。

2024-09-09

在Spring Cloud中使用Nacos作为服务注册中心,并配合Ribbon实现客户端负载均衡的示例代码如下:

  1. pom.xml中添加依赖:



<dependencies>
    <!-- Spring Cloud Alibaba Nacos Discovery -->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 -->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loadbalancer</artifactId>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1. application.ymlapplication.properties中配置Nacos服务器地址:



spring:
  cloud:
    nacos:
      discovery:
        server-addr: 127.0.0.1:8848
  1. 启用服务注册和发现: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client.discovery.EnableDiscoveryClient;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DiscoveryClient
public class NacosRibbon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NacosRibbonApplication.class, args);
    }
}
  1. 使用RestTemplate结合Ribbon实现客户端负载均衡调用: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client.loadbalancer.LoadBalanc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Ge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client.RestTemplate;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onsum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Bean
    @LoadBalanced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GetMapping("/consumer")
    public String consumer() {
        return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http://service-provider/provider", String.class);
    }
}

在上述代码中,@EnableDiscoveryClient注解使得应用成为Nacos的服务消费者,@LoadBalanced注解开启RestTemplate的负载均衡功能。当你调用/consumer接口时,Ribbon会根据从Nacos获取的服务列表进行负载均衡,并发送请求到后端的服务提供者。

2024-09-09

Oracle数据库中的to_char函数用于将日期或数字转换为字符串格式。以下是一些使用to_char函数的示例:

  1. 将日期转换为字符串:



SELECT TO_CHAR(SYSDATE, 'YYYY-MM-DD HH24:MI:SS') AS current_date_time FROM dual;
  1. 将数字转换为带逗号的字符串:



SELECT TO_CHAR(123456789, 'FM999,999,999') AS formatted_number FROM dual;
  1. 将数字格式化为货币符号:



SELECT TO_CHAR(123456789, 'FML999,999,999') AS formatted_currency FROM dual;
  1. 使用TO_CHAR函数格式化日期和时间:



SELECT TO_CHAR(SYSDATE, 'YYYY-MM-DD') AS formatted_date FROM dual;
SELECT TO_CHAR(SYSDATE, 'HH24:MI:SS') AS formatted_time FROM dual;

TO_CHAR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要转换的值,第二个参数是目标字符串的格式模型。格式模型可以包含文字和特殊符号的组合,以指定输出的日期和数字格式。

2024-09-09

COALESCE函数在SQL中用于返回参数列表中的第一个非NULL值。如果所有的值都是NULL,则结果为NULL

基本语法如下:




COALESCE(value1, value2, ..., valueN)

这里是一个使用COALESCE的例子,假设我们有一个员工表employees,其中包含first_namelast_name两个字段,我们想要合并这两个字段的名字,但是如果任何一个字段为NULL,我们希望显示另一个非NULL的字段:




SELECT COALESCE(first_name, last_name) AS full_name
FROM employees;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first_nameNULL,则会返回last_name的值;如果last_nameNULL,则会返回first_name的值;只有当两者都是NULL时,结果才是NULL

2024-09-09

在PostgreSQL中,PL/pgSQL的异常处理流程涉及到编译和执行两个阶段。在编译阶段,异常处理块会被转换成特定的控制结构,而在执行阶段,当异常发生时,控制会转向相应的处理代码块。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PL/pgSQL代码示例,它展示了异常处理的编译和执行流程:




CREATE OR REPLACE FUNCTION raise_exception_sqlstate()
RETURNS void
LANGUAGE plpgsql
AS $$
BEGIN
    RAISE SQLSTATE '22003'; -- 模拟一个异常
EXCEPTION
    WHEN SQLSTATE '22003' THEN
        RAISE NOTICE '捕获到 SQLSTATE 22003 异常';
END;
$$;
 
-- 调用函数以观察输出
SELECT raise_exception_sqlstate();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raise_exception_sqlstate,它在BEGIN...EXCEPTION块中捕获具有特定SQLSTATE '22003'的异常。当函数执行时,它会抛出一个异常,并且由于EXCEPTION块的存在,当捕获到具有相同SQLSTATE的异常时,它会打印一个通知。

这个简化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PL/pgSQL中处理异常,并且如何在编译时定义异常处理逻辑,然后在执行时测试和执行这些逻辑。

2024-09-09



-- 创建一个新的表来存储用户的设置
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user_settings (
    user_id INTEGER PRIMARY KEY,
    setting_key TEXT NOT NULL,
    setting_value TEXT
);
 
-- 向该表插入新的设置
INSERT INTO user_settings (user_id, setting_key, setting_value)
VALUES (1, 'theme', 'dark'),
       (1, 'font_size', '14'),
       (2, 'theme', 'light'),
       (2, 'font_size', '12');
 
-- 查询特定用户的设置
SELECT * FROM user_settings WHERE user_id = 1;
 
-- 更新特定用户的设置
UPDATE user_settings SET setting_value = '16' WHERE user_id = 1 AND setting_key = 'font_size';
 
-- 删除用户的设置
DELETE FROM user_settings WHERE user_id = 2;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SQLite来管理用户设置。首先,我们创建了一个新的表user_settings,用来存储用户ID、设置键和设置值。接着,我们向该表中插入了几个示例设置。随后,我们通过用户ID查询特定用户的设置。最后,我们更新了用户1的字体大小设置,并删除了用户2的所有设置。这个例子简单直观地展示了如何使用SQLite来管理和操作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