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在PostgreSQL中优化大表连接内存使用,可以通过调整几个参数来实现:

  1. work_mem:每个查询操作的内存设置,增加这个值可以让PostgreSQL在连接大表时使用更多内存。
  2. maintenance_work_mem:在维护性操作如VACUUM、CREATE INDEX等时使用的内存大小。
  3. max_parallel_workers:设置可以同时工作的最大并行工作进程数。
  4. max_parallel_workers_per_gather:每个并行收集进程允许使用的最大并行工作进程数。

示例配置更改(在postgresql.conf中设置):




work_mem = 1GB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maintenance_work_mem = 2GB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max_parallel_workers = 8  # 根据CPU核心数和需求调整
max_parallel_workers_per_gather = 4  # 根据CPU核心数和需求调整

调整这些参数后,重启PostgreSQL服务使配置生效。

在执行连接操作时,确保查询使用了合适的连接方法,比如使用索引或者适当的JOIN策略,以减少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如果可能,考虑分区表或者使用数据库分片来降低单个表的大小。

2024-09-03

在Django中,身份验证指的是确认用户是他们声称的身份,而鉴权指的是确认用户是否有权限执行某个操作。Django提供了一系列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这两个过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Django中使用内置的身份验证视图来处理用户登录和注销:

urls.py: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from django.contrib.auth import views as auth_views
 
urlpatterns = [
    path('login/', auth_views.LoginView.as_view(template_name='login.html'), name='login'),
    path('logout/', auth_views.LogoutView.as_view(next_page='/'), name='logout'),
]

login.html (放在你的模板目录下):




<form method="post" action="{% url 'login' %}">
    {% csrf_token %}
    {{ form.as_p }}
    <button type="submit">Log in</button>
</form>

在视图中鉴权用户:




from django.contrib.auth.decorators import login_required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login_required
def my_view(request):
    # 这里的代码只会在用户登录后运行
    ...

使用Django的内置用户模型和认证系统通常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对于更复杂的安全需求,你可能需要自定义认证后端或使用第三方库。

2024-09-03

Tomcat报404错误通常意味着客户端请求的资源在服务器上不存在或无法被服务器找到。常见原因及解决方法如下:

  1. URL输入错误:检查请求的URL是否正确,包括路径和大小写。
  2. 应用上下文路径问题:确保请求的URL与部署的应用的上下文路径相匹配。
  3. 部署问题:确认应用是否已正确部署到Tomcat中,并且没有其他部署问题。
  4. 服务器配置问题:检查web.xml配置,确保servlet映射正确,并且有对应的welcome-file-list。
  5. 资源文件缺失:确认请求的资源文件是否存在于服务器上,如果是动态资源,确认相关的servlet或JSP是否正确实现。
  6. 权限问题:确保Tomcat和相关目录具有适当的文件系统权限。
  7. 网络问题:如果是远程服务器,检查网络设置和防火墙设置是否阻止了请求。

解决404问题通常需要检查Tomcat日志文件,如catalina.out,以获取更多错误信息,并根据日志提示进行相应的调整。

2024-09-03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基于内存的数据结构存储系统,可以用作数据库、缓存和消息中间件。它支持多种类型的数据结构,如字符串(strings)、哈希表(hashes)、列表(lists)、集合(sets)、有序集合(sorted sets)与范围查询、bitmaps、hyperloglogs、地理空间索引(geospatial indexes)、streams等。

Redis 6.0 引入了对 Redis 模块的支持,包括 Stream、Redis JSON、Redis Search、Redis Time Series等,这些功能都是构建在 Raft 算法之上的。Raft 算法是一种用于分布式系统的一致性协议,它更容易理解和实现,因为它的复杂性仅仅比 Paxos 算法低。

Redis 的 Raft 算法实现主要在 raft.c 文件中,包括了 Raft 状态机的初始化、日志的复制、选举和追赶者的处理等。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在 Redis 中初始化一个 Raft 状态机:




#include "raft.h"
 
/* 初始化 Raft 状态机 */
raft_server_t *raft_init(void *udata) {
    raft_server_t *s = raft_new();
    if (s == NULL) return NULL;
 
    /* 设置 Raft 配置 */
    raft_set_election_timeout(s, 1000, 2000);
    raft_set_heartbeat_timeout(s, 500);
 
    /* 启动 Raft 服务 */
    if (raft_start(s) != 0) {
        raft_free(s);
        return NULL;
    }
 
    return s;
}
 
int main() {
    raft_server_t *server = raft_init(NULL);
    if (server == NULL) {
        // 错误处理
    }
 
    // ... 其他逻辑
    return 0;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调用 raft_new 创建了一个新的 Raft 状态机实例,然后设置了选举和心跳超时时间,并调用 raft_start 来启动 Raft 服务。这个简化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 Redis 中使用 Raft 算法来维护集群状态的一致性。

2024-09-03



# 假设我们已经有了一个Django模型Book
from django.shortcuts import render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Redirect
from .models import Book
 
def manage_books(request):
    # 获取所有图书
    books = Book.objects.all()
    return render(request, 'books.html', {'books': books})
 
def add_book(request):
    # 添加新图书的逻辑
    if request.method == 'POST':
        title = request.POST['title']
        author = request.POST['author']
        price = request.POST['price']
        new_book = Book.objects.create(title=title, author=author, price=price)
        # 重定向到图书列表页面
        return HttpResponseRedirect('/books/')
    return render(request, 'add_book.html')
 
def edit_book(request, book_id):
    # 编辑图书的逻辑
    if request.method == 'POST':
        title = request.POST['title']
        author = request.POST['author']
        price = request.POST['price']
        book = Book.objects.get(id=book_id)
        book.title = title
        book.author = author
        book.price = price
        book.save()
        # 重定向到图书列表页面
        return HttpResponseRedirect('/books/')
    book = Book.objects.get(id=book_id)
    return render(request, 'edit_book.html', {'book': book})
 
def delete_book(request, book_id):
    # 删除图书的逻辑
    book = Book.objects.get(id=book_id)
    book.delete()
    # 重定向到图书列表页面
    return HttpResponseRedirect('/books/')

这个代码实例提供了创建、编辑和删除图书的基础视图函数。它使用了Django的ORM来与数据库交互,并通过POST请求处理表单数据。这些函数应该与相应的模板和URL配置一起工作,以构建一个完整的图书商城系统。

2024-09-03

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和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 Architecture)是两种不同的架构风格。

SOA 强调的是系统中服务的松耦合,服务之间通过标准的接口(例如基于 XML 的 SOAP 消息)交互。微服务架构则是 SOA 的一种演进,它强调将单个应用程序划分为许多小型服务,这些服务能够独立地部署和扩展,服务之间通过轻量级的通信机制(例如 HTTP RESTful API)进行交互。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 服务大小:SOA 服务通常较大,而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更加精细,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业务功能。
  2. 部署粒度:SOA 服务可能会作为一个单独的、集中的服务部署,而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都可能有自己的部署实例。
  3. 管理复杂度:SOA 可能需要 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等集中管理工具,而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通常使用自注册机制,减少了管理的复杂性。
  4. 数据管理:SOA 可能会涉及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处理,而微服务架构中的每个服务都应该管理自己的数据。

代码示例:

SOA 风格的服务可能会使用如下的 Web 服务接口:




<soap:Envelope xmlns:soap="http://www.w3.org/2003/05/soap-envelope">
  <soap:Body>
    <m:GetStockPrice xmlns:m="http://www.example.com/stock">
      <m:StockName>IBM</m:StockName>
    </m:GetStockPrice>
  </soap:Body>
</soap:Envelope>

微服务架构风格的服务可能会使用如下的 RESTful API:




GET /api/stock/IBM HTTP/1.1
Host: stock.example.com
Accept: application/json

两者都是现代分布式系统架构的有效手段,选择哪种架构取决于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技术环境。

2024-09-03

以下是使用JWT和Redis实现登录认证的核心函数示例:




import jwt
import redis
import datetime
 
# 假设已经有了以下配置
SECRET_KEY = 'your_secret_key'  # 应该是一个复杂的随机字符串
REDIS_HOST = 'localhost'
REDIS_PORT = 6379
REDIS_DB = 0
 
# JWT的有效期设定为1小时
JWT_EXPIRATION_DELTA = datetime.timedelta(hours=1)
 
# 创建Redis连接
redis_client = redis.StrictRedis(host=REDIS_HOST, port=REDIS_PORT, db=REDIS_DB)
 
def create_jwt(user_id):
    """生成JWT token"""
    expiration_time = datetime.utcnow() + JWT_EXPIRATION_DELTA
    payload = {
        'exp': expiration_time,
        'iat': datetime.utcnow(),
        'sub': user_id
    }
    token = jwt.encode(payload, SECRET_KEY, algorithm='HS256')
    return token
 
def login_user(user_id):
    """用户登录时调用,生成JWT并存储在Redis中"""
    token = create_jwt(user_id)
    redis_client.set(token, user_id)
    redis_client.expire(token, JWT_EXPIRATION_DELTA.seconds)
    return token
 
def get_logged_in_user(token):
    """验证JWT并从Redis获取用户ID"""
    try:
        user_id = redis_client.get(token)
        if user_id:
            # 确认token在Redis中有效
            payload = jwt.decode(token, SECRET_KEY, algorithms=['HS256'])
            return payload['sub']
    except jwt.ExpiredSignatureError:
        # 如果token过期,返回None表示用户未登录
        return None
    return None

在用户登录时,login_user函数会被调用,生成JWT并将用户ID和token对应存储在Redis中。在需要验证用户登录状态时,get_logged_in_user函数会被调用,它会检查Redis中是否存在token,并验证其有效性。如果token有效,则返回用户ID,表示用户已登录;否则返回None。

2024-09-03

Oracle数据库的升级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检查兼容性:确保要升级到的版本与当前版本兼容。
  2. 备份数据库:在升级之前备份数据库,以防升级过程中出现问题。
  3. 检查补丁:确认是否有可用的升级补丁。
  4. 运行补丁程序:下载并运行Oracle的补丁安装程序。
  5. 应用补丁:应用11.2.0.4的补丁。
  6. 升级前检查:使用opatch工具检查补丁是否已经正确应用。
  7. 关闭数据库:关闭当前运行的数据库实例。
  8. 启动到RESTRICT模式:以RESTRICT模式启动数据库,只允许有连接的客户端访问。
  9. 执行升级:运行$ORACLE_HOME/rdbms/admin/catupgrd.sql脚本升级数据字典。
  10. 重新编译无效对象:升级后,重新编译无效的PL/SQL对象。
  11. 重新启动数据库:重新启动数据库实例。
  12. 验证升级:连接到数据库并检查数据库的版本确保升级成功。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升级脚本,用于在已经按照前述步骤准备好之后,实际执行数据库升级:




-- 关闭数据库
SHUTDOWN IMMEDIATE;
 
-- 启动到RESTRICT模式
STARTUP RESTRICT;
 
-- 连接到数据库
CONNECT / AS SYSDBA;
 
-- 升级数据字典
@$ORACLE_HOME/rdbms/admin/catupgrd.sql;
 
-- 重新编译无效对象
@$ORACLE_HOME/rdbms/admin/utlrp.sql;
 
-- 重新启动数据库
SHUTDOWN IMMEDIATE;
STARTUP;
 
-- 验证数据库版本
SELECT * FROM v$version;

确保在执行这些操作之前,您已经按照Oracle的官方文档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测试,并在执行操作之前备份了所有重要数据。

2024-09-03

这是一个基于SpringBoot的后端项目,Vue和uniapp分别是前端的两种框架,它们一起构建了一个流浪动物救助站的应用。源代码和部署文档可能包含了项目的详细解释和步骤。

由于提供的信息较为全面,下面是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和实例代码:

  1. 项目部署:根据提供的部署文档,按步骤进行项目部署。
  2. 查看源代码:源代码可能包含了项目的核心逻辑,例如流浪动物数据的管理、救助行动的处理等。
  3. 学习资源:源代码和部署文档可以作为学习SpringBoot、Vue和uniapp的资源。
  4. 功能实现:查看源代码,可以找到实现登录、注册、流浪动物信息录入、救助行动安排等功能的代码。
  5. 安全性考虑:查看是否有适当的安全措施,例如密码加密、身份验证等。

由于提供的是完整的项目,因此具体的实例代码和解决方案取决于项目的具体需求和结构。如果需要具体的代码实例,建议查看源代码和文档以获取详细信息。

2024-09-03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netflix.zuul.filters.Rou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netflix.zuul.filters.RouteLocato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netflix.zuul.EnableZuulProxy;
 
@EnableZuulProxy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ZuulConfiguration {
 
    @Bean
    public RouteLocator customRouteLocator(RouteLocator routeLocator) {
        RouteLocatorBuilder.Builder routes = routeLocator.getRoutes();
 
        // 添加自定义路由
        routes.route("custom_service", r -> r.path("/customPath/**")
                                              .uri("http://localhost:8081"));
 
        return routes.build();
    }
}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CustomController {
 
    @RequestMapping("/customPath/hello")
    public String hello() {
        return "Hello from custom service!";
    }
}

这个代码实例展示了如何在Spring Cloud项目中使用@EnableZuulProxy注解启用Zuul代理功能,并通过定义一个customRouteLocator方法来添加一个自定义路由。在这个方法中,我们指定了一个路径/customPath/**并将其映射到了本地运行的服务上。同时,我们还创建了一个简单的REST控制器CustomController,它处理/customPath/hello的请求。通过这个案例,开发者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Zuul来简化微服务架构中的服务路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