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Tomcat 的部署通常指的是将 Web 应用程序包括其所有依赖、库文件和配置文件等放入 Tomcat 服务器中,使其可以被服务器运行。

优化 Tomcat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整内存设置
  2. 配置连接器(Connector)
  3. 调整线程池
  4. 配置 JDBC 连接池
  5. 开启压缩
  6. 调整 redeploy 设置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 Tomcat 配置示例:

setenv.shsetenv.bat 文件中设置内存参数(对于 Linux 是 setenv.sh,对于 Windows 是 setenv.bat):




# 设置 JVM 内存参数
CATALINA_OPTS="$CATALINA_OPTS -Xms512M -Xmx1024M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256M"

调整连接器(Connector)配置,例如在 server.xml 中: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compression="on"
           compressionMinSize="2048"
           noCompressionUserAgents="gozilla, traviata"
           compressableMimeType="text/html,text/xml,text/javascript,text/css,text/plain,application/json"/>

调整线程池配置,例如在 server.xml 中:




<Executor name="tomcatThreadPool" namePrefix="catalina-exec-"
    maxThreads="200" minSpareThreads="20"/>

配置 JDBC 连接池,例如使用 DBCP:




<Resource name="jdbc/MyDB" auth="Container" type="javax.sql.DataSource"
    maxActive="100" maxIdle="30" maxWait="10000"
    username="myuser" password="mypassword" driverClassName="com.mysql.jdbc.Driver"
    url="jdbc:mysql://localhost:3306/mydb"/>

启用压缩:




<Connector port="8080" protocol="HTTP/1.1"
           connectionTimeout="20000"
           redirectPort="8443"
           compression="on"
           compressionMinSize="2048"
           noCompressionUserAgents="gozilla,traviata"
           compressableMimeType="text/html,text/xml,text/javascript,text/css,text/plain"/>

设置自动重新部署:




<Host autoDeploy="true" unpackWARs="true" xmlValidation="false" xmlNamespaceAware="false">

这些配置可以根据具体的服务器资源、应用需求和性能要求进行调整。在实际部署时,可能需要结合实际的负载测试和监控工具进行调优。

2024-09-04



import redis
 
class SpecialMessageQueue:
    def __init__(self, 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self.redis_conn = redis.Redis(host=host, port=port, db=db)
 
    def push(self, message):
        # 将消息加入到特殊队列中,这里假设队列名称为 'special_queue'
        self.redis_conn.lpush('special_queue', message)
 
    def pop(self):
        # 从特殊队列中取出消息,这里使用了阻塞BLPOP命令
        # 如果队列为空,将等待直到有消息可以取出或超时
        try:
            message = self.redis_conn.brpop('special_queue', timeout=5)
            if message:
                return message[1]  # 返回消息内容
        except redis.exceptions.RedisError:
            # 处理可能发生的Redis错误
            pass
 
# 使用示例
queue = SpecialMessageQueue()
queue.push('Hello, World!')
print(queue.pop())  # 输出:'Hello, World!'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Redis的列表(list)数据结构来实现一个简单的消息队列。push 方法用于将消息加入队列,而 pop 方法用于从队列中取出消息。这里使用了Redis的 lpushbrpop 命令。lpush 将消息推入列表的头部,而 brpop 则从列表尾部阻塞地取出一个元素,这适合于要求先进先出的场景。

2024-09-04

在PostgreSQL中,数据类型和运算符是构建查询和数据库操作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数据类型和运算符的示例:

数据类型:

  • 整数:smallint, integer, bigint
  • 小数:numeric, real, double precision
  • 字符串:char, varchar
  • 日期和时间:date, time, timestamp
  • 布尔:boolean
  • 数组:array

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 *, /, %
  • 比较运算符:=, <>, >, >=, <, <=
  • 逻辑运算符:AND, OR, NOT
  • 位运算符:&, |, ~, >>, << (适用于整数类型)

示例代码:




-- 创建一个包含不同数据类型列的表
CREATE TABLE example_table (
    id smallint,
    price numeric(10, 2),
    name varchar(100),
    created_at timestamp,
    is_active boolean
);
 
--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example_table (id, price, name, created_at, is_active)
VALUES (1, 99.99, 'Sample Item', '2023-01-01', TRUE);
 
-- 查询,使用算术运算符计算新的价格
SELECT id, price, price * 1.17 AS new_price FROM example_table;
 
-- 查询,使用比较运算符检查日期
SELECT * FROM example_table WHERE created_at > '2023-01-01';
 
-- 查询,使用逻辑运算符结合条件
SELECT * FROM example_table WHERE is_active AND price > 100;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包含不同数据类型的表,如何插入数据,以及如何在查询中使用算术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这有助于开发者理解如何在PostgreSQL中处理数据类型和运算符。

2024-09-04

在Laravel项目中移除Bootstrap和Vue,你需要做以下几步:

  1. 移除Bootstrap的CSS和JS依赖:

    • 打开resources/views/layouts/app.blade.php文件。
    • 移除Bootstrap的CSS链接,通常位于<head>标签内。
    • 移除Bootstrap的JS脚本,通常位于<body>标签结束前。
  2. 移除Vue依赖:

    • 打开webpack.mix.js文件。
    • 移除或注释掉Vue相关的代码块。

以下是示例代码:

app.blade.php (移除Bootstrap的链接)




<link rel="stylesheet" href="{{ asset('css/app.css') }}">
<!-- 移除
<link rel="stylesheet" href="https://stackpath.bootstrapcdn.com/bootstrap/4.3.1/css/bootstrap.min.css">
-->
 
...
 
<!-- 移除Bootstrap的JS -->
<!-- <script src="https://stackpath.bootstrapcdn.com/bootstrap/4.3.1/js/bootstrap.min.js"></script> -->

webpack.mix.js (移除或注释Vue编译代码)




const mix = require('laravel-mix');
 
// 假设你有如下代码编译Vue组件
// mix.js('resources/js/app.js', 'public/js')
//    .sass('resources/sass/app.scss', 'public/css');
// 将其注释掉或删除
 
// 执行编译
mix.js('resources/js/app.js', 'public/js')
   .sass('resources/sass/app.scss', 'public/css');

完成以上步骤后,运行npm run dev(或npm run production)来重新编译前端资源。这样就从Laravel项目中移除了Boostrap和Vue。

2024-09-04



#!/bin/bash
 
# 设置Tomcat日志目录
LOG_DIR="/path/to/tomcat/logs"
 
# 保留天数,超过这个天数的日志将被删除
DAYS_TO_KEEP=7
 
# 查找并删除旧的日志文件
find "${LOG_DIR}" -name "*.log" -type f -mtime +${DAYS_TO_KEEP} -exec rm -f {} \;
 
# 如果需要删除其他日志文件,可以添加更多的find命令
# 例如,删除catalina.out日志
find "${LOG_DIR}" -name "catalina.out" -type f -mtime +${DAYS_TO_KEEP} -exec rm -f {} \;

确保将/path/to/tomcat/logs替换为实际的Tomcat日志目录路径,并根据需要调整DAYS_TO_KEEP变量的值。

将此脚本保存为文件,例如clean_tomcat_logs.sh,并通过chmod +x clean_tomcat_logs.sh命令使其可执行。

你可以使用cron来定期执行此脚本。编辑cron任务列表:




crontab -e

添加一行以设置执行脚本的时间,例如每天凌晨1点执行:




0 1 * * * /path/to/clean_tomcat_logs.sh

确保将/path/to/clean_tomcat_logs.sh替换为脚本的实际路径。

2024-09-04

Spring Cloud Gateway 是 Spring Cloud 的一个全新项目,该项目提供了一个构建在 Spring WebFlux 之上的 API 网关,用以替代 Netflix Zuul。Spring Cloud Gateway 的主要功能包括:路由、过滤器、限流等。

中文文档可以在 Spring 官方中文文档 找到:

  1. Spring Cloud Gateway 文档:https://springcloud.cc/spring-cloud-gateway.html
  2. Spring Cloud 中文网站:https://springcloud.cc/

以上链接提供了详细的中文文档,包括如何安装、如何配置、如何使用以及源码解析等。

如果您需要快速上手,可以参考以下简单的配置示例:




spring:
  cloud:
    gateway:
      routes:
        - id: after_route
          uri: https://example.org
          predicates:
            - Path=/example/**

这个配置定义了一个路由,它会将匹配 /example/** 路径的请求转发到 https://example.org

过滤器的使用: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ustomGatewayFilterFactory extends AbstractGatewayFilterFactory<CustomGatewayFilterFactory.Config> {
    private static final Log log = LogFactory.getLog(CustomGatewayFilterFactory.class);
 
    public CustomGatewayFilterFactory() {
        super(Config.class);
    }
 
    @Override
    public GatewayFilter apply(Config config) {
        return (exchange, chain) -> {
            log.info("Custom Gateway Filter Factory: " + config.getName());
            return chain.filter(exchange);
        };
    }
 
    public static class Config {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
}

在配置文件中应用自定义过滤器:




spring:
  cloud:
    gateway:
      routes:
        - id: after_route
          uri: https://example.org
          predicates:
            - Path=/example/**
          filters:
            - Custom=myCustomConfig

这个配置定义了一个名为 Custom 的自定义过滤器,并将其应用于 after_route 路由。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配置和编码。

2024-09-04

要安装wiki.js,您需要使用Node.js的包管理工具npm。以下是安装wiki.js的步骤:

  1. 打开命令行工具(例如终端、命令提示符或PowerShell)。
  2. 确保您已安装Node.js和npm。可以通过运行node -vnpm -v来检查它们的版本。
  3. 运行以下命令来全局安装wiki.js



npm install wiki.js

如果您只想在您的项目中安装wiki.js,而不是全局安装,可以进入您的项目目录并运行:




npm install wiki.js --save

这将会把wiki.js添加到您项目的package.json文件的依赖中,并下载安装到node_modules文件夹。

安装完成后,您可以在代码中通过require函数来使用wiki.js




const wiki = require('wiki.js');
 
// 使用wiki.js的功能

请注意,wiki.js的具体使用方法会依赖于您的具体需求和API的更新。请参考官方文档以获取更详细的指导。

2024-09-04



from langchain import LLMChain
from langchain.llms import OpenAI
 
# 初始化OpenAI作为LLM
openai = OpenAI(temperature=0)
 
# 创建LLMChain并设置大型语言模型
llm_chain = LLMChain(llm=openai)
 
# 使用LLMChain进行提示生成
prompt = "世界上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
response = llm_chain.run(prompt)
 
# 打印结果
print(response)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使用LangChain库来创建一个简单的LLM(大型语言模型)链条,并向该链条提交一个查询,获取相应的自然资源信息。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OpenAI的LLM作为基础模型。代码首先初始化了OpenAI模型,并通过LLMChain类进行封装。然后,我们向链条提交了一个查询问题,并打印出了返回的结果。这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LangChain来与大型语言模型交互。

2024-09-04

离线安装PostgreSQL数据库的步骤通常如下:

  1. 从PostgreSQL官网下载对应版本(v13.4)的源代码或者二进制安装包。
  2. 将下载的安装包传输到目标机器上。
  3. 解压安装包(如果是源代码,需要编译)。
  4. 安装必要的依赖库(如果是编译安装)。
  5. 配置安装路径和参数。
  6. 编译并安装PostgreSQL。

以下是一个基于Linux的简化示例流程:




# 1. 下载PostgreSQL v13.4
wget https://ftp.postgresql.org/pub/source/v13.4/postgresql-13.4.tar.gz
 
# 2. 解压安装包
tar -zxvf postgresql-13.4.tar.gz
 
# 3. 进入解压后的目录
cd postgresql-13.4
 
# 4. 安装依赖(以Debian/Ubuntu为例)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zlib1g-dev libssl-dev libreadline-dev libpq-dev
 
# 5. 配置安装路径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ostgresql
 
# 6. 编译并安装
make
sudo make install
 
# 7. 初始化数据库
sudo /usr/local/postgresql/bin/initdb -D /usr/local/postgresql/data
 
# 8. 启动数据库
sudo /usr/local/postgresql/bin/pg_ctl -D /usr/local/postgresql/data -l logfile start

请根据你的操作系统和环境调整以上命令。如果是Windows系统,步骤类似,但是需要使用对应的命令行工具和安装程序。确保所有的依赖库都已经安装,并且在配置过程中指定正确的安装路径。

2024-09-04

在Django项目中使用Jinja2模板引擎,首先需要安装Jinja2。由于Django内置了自己的模板引擎,所以不需要单独安装。但如果需要使用Jinja2独有的功能或者需要替换掉Django的模板引擎,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安装和配置:

  1. 通过pip安装Jinja2:



pip install jinja2
  1. 在Django项目中创建一个jinja2环境的配置:



# 在你的 Django 项目的 settings.py 文件中
TEMPLATES = [
    {
        'BACKEND': 'django.template.backends.jinja2.Jinja2',
        'DIRS': [os.path.join(BASE_DIR, 'templates')],
        'APP_DIRS': True,
        'OPTIONS': {
            'environment': 'path.to.your.jinja2.environment.get_jinja2_environment',
            # 其他选项...
        },
    },
]
 
# 在一个单独的模块中定义环境
def get_jinja2_environment(**options):
    from jinja2 import Environment, FileSystemLoader
    env = Environment(loader=FileSystemLoader(options['DIRS'][0]))
    # 配置你的jinja2环境...
    return env
  1. 确保你的Django视图使用Jinja2渲染模板: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from jinja2 import Environment, FileSystemLoader
 
def my_view(request):
    env = Environment(loader=FileSystemLoader('/path/to/templates'))
    template = env.get_template('my_template.html')
    html = template.render({'key': 'value'})
    return HttpResponse(html)

请注意,替换Django的模板引擎通常不是一个好主意,因为Django的模板语言已经足够强大并且与Jinja2有所区别。如果只是想使用Jinja2的某些特性,可以考虑使用自定义的模板标签或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