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 假设我们要为自定义扩展包 'vendor/package' 添加或修改语言文件
 
// 1. 使用Laravel的本地化辅助函数加载扩展包的语言文件
$lang = include 'vendor/package/src/Lang/en/messages.php';
 
// 2. 修改或添加新的翻译
$lang['new_key'] = 'This is a new translation';
$lang['existing_key'] = 'This is a modified translation';
 
// 3. 保存修改后的语言文件
$cachedData = require __DIR__ . '/vendor/package/src/Lang/en/messages.php';
$cachedData['new_key'] = $lang['new_key'];
$cachedData['existing_key'] = $lang['existing_key'];
 
$path = __DIR__ . '/vendor/package/src/Lang/en/messages.php';
$bytesWritten = file_put_contents($path, "<?php\n\nreturn " . var_export($cachedData, true) . ";\n");
 
if ($bytesWritten === false) {
    echo "文件写入失败";
} else {
    echo "语言文件更新成功";
}

这段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加载一个语言文件,进行修改,然后保存回原处。注意,这里的路径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这里的处理方式不考虑并发写入的安全性,实际应用时应该加锁处理,避免出现竞态条件。

2024-08-27

在Python的Django框架中,我们可以使用ORM(Object-Relational Mapping)来创建和管理数据库。以下是创建一个简单的Django模型的步骤:

  1. 定义模型类: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Person(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age = models.IntegerField()
  1. 迁移数据库: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s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1. 使用模型进行数据操作:



# 创建一个Person对象
person = Person(name='John Doe', age=30)
person.save()
 
# 查询所有Person对象
all_persons = Person.objects.all()
 
# 查询特定条件的Person对象
older_than_20 = Person.objects.filter(age__gt=20)
 
# 更新Person对象
person.name = 'Jane Doe'
person.save()
 
# 删除Person对象
person.delete()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Django中定义一个简单的模型类,创建迁移,并对模型进行基本的数据操作。

2024-08-27

报错解释:

当你使用su命令切换用户时,输入密码后出现“su: 认证失败”的提示,意味着你输入的密码不正确。

解决方法:

  1. 确认你输入的是正确的用户密码。注意大小写,因为密码是区分大小写的。
  2. 如果你正在使用的是root用户或另一特权用户,确保你有权限切换到目标用户。
  3. 如果你使用的是sudo来获取权限,确保你的用户账号被授权使用sudo。
  4. 确认用户账号没有被锁定或者是过期,可以使用passwd -S 用户名来检查账号状态。
  5. 如果你在图形界面下工作,尝试重置你要切换到的用户的密码。
  6. 确认系统日志没有相关错误信息,可以用journalctl或查看/var/log/auth.log来获取更多线索。

如果以上步骤都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系统的用户账户和权限设置。

2024-08-27

在Golang中,big包提供了用于进行任意精度的整数算术的功能。如果你需要进行精密计算,比如大数的乘法、除法或者模运算,你可以使用big包中的IntRat类型。

以下是一个使用big包进行精密计算的例子: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math/big"
)
 
func main() {
    // 创建两个大整数
    a := big.NewInt(100)
    b := big.NewInt(200)
 
    // 加法
    sum := big.NewInt(0)
    sum.Add(a, b)
    fmt.Println("加法:", sum)
 
    // 减法
    diff := big.NewInt(0)
    diff.Sub(a, b)
    fmt.Println("减法:", diff)
 
    // 乘法
    prod := big.NewInt(0)
    prod.Mul(a, b)
    fmt.Println("乘法:", prod)
 
    // 除法
    quot := big.NewInt(0)
    remainder := big.NewInt(0)
    quot.Div(a, b)
    remainder.Mod(a, b)
    fmt.Printf("除法: 商 %d, 余数 %d\n", quot, remainder)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两个大整数ab,并使用big.NewInt()函数。然后我们使用AddSubMulDiv方法进行加、减、乘和除运算。注意,big.Int类型不支持浮点数,如果需要进行浮点数计算,你需要使用big.Rat类型。

2024-08-27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sync"
    "time"
)
 
// 定义Future接口
type Future interface {
    Get() interface{}
}
 
// 实现Future接口的FutureTask
type FutureTask struct {
    result interface{}
    done   chan bool
    wg     sync.WaitGroup
    action func() interface{}
}
 
// 创建一个新的FutureTask
func NewFutureTask(action func() interface{}) *FutureTask {
    return &FutureTask{
        done:   make(chan bool),
        action: action,
    }
}
 
// 运行异步任务
func (ft *FutureTask) Run() {
    ft.wg.Add(1)
    go ft.run()
}
 
func (ft *FutureTask) run() {
    defer ft.wg.Done()
    ft.result = ft.action()
    <-ft.done // 阻塞,直到调用者关闭done channel
}
 
// 获取运行结果,如果任务尚未完成,阻塞等待
func (ft *FutureTask) Get() interface{} {
    ft.wg.Wait() // 等待任务完成
    return ft.result
}
 
func main() {
    // 创建一个FutureTask并运行
    futureTask := NewFutureTask(func() interface{} {
        time.Sleep(2 * time.Second) // 模拟耗时操作
        return "任务完成"
    })
    futureTask.Run()
 
    // 执行其他任务
    fmt.Println("执行其他任务...")
    time.Sleep(1 * time.Second) // 模拟其他任务耗时
 
    // 获取FutureTask的结果
    result := futureTask.Get().(string)
    fmt.Println(result)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Future接口和实现该接口的FutureTask结构体。它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FutureTask,运行一个异步任务,并在需要的时候同步获取任务结果。这是一个简化的Futures模式实现,适用于学习和教育目的。

2024-08-27

在Laravel中,你可以使用where方法链式调用来合并多个查询条件。每个where方法都会添加一个条件到查询中,并且这些条件之间是逻辑上的AND关系。如果你想要合并多个条件,并且这些条件之间是逻辑上的OR关系,你可以使用orWhere方法。

以下是一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Laravel中合并多个whereorWhere条件:




$users = DB::table('users')
            ->where('status', 'active')
            ->where('age', '>', 25)
            ->orWhere(function($query) {
                $query->where('title', 'like', '%manager%')
                      ->orWhere('title', 'like', '%director%');
            })
            ->ge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查询了用户表,寻找状态为active且年龄大于25岁的用户,或者标题中包含managerdirector的用户。

如果你需要合并多个where条件,但不需要OR条件,你可以使用闭包来组合它们,像这样:




$users = DB::table('users')
            ->where(function($query) {
                $query->where('status', 'active')
                      ->where('age', '>', 25);
            })
            ->ge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一个闭包来合并两个where条件,它们之间是AND关系。

2024-08-27

Redis 提供了两种持久化机制 RDB(Redis DataBase)和 AOF(Append Only File)。

RDB:

RDB 是 Redis 默认的持久化方式。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也就是 Snapshot 快照,保存的文件后缀是 .rdb




# 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设置
save 900 1      # 900 秒内至少 1 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save 300 10     # 300 秒内至少 10 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save 60 10000   # 60 秒内至少 10000 个键被修改则触发保存

AOF:

AOF 持久化是通过保存 Redis 服务器所执行的写命令来记录数据库状态的。在发起写命令时,Redis 会将命令追加到文件末尾。




# 在 redis.conf 配置文件中设置
appendonly yes       # 开启 AOF 持久化存储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  # AOF 文件名
# appendfsync 选项
#   always: 每个写命令都同步,最慢但最安全
#   everysec: 每秒同步一次,折衷方案
#   no: 由操作系统决定何时同步
appendfsync everysec

选择合适的持久化方式:

  • 如果对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要求较高,且对于数据的恢复速度要求不高,可以选择 RDB 方式。
  • 如果对数据的完整性和恢复时间要求较高,且可以接受较长的停机时间,可以选择 AOF 方式。
  • 可以同时开启两种持久化方式,Redis 会优先使用 AOF 来恢复数据。
2024-08-27

创建一个基于Masonite框架的简单博客应用涉及以下步骤:

  1. 安装Masonite:



pip install masonite
  1. 初始化Masonite项目:



masonite-cli new blogproject
cd blogproject
  1. 生成博客相关的模型、迁移和视图: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python manage.py seed PostSeeder
  1. 创建路由和控制器:

编辑 routes/web.py 添加路由:




from masonite.request import Request
from masonite.view import View
 
Get('/', 'PostController@index').name('home')
Get('/post/@id', 'PostController@show').name('post.show')
Get('/create-post', 'PostController@create').name('post.create')
Post('/create-post', 'PostController@store').name('post.store')
Get('/edit-post/@id', 'PostController@edit').name('post.edit')
Patch('/edit-post/@id', 'PostController@update').name('post.update')
Delete('/delete-post/@id', 'PostController@destroy').name('post.destroy')

创建控制器 controllers/PostController.py




from masonite.request import Request
from masonite.view import View
from app.Post import Post
 
class PostController:
    def __init__(self, request: Request):
        self.request = request
 
    def index(self):
        posts = Post.all()
        return View('posts.index', {'posts': posts})
 
    def show(self, id):
        post = Post.find(id)
        return View('posts.show', {'post': post})
 
    def create(self):
        return View('posts.create')
 
    def store(self):
        post = Post.create(self.request.all())
        return redirect(route('post.show', {'id': post.id}))
 
    def edit(self, id):
        post = Post.find(id)
        return View('posts.edit', {'post': post})
 
    def update(self, id):
        post = Post.find(id)
        post.update(self.request.all())
        return redirect(route('post.show', {'id': post.id}))
 
    def destroy(self, id):
        Post.destroy(id)
        return redirect(route('home'))
  1. 创建模型 models/Post.py



from masoniteorm import Model
 
class Post(Model):
    # Fields
    title = characters(255)
    body = text()
  1. 创建数据库迁移: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 create_posts_table
  1. 创建种子文件 database/seeds/PostSeeder.py
2024-08-27

在 Laravel 项目中设置环境变量,通常是在项目根目录下的 .env 文件中进行。这个文件包含了不应该进入版本控制系统的环境特定设置。

例如,设置一个环境变量 APP_KEY,你可以在 .env 文件中添加以下行:




APP_KEY=base64:YOUR_APP_KEY_HERE

如果你需要在 Laravel 应用程序中使用这个环境变量,你可以使用 env 函数:




$appKey = env('APP_KEY');

如果你需要在 Laravel 配置文件中设置基于环境变量的值,你可以使用 config 文件夹中的配置文件。例如,在 config/app.php 中,你可以使用 env 函数来设置默认值:




'key' => env('APP_KEY', 'default_key'),

这样,如果 APP_KEY 环境变量未设置,则会使用 'default_key' 作为默认值。

记得在修改 .env 文件后,运行 php artisan config:cache 来清除并重建配置缓存。这样修改才会生效。

2024-08-27

net/http/internal 包是Go的net/http包的一部分,但不是公开导出的。这意味着它不是为了在应用程序级别使用而设计的,而是Go标准库内部使用的。因此,对于普通的应用程序开发者来说,不需要关心和使用这个包。

如果你是Go的核心库开发者或对HTTP内部实现感兴趣,这个包可能会提供一些有用的工具函数和数据结构。然而,这些细节不会在Go的标准库文档中公布,并且在未来的Go版本中可能会更改。

如果你确实需要了解这个包的内容,你可以查看Go的源代码,通常可以在Go的安装目录下的src/net/http/internal 找到。例如,如果你使用的是Go 1.15版本,你可以在/usr/local/go/src/net/http/internal(路径可能因安装方式或操作系统而异)找到相关的文件。

如果你想要了解如何使用net/http包,你应该关注net/http包的公开内容,例如Request, Response, Server, Client等类型和函数。这些是设计用于应用程序级别的API。

总结:net/http/internal 包不是为普通应用程序开发设计的,它可能会随着Go的更新而变化。如果你对HTTP内部实现感兴趣,可以查看Go的源代码。应用程序开发者应该使用net/http包提供的公开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