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7



input {
  kafka {
    bootstrap_servers => "kafka-server1:9092,kafka-server2:9092"
    topics => ["oracle-logs"]
    group_id => "logstash-oracle-group"
    consumer_threads => 3
    codec => "json"
  }
}
 
filter {
  date {
    match => ["timestamp", "yyyy-MM-dd HH:mm:ss.SSS"]
    target => "@timestamp"
  }
  mutate {
    remove_field => ["timestamp", "host", "path", "logsource"]
  }
}
 
output {
  elasticsearch {
    hosts => ["http://es-server1:9200", "http://es-server2:9200"]
    index => "oracle-logs-%{+YYYY.MM.dd}"
    document_type => "oracle_log_entry"
  }
}

这个配置文件定义了Logstash的输入、过滤和输出。它从Kafka的"oracle-logs"主题读取JSON格式的Oracle日志事件,将时间戳转换为Logstash可以理解的格式,并且调整事件结构,最后将处理过的数据送入Elasticsearch,索引名以日期格式命名。这个配置假设你已经有一个运行中的Kafka集群和Elasticsearch集群。

2024-08-27

在搭建Kafka集群时,我们需要确保每个broker有一个唯一的broker.id。我们可以在配置文件中手动指定,也可以让Kafka自动生成。

以下是在三台云服务器上搭建Kafka集群的步骤:

  1. 安装Kafka

    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Kafka。

  2. 配置Kafka

    修改配置文件config/server.properties

    • 设置broker.id,确保每个broker的id不同。
    • 设置listeners,指定Kafka监听的IP和端口。
    • 设置zookeeper.connect,指定Zookeeper集群地址。
  3. 分发Kafka到其他服务器

    使用scp或其他方式将Kafka分发到其他服务器。

  4. 修改其他服务器的配置

    修改其他服务器的config/server.properties文件,更改broker.id以区分不同的服务器。

  5. 启动Kafka集群

    在每台服务器上启动Kafka。

示例配置:




# 服务器1的配置
broker.id=1
listeners=PLAINTEXT://:9092
zookeeper.connect=zk1:2181,zk2:2181,zk3:2181
 
# 服务器2的配置
broker.id=2
listeners=PLAINTEXT://:9092
zookeeper.connect=zk1:2181,zk2:2181,zk3:2181
 
# 服务器3的配置
broker.id=3
listeners=PLAINTEXT://:9092
zookeeper.connect=zk1:2181,zk2:2181,zk3:2181

确保每个配置中的broker.id是唯一的,zookeeper.connect是Zookeeper集群的地址,listeners指定了Kafka监听的地址和端口。

最后,确保防火墙和网络设置允许相应的端口通信。

2024-08-27

在Mac上使用Laravel Homestead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设置免密登录:

  1. 生成SSH密钥对(如果你还没有的话):

    打开终端,运行以下命令:

    
    
    
    ssh-keygen -t rsa -b 4096 -C "your_email@example.com"

    按照提示完成密钥的生成,默认情况下,这会在~/.ssh/id_rsa中创建私钥,在~/.ssh/id_rsa.pub中创建公钥。

  2. 将公钥复制到Homestead的~/.ssh/authorized_keys文件中:

    首先,确保你已经启动了Homestead环境。然后,使用以下命令将公钥内容追加到Homestead的授权密钥文件中:

    
    
    
    cat ~/.ssh/id_rsa.pub | ssh-copy-id -i ~/.ssh/id_rsa.pub vagrant@127.0.0.1
  3. 如果你更改了默认的SSH端口,请确保在上述命令中使用正确的端口。

完成这些步骤后,你应该能够无需密码登录Homestead虚拟机。当你下次使用vagrant up命令启动Homestead时,它应该自动使用你的SSH密钥进行认证。

2024-08-27

在Golang中,闭包可以通过匿名函数和闭包内对外部变量的引用来实现。闭包可以捕获并维持外部环境中变量的值。这使得闭包在调试时可以提供额外的信息。

例如,我们可以创建一个计数器的闭包,每次调用这个闭包时,它都会返回一个递增的数字: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counter() func() int {
    var x int
    return func() int {
        x++
        return x
    }
}
 
func main() {
    c := counter()
    fmt.Println(c()) // 输出: 1
    fmt.Println(c()) // 输出: 2
    fmt.Println(c()) // 输出: 3
}

在这个例子中,counter函数返回一个匿名函数,这个匿名函数捕获并增加了变量x的值。每次调用返回的函数c,它都会返回x的新值。

要调试闭包,可以在闭包中添加额外的语句来输出变量的值,或者使用IDE的调试工具来观察闭包中变量的状态。

例如,在匿名函数中添加打印语句来调试:




package main
 
import "fmt"
 
func counter() func() int {
    var x int
    return func() int {
        x++
        fmt.Printf("x 的当前值: %d\n", x)
        return x
    }
}
 
func main() {
    c := counter()
    c()
    c()
    c()
}

运行这段代码,你会看到x的值在每次调用闭包时都在递增,并且通过fmt.Printf输出到控制台。这可以帮助你理解闭包内的变量是如何被操作的。

2024-08-27

在Laravel框架中,我们可以通过自定义会话驱动来管理会话。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自定义的会话驱动。




use SessionHandlerInterface;
 
class CustomSessionHandler implements SessionHandlerInterface {
    public function open($savePath, $sessionName) {
        // 在这里打开会话存储
    }
 
    public function close() {
        // 在这里关闭会话存储
    }
 
    public function read($sessionId) {
        // 在这里读取会话数据
    }
 
    public function write($sessionId, $data) {
        // 在这里写入会话数据
    }
 
    public function destroy($sessionId) {
        // 在这里销毁会话
    }
 
    public function gc($lifetime) {
        // 在这里清理过期的会话
    }
}
 
// 在 Laravel 中注册自定义会话驱动
$app['session']->extend('custom', function ($app) {
    return new CustomSessionHandler;
});
 
// 使用自定义会话驱动
$request->session()->setDriver('custom');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CustomSessionHandler类,它实现了SessionHandlerInterface接口。我们可以在这个类中实现打开、关闭、读取、写入、销毁和垃圾收集方法,以适应自定义的会话存储方式。然后,我们通过Laravel的extend方法注册了这个自定义会话驱动,并可以通过setDriver方法在会话实例中使用它。

2024-08-27



# 导入Django管理界面相关的类和函数
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include
 
# 假设有一个名为myapp的应用,其中定义了一个名为MyModel的模型
from myapp.models import MyModel
 
# 注册MyModel到Django admin界面
admin.site.register(MyModel)
 
urlpatterns = [
    path('admin/', admin.site.urls),
]
 
#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Django项目中设置和注册一个模型到Django admin界面。
# 这是创建自定义Django管理界面的基本步骤,可以通过扩展ModelAdmin类来自定义展示和行为。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在Django项目中注册一个模型以使其可以通过Django自带的admin界面进行管理。在实际的应用中,你需要将myapp替换为你的应用名称,MyModel替换为你要注册的模型名称。这是Django开发中一个基本操作,对于任何需要在Django中管理数据的应用都非常重要。

2024-08-27

Redis 提供了多种数据持久化方式,包括 RDB 和 AOF,以及从 Redis 4.0 开始的 RDB-AOF 混合持久化。同时,Redis 提供了多种淘汰策略来管理内存的使用,包括:

  1. noeviction: 不进行任何淘汰,当内存不足时,会返回错误给客户端。
  2. allkeys-lru: 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更多数据时,使用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淘汰键。
  3. volatile-lru: 只对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进行 LRU 淘汰。
  4. allkeys-random: 随机淘汰键。
  5. volatile-random: 随机淘汰设置了过期时间的键。
  6. volatile-ttl: 淘汰即将过期的键,优先淘汰 TTL 较短的键。

以下是一个 Redis 配置文件的示例,其中包含了持久化和淘汰策略的配置:




# 开启 RDB 持久化,保存到 disk.rdb 文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 开启 AOF 持久化
appendonly yes
 
# 设置淘汰策略为 allkeys-lru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 设置最大内存使用量
maxmemory 2gb

在这个配置中,我们设置了三个不同的保存点来进行 RDB 快照,同时开启了 AOF 持久化。我们还设置了淘汰策略为 allkeys-lru,并限制了 Redis 使用的最大内存为 2GB。这样的配置可以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同时在内存接近满时使用 LRU 算法来淘汰不常使用的键,保证常用数据的存活。

2024-08-27

在Django中,事务和锁可以通过django.db模块提供的API来处理。

事务用于确保数据库操作的原子性,要么全部成功,要么全部不做。你可以使用transaction.atomic来创建一个事务块。




from django.db import transaction
 
def view_function():
    # 开始事务
    with transaction.atomic():
        # 在这个块内的数据库操作将被视为一个原子单元
        #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所有的改变将被回滚
        # 如果执行成功,则自动提交所有改变
        pass

锁用于控制并发数据库访问,防止数据被并发修改时损坏。Django提供了一种选择性锁定机制,可以在查询集上使用.select_for_update()




from django.db import transaction
 
def view_function():
    # 开始事务
    with transaction.atomic():
        # 锁定对象,防止其他事务修改
        objects = MyModel.objects.select_for_update().filter(some_condition=True)
        for obj in objects:
            # 在这个区块内进行的操作将锁定相关行,直到事务结束
            obj.do_something()

注意:在使用锁时,确保数据库支持行级锁定,因为并不是所有数据库都支持。此外,select_for_update()只在支持行级锁的情况下工作,并且在只读事务或者序列化事务中不能使用。

2024-08-27

Redis的淘汰策略主要是指当内存达到最大配置时(maxmemory),Redis如何选择哪些数据淘汰以释放内存。

Redis提供了以下几种淘汰策略:

  1. noeviction: 不进行淘汰,当内存不足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
  2. allkeys-random: 在内存达到最大限制时,随机淘汰键。
  3. volatile-random: 在使用了expire的键中,随机淘汰。
  4. allkeys-lru: 在内存达到最大限制时,基于最少最近使用算法(LRU)淘汰键。
  5. volatile-lru: 在使用了expire的键中,基于最少最近使用算法(LRU)淘汰键。
  6. allkeys-lfu: 在内存达到最大限制时,基于最少频繁使用(LFU)算法淘汰键。
  7. volatile-lfu: 在使用了expire的键中,基于最少频繁使用(LFU)算法淘汰键。

在配置文件中设置淘汰策略: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在Redis命令行中设置淘汰策略:




CONFIG SET maxmemory-policy allkeys-lru

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淘汰策略取决于应用的需求和数据的重要性。例如,如果希望保证热点数据不被淘汰,可以选择LRU或LFU策略;如果希望新数据总是可用,可以选择随机淘汰(random)策略。

2024-08-27

这是一个关于深入理解Spring Cloud Gateway的文章,它涵盖了Spring Cloud Gateway的基本概念、架构、路由、过滤器等内容,并提供了相关的代码示例。

文章的开始介绍了Spring Cloud Gateway的基本概念和它在微服务架构中的作用。接着,文章深入介绍了Spring Cloud Gateway的工作原理,包括路由定义、过滤器链和请求生命周期等关键部分。最后,文章提供了一些实用的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配置路由、创建自定义过滤器等。

由于文章内容较多,以下仅提供部分代码示例:

配置路由的代码示例:




spring:
  cloud:
    gateway:
      routes:
        - id: after_route
          uri: https://example.org
          predicates:
            - Path=/foo/**

创建自定义过滤器的代码示例: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ustomFilter implements GatewayFilter, Ordered {
    @Override
    public Mono<Void> filter(ServerWebExchange exchange, GatewayFilterChain chain) {
        // 在请求被路由之前执行的逻辑
        return chain.filter(exchange).then(
            // 在响应被返回给客户端之前执行的逻辑
            Mono.fromRunnable(() -> {
                // 可以在这里添加逻辑
            })
        );
    }
 
    @Override
    public int getOrder() {
        // 定义过滤器的顺序
        return 0;
    }
}

这些代码示例简洁明了地展示了如何配置路由和创建自定义过滤器,有助于开发者快速理解和应用Spring Cloud Gate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