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2

在Spring Boot中,你可以使用@RequestBody注解来接收前端传递来的JSON数组,并将其自动映射到Java中的List<>。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首先,定义一个简单的POJO类来表示前端传递的对象:




public class MyObject {
    private String property1;
    private int property2;
    // 省略getter和setter方法
}

然后,在你的Controller中定义一个方法来接收数组: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
 
import java.util.List;
 
@RestController
@RequestMapping("/api")
public class MyController {
 
    @PostMapping("/objects")
    public String receiveObjects(@RequestBody List<MyObject> objects) {
        // 处理接收到的对象列表
        // 返回响应
        return "Received " + objects.size() + " objects.";
    }
}

前端发送的JSON数组应该如下格式:




[
    {"property1": "value1", "property2": 123},
    {"property1": "value2", "property2": 456}
]

当你发送一个包含上述JSON数组的POST请求到/api/objects时,Spring Boot会自动将其解析为List<MyObject>类型,并传递给receiveObjects方法。

2024-09-02

container/list 包提供了一个双向链表的实现。这个包中的 List 类型可以用来存储一个个的元素,并且可以高效地在此列表中进行元素的插入和删除操作。

以下是使用 container/list 包的一些基本操作的示例代码: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ainer/list"
    "fmt"
)
 
func main() {
    // 创建一个空的链表
    l := list.New()
    
    // 将元素从前面插入链表
    l.PushFront("a")
    l.PushFront("b")
    
    // 将元素从后面插入链表
    l.PushBack("c")
    l.PushBack("d")
    
    // 遍历链表
    for e := l.Front(); e != nil; e = e.Next() {
        fmt.Print(e.Value, " ")
    }
    fmt.Println()
    
    // 移除链表的第一个元素
    fmt.Println("Remove Front:", l.Remove(l.Front()))
    
    // 再次遍历链表
    for e := l.Front(); e != nil; e = e.Next() {
        fmt.Print(e.Value, " ")
    }
    fmt.Println()
    
    // 移除链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fmt.Println("Remove Back:", l.Remove(l.Back()))
    
    // 再次遍历链表
    for e := l.Front(); e != nil; e = e.Next() {
        fmt.Print(e.Value, " ")
    }
}

输出将会是:




b a c d
Remove Front: b
a c d
Remove Back: c
a d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链表,如何向链表中添加和删除元素,以及如何遍历链表。PushFront 方法在链表前端插入元素,PushBack 方法在链表后端插入元素。Remove 方法用于删除链表中的元素,FrontBack 方法分别返回链表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

2024-09-02

Redis的双向链表不是Redis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是在Redis的源码中,为了实现某些功能如过期数据的快速删除,而自行设计的一种数据结构。

Redis中的双向链表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
    struct listNode *prev;
    struct listNode *next;
    void *value;
} listNode;

其中,prev指针指向前一个节点,next指针指向后一个节点,value是节点的值。

Redis的双向链表结构体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list {
    listNode *head;
    listNode *tail;
    void (*free)(void *ptr);
    unsigned long len;
} list;

其中,head指针指向链表的表头节点,tail指针指向链表的表尾节点,free是链表节点值的释放函数,len是链表的长度。

在Redis中,双向链表主要用于管理客户端连接,发布/订阅,键空间等。

如果你在面试中被问到不了解Redis的双向链表,但你仍然说自己精通Redis,那么可能面试官想要听的是你对Redis数据结构的理解和应用场景,而不仅仅是数据结构本身。

如果你能从应用场景出发,比如你可以说:“Redis的双向链表在实现复杂的数据结构如快速列表、发布/订阅时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双向链表,Redis可以快速地在某些操作如列表的左侧或右侧添加或删除元素。”

这样,你就能展示你对Redis的熟悉程度,同时也表达了你对Redis内部实现的理解。

2024-09-02

跳表(skiplist)是一种可以替代平衡树的数据结构,它允许快速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所有操作的平均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

Redis中的跳表用于有序集合数据类型(Sorted Set)的实现。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C语言实现的跳表节点和跳表结构的示例:




#include <stdlib.h>
 
// 跳表节点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skiplistNode {
    double key;         // 键值
    void *value;        // 值
    struct skiplistNode *backward;  // 后退指针
    struct skiplistLevel {
        struct skiplistNode *forward;  // 前进指针
        unsigned int span;             // 跳跃的长度
    } level[];
} skiplistNode;
 
// 跳表结构体
typedef struct skiplist {
    struct skiplistNode *header, *tail;  // 头尾节点指针
    unsigned long length;               // 节点数量
    int level;                          // 最大层数
} skiplist;
 
// 创建一个跳表节点
skiplistNode *createNode(int level, double key, void *value) {
    skiplistNode *node = malloc(sizeof(skiplistNode) + level * sizeof(skiplistNode));
    node->key = key;
    node->value = value;
    return node;
}
 
// 初始化一个跳表
skiplist *initSkipList() {
    int level = 1;  // 起始层数
    skiplistNode *node = createNode(level, 0, NULL); // 创建头节点
    skiplist *list = malloc(sizeof(skiplist));
    list->header = list->tail = node;
    list->length = 0;
    list->level = level;
    return list;
}
 
// 插入操作示例
void insert(skiplist *list, double key, void *value) {
    skiplistNode *update[64], *node;
    int i, level;
 
    // 找到所有层次的更新节点,同时确保node为空
    node = list->header;
    for (i = list->level - 1; i >= 0; i--) {
        while (node->level[i].forward && node->level[i].forward->key < key) {
            node = node->level[i].forward;
        }
        update[i] = node;
    }
 
    // 随机生成层数
    level = randomLevel();  // 实现随机层数的函数
    if (level > list->level) {
        for (i = list->level; i < level; i++) {
            update[i] = list->header;
        }
        list->level = level;
    }
 
    // 创建新节点
    node = createNode(level, key, value);
 
    // 将新节点链接到跳表
    for (i = 0; i < level; i++) {
        node->level[i].forward = update[i]->level[i].forward;
        update[i]->level[i].forward = node;
 
        // 更新前后节点指针
        if (node->level[i].forward) {
            node->level[i].span = node->level[i].forward->level[i].span - (node->key > node->level[i].forward->key);
        } else {
            node->level[i].span = list->length - (update[i] == list->header);
        }
        if (update[i] == list->header) {
            list->header->level[i].span = list->length + 1;
        } else {
            up
2024-09-01

Redis 提供了三种方式来实现消息队列:

  1. 使用 List:

    List 是一种双向链表,可以使用 LPUSH/RPUSH 在左端或右端插入一个或多个值。使用 LPOP/RPOP 从左端或右端弹出一个值。




# 生产者
redis.rpush('queue', 'message1')
redis.rpush('queue', 'message2')
 
# 消费者
message = redis.lpop('queue')
  1. 使用 Streams:

    Streams 是 Redis 5.0 引入的一种新数据类型,它提供消息队列的功能,并且解决了 List 在大量消息时的性能问题。




# 生产者
redis.xadd('stream', {'message': 'Hello, world!'})
 
# 消费者
messages = redis.xrange('stream', '-', "+")
  1. 使用 Pub/Sub:

    Pub/Sub 是 Redis 的一种发布/订阅机制,可以用来构建消息队列。




# 生产者
redis.publish('channel', 'message')
 
# 消费者
pubsub = redis.pubsub()
pubsub.subscribe('channel')
for message in pubsub.listen():
    print(message)

以上三种方案各有优缺点,具体选择哪一种取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

2024-09-01

错误解释:

ORA-12514错误表示客户端尝试连接到Oracle数据库时,Oracle监听器无法识别请求服务的名称。换句话说,监听器不知道请求的服务名称指向哪个数据库实例。

解决方法:

  1. 检查tnsnames.ora文件中的服务名称是否正确。这个文件通常位于$ORACLE\_HOME/network/admin目录下。确保你尝试连接的服务名与tnsnames.ora中定义的完全一致。
  2. 确认监听器配置是否包含了你尝试连接的服务。可以通过运行lsnrctl status命令来查看当前监听器的服务状态。
  3. 如果服务名称正确,并且监听器中没有该服务的配置,你可能需要向监听器注册数据库服务。可以使用ALTER SYSTEM REGISTER;命令或者重启数据库实例。
  4. 如果你最近添加了新的服务或数据库实例,确保你重新启动了监听器以便它能识别新的服务。
  5. 确认数据库实例正在运行,并且已经正确地向监听器注册。
  6. 如果你使用的是动态服务注册,确保数据库实例有权限注册服务,并且网络配置没有问题。
  7. 如果以上步骤都不能解决问题,检查网络配置文件listener.ora,并确保它的配置正确无误。
  8.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可以尝试重启监听器服务。

注意:在进行任何更改后,记得保存配置文件,并重启相关服务使更改生效。

2024-08-30

解释:

这个错误表明Tomcat服务器配置为监听8080端口,但是启动失败了。可能的原因包括:

  1. 端口已被占用,其他服务正在监听8080端口。
  2. Tomcat没有足够的权限来监听该端口。
  3. Tomcat配置文件中的设置不正确。

解决方法:

  1. 检查端口占用:

    使用命令(Windows为netstat -ano | findstr :8080,Linux/Mac为lsof -i:8080netstat -tulnp | grep :8080)检查端口是否被占用,并找出占用进程。

    如果端口被占用,可以选择:

    • 更改Tomcat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号(通常在conf/server.xml中),然后重新启动Tomcat。
    • 如果是其他服务占用,可以考虑停止该服务或者将其配置为使用不同的端口。
  2. 权限问题:

    确保运行Tomcat的用户有权限监听8080端口。如果是Linux系统,可能需要root权限。

  3. 配置文件问题:

    检查conf/server.xml文件中的<Connector>标签配置是否正确,比如确保port属性设置为8080

  4. 防火墙/安全组设置:

    确保系统的防火墙或安全组规则允许在8080端口上进行监听。

  5. 日志文件:

    查看Tomcat日志文件(通常在logs目录下),以获取更详细的错误信息,这有助于进一步诊断问题。

  6. 重新启动Tomcat:

    在做出任何更改后,重新启动Tomcat服务。

如果以上步骤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系统设置或查看特定的系统日志来获取更多线索。

2024-08-29

Redis 的 List 是一個簡單的字串連結清單,其可以在其頭部或尾部添加或移除元素。List 在 Redis 中是一個簡單的有序集合,其可以在常數時間內獲取或修改特定位置的元素。

以下是一些基本操作:

  1. 在列表的右侧(尾部)添加一个元素:



r.rpush('mylist', 'world')
  1. 在列表的左侧(頭部)添加一個元素:



r.lpush('mylist', 'hello')
  1. 取出列表的元素:



r.lrange('mylist', 0, -1)
  1. 移除列表的最右侧元素,并返回它:



r.rpop('mylist')
  1. 移除列表的最左侧元素,并返回它:



r.lpop('mylist')
  1. 返回列表的長度:



r.llen('mylist')
  1. 修改列表指定位置的元素:



r.lset('mylist', 0, 'new_value')
  1. 保留列表中指定范围的元素:



r.ltrim('mylist', 0, 3)
  1. 在列表的指定值前或后插入元素:



r.linsert('mylist', 'before', 'world', 'there')

以上操作都是基于 Redis 的 Python 接口执行的,不同的编程语言会有不同的接口实现,但是基础的命令是一致的。

2024-08-29

在Redis中,GETSET是最基本的命令,用于设置和获取键值对。




# 设置键值对
SET key value

# 获取键对应的值
GET key

Redis还提供了许多其他的命令,这些命令可以帮助我们完成诸如过期时间设置、计数、排序、发布/订阅等操作。




# 设置键的过期时间
EXPIRE key seconds

# 增加键的整数值
INCR key

# 对列表进行排序
SORT key

# 发布消息到频道
PUBLISH channel message

Redis支持五种基本数据类型:字符串、列表、集合、有序集合、哈希。




# 字符串
SET mystring "Hello, World!"
GET mystring

# 列表
LPUSH mylist "Hello"
LRANGE mylist 0 -1

# 集合
SADD myset "Hello"
SMEMBERS myset

# 有序集合
ZADD myzset 1 "Hello"
ZRANGE myzset 0 -1 WITHSCORES

# 哈希
HSET myhash field1 "Hello"
HGETALL myhash

Redis使用内部编码来实现数据结构,不同的内部编码可以优化不同的使用场景。




# 查看键的内部编码
OBJECT ENCODING key

以上是Redis的基本操作,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会使用Redis的事务、Lua脚本、持久化、集群等高级特性。

2024-08-29

错误解释:

ORA-12514错误表示Oracle监听器无法识别客户端尝试连接的服务名。换句话说,客户端提供的服务名不存在或者不被监听器监听。

解决方法:

  1. 检查客户端连接字符串中的服务名是否正确。
  2. 确认监听器配置中是否包含了该服务名。你可以通过运行lsnrctl status命令来查看当前监听器所知道的服务。
  3. 如果服务名确实不存在,你需要在监听器配置中添加相应的服务名。编辑监听器的配置文件listener.ora,通常位于$ORACLE_HOME/network/admin目录下,添加或者修改SID\_LIST部分以包含缺失的服务名。
  4. 重启监听器以使更改生效,使用lsnrctl reload或者lsnrctl stop后跟lsnrctl start
  5. 如果是通过网络服务名(TNS名)连接,确保tnsnames.ora文件中对应的条目配置正确,并且数据库实例已经启动。
  6. 如果服务名正确但仍然出现问题,可能需要检查数据库实例是否已经正确注册到监听器。可以通过运行ALTER SYSTEM REGISTER;命令来强制注册。

如果以上步骤都不能解决问题,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网络配置和监听器的日志文件来获取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