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6



# 设置CUDA版本变量
export CUDA_VERSION="10.1"
 
# 下载CUDA Toolkit
wget https://developer.download.nvidia.com/compute/cuda/repos/ubuntu1804/x86_64/cuda-ubuntu1804.pin
sudo mv cuda-ubuntu1804.pin /etc/apt/preferences.d/cuda-repository-pin-600
wget https://developer.download.nvidia.com/compute/cuda/10.1/Prod/local_installers/cuda-repo-ubuntu1804-10-1-local-10.1.105-418.39_1.0-1_amd64.deb
sudo dpkg -i cuda-repo-ubuntu1804-10-1-local-10.1.105-418.39_1.0-1_amd64.deb
sudo apt-key add /var/cuda-repo-10-1-local-10.1.105-418.39/7fa2af80.pub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CUDA Toolkit
sudo apt-get -y install cuda
 
# 配置环境变量
echo 'export PATH=/usr/local/cuda-'$CUDA_VERSION'/bin:$PATH' >> ~/.bashrc
echo 'export LD_LIBRARY_PATH=/usr/local/cuda-'$CUDA_VERSION'/lib64:$LD_LIBRARY_PATH' >> ~/.bashrc
source ~/.bashrc
 
# 验证CUDA安装
nvcc --version

这段代码提供了一个简化的示例,展示了如何在非root用户下安装特定版本的CUDA Toolkit。代码中使用了环境变量来保证版本的灵活性,并且在安装完成后通过nvcc --version命令验证了CUDA是否成功安装。

2024-08-16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sys/resource.h>
 
int main() {
    struct rlimit limit;
    if (getrlimit(RLIMIT_NOFILE, &limit) < 0) {
        perror("getrlimit");
        return 1;
    }
 
    int nfds = limit.rlim_cur;
    struct pollfd *fds = calloc(nfds, sizeof(struct pollfd));
    if (fds == NULL) {
        perror("calloc");
        return 1;
    }
 
    // 假设我们要等待标准输入(fd = 0)上的输入事件
    fds[0].fd = 0;
    fds[0].events = POLLIN;
 
    while (1) {
        int timeout = 500; // 500毫秒
        switch (poll(fds, 1, timeout)) {
            case 0:
                // 超时
                printf("超时等待输入\n");
                break;
            case -1:
                // 出错
                perror("poll");
                free(fds);
                return 1;
            default:
                // 可读事件
                if (fds[0].revents & POLLIN) {
                    char buffer[1024];
                    ssize_t bytes = read(0, buffer, sizeof(buffer) - 1);
                    if (bytes > 0) {
                        buffer[bytes] = '\0'; // 确保字符串结束
                        printf("读取到输入: %s\n", buffer);
                    }
                }
                break;
        }
    }
 
    free(fds);
    return 0;
}

这段代码使用了非阻塞轮询(polling)来等待标准输入的到来。它首先设置一个pollfd结构体数组,用于注册我们关心的文件描述符和事件。然后,它使用poll系统调用进行非阻塞等待。如果在指定的超时时间内有事件发生,poll会返回并告诉我们哪些文件描述符上有什么事件发生。这种方式适合于编写简单的命令行应用程序,因为它不会阻塞当前进程,从而可以同时监视多个事件源。

2024-08-16

要将Python脚本打包成Linux可执行程序,可以使用PyInstaller工具。以下是步骤和示例代码:

  1. 安装PyInstaller:



pip install pyinstaller
  1. 打包Python脚本:



pyinstaller --onefile your_script.py

选项--onefile会创建单一的可执行文件。

  1. dist文件夹中找到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并给予执行权限:



chmod +x dist/your_script
  1. 运行可执行文件:



./dist/your_script

确保你的Python脚本在Linux环境中可以正常运行,并且所有依赖都已通过requirements.txt文件列出并安装。如果脚本依赖于非标准库,请确保这些依赖在目标Linux系统上可用。

2024-08-16

在Linux系统中,可以使用ping命令来检查网络连接。ping命令会发送ICMP回显请求给目标主机,并等待回显响应。如果能成功接收到回显响应,则表示网络连接正常。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ping命令示例:




ping -c 4 google.com

这个命令会向google.com发送4个ICMP回显请求并等待响应。-c选项用于指定发送请求的次数。

如果你想持续ping目标主机,可以省略-c选项,并按下Ctrl+C来停止ping操作。




ping google.com

如果你遇到网络连接问题,ping命令会报告超时或者无法找到目标主机。你可以根据返回的错误信息来判断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024-08-16

在Linux系统中升级OpenSSH从版本9.3p1到9.5p1,可以通过系统的包管理器来完成。以下是基于不同Linux发行版的升级步骤:

对于基于Debian的系统(如Ubuntu),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openssh-server

对于基于RPM的系统(如CentOS或Fedora),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sudo yum update openssh

或者如果是使用Dandified YUM (DNF):




sudo dnf update openssh

请注意,直接升级到特定的9.5p1版本可能不支持,因为软件仓库中可能没有这个特定的版本。通常,你应该升级到最新的稳定版本。如果确实需要特定的9.5p1版本,你可能需要添加第三方仓库或者从源代码手动编译安装。

在升级过程中,请确保备份重要配置文件,例如 /etc/ssh/sshd_config,并检查新版本的OpenSSH发行说明,以了解任何可能影响系统的更改。

升级完成后,重启SSH服务以应用更改: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d

验证OpenSSH版本:




ssh -V

如果你从未达到9.5p1版本,而是升级到了更高的版本,这通常是因为你的包管理器获取了最新的稳定版本,它应该是向后兼容的。如果你确实需要特定的9.5p1版本,你可能需要添加第三方仓库或者从源代码编译。

2024-08-16

报错解释:

这个错误表明当前用户尝试使用sudo命令执行需要提升权限的操作时,系统检查了/etc/sudoers文件,并没有发现当前用户有执行sudo的权限。/etc/sudoers文件是用来管理哪些用户和组有权限使用sudo的配置文件。

解决方法:

  1. 需要以root用户身份编辑/etc/sudoers文件。如果你有root密码,可以直接登录为root用户,然后编辑/etc/sudoers。如果没有root密码,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获取,例如使用单用户模式或者通过Live CD等。
  2. 添加当前用户到sudo权限。打开/etc/sudoers文件后,可以使用文本编辑器添加一行,例如:

    
    
    
    your_username ALL=(ALL:ALL) ALL

    其中your_username是你需要添加权限的用户名。

  3. 保存并关闭/etc/sudoers文件。
  4. 退出root用户,并尝试再次使用sudo命令,这时应该不会再出现之前的错误。

注意:编辑/etc/sudoers文件时一定要小心,因为错误的配置可能会导致系统安全问题。在编辑时可以使用visudo命令来编辑,它会检查语法错误。

另外,如果你不是root用户,而又没有root用户的密码,你可能需要请求系统管理员帮助你配置sudo权限。

2024-08-16

要在VSCode中编写和运行Linux代码,您需要在VSCode中安装一些扩展,并确保您的Linux系统可以通过SSH访问。以下是步骤和示例:

  1. 在VSCode中安装以下扩展:

    • Remote - SSH:这是一个必须的扩展,它允许你通过SSH连接到远程机器。
    • C/C++:这是一个非必须的扩展,如果你在写C/C++代码,它会提供代码高亮和智能感知等功能。
  2. 在VSCode中打开远程资源管理器,并通过SSH连接到你的Linux机器。
  3. 连接后,你可以在VSCode中创建、编辑和运行Linux代码。
  4. 为了运行Linux代码,你可以使用VSCode的终端或者在SSH连接的终端中手动编译和运行代码。

例如,如果你正在写一个简单的C程序:




// hello.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Linux!\n");
    return 0;
}

你可以:

  • 在VSCode中编写代码。
  • 使用VSCode的内置终端(通过Terminal > New Terminal)。
  • 在终端中编译代码,例如使用gcc



gcc -o hello hello.c
  • 运行程序:



./hello

这样你就可以在VSCode中编写和运行Linux代码了。

2024-08-16

在Linux中,您可以使用ps命令结合grep来查找运行中的Python程序。以下是一个基本的命令示例,用于查找名为python_program_name的Python程序:




ps aux | grep python_program_name

这里,ps aux会列出所有运行中的进程,grep会从这个列表中搜索包含python_program_name的行。

如果您需要查找具体的Python脚本或程序,可以使用更精确的搜索,例如,通过脚本的路径或部分名称来搜索。

例如,如果您知道Python脚本的路径,可以直接搜索这个路径:




ps aux | grep /path/to/your/python_program_name.py

如果只知道脚本的部分名称,可以这样搜索:




ps aux | grep python_program_name.py

请注意,如果Python程序名称或脚本路径中包含空格,您需要使用引号将其括起来,例如:




ps aux | grep "/path/with space/python_program_name.py"

这些命令会返回包含搜索关键词的进程列表。如果您想要杀死这个进程,可以使用kill命令,后跟进程ID(PID)。例如:




kill -9 PID

其中PID是您想要杀死的进程的ID。使用-9选项强制杀死进程。

2024-08-16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net/if.h>
#include <sys/ioctl.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bpf/bpf.h>
#include <bpf/libbpf.h>
 
#define MAX_IFACES 16
#define BUF_SIZE 65535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buf[BUF_SIZE];
    struct bpf_prog_load_attr prog_load_attr = {
        .file = "mini_tcpdump.o",
        .prog_type = BPF_PROG_TYPE_SOCKET_FILTER,
    };
    struct bpf_object *obj;
    struct bpf_prog_info info = {};
    bpf_u_int32 netmask;
    char iface[IFNAMSIZ];
    int fd, err, i, ifindex;
    unsigned int iface_count = 0;
    struct ifreq ifr;
    struct sockaddr_ll sll;
 
    if (argc != 2) {
        fprintf(stderr, "Usage: %s <interface>\n", argv[0]);
        return 1;
    }
 
    strncpy(iface, argv[1], IFNAMSIZ - 1);
 
    if ((err = bpf_prog_load_xattr(&prog_load_attr, &obj, &fd))) {
        fprintf(stderr, "bpf_prog_load_xattr: %s\n", strerror(err));
        return 1;
    }
 
    if (bpf_obj_get_info(bpf_program__fd(prog_load_attr.prog), &info, sizeof(info))) {
        fprintf(stderr, "bpf_obj_get_info failed\n");
        return 1;
    }
 
    ifindex = if_nametoindex(iface);
    if (!ifindex) {
        perror("if_nametoindex");
        return 1;
    }
 
    memset(&ifr, 0, sizeof(ifr));
    strncpy(ifr.ifr_name, iface, IFNAMSIZ - 1);
 
    if (ioctl(fd, BIOCSETIF, &ifr) < 0) {
        perror("ioctl(BIOCSETIF)");
        return 1;
    }
 
    netmask = (bpf_u_int32)-1;
    if (ioctl(fd, BIOCSETWF, &netmask) < 0) {
        perror("ioctl(BIOCSETWF)");
        return 1;
    }
 
    memset(&sll, 0, sizeof(sll));
    sll.sll_family = AF_PACKET;
    sll.sll_ifindex = ifindex;
    sll.sll_protocol = htons(ETH_P_IP);
 
    if (bind(fd, (struct sockaddr *)&sll, sizeof(sll)) < 0) {
        perror("bind");
        return 1;
    }
 
    while (1) {
        int len = read(fd, buf, sizeof(buf));
        if (len < 0) {
            if (errno == EAGAIN)
                continue;
            perror("read");
            break;
        }
 
        // 处理读取到的数据包
        // ...
    }
 
    close(fd);
    return 0;
}

这段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加载一个BPF程序,并将其绑定到一个网络接口上,然后读取并处理数据包。它使用了BPF系统调用和socket编程接口,并且提供了一个简单的错误处理框架。这是一个基于Linux BPF JIT的实际应用示例,它可以作为开发

2024-08-16

要在Linux上快速部署基于LLaMa3的大语言模型和Web可视化界面,你可以使用Ollama,它是一个开源的大语言模型部署工具,它提供了快速部署和Web UI的功能。以下是部署Ollama和Open Web UI的步骤:

  1. 安装Docker和Docker Compose(如果尚未安装):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y docker.io docker-compose
  1. 克隆Ollama和Open Web UI的仓库: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tatsu-lab/ollama.git
cd ollama
  1. 修改.env文件以适应你的设置,例如模型的路径和端口配置:



cp .env.example .env
nano .env
  1. 运行Ollama服务:



docker-compose up -d
  1. 访问Web UI:

    在浏览器中打开http://<your-server-ip>:5000,你将看到Ollama的Web界面,可以进行交互式提示。

注意:确保你的服务器安全,因为这将允许任何人与大语言模型交互。

以上步骤将在Linux服务器上部署Ollama和Open Web UI,允许用户与LLaMa3模型进行交互。如果你想要使用其他的大语言模型,你可能需要修改.env文件中的模型路径和参数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