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3

在PostgreSQL中实现高可用性通常涉及多种技术,如流复制、逻辑复制、Slony等。以下是一个基于流复制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的示例:




-- 配置主服务器(Primary)
 
-- 修改postgresql.conf
max_wal_senders = 3  -- 允许的最大流复制进程数
wal_level = replica  -- 设置日志级别为复制
 
-- 修改pg_hba.conf
host replication repuser 0.0.0.0/0 md5  -- 允许复制用户通过MD5认证进行复制
 
-- 初始化复制
SELECT * FROM pg_create_physical_replication_slot('replica1');  -- 创建复制槽
 
CHANGE MASTER TO MASTER 'master_ip' PORT=5432,
USER='repuser',
PASSWORD='repuser_password',
MAINTAIN_PERFORMANCE_metrics=ON,
SYNC=ON;
 
-- 配置从服务器(Standby)
 
-- 修改postgresql.conf
hot_standby = on  -- 允许查询从服务器
 
-- 初始化复制
 
-- 启动从服务器,连接到主服务器开始复制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配置了一个主服务器和一个从服务器。主服务器负责处理事务,而从服务器作为热备份,可以接受查询。复制通过为主服务器创建一个复制槽和配置从服务器以连接到该槽来实现。同步复制保证了数据的同步,但可能会影响性能。在生产环境中,可能还需要其他高可用性特性,如自动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

2024-09-03

HTML是用于创建网页的标准标记语言。以下是一个简单的HTML文档示例,包含了基础的结构和一些常用的标签:




<!DOCTYPE html>
<html lang="en">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示例网页</title>
</head>
<body>
    <h1>欢迎来到我的网页</h1>
    <p>这是一个段落。</p>
    <a href="https://www.example.com">点击这里访问我的主页</a>
    <img src="image.jpg" alt="示例图片">
    <ul>
        <li>列表项一</li>
        <li>列表项二</li>
    </ul>
</body>
</html>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简单的HTML网页,包括标题(h1), 段落(p), 链接(a), 图片(img), 和无序列表(ulli)。这是学习HTML的基础,也是实战中常用的一些标签。

2024-09-03

OpenFeign 是一个声明式的 HTTP 客户端,它的目的就是让远程调用更加简单。在 Spring Cloud 中,OpenFeign 可以让我们像调用本地方法一样调用远程服务。

OpenFeign 的底层使用了动态代理,当我们定义好接口后,OpenFeign 会使用 Java 的动态代理生成该接口的代理对象,当我们调用接口的方法时,OpenFeign 就会根据我们的注解和方法参数,生成对应的 HTTP 请求,并发送到对应的服务。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使用 OpenFeign 的例子:




@FeignClient(name = "service-provider")
public interface MyFeignClient {
    @GetMapping("/api/users/{id}")
    User getUser(@PathVariable("id") Long id);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名为 MyFeignClient 的接口,并使用 @FeignClient 注解指定了服务名称。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方法 getUser,使用 @GetMapping 注解指定了请求的路径以及参数。

当我们在代码中注入 MyFeignClient 接口时,OpenFeign 就会使用动态代理生成一个代理对象,当我们调用 getUser 方法时,OpenFeign 就会生成一个 HTTP GET 请求,并将其发送到 service-provider 服务的 /api/users/{id} 路径。

OpenFeign 底层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

  1. 使用 @EnableFeignClients 注解开启 OpenFeign 客户端功能。
  2. 通过 FeignClientsConfiguration 配置类,为每个 Feign Client 创建一个 FeignContext,用于存储 Feign 相关的配置。
  3. 为每个 Feign Client 接口创建一个代理对象,当调用接口方法时,代理对象会根据注解信息构造 HTTP 请求,并使用 Client 完成实际的请求发送和响应处理。
  4. 使用 DecoderEncoder 处理请求和响应数据。
  5. 使用 LoadBalancer 完成服务的负载均衡。

总的来说,OpenFeign 通过动态代理和 AOP 的方式,将对服务的调用转换成 HTTP 请求,并通过内置的 Client 完成网络请求的发送和接收。

2024-09-03

人大金仓KingbaseES KWR (Kingbase Workspace Reference) 是一款数据库管理工具,用于数据库的设计和管理。KWR提供了一个图形用户界面(GUI),用户可以通过它来访问和管理数据库。

KSH (Kingbase System Hub) 是人大金仓提供的一个数据库服务平台,它可以帮助用户管理和维护数据库实例,同时提供高效的数据库服务。

KSH兼容Oracle意味着它提供了与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类似的功能和命令。这使得熟悉Oracle的数据库管理员能够很快熟悉和转向KingbaseES数据库管理。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KWR使用示例,演示如何连接到KingbaseES数据库:

  1. 打开KWR。
  2. 点击“连接”按钮,选择“数据库”。
  3. 在“新建数据库连接”窗口中,填写数据库连接信息,如主机名、端口、数据库名、用户名和密码。
  4. 点击“测试连接”按钮,检查连接是否成功。
  5. 如果连接成功,点击“确定”按钮以建立连接。

以下是一个SQL查询示例,演示如何在KWR中执行SQL语句:




SELECT * FROM your_table_name;

在KWR中执行SQL语句的步骤:

  1. 在KWR中连接到数据库。
  2. 在SQL编辑器中输入SQL语句。
  3. 执行SQL语句,可以通过点击“执行”按钮或按F8键。
  4. 查看查询结果。

请注意,具体的操作步骤可能会根据KWR的版本和具体的操作环境有所不同。如果需要详细的操作指南,请参考KWR的官方文档。

2024-09-03

由于篇幅限制,这里我将提供安装和配置PostgreSQL的核心步骤,并使用示例代码来说明如何执行这些步骤。




# 1. 安装依赖
sudo yum install -y readline readline-devel zlib zlib-devel \
openssl openssl-devel bzip2 bzip2-devel
 
# 2. 下载PostgreSQL源码
wget https://ftp.postgresql.org/pub/source/v13.4/postgresql-13.4.tar.gz
 
# 3. 解压源码包
tar -zxvf postgresql-13.4.tar.gz
 
# 4. 创建PostgreSQL用户和组
sudo groupadd -r postgres
sudo useradd -r -g postgres -d /var/lib/postgres -s /bin/bash postgres
 
# 5. 设置环境变量
export CFLAGS="-O2 -pipe"
export LDFLAGS="-Wl,-O2"
export PG_CPPFLAGS="-I/usr/include/readline"
 
# 6. 编译安装
cd postgresql-13.4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pgsql --bindir=/usr/bin --datadir=/usr/local/pgsql/data --sysconfdir=/etc/postgresql --libdir=/usr/lib --includedir=/usr/include/postgresql --docdir=/usr/doc/postgresql --enable-nls --with-pgport=5432 --with-perl --with-python --with-tcl --without-ldap --with-openssl --with-pam --with-libxml --with-libxslt --enable-thread-safety --with-wal-blocksize=64 --with-blocksize=32kB
make
sudo make install
 
# 7. 初始化数据库
sudo -i -u postgres initdb -D /usr/local/pgsql/data
 
# 8. 配置系统服务
sudo cp /usr/local/pgsql/bin/pg_ctl /usr/bin
sudo cp /usr/local/pgsql/bin/pg_controldata /usr/bin
sudo chown -R postgres:postgres /usr/local/pgsql/data
sudo chmod -R 700 /usr/local/pgsql/data
 
# 9. 配置环境变量
echo 'export PGDATA="/usr/local/pgsql/data"' >> ~postgres/.bash_profile
echo 'export PATH=$PATH:/usr/local/pgsql/bin' >> ~postgres/.bash_profile
echo 'export MANPATH=$MANPATH:/usr/local/pgsql/man' >> ~postgres/.bash_profile
source ~postgres/.bash_profile
 
# 10. 启动PostgreSQL服务
pg_ctl start -D /usr/local/pgsql/data
 
# 11. 设置PostgreSQL自动启动
cp /usr/local/pgsql/bin/postgresql.conf /etc/postgresql/postgresql.conf
cp /usr/local/pgsql/share/recovery.conf.sample /etc/postgresql/recovery.conf
cp /usr/local/pgsql/share/postgresql.auto.conf.sample /etc/postgresql/postgresql.auto.conf

以上脚本提供了从源代码安装PostgreSQL的基本步骤。在执行这些步骤之前,请确保已经安装了所有必需的依赖项,并且系统是干净的,以防止潜在的依赖性问题。

请注意,这个脚本是一个示例,并且可能需要根据您的具体环境进行调整。例如,您可能需要根据您的操作系统版本调整安装步骤中的某些命令。此外,在生产环境中,您可能需要配置更多的安全选项,例如设置防火墙规则、配置数据库的最大连接数、启用日志记录等。

2024-09-03

Python-oracledb是一个用于连接Oracle数据库的Python库。它是新一代的Oracle数据库驱动,提供了比其他类似库更好的性能和更多的功能。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使用python-oracledb连接到Oracle数据库并执行一个查询:

首先,你需要安装python-oracledb库,可以使用pip进行安装:




pip install oracledb

然后,你可以使用以下Python代码连接到Oracle数据库并执行一个查询:




import oracledb
 
# 设置数据库连接信息
user = "your_username"
password = "your_password"
connect_string = "localhost:1521/orcl"  # orcl是你的数据库服务名
 
# 连接到数据库
connection = oracledb.connect(user, password, connect_string)
 
# 创建游标对象
cursor = connection.cursor()
 
# 执行SQL查询
cursor.execute("SELECT * FROM your_table")
 
# 获取查询结果
rows = cursor.fetchall()
for row in rows:
    print(row)
 
# 关闭游标和连接
cursor.close()
connection.close()

在这个例子中,你需要替换your_username, your_password, localhost:1521/orcl, 和your_table为你的Oracle数据库的实际用户名、密码、服务名和你想要查询的表名。这个代码片段展示了如何建立连接、执行查询、获取结果和关闭连接的基本步骤。

2024-09-03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http.HttpStatu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ControllerAdvic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ExceptionHandl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ponseStatus;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mvc.method.annotation.ResponseEntityExceptionHandler;
 
@ControllerAdvice
public class GlobalExceptionHandler extends ResponseEntityExceptionHandler {
 
    // 处理所有Exception类型的异常
    @ExceptionHandler(Exception.class)
    @ResponseStatus(HttpStatus.INTERNAL_SERVER_ERROR)
    public String handleAllExceptions(Exception ex) {
        // 记录日志,发送警告等
        return "An error occurred: " + ex.getMessage();
    }
 
    // 处理特定的自定义异常
    @ExceptionHandler(MyCustomException.class)
    @ResponseStatus(HttpStatus.BAD_REQUEST)
    public String handleMyCustomException(MyCustomException ex) {
        // 记录日志,发送警告等
        return "Error: " + ex.getMessage();
    }
 
    // 处理其他未捕获的异常
    @Override
    protected ResponseEntity<Object> handleExceptionInternal(Exception ex, Object body, 
                                                             HttpHeaders headers, 
                                                             HttpStatus status, 
                                                             WebRequest request) {
        // 记录日志,发送警告等
        return new ResponseEntity<>("Unknown error", HttpStatus.INTERNAL_SERVER_ERROR);
    }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在Spring Boot应用中创建一个全局异常处理器,用于处理各种异常情况。通过@ControllerAdvice注解,我们可以定义全局异常处理方法,并使用@ExceptionHandler注解来指定需要处理的异常类型。通过@ResponseStatus注解,我们可以指定返回的HTTP状态码。这种异常处理方法使得我们可以更优雅地处理异常,而不是让异常堆栈信息直接暴露给客户端。

2024-09-03



# 下载Oracle Instant Client的Linux x64 ZIP包
# 下载地址: http://www.oracle.com/technetwork/topics/linuxx86-64soft-092277.html
 
# 解压缩下载的ZIP包
unzip oracle-instantclient*.zip
 
# 设置环境变量
echo -e "export LD_LIBRARY_PATH=/path/to/instantclient_19_3:\$LD_LIBRARY_PATH\nexport PATH=/path/to/instantclient_19_3:$PATH" > ~/.bashrc
source ~/.bashrc
 
# 示例代码: 使用Instant Client连接数据库
# 确保已安装Oracle Instant Client Basic包
# 示例代码需要Oracle SQL*Plus工具,可能需要单独安装
 
# 创建tnsnames.ora文件,配置连接信息
mkdir -p ~/.oracle
cat <<EOF > ~/.oracle/tnsnames.ora
MYDB =
  (DESCRIPTION =
    (ADDRESS = (PROTOCOL = TCP)(HOST = your_db_host)(PORT = 1521))
    (CONNECT_DATA =
      (SERVER = DEDICATED)
      (SERVICE_NAME = your_service_name)
    )
  )
EOF
 
# 使用sqlplus连接数据库
sqlplus username/password@MYDB

这个例子展示了如何在Linux环境下安装和配置Oracle Instant Client,并使用SQL*Plus连接数据库。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代码是假设用户已经下载了Instant Client的ZIP包,并且替换了相应的占位符(如/path/to/instantclient_19_3username/password@MYDB)以适应实际环境。

2024-09-03

在Oracle数据库中,ARCH 目录是存储归档日志文件的地方。归档日志文件是为了保持数据库的恢复性而生成的,一旦日志文件被使用完毕,它们可以被清理掉。以下是一些用于清理Oracle Arch目录中的日志文件的方法。

方法一:手动删除

你可以直接登录到服务器,然后使用操作系统的命令删除这些文件。这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手动执行,并且如果你不知道文件的确切名称,可能会删除重要的文件。




rm /path_to_oracle_arch_directory/*

方法二:使用Oracle命令删除

Oracle提供了一些命令来删除归档日志文件,这些命令需要在SQL*Plus或者Oracle SQL Developer中执行。

  1. 删除所有归档日志文件



conn / as sysdba
exec sys.dbms_backup_restore.deleteArchivelogAll;
  1. 删除特定时间之前的归档日志文件



conn / as sysdba
exec sys.dbms_backup_restore.deleteArchivelog('time_parameter', 'time_value');

其中,'time\_parameter' 可以是'SCN','TIME','SEQUENCE','THREAD'或'TIME\_OLDEST','time\_value' 是特定的时间或数字。

  1. 删除特定序列号之前的归档日志文件



conn / as sysdba
exec sys.dbms_backup_restore.deleteArchivelog('sequence', 'sequence_value');

请注意,这些命令只能删除归档日志,不能删除当前正在使用的归档日志。如果需要删除当前归档日志,需要将数据库的归档模式关闭,然后手动删除归档日志文件,再将数据库的归档模式打开。

方法三:使用Oracle RMAN工具删除

RMAN(Recovery Manager)是Oracle提供的一个备份和恢复工具,它提供了更多的选项来删除归档日志文件。




rman target /
delete archivelog all;

以上命令会删除所有归档日志文件。你也可以指定删除特定时间或特定序列号的归档日志文件。

请注意,在执行这些操作之前,请确保你已经备份了所有重要的数据,并且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因为删除归档日志文件是一个不可逆的操作。

2024-09-03

Redisson的读写锁提供了分离读写操作的并发能力,其中,读锁和写锁是分开的。读锁可以同时被多个线程获取,而写锁则只能被一个线程持有。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使用Redisson读写锁的示例代码:




import org.redisson.Redisson;
import org.redisson.api.RReadWriteLock;
import org.redisson.api.RedissonClient;
import org.redisson.config.Config;
 
public class RedissonReadWriteLock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配置RedissonClient
        Config config = new Config();
        config.useSingleServer().setAddress("redis://127.0.0.1:6379");
        RedissonClient redisson = Redisson.create(config);
 
        // 获取读写锁对象
        RReadWriteLock rwLock = redisson.getReadWriteLock("myRWLock");
 
        // 获取读锁
        rwLock.readLock().lock();
        try {
            // 业务逻辑
        } finally {
            // 释放读锁
            rwLock.readLock().unlock();
        }
 
        // 获取写锁
        rwLock.writeLock().lock();
        try {
            // 业务逻辑
        } finally {
            // 释放写锁
            rwLock.writeLock().unlock();
        }
 
        // 关闭RedissonClient
        redisson.shutdown();
    }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首先配置了RedissonClient,然后通过RedissonClient获取了一个RReadWriteLock实例。接着,我们使用readLock()获取读锁,使用writeLock()获取写锁。获取锁后执行相关的业务逻辑,最后不管业务逻辑执行是否成功,都要确保释放锁资源。这里的锁资源释放是通过调用unlock()方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