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Spring Boot使用内嵌的Tomcat作为服务器来运行web应用程序。Spring Boot在启动时自动配置Tomcat,并且通常不需要手动干预。

如果你想要查看Spring Boot如何启动内嵌的Tomcat,你可以查看Spring Boot的源代码,特别是与Tomcat相关的自动配置类。

以下是Spring Boot启动内嵌Tomcat的简化过程:

  1. Spring Boot启动时,会加载TomcatServletWebServerFactoryCustomizer这个自动配置类。
  2. 这个类配置了内嵌Tomcat的基本设置,比如端口和应用上下文。
  3. Spring Boot启动内嵌Tomcat服务器,并将应用部署到Tomcat。
  4. 一旦Tomcat服务器启动完成,Spring Boot就准备好接受HTTP请求。

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Spring Boot的自动配置特性完成的,大多数时候你不需要手动干预。

如果你想要查看具体的源代码实现,可以查看TomcatServletWebServerFactory类和相关的自动配置类,如EmbeddedTomcatTomcatReactiveWebServerFactory等。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Spring Boot启动内嵌Tomcat的代码示例: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TomcatExample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TomcatExampleApplication.class, args);
    }
}

在这个例子中,@SpringBootApplication注解启用了Spring Boot的自动配置功能,其中就包括了内嵌Tomcat的配置。你只需要运行这个main方法,内嵌的Tomcat就会启动,并且Spring Boot应用程序开始接受请求。

2024-09-04



-- 创建一个简单的表
CREATE TABLE employees (
  id NUMBER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50),
  salary NUMBER,
  department_id NUMBER
);
 
-- 插入数据
INSERT INTO employees (id, name, salary, department_id) VALUES (1, 'Alice', 50000, 10);
INSERT INTO employees (id, name, salary, department_id) VALUES (2, 'Bob', 60000, 20);
 
-- 查询所有员工的姓名和薪水,并按薪水降序排序
SELECT name, salary FROM employees ORDER BY salary DESC;
 
-- 计算每个部门的平均薪水
SELECT department_id, AVG(salary) FROM employees GROUP BY department_id;
 
-- 查询工资高于20000的员工姓名和工资
SELECT name, salary FROM employees WHERE salary > 20000;
 
-- 更新部门ID为10的员工的薪水增加10%
UPDATE employees SET salary = salary * 1.1 WHERE department_id = 10;
 
-- 删除部门ID为20的所有员工
DELETE FROM employees WHERE department_id = 20;
 
-- 创建一个视图,展示员工姓名和他们所在部门的平均薪水
CREATE VIEW department_avg_salary AS
SELECT e.name, AVG(e.salary) OVER (PARTITION BY e.department_id) AS avg_salary
FROM employees e;
 
-- 查询视图,获取所有员工的姓名和他们所在部门的平均薪水
SELECT name, avg_salary FROM department_avg_salary;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在Oracle数据库中创建表、插入数据、执行查询、使用聚合函数、分组和排序、更新和删除数据,以及创建和查询视图。这些操作是数据库开发中常用的技能,对于数据库开发者来说非常有价值。

2024-09-04



import tkinter as tk
import sqlite3
 
# 连接数据库(如果不存在则创建)
conn = sqlite3.connect('userinfo.db')
cur = conn.cursor()
 
# 创建用户表
cur.execute('''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user_table(
               username TEXT PRIMARY KEY NOT NULL,
               password TEXT NOT NULL);''')
conn.commit()
 
def register():
    reg_username = username_reg.get()
    reg_password = password_reg.get()
    cur.execute("INSERT INTO user_table(username, password) VALUES (?, ?)", (reg_username, reg_password))
    conn.commit()
    conn.close()
    print("Registration successful!")
 
def login():
    log_username = username_log.get()
    log_password = password_log.get()
    cur.execute("SELECT * FROM user_table WHERE username=? AND password=?", (log_username, log_password))
    if cur.fetchone() is not None:
        print("Login successful!")
    else:
        print("Login failed! Username and/or password incorrect.")
 
# 创建主窗口
root = tk.Tk()
root.title("Login/Register System")
 
# 创建登录窗口
login_frame = tk.Frame(root)
login_frame.pack(side=tk.TOP)
 
tk.Label(login_frame, text="Username:").pack(side=tk.LEFT)
username_log = tk.Entry(login_frame)
username_log.pack(side=tk.LEFT)
 
tk.Label(login_frame, text="Password:").pack(side=tk.LEFT)
password_log = tk.Entry(login_frame, show='*')
password_log.pack(side=tk.LEFT)
 
login_button = tk.Button(login_frame, text="Login", command=login)
login_button.pack(side=tk.LEFT)
 
# 创建注册窗口
register_frame = tk.Frame(root)
register_frame.pack(side=tk.TOP)
 
tk.Label(register_frame, text="Username:").pack(side=tk.LEFT)
username_reg = tk.Entry(register_frame)
username_reg.pack(side=tk.LEFT)
 
tk.Label(register_frame, text="Password:").pack(side=tk.LEFT)
password_reg = tk.Entry(register_frame, show='*')
password_reg.pack(side=tk.LEFT)
 
register_button = tk.Button(register_frame, text="Register", command=register)
register_button.pack(side=tk.LEFT)
 
root.mainloop()

这段代码使用了tkinter库来创建GUI界面,并结合sqlite3来管理用户数据。用户可以通过注册窗口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来注册账号,输入的信息会被保存到名为userinfo.db的SQLite数据库中。登录窗口允许用户使用他们的用户名和密码来尝试登录。如果用户名和密码正确,会打印出登录成功的消息,否则会打印登录失败的消息。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数据库来管理用户认证信息,并在GUI中处理用户的登录和注册请求。

2024-09-04

解释:

这个错误通常发生在尝试将一个字符串(可能是JSON格式的)插入到一个期望JSON类型的PostgreSQL列时。PostgreSQL期望该列中存储的是JSON类型的数据,但是提供的数据是字符变量类型(character varying)。

解决方法:

确保在插入或更新JSON列时使用正确的数据类型。如果你有一个字符串,并且该字符串是有效的JSON格式,你可以使用PostgreSQL提供的::json类型转换操作符将字符串显式转换为JSON类型。例如:




-- 假设表名为your_table,JSON列名为your_json_column,字符串列名为your_string_column
UPDATE your_table
SET your_json_column = your_string_column::json
WHERE your_condition;

或者在插入时直接使用转换:




INSERT INTO your_table (your_json_column)
VALUES ('{"key": "value"}'::json);

如果字符串不是有效的JSON,那么你需要修正这个问题,确保提供的字符串是正确的JSON格式,然后再进行转换。如果转换失败,PostgreSQL会抛出一个错误。

2024-09-04

在Oracle中管理控制文件主要涉及以下操作:

  1. 创建新的控制文件。
  2. 添加新的控制文件以实现冗余。
  3. 移动控制文件到新的位置。
  4. 替换损坏的控制文件。

以下是创建新控制文件的示例SQL语句:




-- 创建新的控制文件
CREATE CONTROLFILE REUSE DATABASE "mydb" NORESETLOGS ARCHIVELOG
    MAXLOGFILES 16
    MAXLOGMEMBERS 3
    MAXDATAFILES 100
    MAXINSTANCES 8
    MAXLOGHISTORY 292
LOGFILE
    GROUP 1 ('/u01/app/oracle/oradata/mydb/redo01.log') SIZE 50M,
    GROUP 2 ('/u01/app/oracle/oradata/mydb/redo02.log') SIZE 50M
    DATAFILE
    '/u01/app/oracle/oradata/mydb/system01.dbf',
    '/u01/app/oracle/oradata/mydb/sysaux01.dbf',
    '/u01/app/oracle/oradata/mydb/users01.dbf'
CHARACTER SET AL32UTF8
;

要添加新的控制文件以实现冗余,可以使用以下语句:




-- 添加新的控制文件以实现冗余
ALTER DATABASE ADD CONTROLFILE SET '/u01/app/oracle/oradata/mydb/control02.ctl' REUSE;

移动控制文件到新的位置,可以使用以下语句:




-- 移动控制文件到新的位置
SHUTDOWN IMMEDIATE;
STARTUP MOUNT;
ALTER DATABASE RENAME FILE '/old/path/control.ctl' TO '/new/path/control.ctl';
OPEN;

要替换损坏的控制文件,可以使用以上移动的命令,并在移动后执行以下操作:




-- 替换损坏的控制文件
ALTER DATABASE RECOVER CONTROLFILE;

请注意,在执行任何操作之前,确保您有完整的数据库备份,并且在执行任何影响数据库文件的操作后,检查数据库的状态确保操作成功完成。

2024-09-04

解释:

在Spring框架中,使用@Autowired注解自动填充属性时,如果属性是定义在抽象类中,并且该抽象类被具体子类继承,在尝试使用子类进行自动装配时可能会遇到问题,导致属性值为null。这通常是因为Spring容器在实例化子类时不会主动去查找并填充定义在父类抽象类中的@Autowired属性。

解决方法:

  1. 使用@Autowired注解的required属性设置为false,并提供一个默认的无参构造器。
  2. 使用@PostConstruct注解的方法来在属性填充之后进行初始化。
  3. 使用@Resource@Inject注解来显式指定要装配的bean。
  4. 使用@Component注解标注抽象类,并确保子类也是一个标准的Spring组件(使用@Component@Service@Repository@Controller注解)。
  5. 使用ApplicationContext手动获取需要的bean。

示例代码:




@Component
public class ConcreteClass extends AbstractClass {
    // 确保有默认的无参构造器
 
    @Autowired
    public void setDependency(Dependency dependency) {
        super.setDependency(dependency);
    }
 
    @PostConstruct
    public void init() {
        // 在这里可以确保依赖已经被注入
    }
}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lass {
    private Dependency dependency;
 
    // 确保有默认的无参构造器
 
    // 设置依赖的方法,子类通过@Autowired调用此方法进行注入
    public void setDependency(Dependency dependency) {
        this.dependency = dependency;
    }
 
    // 抽象类中可以有抽象方法,子类需要实现它们
}

在这个例子中,子类通过@Autowired标注的方法来注入依赖,这样父类中的dependency属性就能够被正确地注入。

2024-09-04

在Docker中停止运行Java项目(如Tomcat服务器)的过程通常涉及到停止Docker容器。以下是实现此操作的命令和简要说明。

  1. 查找运行中的Docker容器:



docker ps
  1. 停止Docker容器:



docker stop <container_id_or_name>

这里的<container_id_or_name>是你要停止的容器的ID或名称。

例如,如果你的容器名称是my_java_app,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停止它:




docker stop my_java_app
  1. 如果你想要移除已停止的容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docker rm <container_id>

注意:如果你想要在Docker容器停止时自动移除容器,你可以在运行容器时使用--rm选项。

Tomcat是一个Java Web应用服务器,而Docker化Tomcat通常涉及创建一个包含Tomcat的Docker镜像,并运行这个镜像来启动Tomcat容器。当你需要停止Tomcat容器时,可以按照上面的步骤进行操作。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展示如何使用Docker命令来停止一个名为my_tomcat_container的Tomcat容器:




docker stop my_tomcat_container
docker rm my_tomcat_container

这些命令首先停止名为my_tomcat_container的容器,然后移除它。如果你不想立即移除容器,你可以省略docker rm命令。

2024-09-04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用户注册和登录程序的示例代码。请注意,在实际应用中,密码应该加密存储,并在验证时进行安全的比对。




# 用户信息字典
users = {}
 
# 注册函数
def register():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
    if username in users:
        print("用户名已存在,请重新输入。")
    else:
        users[username] = password
        print("注册成功!")
 
# 登录函数
def login():
    username = input("请输入用户名: ")
    password = input("请输入密码: ")
    if username in users and users[username] == password:
        print("登录成功!")
    else:
        print("用户名或密码错误。")
 
# 主菜单
def main_menu():
    print("注册登录程序")
    print("1. 注册")
    print("2. 登录")
    print("3. 退出")
    choice = input("请选择操作: ")
    if choice == '1':
        register()
        main_menu()
    elif choice == '2':
        login()
        main_menu()
    elif choice == '3':
        print("退出程序。")
    else:
        print("无效选项,请重新输入。")
        main_menu()
 
# 程序入口
main_menu()

这段代码提供了一个简单的用户注册和登录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行注册,而登录时也需要输入相同的用户名和密码。在实际应用中,应该采取更安全的方式来处理用户信息,例如使用哈希和盐来存储密码,以及验证用户的登录请求。

2024-09-04

在Linux环境下安装Tomcat服务器的步骤通常如下:

  1. 确保你的Linux系统已经安装了Java Development Kit (JDK),因为Tomcat是一个基于Java的应用服务器。
  2. 下载Tomcat压缩包。你可以从Apache Tomcat的官方网站(https://tomcat.apache.org/)下载最新版本的Tomcat。
  3. 使用命令行工具,通常是SSH,登录到你的Linux服务器。
  4. 解压Tomcat压缩包。你可以使用tar命令来解压缩。
  5. 启动Tomcat服务器。你可以通过运行Tomcat的bin目录下的startup.sh脚本来启动服务器。
  6. 检查Tomcat是否启动成功。你可以通过访问http://<your_server_ip>:8080来检查,如果你看到Tomcat的欢迎页面,说明Tomcat服务器已经成功运行。

下面是一个精简的命令序列,展示如何在Linux上安装和启动Tomcat:




# 安装JDK(如果尚未安装)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default-jdk
 
# 下载Tomcat(以Tomcat 9为例)
wget https://dlcdn.apache.org/tomcat/tomcat-9/v9.0.65/bin/apache-tomcat-9.0.65.tar.gz
 
# 解压Tomcat
tar -xvzf apache-tomcat-9.0.65.tar.gz
 
# 移动Tomcat到合适的位置(例如 /opt)
sudo mv apache-tomcat-9.0.65 /opt/tomcat
 
# 启动Tomcat
cd /opt/tomcat/bin
sudo ./startup.sh
 
# 检查Tomcat是否启动
curl http://localhost:8080

请确保替换上述命令中的Tomcat版本号为最新版本,并根据你的Linux发行版适当调整包管理器的命令(如apt-get)。

对于中年危机,作为一名程序员,你可以通过持续学习和更新你的技能来应对。这包括但不限于学习新的编程语言、框架和工具,保持你的软件开发技能,提升系统管理和网络安全知识,以及积极参与开源项目。如果你觉得自学有困难,参加在线课程或培训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4-09-04

在Redis中实现分布式锁通常使用SETNX命令(或在Redis 2.6.12以上版本中使用SET key value EX max-lock-time NX命令,这样可以一次性设置并加锁,避免了两条命令之间客户端被阻塞的问题)。以下是一个使用SET命令实现分布式锁的Python示例,使用redis-py库: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import uuid
 
def acquire_lock(conn, lock_name, acquire_timeout=10, lock_timeout=10):
    identifier = str(uuid.uuid4())  # 生成一个唯一的ID
    end = time.time() + acquire_timeout
 
    while time.time() < end:
        if conn.set(lock_name, identifier, ex=lock_timeout, nx=True):
            return identifier  # 加锁成功
        time.sleep(0.001)
 
    return False  # 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获得锁
 
def release_lock(conn, lock_name, identifier):
    pipe = conn.pipeline(True)
    while True:
        try:
            pipe.watch(lock_name)
            if pipe.get(lock_name) == identifier:
                pipe.multi()
                pipe.delete(lock_name)
                pipe.execute()
                return True
            pipe.unwatch()
            break
        except redis.exceptions.WatchError:
            pass
    return False  # 释放锁失败,可能由于标识符不匹配
 
# 使用示例
client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lock_name = "my_lock"
lock_identifier = acquire_lock(client, lock_name)
if lock_identifier:
    try:
        # 在这个区块内执行需要互斥的操作
        print("Lock acquired")
    finally:
        if not release_lock(client, lock_name, lock_identifier):
            print("Failed to release lock")
else:
    print("Failed to acquire lock")

这段代码定义了两个函数:acquire_lock用于获取锁,release_lock用于释放锁。acquire_lock函数尝试使用SET命令加锁,如果加锁成功,它会返回一个唯一标识符,表示加了锁;如果在指定时间内未能获得锁,它会返回Falserelease_lock函数尝试释放锁,它会检查锁是否由指定的标识符所拥有,如果是,它会释放锁。

请注意,这个实现没有考虑网络分区的情况,在网络分区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客户端在锁定时间到期之前无法与Redis服务器通信,其他客户端可能错误地获取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检查和增加锁的超时时间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使用更复杂的算法来处理网络分区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