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在嵌入式ARM系统上移植sqlite3,你需要确保你的系统具备基本的编译环境和文件系统支持。以下是一个基本的步骤和示例代码:

  1. 下载sqlite源码:

    访问https://www.sqlite.org/download.html下载最新的sqlite源码包。

  2. 解压源码包并进入目录:

    
    
    
    tar xvzf sqlite-autoconf-*.tar.gz
    cd sqlite-autoconf-*
  3. 配置sqlite以适应你的目标系统:

    
    
    
    ./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usr/local
  4. 编译并安装sqlite:

    
    
    
    make
    make install
  5. 将sqlite安装到你的嵌入式ARM系统中,可以使用scp或其他方式将安装的文件复制到系统的合适位置。
  6. 在你的应用程序中包含sqlite头文件,并链接sqlite库。

    示例代码:

    
    
    
    #include <sqlite3.h>
     
    int main() {
        sqlite3 *db;
        int rc = sqlite3_open("test.db", &db);
        if (rc != SQLITE_OK) {
            // 处理打开数据库失败的情况
        }
     
        // 执行其他数据库操作...
     
        sqlite3_close(db);
        return 0;
    }
  7. 编译你的应用程序,并确保指明正确的交叉编译器和库文件路径。
  8. 将编译完成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你的ARM设备上,并运行以验证sqlite是否正常工作。

请根据你的具体开发环境(如编译器、工具链、文件系统等)调整上述步骤。

2024-09-04



# 使用Oracle Linux 7作为基础镜像
FROM oraclelinux:7-slim
 
# 安装Oracle数据库软件必须的包
RUN yum -y install oracle-database-preinstall-19c
 
# 设置环境变量以启动Oracle数据库
ENV ORACLE_HOME=/opt/oracle/oracle/product/19c/dbhome_1 \
    ORACLE_SID=ORCL
 
# 配置Oracle数据库在启动时自动执行一些操作
COPY docker-entrypoint.sh /docker-entrypoint.sh
RUN chmod +x /docker-entrypoint.sh
 
# 设置容器启动时执行的命令
ENTRYPOINT ["/docker-entrypoint.sh"]
 
# 对外暴露Oracle数据库的默认端口1521
EXPOSE 1521

这个Dockerfile演示了如何构建一个Docker镜像,用于运行Oracle数据库。它基于Oracle Linux 7镜像,安装了Oracle数据库软件的预安装包,设置了必要的环境变量,并提供了一个启动脚本来初始化数据库。最后,它暴露了Oracle数据库的默认端口。这个示例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简明的指导,如何使用Docker部署Oracle数据库。

2024-09-04

在Spring Boot中配置Tomcat的访问日志,你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

  1. 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配置文件中,设置日志的文件名和格式。

如果你使用application.properties,添加如下配置:




logging.file.name=access.log
logging.pattern.console=
logging.pattern.level=%5p
logging.pattern.date=yyyy-MM-dd HH:mm:ss
logging.pattern.logger=%c
logging.pattern.message=%m%n

如果你使用application.yml,添加如下配置:




logging:
  file:
    name: access.log
  pattern:
    console: ""
    level: "%5p"
    date: "yyyy-MM-dd HH:mm:ss"
    logger: "%c"
    message: "%m%n"
  1. 如果你想要更详细的访问日志,可以通过实现EmbeddedServletContainerCustomizer接口来自定义Tomcat的配置。

下面是一个配置示例: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context.embedded.ConfigurableEmbeddedServletContain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context.embedded.EmbeddedServletContainerCustomiz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TomcatAccessLogCustomizer implements EmbeddedServletContainerCustomiz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customize(ConfigurableEmbeddedServletContainer container) {
        if (container instanceof TomcatEmbeddedServletContainerFactory) {
            TomcatEmbeddedServletContainerFactory factory = (TomcatEmbeddedServletContainerFactory) container;
            factory.addContextValves(getAccessLogValve());
        }
    }
 
    private AccessLogValve getAccessLogValve() {
        AccessLogValve logValve = new AccessLogValve();
        logValve.setDirectory("logs");
        logValve.setEnabled(true);
        logValve.setPattern("common");
        logValve.setPrefix("access_log.");
        logValve.setSuffix(".txt");
        return logValve;
    }
}

在上面的代码中,我们定义了一个TomcatAccessLogCustomizer类,实现了EmbeddedServletContainerCustomizer接口。在customize方法中,我们检查容器是否是Tomcat,如果是,我们通过addContextValves方法添加了一个AccessLogValve,用于记录访问日志。

请注意,AccessLogValve的配置参数(如日志文件的目录和文件名模式)根据你的具体需求可能需要调整。

以上代码需要在Spring Boot项目中使用Tomcat作为嵌入式容器时才会生效。如果你使用的是不同的嵌入式容器(如Jetty或Undertow),你需要相应地调整配置代码。

2024-09-04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StringRedisTemplat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redis.core.script.DefaultRedisScrip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Service;
import java.util.Collections;
 
@Service
public class RedisService {
 
    private final StringRedisTemplate stringRedisTemplate;
    private final DefaultRedisScript<Long> lockScript;
    private final DefaultRedisScript<Long> unlockScript;
 
    public RedisService(StringRedisTemplate stringRedisTemplate) {
        this.stringRedisTemplate = stringRedisTemplate;
 
        // 定义Lua脚本用于加锁
        String lockScriptSource = "if redis.call('exists', KEYS[1]) == 0 then redis.call('hset', KEYS[1], ARGV[1], 1); redis.call('pexpire', KEYS[1], ARGV[2]); return 1; else return 0; end";
        lockScript = new DefaultRedisScript<>();
        lockScript.setScriptText(lockScriptSource);
        lockScript.setResultType(Long.class);
 
        // 定义Lua脚本用于解锁
        String unlockScriptSource = "if redis.call('hexists', KEYS[1], ARGV[1]) == 1 then redis.call('hdel', KEYS[1], ARGV[1]); return 1; else return 0; end";
        unlockScript = new DefaultRedisScript<>();
        unlockScript.setScriptText(unlockScriptSource);
        unlockScript.setResultType(Long.class);
    }
 
    public boolean lock(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int expireTime) {
        Long result = stringRedisTemplate.execute(lock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lock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requestId),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String.valueOf(expireTime)));
        return result != null && result.intValue() == 1;
    }
 
    public boolean unlock(String lockKey, String requestId) {
        Long result = stringRedisTemplate.execute(unlockScript,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lockKey),
                Collections.singletonList(requestId));
        return result != null && result.intValue() == 1;
    }
}

这段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Spring Data Redis的StringRedisTemplateDefaultRedisScript来实现分布式锁。通过Lua脚本来保证在解锁时的原子性,避免了由于网络分区或其他问题导致的解锁失败问题。这是一个简化的示例,但在实际应用中,你可能需要添加更多的错误处理和重试逻辑。

2024-09-04

安装Python、MongoDB和Redis的基本步骤如下:

  1. Python安装:

    • Windows: 访问Python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运行安装程序。
    • macOS: 使用Homebrew,在终端运行 brew install python3
    • Linux: 使用包管理器,如Ubuntu中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python3
  2. MongoDB安装:

    • Windows: 访问MongoDB官方网站下载安装包,运行安装程序。
    • macOS: 使用Homebrew,在终端运行 brew install mongodb
    • Linux: 使用包管理器,如Ubuntu中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mongodb
  3. Redis安装:

    • Windows: 下载Redis官方提供的Windows版本,解压后运行 redis-server.exe
    • macOS: 使用Homebrew,在终端运行 brew install redis
    • Linux: 使用包管理器,如Ubuntu中使用 sudo apt-get install redis-server

以下是在Linux系统中使用apt-get安装MongoDB和Redis的示例代码:




# 更新包管理器的包列表
sudo apt-get update
 
# 安装MongoDB
sudo apt-get install -y mongodb
 
# 启动MongoDB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mongodb
 
# 使MongoDB服务开机自启
sudo systemctl enable mongodb
 
# 安装Redis
sudo apt-get install -y redis-server
 
# 启动Redis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redis-server
 
# 使Redis服务开机自启
sudo systemctl enable redis-server

请根据您的操作系统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安装方式。对于生产环境,您可能需要考虑更复杂的配置和安全设置。

2024-09-04

在Spring Cloud项目中使用Seata进行分布式事务管理,首先需要引入Seata相关依赖,并进行配置。

  1. 添加Seata依赖到pom.xml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seata</artifactId>
</dependency>
  1. application.ymlapplication.properties中配置Seata:



spring:
  cloud:
    alibaba:
      seata:
        tx-service-group: my_tx_group
        service:
          vgroup-mapping:
            my_tx_group: default
          grouplist:
            default: localhost:8091
  1. 在业务代码中使用@GlobalTransactional注解开启全局事务:



import io.seata.spring.annotation.GlobalTransactional;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questMapping;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RestControll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ransaction.annotation.Transactional;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Business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BusinessService1 service1;
 
    @Autowired
    private BusinessService2 service2;
 
    @GlobalTransactional
    @RequestMapping(value = "/doBusiness")
    public void doBusiness() {
        service1.doBusiness1();
        service2.doBusiness2();
    }
}
 
@Service
public class BusinessService1 {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doBusiness1() {
        // 业务逻辑处理
    }
}
 
@Service
public class BusinessService2 {
    @Transactional
    public void doBusiness2() {
        // 业务逻辑处理
    }
}

在上述代码中,@GlobalTransactional注解被用于标注一个方法为全局事务的开始。在这个方法内调用的其他标有@Transactional注解的方法将作为同一个全局事务的一部分参与分布式事务管理。如果任何一个业务服务的方法执行失败,整个全局事务都会被回滚。

2024-09-04

将已有的SpringBoot后端项目升级为芋道框架(yudao-cloud)的步骤大致如下:

  1. 分析项目结构:了解现有项目的模块划分、依赖管理和配置方式。
  2. 对比芋道框架的结构:参照芋道框架的项目结构和模块划分,调整现有项目的结构。
  3. 迁移和重构代码:将现有项目的核心代码(如服务层、数据访问层、实体类等)迁移到新的结构中,并进行必要的重构以适应新的框架。
  4. 更新配置文件:根据芋道框架的要求,更新application.yml或application.properties等配置文件。
  5. 解决依赖冲突:处理可能出现的依赖版本冲突问题,确保所有依赖都兼容并且是最新的。
  6. 测试和调试:对已迁移和重构的代码进行全面测试,修复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确保所有的功能都能正常工作。
  7. 整合第三方模块:如果使用了第三方模块,需要按照芋道框架的要求进行整合和配置。
  8. 更新文档和注释:确保所有代码更改都有适当的文档和注释。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步骤:




# 1. 克隆芋道框架的代码到本地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yudao-framework/yudao-cloud.git

# 2. 将现有项目的核心代码复制到对应的模块中
# 例如:
cp -r src/main/java/com/example/* yudao-cloud/yudao-module/src/main/java/com/yudao/module/

# 3. 修改依赖管理文件,确保版本兼容
# 例如,更新pom.xml或build.gradle文件

# 4. 根据需要更新配置文件
# 例如:
cp application.yml yudao-cloud/yudao-module/src/main/resources/

# 5. 测试和调试升级后的项目
# 例如:
cd yudao-cloud && ./mvnw clean install && cd -

# 6. 如果需要,整合第三方模块

# 7. 更新文档和注释

注意:实际升级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并参考芋道框架的官方文档和升级指南。

2024-09-04

在保持MySQL和Redis数据一致性的场景中,可以使用以下方法:

  1. 更新MySQL后更新Redis:

    在更新数据库之后,同步更新Redis。如果更新Redis失败,可以考虑使用事务回滚。

  2. 使用MySQL的binlog:

    配置MySQL开启binlog,监听binlog的变更来同步更新Redis。

  3. 使用数据库事务:

    保证MySQL操作和Redis操作在同一个数据库事务内部执行。

以下是使用MySQL事务同步数据到Redis的伪代码示例:




-- 开启MySQL事务
START TRANSACTION;
 
-- 更新MySQL数据
UPDATE your_table SET column = value WHERE condition;
 
-- 更新Redis数据
HSET your_redis_key field value;
 
-- 如果Redis更新失败,回滚MySQL事务
-- 注意:这里的Redis更新失败需要捕获异常或者通过某种方式检测到
ROLLBACK;
 
-- 提交事务
COMMIT;

确保在更新Redis时使用的是原子操作,以保证数据一致性。如果Redis服务器不可用,考虑使用重试逻辑或者将需要同步的数据存储在本地队列中,然后在Redis恢复服务后再进行同步。

2024-09-04

在PostgreSQL中,修改数据存储路径通常涉及到修改数据目录的配置。PostgreSQL的数据目录通常在postgresql.conf文件中的data_directory参数指定。如果你想要改变数据目录的位置,你需要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停止PostgreSQL服务。
  2. 将现有的数据目录复制到新的位置。
  3. 更新postgresql.conf文件中的data_directory参数,使其指向新的数据目录位置。
  4. 重新启动PostgreSQL服务。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步骤:




# 停止PostgreSQL服务
sudo service postgresql stop
 
# 假设旧的数据目录是 /var/lib/postgresql/12/main,新的目录是 /new/data/directory
sudo rsync -av /var/lib/postgresql/12/main /new/data/directory
 
# 编辑配置文件
sudo nano /etc/postgresql/12/main/postgresql.conf
 
# 修改data_directory参数,例如:
data_directory = '/new/data/directory'
 
# 重新启动PostgreSQL服务
sudo service postgresql start

请注意,实际步骤可能会根据你的操作系统和PostgreSQL的版本有所不同。在执行这些步骤之前,请确保你有适当的备份,并且在执行任何操作之前理解了可能的风险。

2024-09-04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的、支持网络通信的、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在Linux环境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启动、使用和停止Redis服务:

  1. 启动Redis

Redis的启动方式有很多种,下面列出了几种常见的方式:

  • 直接启动

你可以直接在Redis的源码目录下使用make install命令安装Redis,安装完成后,你可以在安装目录下使用redis-server命令来启动Redis服务器。




$ redis-server
  • 使用配置文件启动

你也可以通过指定配置文件的方式来启动Redis,例如你有一个配置文件叫做redis.conf,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启动Redis:




$ redis-server /path/to/your/redis.conf
  • 使用Redis初始化脚本启动

如果你是通过包管理器(如apt-get或yum)安装的Redis,那么你可以使用初始化脚本来启动Redis。例如,在基于systemd的系统上,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启动Redis:




$ sudo systemctl start redis
  1. 使用Redis

启动Redis服务器后,你可以使用redis-cli命令来连接到Redis服务器,并执行Redis命令。例如:




$ redis-cli
127.0.0.1:6379> SET key "Hello, World!"
OK
127.0.0.1:6379> GET key
"Hello, World!"
  1. 停止Redis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停止Redis服务:

  • 直接停止

如果你是通过前面提到的方式直接启动Redis的,那么你可以直接使用Ctrl + C来停止Redis服务器。

  • 使用Redis客户端

你也可以通过Redis客户端发送SHUTDOWN命令来停止Redis服务器:




$ redis-cli SHUTDOWN
  • 使用Redis初始化脚本停止

如果你是通过systemd初始化脚本启动Redis的,那么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来停止Redis:




$ sudo systemctl stop redis

注意:以上的命令和方法可能会根据你的Linux发行版和Redis的安装方式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