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6

要使用jar命令启动Java程序并指定配置文件路径,你可以使用java -jar命令,并通过-D参数设置系统属性指向配置文件。例如,如果你的JAR文件名为app.jar,配置文件为config.properties,并且该文件位于当前目录下,你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java -Dconfig.file=config.properties -jar app.jar

在Java程序内部,你可以使用系统属性来访问配置文件路径,例如:




String configFile = System.getProperty("config.file");
// 接下来,你可以使用configFile的路径来加载配置文件

确保你的JAR文件的MANIFEST.MF文件中的Main-Class属性正确指定了包含main方法的类,例如:




Main-Class: com.example.MainClass

这样,当你运行java -jar app.jar时,com.example.MainClassmain方法将被执行。

2024-08-26



public class VolatileExample {
    // 使用 volatile 关键字确保可见性和禁止重排序优化
    private volatile long counter = 0;
 
    // 对共享变量进行原子增加操作
    public void increment() {
        counter++;
    }
 
    // 获取当前计数器的值
    public long getCounter() {
        return count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VolatileExample example = new VolatileExample();
 
        // 启动多个线程进行增加操作
        for (int i = 0; i < 10; i++)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for (int j = 0; j < 1000; j++) {
                        example.increment();
                    }
                }
            }).start();
        }
 
        // 等待所有线程执行完毕
        try {
            Thread.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打印最终的计数器值
        System.out.println("最终计数器的值是: " + example.getCounter());
    }
}

这段代码通过创建一个VolatileExample类,其中包含一个用volatile关键字修饰的counter字段。在多线程环境下,通过调用increment()方法对counter进行自增操作。在主方法中,我们启动了多个线程来进行这个操作,并在所有线程执行完毕后打印出counter的最终值。这个例子展示了volatile关键字的用法,以及如何确保在并发环境下的可见性和有序性。

2024-08-26

在Java中,switch 语句支持对 byteshortcharint 类型的精确匹配,从Java SE 7开始,对String类型的支持也被加入了进来。对于其他类型,比如 longfloat,虽然它们可以被自动装箱为 IntegerLongFloat,但是由于自动装箱可能引入不可预见的装箱和拆箱操作,所以它们是不被支持的。

以下是使用 switch 语句的一些示例:




// Java SE 7之前,对于枚举类型的支持
Color color = Color.RED;
switch (color) {
    case RED:
        // 处理红色
        break;
    case GREEN:
        // 处理绿色
        break;
    case BLUE:
        // 处理蓝色
        break;
}
 
// Java SE 7开始,对String类型的支持
String dayOfWeek = "Monday";
switch (dayOfWeek) {
    case "Monday":
        // 处理星期一
        break;
    case "Tuesday":
        // 处理星期二
        break;
    // 其他天的处理...
}
 
// 对byte类型的支持
byte value = 5;
switch (value) {
    case 1:
        // 处理值为1的情况
        break;
    case 2:
        // 处理值为2的情况
        break;
    // 其他情况...
}
 
// 对int类型的支持
int number = 10;
switch (number) {
    case 1:
        // 处理值为1的情况
        break;
    case 2:
        // 处理值为2的情况
        break;
    // 其他情况...
}

请注意,对于 switch 中的每个 case,其后都应该跟着 break 语句,以防止代码无意中继续执行下一个 case 块。此外,switch 语句的表达式类型必须是integral type(整数类型),charString(在Java SE 7及以后)除外。

2024-08-26

Java的GC(垃圾收集)机制是自动管理内存的一种方式,它能够自动识别和回收不再被使用的对象,从而避免了传统手动管理内存时可能产生的内存泄漏和溢出问题。

Java的GC机制主要依赖于以下几种算法:

  1. 标记-清除算法(Mark-Sweep)
  2. 算法(Copying)
  3. 标记-压缩算法(Mark-Compact)
  4. 分代收集算法(Generational Collection)

在JDK 7之后,G1(Garbage-First)收集器被引入,它结合了分代收集和局部收集的特点,可以同时保证系统的响应性和吞吐量。

GC日志可以通过JVM参数启用,例如使用java -Xloggc:gc.log来启用GC日志,并将信息输出到gc.log文件。




// 示例代码,展示如何通过Java代码启用GC日志
public class GC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启用GC日志
        System.setProperty("java.util.logging.config.file", "logging.properties");
        
        // 以下代码用于模拟对象创建和回收,以便观察GC日志的输出
        for (int i = 0; i < 10; i++) {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 1024]; // 创建一个大约1MB的数组
            // 做一些操作...
            buffer = null; // 显式地将引用设置为null,以便能够被GC回收
            System.gc(); // 显式调用GC,但实际应用中不推荐这样做,因为它可能会影响应用的性能
        }
    }
}

在实际应用中,通常不需要手动调用System.gc(),因为JVM会根据系统的运行状况自动进行垃圾收集。如果确实需要强制进行垃圾收集,可以使用System.runFinalization(),它会强制调用未完成的对象finalize方法。




System.runFinalization(); // 强制调用未完成的对象finalize方法

为了优化GC的性能,可以通过JVM参数进行配置,例如-Xms-Xmx设置堆的初始和最大大小,-XX:NewSize-XX:MaxNewSize设置新生代的大小等。




# 示例JVM参数
java -Xms512m -Xmx1024m -XX:NewSize=256m -XX:MaxNewSize=512m -jar your-application.jar

总结:Java的GC机制是一种自动管理内存的方式,通过垃圾收集算法和垃圾收集器实现。通过JVM参数可以启用和调优GC日志,通过合理的JVM参数配置可以优化GC的性能,从而保证应用程序的稳定性和性能。

为了在Git中同步特定的提交到另一个分支,你可以使用git cherry-pick命令。这个命令允许你选择一个或多个提交(通过它们的哈希值)并将它们应用到当前分支。

下面是如何使用git cherry-pick的步骤:

  1. 确定你想要同步的提交的哈希值。你可以通过git log查看提交历史来找到它。
  2. 切换到你想要应用这些提交的分支。
  3. 使用git cherry-pick命令加上提交的哈希值来同步提交。

例如,如果你想要把提交abc1234同步到当前分支,你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git checkout target-branch       # 切换到目标分支
git cherry-pick abc1234          # 同步特定的提交

如果你需要同步一系列连续的提交,可以使用下面的语法:




git cherry-pick startHash^..endHash

这将会同步从startHashendHash之间的所有提交。

如果在应用提交时遇到冲突,Git会停止并允许你解决冲突。解决冲突后,你需要手动提交更改。

请注意,cherry-pick创造的新提交有不同的哈希值,因为它实际上是一个新的提交。

在Linux操作Elasticsearch(ES)的命令主要是通过Elasticsearch的RESTful API进行的。这可以通过curl命令实现。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操作:

  1. 检查Elasticsearch服务状态:



curl -X GET "localhost:9200/"
  1. 创建一个索引:



curl -X PUT "localhost:9200/customer?pretty"
  1. 在索引中添加一个文档:



curl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X POST "localhost:9200/customer/_doc?pretty" -d'
{
  "name": "John Doe"
}'
  1. 获取一个特定的文档:



curl -X GET "localhost:9200/customer/_doc/1?pretty"
  1. 更新一个文档:



curl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X POST "localhost:9200/customer/_doc/1/_update?pretty" -d'
{
  "doc": { "name": "Jane Doe" }
}'
  1. 删除一个文档:



curl -X DELETE "localhost:9200/customer/_doc/1?pretty"
  1. 删除一个索引:



curl -X DELETE "localhost:9200/customer?pretty"

注意:

  • 上述命令中的"localhost:9200"是Elasticsearch服务的地址,如果你的Elasticsearch服务地址不是本地的,那么你需要替换为实际的地址。
  • 参数"pretty"是可选的,它会让Elasticsearch以易于阅读的格式返回JSON响应。
  • 所有的Elasticsearch命令都应该在有Elasticsearch服务运行的环境中执行。

以上就是Linux操作Elasticsearch的一些基本命令。

在Vue 3中,你可以使用正则表达式来进行特殊字符、手机号、身份证号和百分制数字的验证。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在Vue 3组件中实现这些验证:




<template>
  <div>
    <form @submit.prevent="validateForm">
      <input v-model="form.specialChar" placeholder="特殊字符">
      <input v-model="form.phoneNumber" placeholder="手机号">
      <input v-model="form.idCard" placeholder="身份证号">
      <input v-model="form.percentage" placeholder="百分制数字">
      <button type="submit">提交</button>
    </form>
  </div>
</template>
 
<script setup>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const form = reactive({
  specialChar: '',
  phoneNumber: '',
  idCard: '',
  percentage: ''
});
 
const validateForm = () => {
  const specialCharRegex = /^[A-Za-z0-9]+$/; // 特殊字符验证
  const phoneNumberRegex = /^1[3-9]\d{9}$/; // 手机号验证(中国大陆)
  const idCardRegex = /^(\d{15}$|^\d{18}$)/; // 身份证号验证
  const percentageRegex = /^(\d|[1-9]\d|100)$/; // 百分制数字验证
 
  if (!specialCharRegex.test(form.specialChar)) {
    alert('特殊字符验证失败');
    return;
  }
  if (!phoneNumberRegex.test(form.phoneNumber)) {
    alert('手机号验证失败');
    return;
  }
  if (!idCardRegex.test(form.idCard)) {
    alert('身份证号验证失败');
    return;
  }
  if (!percentageRegex.test(form.percentage)) {
    alert('百分制数字验证失败');
    return;
  }
 
  alert('表单验证通过');
  // 这里可以执行提交表单的操作
};
</script>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定义了一个带有specialCharphoneNumberidCardpercentage属性的响应式对象form。我们还定义了一个validateForm函数,它会在表单提交时触发验证流程。如果任何验证失败,它会显示一个警告,并且不会继续执行提交操作。如果所有验证都通过,它会显示一个通过的消息,并且可以在这里执行表单提交的操作。

要使用 git log 进行过滤,你可以使用各种选项来定制输出。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过滤选项:

  1. --author - 仅显示指定作者的提交。
  2. --grep - 搜索提交信息中的关键词。
  3. --since--until - 显示指定时间范围内的提交。
  4. -p--patch - 显示每个提交所引入的差异(即补丁)。

例如:




# 显示指定作者的提交
git log --author="Your Name"
 
# 搜索提交信息中的关键词
git log --grep="Fixed bug"
 
# 显示过去一周内的提交
git log --since="1 week ago"
 
# 显示某个时间范围内的提交
git log --since="2023-01-01" --until="2023-01-31"
 
# 显示某个文件的修改历史
git log -p -- <file_path>

这些命令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特定的查询需求。

在ElasticSearch中,我们可以使用单值多字段查询(single-value cross-fields query)来对多个字段进行查询。这种查询方式可以让我们在不同的字段中查找相同的值。

以下是一个使用单值多字段查询的例子:




GET /_search
{
  "query": {
    "multi_match" : {
      "query": "Elasticsearch",
      "type": "best_fields", 
      "fields": [ "title", "content" ], 
      "tie_breaker": 0.3
    }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使用了multi\_match查询,在"title"和"content"字段中查找包含"Elasticsearch"的文档。"best\_fields"类型会在每个字段中执行独立查询,然后按照每个字段的匹配度打分,最后将所有字段的得分累加。"tie\_breaker"参数是一个0到1的数,用于解决在某些字段中可能有更多匹配项而其他字段可能没有匹配项的问题。

这是一个使用multi\_match查询的例子,它可以在多个字段中查找包含特定文本的文档。

注意:这些查询都是基于ElasticSearch的JSON查询DSL。具体的查询语法可能会根据ElasticSearch的版本有所不同。

要将Elasticsearch中的数据导出为CSV格式,可以使用Elasticsearch的查询结果通过一个脚本转换成CSV格式。以下是一个使用Python和elasticsearch-dump的例子:

首先,确保你已经安装了elasticsearch-dump工具。如果没有安装,可以使用pip进行安装:




pip install elasticsearch-dump

然后,你可以使用以下脚本将Elasticsearch查询结果导出为CSV文件:




import json
import csv
import sys
import subprocess
 
# 设置Elasticsearch的地址和索引名
ES_HOST = 'http://localhost:9200'
INDEX = 'your_index'
 
# 使用elasticsearch-dump导出数据
proc = subprocess.Popen(['elasticdump', '--input', f'{ES_HOST}/{INDEX}', '--output', '-', '--type', 'data'], stdout=subprocess.PIPE)
 
# 读取导出的JSON数据并转换为CSV格式
with proc.stdout, open('output.csv', 'w', newline='', encoding='utf-8') as csvfile:
    reader = csv.DictReader(proc.stdout, fieldnames=["_id", "_source"])
    writer = csv.DictWriter(csvfile, fieldnames=["_id"] + [key for key in reader.fieldnames[1] if key != "_id"])
 
    writer.writeheader()
    for row in reader:
        data = json.loads(row["_source"])
        writer.writerow({"_id": row["_id"]} | data)

确保替换your_index为你的Elasticsearch索引名,并根据你的Elasticsearch服务器地址调整ES_HOST变量。

这个脚本会启动一个子进程,使用elasticdump工具从Elasticsearch导出数据,然后将JSON数据转换为CSV格式并写入output.csv文件。注意,这个脚本假设所有导出的文档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_source字段,其中包含了要转换的数据。根据你的Elasticsearch文档结构,你可能需要调整字段名以匹配你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