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 在SeaTunnel中,将Oracle数据库的数据同步至ClickHouse的示例配置
 
-- 源端配置:Oracle数据库
-- 配置Oracle数据源
CREATE TABLE oracle_source (
  -- 定义字段和类型
  id INT,
  name STRING,
  price DOUBLE,
  ts TIMESTAMP
)
DEFINED BY "org.apache.seatunnel.core.source.oracle.OracleSourceFactory"
OPTIONS (
  -- 配置Oracle数据源的连接信息
  url = "jdbc:oracle:thin:@//host:port/db",
  driver = "oracle.jdbc.driver.OracleDriver",
  username = "your_username",
  password = "your_password",
  query = "SELECT id, name, price, ts FROM your_table"
);
 
-- 目标端配置:ClickHouse
-- 配置ClickHouse数据源
CREATE TABLE clickhouse_sink (
  -- 定义字段和类型与Oracle源表保持一致
  id INT,
  name STRING,
  price DOUBLE,
  ts TIMESTAMP
)
DEFINED BY "org.apache.seatunnel.core.sink.clickhouse.ClickHouseSinkFactory"
OPTIONS (
  -- 配置ClickHouse的连接信息
  host = "your_clickhouse_host",
  port = "8123",
  database = "your_clickhouse_database",
  table = "your_clickhouse_table",
  user = "your_clickhouse_user",
  password = "your_clickhouse_password"
);
 
-- 数据同步任务
INSERT INTO clickhouse_sink
SELECT * FROM oracle_source;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SeaTunnel定义Oracle数据源和ClickHouse数据目标,并通过一个INSERT语句实现数据同步。这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库表结构、字段类型和连接信息进行相应的调整。

2024-08-28

移植Linux内核到RK3399平台涉及以下步骤:

  1. 获取RK3399平台支持的Linux内核版本。
  2. 下载RK3399平台的Linux内核源码。
  3. 配置内核,确保所有必要的硬件支持被包含。
  4. 编译内核。
  5. 将编译好的内核部署到RK3399平台上。
  6. 测试和调试内核。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流程:




# 下载内核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rockchip-linux/kernel.git -b <branch>
 
# 进入源码目录
cd kernel
 
# 创建编译目录
mkdir -p ~/rk3399_kernel_build && cd ~/rk3399_kernel_build
 
# 配置内核(使用RK3399的默认配置)
~/kernel/arch/arm64/configs/rockchip_defconfig
 
# 可根据需要添加额外的配置选项,例如:
# make menuconfig
 
# 编译内核
make -j$(nproc) bzImage dtbs
 
# 将生成的内核映像和设备树文件复制到适合的目录,例如 /tftpboot 或者其他可以通过网络访问的文件系统

请注意,实际步骤可能会根据内核版本和RK3399平台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建议参考RK3399平台的官方文档和Linux内核源码中的文档。

2024-08-28



from pymongo import MongoClient
 
# 连接到MongoDB
client = MongoClient('mongodb://localhost:27017/')
db = client['test_database']  # 选择数据库
collection = db['test_collection']  # 选择集合
 
# 插入文档
documents = [
    {"name": "Alice", "age": 25, "address": "123 Park Street"},
    {"name": "Bob", "age": 30, "address": "321 Park Street"},
    {"name": "Charlie", "age": 35, "address": "456 Park Street"}
]
 
# 批量插入文档
insert_result = collection.insert_many(documents)
print(f'Inserted {len(insert_result.inserted_ids)} documents.')
 
# 更新文档
update_result = collection.update_many(
    {"address": "456 Park Street"},  # 查询条件
    {"$set": {"address": "789 Park Street"}}  # 更新操作
)
print(f'Updated {update_result.modified_count} documents.')
 
# 删除文档
delete_result = collection.delete_many({"name": "Alice"})
print(f'Deleted {delete_result.deleted_count} documents.')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在MongoDB中进行批量写操作。首先,我们连接到本地的MongoDB实例,并选择相应的数据库和集合。然后,我们使用insert_many()方法来批量插入文档,使用update_many()方法来批量更新文档,并使用delete_many()方法来批量删除文档。这些操作都返回了结果对象,我们可以从中提取有关操作影响的文档数量的信息。

2024-08-28

要在PostgreSQL中修改用户密码,您可以使用SQL命令ALTER USER。以下是一个示例,假设您要为用户名为myuser的用户设置新密码newpassword




ALTER USER myuser WITH PASSWORD 'newpassword';

在执行上述命令之前,请确保您已经以具有足够权限的用户身份登录到PostgreSQL数据库。通常,您需要是数据库的超级用户或者具有足够权限的角色。

如果您正在使用psql命令行工具,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打开终端(在Linux或Mac上)或命令提示符(在Windows上)。
  2. 连接到PostgreSQL数据库:



psql -U username -d databasename

这里username是您的登录用户名,databasename是您要连接的数据库名。

  1. 输入您的密码。
  2. 一旦进入psql命令行界面,使用上述ALTER USER命令来更改密码。

请注意,在实际环境中,密码应该以安全的方式管理,并且不要在SQL语句中直接嵌入密码。在生产系统中,应该使用环境变量或安全的配置文件来管理敏感凭据。

2024-08-28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servlet.HandlerInterceptor;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
import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sponse;
 
@Component
public class RoleInterceptor implements HandlerIntercepto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preHandle(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Object handler) {
        // 获取请求中的用户角色信息
        String role = (String) request.getAttribute("role");
 
        // 假设有效的角色是 "ADMIN"
        if ("ADMIN".equals(role)) {
            // 如果是有效角色,则允许请求继续
            return true;
        } else {
            // 如果不是有效角色,则返回错误信息或者重定向到错误页面
            response.setStatus(HttpServletResponse.SC_FORBIDDEN);
            return false;
        }
    }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HandlerInterceptor的实现类RoleInterceptor,用于检查用户角色是否为"ADMIN"。如果是,则允许请求继续;如果不是,则返回HTTP 403 Forbidden状态码,表示请求被拒绝。这是一个简化的例子,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更复杂的角色权限验证逻辑。

2024-08-28



import com.alibaba.excel.EasyExcel;
import com.alibaba.excel.read.listener.ReadListener;
import com.alibaba.excel.write.metadata.WriteSheet;
import com.alibaba.excel.context.AnalysisContext;
import com.alibaba.excel.event.AnalysisEventListener;
 
// 定义用于读取Excel数据的监听器
class ExcelDataListener extends AnalysisEventListener<Map<Integer, String>> {
    @Override
    public void invoke(Map<Integer, String> data, AnalysisContext context) {
        System.out.println("读取到数据:" + data);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AfterAllAnalysed(AnalysisContext context) {
        System.out.println("所有数据解析完成");
    }
}
 
public class EasyExcelExample {
 
    // 导入Excel数据
    public void importExcelData(String fileName) {
        EasyExcel.read(fileName, Map.class, new ExcelDataListener()).sheet().doRead();
    }
 
    // 导出Excel数据
    public void exportExcelData(String fileName, List<Map<Integer, String>> data) {
        WriteSheet writeSheet = EasyExcel.writerSheet("数据").build();
        EasyExcel.write(fileName, Map.class).sheet(writeSheet).doWrite(dat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asyExcelExample example = new EasyExcelExample();
        // 导入数据
        example.importExcelData("example.xlsx");
 
        // 导出数据
        List<Map<Integer, String>> data = new ArrayList<>();
        // 添加数据到data
        example.exportExcelData("output.xlsx", data);
    }
}

这个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EasyExcel库来导入和导出Excel数据。importExcelData方法使用EasyExcel.read读取Excel文件,并使用自定义的ExcelDataListener监听器来处理读取到的数据。exportExcelData方法使用EasyExcel.write将数据写入到Excel文件中。这个例子简洁地展示了EasyExcel的基本用法,并且可以直接运行来导入和导出数据。

2024-08-28

错误解释:

ORA-12170 错误表示 "TNS:Connect timeout occurred",即 "TNS:连接超时"。这通常意味着客户端尝试与Oracle数据库建立连接时,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从数据库服务器返回的响应。

可能原因:

  1. 网络问题: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网络连接存在问题。
  2. 服务器未运行:Oracle数据库服务可能未启动。
  3. 监听器未运行:监听器进程(tnslsnr)可能未启动或配置错误。
  4. 防火墙设置:防火墙可能阻止了连接。
  5. 超时设置:连接超时设置过短。

解决办法:

  1. 检查网络连接:确保网络通畅,客户端可以ping通数据库服务器。
  2. 检查数据库服务:确保Oracle数据库服务正在运行。
  3. 检查监听器:确保监听器正在运行,可以使用lsnrctl status命令检查。
  4. 检查防火墙设置:确保没有防火墙阻止连接。
  5. 调整超时设置:增加连接超时设置,可以在tnsnames.ora文件和PL/SQL Developer的连接配置中调整。

在实施任何解决方案之前,请确保您有足够的权限和知识来安全地解决问题。如果不熟悉网络或数据库配置,最好联系网络管理员或数据库管理员。

2024-08-28

解释:

这个错误信息表明Redis服务器在尝试绑定到本地地址127.0.0.1的6379端口时失败了,但错误信息被截断了,没有显示具体的错误原因。通常,这可能是因为端口已被占用或者Redis配置不正确。

解决方法:

  1. 检查端口占用:使用netstat -tulnp | grep 6379查看端口是否被其他进程占用。
  2. 如果端口被占用,结束占用进程或者更改Redis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号。
  3. 如果不是端口问题,检查Redis配置文件(通常名为redis.conf),确保bind指令正确设置,如果不需要绑定到特定的IP,可以注释掉或者移除该指令。
  4. 确保没有其他服务正在监听6379端口。
  5. 查看Redis日志文件或启动时的输出,获取更多错误信息。
  6. 如果问题依然存在,重启Redis服务尝试解决问题。

务必保证在进行更改配置或重启服务之前,已对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充分理解。

2024-08-28

Nacos 是一个更易于构建云原生应用的动态服务发现、配置管理和服务管理平台。它是 Spring Cloud Alibaba 的一部分,提供服务注册与发现,配置中心等功能。

Nacos 的主要特性包括:

  • 服务发现和服务健康监测
  • 动态配置管理
  • 动态DNS服务
  • 服务及其元数据管理

使用 Spring Cloud Alibaba 连接 Nacos 服务注册中心的基本步骤如下:

  1. pom.xml 中添加 Spring Cloud Alibaba Nacos Discovery 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1. 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 中配置 Nacos 服务器地址:



spring.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127.0.0.1:8848
  1. 在启动类上添加 @EnableDiscoveryClient 注解: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client.discovery.EnableDiscoveryClient;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DiscoveryClient
public class Nacos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NacosApplication.class, args);
    }
}

以上步骤可以让您的 Spring Cloud 应用轻松地将服务注册到 Nacos 并从 Nacos 获取服务列表。

2024-08-28

在Oracle数据库中,锁是用来控制不同事务间对数据库对象(如表、行)的并发访问和修改的机制。如果事务试图修改被另一个事务锁定的资源,则会发生锁等待或冲突。

解决Oracle运维中的锁问题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识别锁定资源的事务:

    
    
    
    SELECT s.sid, s.serial#, l.type, l.lmode, s.username, s.program
    FROM v$session s, v$lock l
    WHERE s.sid = l.sid AND s.username IS NOT NULL;
  2. 终止锁定的事务:

    
    
    
    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 'sid,serial#';

    其中sidserial#是上一个查询结果中对应的会话ID和序列号。

  3. 如果是死锁,Oracle会自动解决。如果需要手动解决,可以使用以下查询来找出死锁的细节:

    
    
    
    SELECT * FROM v$session WHERE sid IN (SELECT DISTINCT sid FROM v$lock WHERE block = 1);

    然后使用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终止导致死锁的会话。

  4. 考虑锁的策略和模式,如乐观锁、悲观锁,以减少锁冲突。
  5. 调整数据库的隔离级别和锁的粒度,以提高并发性能。
  6. 使用数据库提供的锁定提示(例如,SELECT ... FOR UPDATE NOWAIT)来控制锁的行为。
  7. 定期监控锁的情况,并在必要时采取上述步骤解决问题。

注意:在操作数据库时,特别是终止会话时,需要谨慎,因为这可能导致未提交的事务回滚,以及可能对业务产生影响的系统问题。在执行这些操作前应该有充分的备份和恢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