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在Spring Cloud中实现负载均衡通常使用Ribbon或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以下是一个使用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的简单示例。

  1. 首先,确保你的项目已经引入了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loadbalancer</artifactId>
</dependency>
  1. 在Spring Boot应用的主类或配置类中,启用LoadBalancer功能。



@EnableLoadBalancer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My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MyApplication.class, args);
    }
}
  1. 使用@LoadBalanced注解来标记RestTemplate,以便它可以进行负载均衡的HTTP调用。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Config {
 
    @Bean
    @LoadBalanced
    public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
        return new RestTemplate();
    }
}
  1. 使用RestTemplate进行服务调用时,URL不需要包含具体的服务实例地址,而是服务名称。



@Service
public class MyService {
 
    @Autowired
    private RestTemplate restTemplate;
 
    public String callService() {
        String serviceUrl = "http://MY-SERVICE/api/data";
        return restTemplate.getForObject(serviceUrl, String.class);
    }
}

在上述代码中,MY-SERVICE是你希望进行负载均衡的服务名称。Spring Cloud会自动将请求负载均衡到该服务的所有实例。

2024-08-28



import org.junit.jupiter.api.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eans.factory.annotation.Autowire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autoconfigure.web.servlet.AutoConfigureMockMvc;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test.context.SpringBootTes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test.web.servlet.MockMvc;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test.web.servlet.request.MockMvcRequestBuilders.get;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test.web.servlet.result.MockMvcResultHandlers.print;
import static org.springframework.test.web.servlet.result.MockMvcResultMatchers.status;
 
@SpringBootTest
@AutoConfigureMockMvc
public class MyControllerTest {
 
    @Autowired
    private MockMvc mockMvc;
 
    @Test
    public void testMyController() throws Exception {
        mockMvc.perform(get("/myEndpoint"))
                .andDo(print())
                .andExpect(status().isOk());
    }
}

这段代码使用了Spring Boot的@SpringBootTest注解来启用Spring Boot的自动配置,并且使用了@AutoConfigureMockMvc注解来自动配置MockMvc。然后,它通过MockMvc发送GET请求到"/myEndpoint"并验证响应的状态是200(即OK)。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对Spring Boot应用中的Controller进行端到端的测试。

2024-08-28

Spring Cloud和Dubbo都是为了解决微服务架构中的问题而产生的,但它们有一些关键的区别:

  1. 架构模型:Dubbo 是一个分布式服务框架,而 Spring Cloud 是一套完整的微服务解决方案。
  2. 服务注册与发现:Dubbo 使用 Zookeeper 作为服务注册中心,Spring Cloud 使用 Netflix Eureka 或 Spring Cloud Consul。
  3. 分布式配置:Dubbo 没有内置配置管理工具,Spring Cloud 有 Spring Cloud Config。
  4. 负载均衡:Dubbo 使用 Zookeeper 实现负载均衡,Spring Cloud 使用 Ribbon 或 Spring Cloud Loadbalancer。
  5. API网关:Dubbo 没有内置的API网关,Spring Cloud 使用 Spring Cloud Gateway 或 Spring Cloud Zuul。
  6. 服务间调用:Dubbo 使用 RPC 调用,Spring Cloud 使用 RESTful API 调用或者使用消息中间件如 Kafka。
  7. 服务保护:Dubbo 有服务降级框架,Spring Cloud 有断路器等保护机制。
  8. 开发语言:Dubbo 主要使用 Java,Spring Cloud 支持 Java 和其他语言。
  9. 社区活跃度和更新频率:Dubbo 较为稳定,但活跃度较低,Spring Cloud 更新较为活跃。

选择哪个取决于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团队的技术背景。如果你的团队更熟悉 Java 和 Spring 生态,可能会选择 Spring Cloud。如果你的项目需要更多的灵活性和控制,可能会选择 Dubbo。

2024-08-28

Redis的配置文件redis.conf包含了Redis服务器运行的多个方面的配置。以下是一些常见配置项的解释和示例:

  1. daemonize no:是否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默认为否。
  2. pidfile /var/run/redis.pid:如果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设置进程pid文件路径。
  3. port 6379:监听的端口号,默认为6379。
  4. bind 127.0.0.1:绑定的本地地址。
  5. timeout 300:客户端空闲超时时间。
  6. loglevel notice:日志级别,有:debug, verbose, notice, warning
  7. logfile /var/log/redis/redis-server.log:日志文件路径。
  8. databases 16: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0。
  9. save 900 1:快照保存策略,此处表示900秒(15分钟)内至少1个键被改变则保存。
  10. rdbcompression yes:是否使用LZF压缩快照文件。
  11. dbfilename dump.rdb:快照文件名。
  12. dir /var/lib/redis:快照文件存储目录。
  13. requirepass yourpassword:设置访问密码。
  14. maxclients 10000:最大客户端连接数。
  15. maxmemory <bytes>:最大内存使用设置。
  16. appendonly no:是否开启AOF持久化模式。
  17. appendfilename "appendonly.aof":AOF文件名。
  18. appendfsync everysec:AOF同步频率,有always, everysec, no
  19. slowlog-log-slower-than 10000:慢查询阈值微秒。
  20. slowlog-max-len 128:慢查询日志长度。

这些配置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如果你想要Redis以守护进程方式运行,并且监听在端口6380,你可以修改配置文件如下:




daemonize yes
port 6380

确保在修改配置后重启Redis服务以应用更改。

2024-08-28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netflix.eureka.server.EnableEurekaServer;
 
@EnableEurekaServer // 启用Eureka服务器
@SpringBootApplication
public class EurekaServer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EurekaServerApplication.class, args);
    }
}

这段代码是一个Spring Cloud的Eureka服务器启动类示例。它使用@EnableEurekaServer注解来指示Spring Boot应用程序应作为Eureka服务器运行。通过这个注解,应用程序将包含Eureka服务器的相关配置。在application.propertiesapplication.yml文件中可以配置服务器的相关设置,例如服务器的端口,Eureka的配置等。

2024-08-28

在AWS云服务器上使用Nacos作为服务注册与发现的实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 准备AWS云服务器:

    • 创建一个EC2实例。
    • 配置安全组,允许Nacos默认端口8848的入站流量。
    • 配置网络,确保服务器可以访问外网(如果Nacos使用外部数据库如MySQL)。
  2. 安装Nacos:

    • 可以选择手动下载Nacos的压缩包并解压,或者使用Docker运行Nacos。
  3. 配置Nacos:

    • 如果使用外部数据库(如MySQL),确保数据库已经创建,并且Nacos配置文件(application.properties或bootstrap.properties)中指定了正确的数据库连接信息。
    • 修改Nacos的配置文件,指定服务器的IP和端口。
  4. 启动Nacos服务:

    • 根据你的安装方式,启动Nacos Server。
  5. 在Spring Cloud应用中集成Nacos作为服务注册中心:

    • 在Spring Cloud应用的pom.xml中添加Nacos客户端依赖。
    • 修改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文件,配置Nacos Server的地址。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

application.properties配置Nacos Server地址




spring.cloud.nacos.discovery.server-addr=123.456.789.0:8848

pom.xml中添加Nacos Client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starter-alibaba-nacos-discovery</artifactId>
</dependency>

启动Nacos Server




# 如果是手动安装
cd nacos/bin
./startup.sh -m standalone

# 如果是使用Docker
docker run --name nacos -e MODE=standalone -p 8848:8848 nacos/nacos-server

在Spring Cloud应用中注册服务并使用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loud.client.discovery.EnableDiscoveryClient;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DiscoveryClient
public class Nacos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NacosApplication.class, args);
    }
}

以上步骤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指南,实际操作时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环境和需求进行调整。

2024-08-28



在Spring Boot应用中,Actuator模块提供了一组用于监控和管理应用程序的接口。如果配置不当,可能会导致敏感信息的泄露。以下是针对Actuator信息泄露漏洞的三种利用方式:
 
1. 查看所有可用的端点:

GET http://<host>:<port>/actuator




 
2. 获取应用程序的环境信息:

GET http://<host>:<port>/actuator/env




 
3. 利用特定端点获取敏感信息,例如`beans`端点可以暴露应用程序的Bean信息,`health`端点可以暴露健康检查详情。

GET http://<host>:<port>/actuator/beans

GET http://<host>:<port>/actuator/health




 
为了防止此类问题,请确保Actuator端点的安全性。可以通过配置`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文件来限制对Actuator端点的访问:
 
```properties
# application.properties
 
# 禁用不需要的端点
management.endpoints.web.exposure.include=health,info
 
# 仅允许本地访问
management.endpoints.web.base-path=/actuator
management.server.port=0
 
# 通过角色来限制访问
management.endpoints.web.exposure.include=health,info
management.endpoint.health.show-details=always
management.endpoint.health.roles=ACTUATOR
management.endpoints.web.exposure.include=*

在实际部署时,应该通过防火墙、网络安全组配置或其他安全措施来进一步保护Actuator端点,确保只有授权的用户可以访问。

2024-08-28

在PostgreSQL中,您可以使用pg_indexes视图来查询表的索引信息。以下是一个查询表索引信息的SQL示例:




SELECT
    indexname,
    tablename,
    indexdef
FROM
    pg_indexes
WHERE
    tablename = 'your_table_name'; -- 替换为您的表名

请确保将'your_table_name'替换为您想要查询的实际表名,并且表名需要是正确的大小写,因为PostgreSQL是区分大小写的。

这个查询会返回指定表的所有索引名称、表名和索引定义。indexdef字段包含了索引的完整定义,包括它的列、类型等。

2024-08-28



-- 创建测试数据库和表
CREATE DATABASE testdb;
\c testdb
CREATE TABLE test_table (id serial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50));
 
-- 备份整个数据库为dump文件
pg_dump -U postgres -F d testdb > testdb.dump
 
-- 删除数据库和表,模拟恢复前的环境
DROP DATABASE testdb;
 
-- 从dump文件恢复单张表
pg_restore -U postgres -d testdb --table=test_table testdb.dump
 
-- 验证恢复的表
\c testdb
SELECT * FROM test_table;

以上代码演示了如何在PostgreSQL中使用pg_dumppg_restore命令来备份和恢复数据。首先创建了一个测试数据库和表,然后对整个数据库进行了备份。接着,删除了数据库和表以模拟恢复的场景。最后,从备份文件中恢复了单张表,并验证了表的数据是否存在。

2024-08-28



import redis
 
# 连接到 Redis
redis_host = 'localhost'
redis_port = 6379
redis_db = 0
r = redis.StrictRedis(host=redis_host, port=redis_port, db=redis_db)
 
# 使用 Redis 列表实现消息队列
def enqueue_task(task):
    """将任务添加到 Redis 列表中"""
    r.lpush('tasks', task)
 
def process_tasks():
    """处理 Redis 列表中的任务"""
    while True:
        # 从列表右端弹出任务
        task = r.brpop('tasks', timeout=5)
        if task:
            # 假设我们这里有一个处理任务的函数
            handle_task(task[1])  # task[1] 是任务内容
 
def handle_task(task):
    """处理任务的函数"""
    print(f"处理任务: {task}")
    # 这里可以添加处理任务的代码
 
# 生产者:添加任务到消息队列
enqueue_task('task1')
enqueue_task('task2')
 
# 消费者:处理消息队列中的任务
process_tasks()

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如何使用 Redis 的列表数据结构来实现一个消息队列,并且如何使用 Python 代码来处理这些任务。这个例子只是用于演示目的,并且不是生产环境中的代码。在实际应用中,你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例如错误处理、优先级队列、可靠的消息传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