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在Spring Boot中实现文件上传,你可以使用@RestController@PostMapping注解来创建一个控制器,并使用MultipartFile接口来接收上传的文件。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bind.annot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web.multipart.MultipartFile;
 
@RestController
public class FileUploadController {
 
    @PostMapping("/upload")
    public String handleFileUpload(@RequestParam("file") MultipartFile file) {
        if (file.isEmpty()) {
            return "文件为空,请选择一个文件上传。";
        }
 
        try {
            // 获取文件名
            String fileName = file.getOriginalFilename();
 
            // 获取文件的字节
            byte[] bytes = file.getBytes();
 
            // 这里可以写代码将文件内容保存到服务器的指定目录
 
            return "文件上传成功:" + fileName;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文件上传失败:" + e.getMessage();
        }
    }
}

确保你的pom.xml包含以下依赖以处理文件上传: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dependency>

这个例子中的handleFileUpload方法会接收一个名为fileMultipartFile类型参数,并将其内容存储到服务器的某个位置。注意,实际存储代码需要你根据实际情况实现。

2024-08-28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onfig.annotation.authentication.builders.AuthenticationManagerBuilder;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onfig.annotation.web.builders.HttpSecurit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onfig.annotation.web.configuration.EnableWebSecurit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ecurity.config.annotation.web.configuration.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Configuration
@EnableWebSecurity
public class SecurityConfig extends 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 {
 
    // 配置用户详情服务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AuthenticationManagerBuilder auth) throws Exception {
        auth.inMemoryAuthentication()
            .withUser("user").password("{noop}password").roles("USER")
            .and()
            .withUser("admin").password("{noop}password").roles("USER", "ADMIN");
    }
 
    // 配置URL的访问权限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configure(HttpSecurity http) throws Exception {
        http
            .authorizeRequests()
                .antMatchers("/", "/home").permitAll() // 允许所有用户访问主页
                .anyRequest().authenticated() // 其他所有请求需要认证
            .and()
                .formLogin()
                .loginPage("/login") // 自定义登录页面
                .permitAll() // 允许所有用户访问登录页面
            .and()
                .logout()
                .permitAll(); // 允许所有用户登出
    }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Spring Security的配置类,它使用@EnableWebSecurity注解启用了Web安全功能,并继承了WebSecurityConfigurerAdapter类。在configure方法中,我们配置了内存中的用户详情服务,并设置了不同用户的角色。同时,我们还配置了HTTP安全策略,包括哪些URL是开放的,哪些需要认证,以及自定义了登录和登出页面。这为开发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安全配置示例。

2024-08-28

Spring框架中的三级缓存主要指的是Spring AOP中的AspectJ的AOP代理,这个机制用于提高Spring AOP的性能。

  1. 基于方法的缓存:这是最基本的缓存,它将每个方法的AOP代理对象缓存起来。
  2. 基于类的缓存:当一个类没有声明点(advised methods)时,Spring不会为该类创建AOP代理,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3. 基于类的ClassLoader的缓存:当多个类加载器并存时,这种缓存可以避免为同一个类创建多个AOP代理。

Spring的AOP代理是基于AspectJ的,这里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在Spring配置文件中启用AspectJ的注解支持:




<aop:aspectj-autoproxy proxy-target-class="true"/>

这个配置将启用AspectJ的注解支持,并且会为Spring容器中的bean创建代理,这些bean使用了@Aspect注解。proxy-target-class属性设置为true时,会强制使用CGLIB代理,而不是使用基于接口的JDK动态代理。

在实际的应用中,你不需要直接处理这些缓存机制,因为Spring框架已经为你处理好了。但是理解这个机制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Spring AOP的工作原理,以及它是如何提高系统性能的。

2024-08-28

在Django中,我们可以使用内置的User模型作为我们的用户认证系统。以下是如何在Django中创建一个新用户的例子:




from django.contrib.auth.models import User
 
# 创建一个新用户
def create_new_user(username, email, password):
    user = User.objects.create_user(username=username, email=email, password=password)
    user.save()
    return user
 
# 使用函数创建用户
new_user = create_new_user('new_user', 'new_user@example.com', 'password123')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首先从Django的auth应用中导入了User模型。然后我们定义了一个函数create_new_user,它接受用户名、电子邮件和密码作为参数,并使用User.objects.create_user方法来创建新用户。最后,我们保存了用户对象,并返回它以便进一步操作。

注意:在实际应用中,你应该使用更安全的方式来处理密码,例如使用make_password函数和check_password方法来散列密码和验证密码。

2024-08-28

Oracle GoldenGate (OGG) 是一种用于跨不同数据库、平台或网络实现数据复制的工具。以下是使用OGG将PostgreSQL数据同步到Oracle数据库的基本步骤和示例配置。

  1. 在PostgreSQL数据库端安装Oracle GoldenGate Capture (Extract)进程,用于捕获变更数据。
  2. 在Oracle数据库端安装Oracle GoldenGate Delivery (Replicat)进程,用于应用变更数据。
  3. 配置Extract进程以捕获PostgreSQL数据库的变更。
  4. 配置Replicat进程以将变更数据应用到Oracle数据库。
  5. 启动Oracle GoldenGate进程,进行数据同步。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示例配置,仅包含关键步骤:

PostgreSQL端的Extract配置 (extpg.prm):




EXTRACT extpg
USERPOSTGRES
PASSWORD your_postgresql_password
RMTHOST your_oracle_hostname, MGRPORT 7809
RMTTRAIL ./dirdat/ea
TABLE public.your_table;

Oracle端的Replicat配置 (reporacle.prm):




REPLICAT reporacle
USERID oracle_username, PASSWORD oracle_password
DISCARDFILE ./dirrpt/reps.dsc, PURGE
MAP public.your_table, TARGET your_oracle_schema.your_table;

启动Extract进程:




ggsci
START EXTRACT extpg

启动Replicat进程:




ggsci
START REPLICAT reporacle

确保替换上述配置中的your_postgresql_password, your_oracle_hostname, oracle_username, oracle_password, your_table, 和 your_oracle_schema 为实际的数据库凭证和表名。

注意:实际部署时可能需要考虑更多配置细节,如数据过滤、错误处理、事务支持等。

2024-08-28



import sqlite3
from PyQt5.QtWidgets import QApplication, QLabel, QMainWindow, QVBoxLayout, QWidget
from PyQt5.QtSql import QSqlDatabase, QSqlQuery
from PyQt5.QtCore import QByteArray
from PyQt5.QtGui import QImage, QPixmap
 
class MainWindow(QMainWindow):
    def __init__(self):
        super().__init__()
        self.setWindowTitle("SQLite 图片存取示例")
        self.setGeometry(100, 100, 600, 400)
        self.imageLabel = QLabel(self)
        self.vbox = QVBoxLayout()
        self.vbox.addWidget(self.imageLabel)
        widget = QWidget()
        widget.setLayout(self.vbox)
        self.setCentralWidget(widget)
        self.createConnection()
        self.readImageFromDB()
 
    def createConnection(self):
        self.db = QSqlDatabase.addDatabase("QSQLITE")
        self.db.setDatabaseName("example.db")
        self.db.open()
        query = QSqlQuery()
        query.exec_("CREATE TABLE IF NOT EXISTS images (id INTEGER PRIMARY KEY, data BLOB);")
 
    def storeImageToDB(self, imagePath):
        with open(imagePath, "rb") as f:
            data = f.read()
        query = QSqlQuery()
        query.exec_("INSERT INTO images (data) VALUES (?)")
        query.addBindValue(QByteArray(data))
        if query.exec_():
            print("图片存储成功")
        else:
            print("图片存储失败: ", query.lastError().text())
 
    def readImageFromDB(self):
        query = QSqlQuery()
        query.exec_("SELECT data FROM images ORDER BY id DESC LIMIT 1")
        if query.next():
            data = query.value(0)
            image = QImage.fromData(data)
            self.imageLabel.setPixmap(QPixmap.fromImage(image))
            self.imageLabel.resize(image.width(), image.height())
        else:
            print("读取图片失败: ", query.lastError().text())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 = QApplication([])
    window = MainWindow()
    window.show()
    app.exec_()

这段代码演示了如何在PyQt5中使用SQLite数据库存储和读取图片。首先,它创建了一个数据库连接,并检查是否存在images表,如果不存在,则创建它。然后,它展示了如何将图片存储到数据库中,以及如何从数据库中读取最后一个存储的图片并在QLabel中显示。

2024-08-28

在Redis中实现分布式锁通常使用SETNX命令(或在Redis 2.6.12以上版本中使用SET key value EX max-lock-time NX命令,这样可以一次性设置并加锁,避免了两条命令之间客户端可能崩溃的问题,从而导致锁无法被释放)。以下是使用SET命令实现分布式锁的伪代码:




import redis
import time
import uuid
 
def acquire_lock(conn, lock_name, acquire_timeout=10, lock_timeout=10):
    identifier = str(uuid.uuid4())  # 生成一个唯一的ID
    end = time.time() + acquire_timeout
 
    while time.time() < end:
        if conn.set(lock_name, identifier, ex=lock_timeout, nx=True):
            return identifier  # 加锁成功,返回唯一标识
        time.sleep(0.001)
 
    return False  # 在规定时间内未能获得锁
 
def release_lock(conn, lock_name, identifier):
    pipe = conn.pipeline(True)
    while True:
        try:
            pipe.watch(lock_name)
            if pipe.get(lock_name) == identifier:
                pipe.multi()
                pipe.delete(lock_name)
                pipe.execute()
                return True
            pipe.unwatch()
            break
        except redis.exceptions.WatchError:
            pass
    return False  # 释放锁失败,可能是因为锁已被其他客户端持有或已超时
 
# 使用示例
client = redis.StrictRedis(host='localhost', port=6379, db=0)
lock_name = "my_lock"
lock_identifier = acquire_lock(client, lock_name)
if lock_identifier:
    try:
        # 在这里执行需要互斥访问的代码
        pass
    finally:
        if not release_lock(client, lock_name, lock_identifier):
            print("Failed to release lock")
else:
    print("Failed to acquire lock")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Redis实现一个简单的分布式锁。首先,客户端尝试使用一个唯一的标识符通过SET命令并设置过期时间来获取锁。如果获取成功,则返回这个唯一标识符。释放锁时,客户端会检查锁是否仍由它持有,并且使用Lua脚本来安全地删除键值。如果锁不属于当前标识符或已超时,则释放锁操作失败。

2024-08-28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neo4j.repository.Neo4jRepository;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neo4j.core.schema.Id;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neo4j.core.schema.Node;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neo4j.core.schema.Relationship;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data.neo4j.core.schema.Property;
 
// 定义一个标签为User的节点,用于表示用户
@Node
public class User {
    @Id @Property(name = "user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省略getter和setter方法
}
 
// 定义一个标签为Friend的节点,用于表示用户的朋友
@Node
public class Friend {
    @Id @Property(name = "friend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name;
    // 省略getter和setter方法
}
 
// 定义一个标签为KNOWS的关系,用于表示用户间的朋友关系
@Relationship
public class Knows {
    @Id
    private Long id;
    private String since;
    // 省略getter和setter方法
}
 
// 定义一个Repository接口,用于操作Neo4j数据库
public interface UserRepository extends Neo4jRepository<User, Long> {
    // 根据用户ID查询用户
    User findByUserId(Long userId);
}
 
// 使用UserRepository进行用户节点的查询
public class SomeService {
    private final 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public SomeService(UserRepository userRepository) {
        this.userRepository = userRepository;
    }
 
    public User getUserById(Long userId) {
        return userRepository.findByUserId(userId);
    }
}
 
// 注意:以上代码仅为示例,实际使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Neo4j版本和Spring Boot版本调整配置。

这个示例展示了如何在Spring Boot应用中使用Spring Data Neo4j来定义节点和关系,并创建一个Repository接口来操作这些实体。这个过程遵循了Spring Data Neo4j的约定,使得开发者能够以更简洁的方式进行图形数据库的开发。

2024-08-28

Oracle数据库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的体系结构由多个不同的组件组成,这些组件包括:

  1. 实例(Instance):运行Oracle数据库软件的一个进程,包括内存结构(SGA和PGA)和后台进程。
  2. 数据库(Database):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存储在文件中(数据文件、控制文件、重做日志文件、参数文件、归档日志文件、密码文件等)。
  3. 表空间(Tablespace):数据库内部用于逻辑划分的区域,所有数据都存储在表空间中。
  4. 数据文件(Datafile):实际存储数据的文件,属于特定表空间。
  5. 控制文件(Control file):存储数据库物理结构信息的文件,例如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的位置和大小。
  6. 重做日志文件(Redo log file):记录数据库变更的日志文件,用于恢复和恢复操作。
  7. 参数文件(Parameter file):记录数据库初始化参数的文本文件,例如SGA的大小和后台进程的配置。
  8. 归档日志文件(Archived log file):在数据库恢复过程中使用,保存了所有变更历史记录。
  9. 密码文件(Password file):认证用户的身份,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登录数据库。

以上是Oracle数据库的基本组件和概念。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SQL*Plus或其他数据库工具来管理和操作Oracle数据库。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展示如何查看Oracle数据库的版本信息:




SELECT * FROM v$version;

这条SQL语句会查询v$version视图,显示当前Oracle数据库的版本信息。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具备相应的权限来执行这类命令,并且要确保连接到了正确的Oracle实例。

2024-08-28

在IDEA中启动同一服务的多个实例通常涉及到修改启动配置。以下是一个基于Spring Boot应用的示例步骤:

  1. 打开IDEA,选择你的项目。
  2. 找到并点击右上角的下拉菜单,选择 "Edit Configurations..."。
  3. 在弹出的 "Run/Debug Configurations" 对话框中,选择你要运行的服务对应的Spring Boot配置。
  4. 点击 "Copy" 按钮来创建一个新的配置。
  5. 修改新配置的名称,确保你可以识别它是原始服务的一个新实例。
  6. 在 "Environment" 选项卡中,修改 "Program arguments" 或 "VM options" 来设置不同的启动参数,例如端口号。
  7. 修改应用的配置文件(如application.properties或application.yml),确保不同实例的配置不会冲突,例如不同的端口号。
  8. 点击 "Apply" 然后 "OK" 保存配置。
  9. 你可以分别启动这些配置,或者同时启动它们。

例如,如果你想要启动两个端口为8080和8081的服务实例,你可以这样做:

  1. 复制启动配置。
  2. 修改新配置的端口号,例如将8080改为8081。
  3. 分别启动两个实例。

这里不提供详细的代码示例,因为这取决于你的应用程序和配置。上述步骤是通用的,适用于大多数基于Spring Boot的Java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