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
from .models import MyModel
 
# 自定义模型的显示名称
class MyModelAdmin(admin.ModelAdmin):
    list_display = ['id', 'name', 'custom_display_name']
 
    # 定义一个方法返回自定义的显示名称
    def custom_display_name(self, obj):
        return f"{obj.name} 的自定义显示名称"
 
    custom_display_name.short_description = "显示名称"  # 设置在admin中显示的列名称
 
# 注册模型和模型管理器
admin.site.register(MyModel, MyModelAdmin)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自定义的MyModelAdmin类,在其中我们通过list_display指定了要在Django admin列表中显示的字段。我们还定义了一个方法custom_display_name来返回自定义的显示名称,并通过short_description属性为其设置了一个更友好的名称,这样在Django admin界面上就能以更友好的方式显示每个对象的名称。最后,我们将MyModelMyModelAdmin注册到了Django admin站点中。

2024-08-29

以下是一个基于pgpool-II实现PostgreSQL 10主从复制和读写分离的高可用部署方案的示例配置。

  1. 安装PostgreSQL 10和pgpool-II。
  2. 配置主(Primary)和从(Standby)数据库服务器。
  3. 配置pgpool-II。

PostgreSQL主(Primary)服务器配置:




# 配置主服务器的recovery.conf
primary_conninfo = 'host=primary_ip port=5432 user=replica password=replica_password sslmode=prefer sslcompression=1'

PostgreSQL从(Standby)服务器配置:




# 配置流复制
primary_conninfo = 'host=primary_ip port=5432 user=replica password=replica_password sslmode=prefer sslcompression=1'
trigger_file = '/tmp/trigger_file'

pgpool-II配置(pool\_hba.conf和pgpool.conf):




# pool_hba.conf
# 允许pgpool-II节点连接
host    all             all              pgpool-ii-ip/32        md5
 
# pgpool.conf
# 设置pgpool-II节点
pgpool_hostname = 'pgpool-ii-ip'
 
# 设置后端连接
backend_hostname0 = 'primary_ip'
backend_port0 = 5432
backend_weight0 = 1
backend_data_directory0 = '/path/to/data/directory'
 
backend_hostname1 = 'standby_ip'
backend_port1 = 5432
backend_weight1 = 1
backend_data_directory1 = '/path/to/data/directory'
 
# 设置服务和连接的负载均衡
load_balance_mode = 'on'
 
# 设置读写分离
replication_mode = 'asynchronous'
replication_timeout = 30
 
# 设置故障转移
failover_command = 'pg_ctl -D /path/to/data/directory -l logfile failover'
failover_on_panic = 'always'
 
# 设置健康检查
health_check_period = 10
health_check_timeout = 10
health_check_user = 'health_check_user'
 
# 设置pgpool-II日志和监听端口
log_directory = '/path/to/log/directory'
listen_addresses = '*'
port = 5433

启动服务:

  1. 在主服务器上,启动PostgreSQL服务。
  2. 在从服务器上,启动PostgreSQL服务并开始流复制。
  3. 在pgpool-II服务器上,启动pgpool-II服务。

监控:

  1. 使用pgpool-II提供的状态查询功能来监控数据库的健康状况和连接池的工作状态。
  2. 定期检查日志文件以识别潜在问题。

这个方案提供了基础的高可用性和读写分离,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配置可能需要根据实际环境进行调整,并且可能需要额外的安全措施,如SSL加密和身份验证。

2024-08-29

穿透:

用户查询数据时,Redis和数据库中都没有数据,用户请求会穿过Redis直接打到数据库,可能导致数据库压力增加。

解决方法:

  • 使用布隆过滤器:在应用层维护一个布隆过滤器,记录所有可能存在的键。当用户请求时,先检查布隆过滤器,如果不存在,就直接返回,不进行数据库查询。

雪崩:

当Redis缓存服务器宕机或大量缓存失效时,大量请求直接打到数据库,导致数据库压力剧增。

解决方法:

  • 设置合理的缓存失效时间:保证缓存失效均匀分布。
  • 缓存预加载:在热点数据即将失效前预先更新缓存。
  • 使用Redis集群:提高Redis的可用性。
  • 设置缓存降级策略:当Redis不可用时,使用本地缓存或默认值。

击穿:

一个Key突然过期,导致大量请求击穿到数据库。

解决方法:

  • 设置热点数据永不过期或访问量较少时不设置过期时间。
  • 使用分布式锁:确保只有一个线程去数据库加载数据并更新缓存。

数据不一致:

缓存和数据库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解决方法:

  • 更新缓存时同时更新数据库。
  • 使用事务或锁保证数据一致性。

HotKey:

某个Key的访问量极大,导致Redis负载过重。

解决方法:

  • 使用缓存分层:保存热点数据的不同层次,减少单个Redis的压力。
  • 使用LRU或LFU策略:自动淘汰不常用的Key。

BigKey:

某个Key占用的内存空间大,可能导致内存碎片和性能问题。

解决方法:

  • 避免使用大型的数据结构,如HASH、SET等,尽量使用小型数据结构。
  • 使用SCAN命令分批获取大集合中的元素。
  • 定期检查和清理不再需要的数据。
2024-08-29

由于篇幅限制,我将提供一个核心函数的简要描述,该函数展示了如何在PostgreSQL中使用堆存储管理器(heapam)进行基本的元组插入操作。




/*
 * heap_insert() -- insert a tuple
 *
 * The new tuple is stamped with the current transaction XID and the
 * specified command ID.
 *
 * After the tuple is inserted, an XLOG INSERT record is logged, unless
 * the new tuple is being inserted in a rerun transaction.  The XLOG record
 * includes the new tuple's XID and CID, as well as info about the relation
 * and a log image of the new tuple.
 *
 * It is assumed that the caller has made provision for any necessary
 * permission checks.
 */
HeapTuple
heap_insert(Relation relation, HeapTuple tup, CommandId cid,
            int options, BulkInsertState bistate)
{
    TransactionId xid = GetCurrentTransactionId();
    HeapTuple    heapTuple;
    Buffer        buffer;
    Buffer        vmbuffer = InvalidBuffer;
    Page        page;
    OffsetNumber offnum;
    ItemId        itemId;
    bool        need_tuple_routine = false;
 
    /*
     * Fill in tuple header fields.
     */
    heapTuple = heap_prepare_insert(relation, tup, xid, cid, options);
 
    /*
     * Find buffer to insert this tuple into.  If the insert is requested to
     * go into the HOT chain, we'll try to put it there.  Otherwise, we
     * always put new tuples at the end of the disk file.
     */
    buffer = RelationGetBufferForTuple(relation, heapTuple,
                                       InvalidBuffer, options,
                                       bistate, &vmbuffer, &offnum);
 
    /*
     * Now, do the actual insertion.
     */
    START_CRIT_SECTION();
 
    RelationPutHeapTuple(relation, buffer, offnum, heapTuple,
                         true /* new tuple */ ,
                         options);
 
    if (vmbuffer != InvalidBuffer)
    {
        /*
         * There is no need to register the buffer for the visibility map
         * here, because we haven't inserted the tuple yet. The visibility
         * map bit will be updated when the transaction commits, as usual.
         */
        ReleaseBuffer(vmbuffer);
2024-08-29

Oracle数据库中的连接(Connection)和会话(Session)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它们经常被混淆。

连接(Connection):

连接是指数据库服务器和特定客户端之间的通信路径。每当客户端尝试连接到数据库服务器时,服务器就会创建一个新的连接。连接可以是短暂的(例如,一次SQL查询)或持久的(例如,一个长事务处理过程)。

会话(Session):

会话是指在连接期间的一段活动的请求和响应序列。它可以是一个用户的交互,也可以是一个应用程序的一个实例。在一个会话中,可以发生多个数据库操作,如查询、提交事务等。

区别

  • 连接是物理的,它是一个网络连接或进程间的通信,而会话是逻辑的,它代表了用户与数据库交互的一系列动作。
  • 一个连接可以包含多个会话,也可以没有会话。
  • 每个会话在数据库中都有一个SID(会话ID),可以唯一标识会话。

查看连接和会话数

在Oracle中,可以通过查询V$SESSION和V$PROCESS视图来查看当前的连接和会话数。




-- 查看会话数
SELECT COUNT(*) FROM V$SESSION;
 
-- 查看进程数
SELECT COUNT(*) FROM V$PROCESS;
 
-- 查看并发连接数
SELECT COUNT(USERNAME) FROM V$SESSION WHERE USERNAME IS NOT NULL;

请注意,V$视图是Oracle内部的动态性能视图,它们反映了数据库的实时状态。在使用这些视图时,你通常需要具有相应的权限。

2024-08-29

SQLite 是一个开源的嵌入式数据库引擎,它实现了多数的 SQL92 标准,并且具有很多特性,如不需要独立的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存储于文件中、可以进行 SQL 查询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SQLite 操作和概念:

  1. 创建数据库:

    SQLite 通过命令行工具或编程语言进行操作。在命令行中,可以使用 sqlite3 命令创建和操作数据库。在编程语言中,如 Python,可以使用内置的库如 sqlite3 进行操作。

  2. 创建表:

    创建数据库后,可以使用 CREATE TABLE 语句创建表。每个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个列有一个数据类型(例如:INTEGER, REAL, TEXT, BLOB)。

  3. 插入数据:

    表创建后,可以使用 INSERT INTO 语句插入数据。

  4. 查询数据:

    使用 SELECT 语句查询数据。

  5. 更新数据:

    使用 UPDATE 语句更新数据。

  6. 删除数据:

    使用 DELETE 语句删除数据。

  7. 删除表和数据库:

    使用 DROP TABLE 语句删除表,使用 DROP DATABASE 语句删除数据库。

  8. 事务处理:

    使用 BEGIN, COMMIT, ROLLBACK 语句管理事务。

  9. 索引:

    使用 CREATE INDEX 语句创建索引,可以提高查询速度。

  10. 视图:

    使用 CREATE VIEW 语句创建视图,视图是一个虚拟的表,可以简化复杂的查询。

  11. 外键:

    使用 FOREIGN KEY 约束,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 Python 使用 SQLite 的例子:




import sqlite3
 
# 连接到数据库
conn = sqlite3.connect('example.db')
 
# 创建一个 cursor 对象
c = conn.cursor()
 
# 创建表
c.execute('''CREATE TABLE stocks
             (date text, trans text, symbol text, qty real, price real)''')
 
# 插入数据
c.execute("INSERT INTO stocks VALUES ('2020-01-05', 'BUY', 'RHAT', 100, 35.14)")
 
# 查询数据
c.execute("SELECT * FROM stocks")
print(c.fetchall())
 
# 更新数据
c.execute("UPDATE stocks SET price = 50.0 WHERE symbol = 'RHAT'")
 
# 删除数据
c.execute("DELETE FROM stocks WHERE symbol = 'RHAT'")
 
# 关闭 cursor 对象
c.close()
 
# 提交事务
conn.commit()
 
# 关闭数据库连接
conn.close()

以上代码演示了如何在 Python 中使用 SQLite 进行基本的数据库操作,包括创建数据库、创建表、插入数据、查询数据、更新数据、删除数据等。

2024-08-29

为了设置Nginx作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将请求分发到Tomcat群集,你需要进行以下配置:

  1. 安装Nginx和Tomcat(如果还未安装)。
  2. 配置Tomcat群集,确保它们正在运行并且可以被Nginx访问。
  3. 配置Nginx,使用upstream模块指定Tomcat服务器,并设置代理规则。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Nginx配置示例,用于将请求分发到两个Tomcat实例:




http {
    upstream tomcat_cluster {
        server tomcat1_ip:port weight=1;
        server tomcat2_ip:port weight=1;
    }
 
    server {
        listen 80;
 
        location / {
            proxy_pass http://tomcat_cluste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ost;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
            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roto $scheme;
        }
    }
}

在这个配置中,upstream指令定义了一个群集名为tomcat_cluster的Tomcat服务器组,其中包含了两个Tomcat实例,每个实例有相同的权重。server块定义了监听80端口的服务,并且所有到这个服务器的HTTP请求都会被代理到tomcat_cluster

确保替换tomcat1_ip:porttomcat2_ip:port为你的Tomcat服务器的实际IP地址和端口号。

配置完成后,重启Nginx以应用更改。




sudo nginx -s reload

现在,Nginx将开始负载均衡地将进入的HTTP请求分配到指定的Tomcat群集中的服务器。

2024-08-29

以下是创建一个简单的Django Web应用的步骤和代码示例:

  1. 安装Django:



pip install django
  1. 创建一个新的Django项目:



django-admin startproject myproject
  1. 进入项目目录:



cd myproject
  1. 运行开发服务器: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1. 定义一个简单的模型:



# myapp/models.py
from django.db import models
 
class MyModel(models.Model):
    name = models.CharField(max_length=100)
  1. 创建数据库迁移:



python manage.py makemigrations myapp
python manage.py migrate
  1. 创建一个视图:



# myapp/views.py
from django.http import HttpResponse
 
def index(request):
    return HttpResponse("Hello, World!")
  1. 配置URLs:



# myproject/urls.py
from django.urls import path, include
from myapp.views import index
 
urlpatterns = [
    path('', index, name='index'),
]
  1. 重新启动开发服务器以应用更改:



python manage.py runserver

现在,你可以在浏览器中访问 http://127.0.0.1:8000/ 来查看你的第一个Django应用。

2024-08-29

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 Alibaba的版本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它们必须相互兼容才能正常工作。为了保持兼容性,Spring Cloud Alibaba发布了一份官方文档,列出了支持的Spring Boot版本和对应的Spring Cloud Alibaba版本。

以下是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 Alibaba版本对应关系的一个示例:

Spring Boot 版本: 2.1.x, 2.2.x, 2.3.x

Spring Cloud Alibaba 版本: 2.1.x, 2.2.x, 2021.x

这意味着你可以选择Spring Boot 2.1.x、2.2.x或2.3.x中的任意一个版本,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对应的Spring Cloud Alibaba版本。

举例,如果你选择Spring Boot 2.2.x,那么你应该选择Spring Cloud Alibaba的2.2.x版本。

在实际项目中,你需要在项目的pom.xml或gradle文件中指定Spring Boot和Spring Cloud Alibaba的版本:




<!-- Spring Boot 2.2.x -->
<parent>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parent</artifactId>
    <version>2.2.10.RELEASE</version>
    <relativePath/>
</parent>
 
<!-- Spring Cloud Alibaba 2.2.x -->
<dependencyManagement>
    <dependencies>
        <dependency>
            <groupId>com.alibaba.cloud</groupId>
            <artifactId>spring-cloud-alibaba-dependencies</artifactId>
            <version>2.2.1.RELEASE</version>
            <type>pom</type>
            <scope>import</scope>
        </dependency>
    </dependencies>
</dependencyManagement>

请注意,在实际操作中,你应该参考Spring Cloud Alibaba的官方文档,以获取最新的兼容版本信息。

2024-08-29

Spring Boot 3整合Swagger的步骤如下:

  1. 在pom.xml中添加Swagger依赖:



<dependency>
    <groupId>io.springfox</groupId>
    <artifactId>springfox-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3.0.0</version>
</dependency>
  1. 创建Swagger配置类: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Bea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annotation.Configuration;
import springfox.documentation.builders.PathSelectors;
import springfox.documentation.builders.RequestHandlerSelectors;
import springfox.documentation.spi.DocumentationType;
import springfox.documentation.spring.web.plugins.Docket;
 
@Configuration
public class SwaggerConfig {
    @Bean
    public Docket api() {
        return new Docket(DocumentationType.OAS_30)
                .select()
                .apis(RequestHandlerSelectors.any())
                .paths(PathSelectors.any())
                .build();
    }
}
  1. 在Spring Boot应用的主类或者配置类上添加@EnableSwagger2注解启用Swagger。
  2. 运行Spring Boot应用,访问http://<host>:<port>/swagger-ui/index.html查看Swagger文档。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Spring Boot 3应用整合Swagger的示例: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SpringApplica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boot.autoconfigure.SpringBootApplication;
import springfox.documentation.oas.annotations.EnableOpenApi;
 
@SpringBootApplication
@EnableOpenApi
public class SwaggerDemoApplica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pringApplication.run(SwaggerDemoApplication.class, args);
    }
}

确保你的Spring Boot版本与Swagger版本兼容。Spring Boot 3需要使用Swagger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