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3

tar是Linux中常用的归档工具,可以将多个文件和目录打包成一个文件,同时支持gzip和bzip2等压缩方式。

命令格式:




tar [选项] 文件名 打包的文件或目录

常用选项:

  • -c: 创建新的归档文件
  • -x: 从归档文件中提取文件
  • -t: 列出归档文件中的内容
  • -r: 向归档文件中添加文件
  • -f: 指定归档文件的名称
  • -z: 使用gzip压缩
  • -j: 使用bzip2压缩
  • -v: 显示处理过程中的信息
  • -C: 改变工作目录到指定的目录

示例:

  1. 打包并压缩目录:



tar -czvf archive.tar.gz /path/to/directory
  1. 解压缩并提取归档文件:



tar -xzvf archive.tar.gz -C /path/to/destination
  1. 列出归档文件中的内容:



tar -tzvf archive.tar.gz
  1. 向已有的归档文件中添加文件:



tar -rvf archive.tar /path/to/newfile

这些是tar命令的基本用法,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选项来使用。

2024-08-23

AppImage是一种跨平台的可执行格式,它允许在Linux、Windows和macOS等操作系统上运行。要正确打开一个AppImage文件,你需要确保它有执行权限。以下是如何设置权限并运行AppImage的步骤:

  1. 打开终端。
  2. 使用cd命令导航到存放AppImage文件的目录。
  3. 为AppImage文件添加执行权限:

    
    
    
    chmod +x YourApp.AppImage

    YourApp.AppImage替换为你的AppImage文件名。

  4. 执行AppImage文件:

    
    
    
    ./YourApp.AppImage

    如果你想要直接运行AppImage文件而不修改其权限,你可以使用exec命令或者在文件管理器中双击它。

如果你想要在不终端的情况下直接打开AppImage,你可能需要创建一个快捷方式。这通常可以通过文件管理器完成,例如在GNOME中,你可以拖动AppImage到桌面上或者“应用程序”菜单中。

2024-08-23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resource.h>
 
int main() {
    // 创建一个新的控制组,并获取其路径
    const char *path;
    if ((path = get_cgroup_path("cpu")) == NULL) {
        perror("get_cgroup_path");
        return 1;
    }
 
    // 在控制组的cpu子系统中创建一个新的控制组
    char cpu_path[256];
    snprintf(cpu_path, sizeof(cpu_path), "%s/cgroup.subtree_control", path);
    FILE *fp = fopen(cpu_path, "w");
    if (fp == NULL) {
        perror("fopen");
        return 1;
    }
    fprintf(fp, "cpusubtree_control");
    fclose(fp);
 
    // 设置CPU时间限制
    char cpu_usage_path[256];
    snprintf(cpu_usage_path, sizeof(cpu_usage_path), "%s/cpu.cfs_quota_us", cpu_path);
    fp = fopen(cpu_usage_path, "w");
    if (fp == NULL) {
        perror("fopen");
        return 1;
    }
    fprintf(fp, "100000"); // 限制为100ms
    fclose(fp);
 
    // 设置CPU周期限制
    snprintf(cpu_usage_path, sizeof(cpu_usage_path), "%s/cpu.cfs_period_us", cpu_path);
    fp = fopen(cpu_usage_path, "w");
    if (fp == NULL) {
        perror("fopen");
        return 1;
    }
    fprintf(fp, "100000"); // 100ms周期
    fclose(fp);
 
    // 将进程PID加入到刚创建的控制组中
    char tasks_path[256];
    snprintf(tasks_path, sizeof(tasks_path), "%s/tasks", cpu_path);
    fp = fopen(tasks_path, "w");
    if (fp == NULL) {
        perror("fopen");
        return 1;
    }
    fprintf(fp, "%d", getpid());
    fclose(fp);
 
    // 执行被限制的任务,例如一个无限循环
    while (1) {
        // 这里可以放入需要被限制CPU使用的代码
    }
 
    return 0;
}

这个示例代码展示了如何创建一个新的控制组,并对其中的进程设置CPU使用时间上限。这里的时间限制为100毫秒,周期设置为100毫秒,意味着每100毫秒内进程可以使用的CPU时间不能超过100毫秒。这种方式可以帮助管理和隔离进程的资源使用。

2024-08-23

在Kali Linux中,您可以通过使用Apt包管理器来安装Snipaste。Snipaste是一款基于Windows的截图软件,但它并没有为Linux提供官方支持。然而,有一个第三方维护的版本可供使用。

首先,您需要添加第三方的软件源,这样您就可以通过APT安装软件。以下是添加源和安装Snipaste的步骤:

  1. 打开终端。
  2. 添加Snipaste的官方源:

    
    
    
    echo "deb http://download.snipaste.com/linux/apt all main" | sudo tee /etc/apt/sources.list.d/snipaste.list
  3. 添加公钥以确保软件包的安全:

    
    
    
    wget -O - http://download.snipaste.com/linux/KEY.gpg | sudo apt-key add -
  4. 更新软件包列表:

    
    
    
    sudo apt update
  5. 安装Snipaste:

    
    
    
    sudo apt install snipaste

完成以上步骤后,Snipaste应该就安装在您的Kali Linux系统上了。您可以通过在终端中输入snipaste来启动它。

请注意,这个方法提供的Snipaste版本可能不是最新的,且可能不是官方支持的。如果您需要最新版本或者官方支持,您可能需要寻找其他替代方案或自行编译Snipaste的Windows版本。

2024-08-23

在Linux中启动VNC服务通常涉及安装VNC服务器软件,配置服务,并启动服务。以下是基于TigerVNC的一个基本示例:

  1. 安装VNC服务器: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tigervnc-standalone-server
  1. 配置VNC服务。创建一个新的配置文件或编辑现有的文件:



sudo vi /etc/systemd/system/vncserver@.service
  1. 在该文件中,添加以下内容:



[Unit]
Description=TigerVNC server
After=syslog.target network.target
 
[Service]
Type=simple
PIDFile=/home/username/.vnc/%H%i.pid
ExecStartPre=-/usr/bin/vncserver -kill %i
ExecStart=/usr/bin/vncserver %i -geometry 1280x1024
ExecStop=/usr/bin/vncserver -kill %i
 
[Install]
WantedBy=multi-user.target

替换username为你的用户名。

  1. 重新加载systemd管理器配置:



sudo systemctl daemon-reload
  1. 设置VNC服务的密码:



vncpasswd
  1. 启动VNC服务(以:1为例,表示显示号为1):



sudo systemctl start vncserver@:1.service
  1. 设置VNC服务开机自启:



sudo systemctl enable vncserver@:1.service
  1. 你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VNC服务的状态:



sudo systemctl status vncserver@:1.service

注意:具体的安装和配置步骤可能会根据不同的Linux发行版和VNC软件版本有所不同。

2024-08-23

在Ubuntu上启用SSH服务,你需要安装SSH服务器软件包,启动SSH服务,并确保它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启动。以下是命令行下的步骤:

  1. 安装OpenSSH服务器软件包:



sudo apt update
sudo apt install openssh-server
  1. 启动SSH服务:



sudo systemctl start ssh
  1. 确保SSH服务在启动时自动启动:



sudo systemctl enable ssh
  1. (可选)检查SSH服务的状态:



sudo systemctl status ssh
  1. (可选)如果你需要修改SSH配置文件(通常位于/etc/ssh/sshd_config),你可以编辑该文件,然后重启SSH服务以应用更改:



sudo systemctl restart ssh

现在,SSH服务应该在Ubuntu上运行,你可以通过SSH客户端使用服务器的IP地址和端口22来连接到它。

2024-08-23

tee 是一个 Unix 和类 Unix 系统中的命令行工具,它的功能是读取标准输入然后写入标准输出和文件。如果指定文件已存在,tee 默认会追加内容。如果你想同时将输出显示在终端并写入文件,并且如果文件已存在,你想追加内容,可以直接使用 tee 命令。

以下是一个基本的 tee 命令的例子:




echo "Hello, World!" | tee output.txt

这个命令会在屏幕上打印 "Hello, World!",并将这个文本同时写入当前目录下名为 output.txt 的文件。如果 output.txt 文件已存在,新的内容将被追加到文件的末尾。

如果你想覆盖文件中的内容,可以使用 -a 选项来强制 tee 命令追加内容,或者使用重定向命令 >,如下:




echo "Hello, World!" | tee output.txt  # 追加模式
echo "Hello, World!" | tee -a output.txt  # 覆盖模式
echo "Hello, World!" > output.txt  # 覆盖模式

请注意,>tee 的行为是不同的,> 会覆盖文件的内容,而 tee 默认情况下追加到文件中。

2024-08-23

mkfs 是一个在 Linux 系统中用来创建文件系统的工具。它可以创建多种不同类型的文件系统,例如 ext2, ext3, ext4, xfs, btrfs, vfat, ntfs 等。

以下是一些使用 mkfs 命令创建文件系统的示例:

  1. 创建一个 ext4 文件系统:



sudo mkfs.ext4 /dev/sdX1

在这个例子中,/dev/sdX1 是要创建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

  1. 创建一个 xfs 文件系统:



sudo mkfs.xfs /dev/sdX1
  1. 创建一个 vfat 文件系统:



sudo mkfs.vfat /dev/sdX1

在这个例子中,/dev/sdX1 是要创建文件系统的磁盘分区。

注意:

  • 在运行 mkfs 命令之前,请确保磁盘分区未被挂载。如果已经挂载,你需要先卸载它。
  • 使用 mkfs 命令会删除磁盘分区上所有现有的数据,请在运行命令前备份重要数据。
  • 替换 /dev/sdX1 为你自己的磁盘分区路径。

使用 mkfs 命令时,你可以添加额外的参数来定制文件系统的选项,例如设置块大小或指定标签等。查看 man mkfs 或者 mkfs.FS_TYPE --help 来获取特定文件系统类型的更多信息和可用选项。

2024-08-23



# 定义nginx运行的用户和用户组
user www-data;
 
# 启动进程数
worker_processes auto;
 
# 全局错误日志及PID文件路径
error_log /var/log/nginx/error.log;
pid /run/nginx.pid;
 
# 事件模块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768; # 每个进程的最大连接数
    # 更多的并发连接可以使用"epoll"
    use epoll; # 事件驱动模型
    # 在FreeBSD上使用"kqueue"
    # use kqueue;
}
 
# HTTP服务器配置
http {
    # 设置日志格式
    access_log /var/log/nginx/access.log;
 
    # 默认请求的MIME类型设置
    include /etc/nginx/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 设置用于网页缓存文件的目录
    client_body_temp_path /var/cache/nginx/client_temp;
    proxy_temp_path /var/cache/nginx/proxy_temp_path;
    fastcgi_temp_path /var/cache/nginx/fastcgi_temp;
    uwsgi_temp_path /var/cache/nginx/uwsgi_temp;
    scgi_temp_path /var/cache/nginx/scgi_temp;
 
    # 设置日志的缓冲时间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tcp_nodelay on;
    keepalive_timeout 65;
    types_hash_max_size 2048;
    # 包含其他的配置文件
    include /etc/nginx/conf.d/*.conf;
    include /etc/nginx/sites-enabled/*;
 
    # 服务器配置
    server {
        listen 80;
        server_name www.example.com example.com;
        # 重定向HTTP到HTTPS
        return 301 https://$server_name$request_uri;
    }
 
    # SSL证书配置
    server {
        listen 443 ssl http2;
        server_name www.example.com example.com;
 
        # SSL证书和私钥的路径
        ssl_certificate /etc/nginx/ssl/www.example.com.crt;
        ssl_certificate_key /etc/nginx/ssl/www.example.com.key;
 
        # 配置SSL参数
        ssl_protocols TLSv1.2 TLSv1.3;
        ssl_ciphers 'ECDHE-ECDSA-AES128-GCM-SHA256:ECDHE-RSA-AES128-GCM-SHA256:ECDHE-ECDSA-AES256-GCM-SHA384:ECDHE-RSA-AES256-GCM-SHA384:DHE-RSA-AES128-GCM-SHA256:DHE-RSA-AES256-GCM-SHA384';
        ssl_prefer_server_ciphers on;
 
        # 更多的SSL优化设置
        # ...
 
        # 网站资源的路径
        root /var/www/html;
        index index.html index.htm;
 
        # 网站的其他配置
        # ...
    }
}

这个配置文件展示了如何在Nginx中设置多个域名以及如何为每个域名配置SSL证书,同时包含了重定向HTTP到HTTPS的配置。这是一个基本的配置模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和调整。

2024-08-23

在Linux中,可以使用pthread库中的函数来设置和查看线程的属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函数和示例代码:

  1. 创建具有特定属性的线程: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t thread;
 
// 初始化线程属性
pthread_attr_init(&attr);
 
// 设置线程属性,例如栈大小、优先级等
// 例如,绑定线程到CPU
cpu_set_t cpuset;
CPU_ZERO(&cpuset);
CPU_SET(0, &cpuset); // 绑定到CPU 0
pthread_attr_setaffinity_np(&attr, sizeof(cpu_set_t), &cpuset);
 
// 创建线程
pthread_create(&thread, &attr, thread_function, NULL);
 
// 清理线程属性
pthread_attr_destroy(&attr);
  1. 获取线程属性: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attr_init(&attr);
 
// 获取线程分离状态
int detachstate;
pthread_attr_getdetachstate(&attr, &detachstate);
 
// 获取线程栈大小
size_t stacksize;
pthread_attr_getstacksize(&attr, &stacksize);
 
// 获取线程优先级
int priority;
pthread_attr_getschedparam(&attr, &param);
 
// 获取线程调度策略
int policy;
pthread_attr_getschedpolicy(&attr, &policy);
 
// 获取线程CPU绑定
cpu_set_t get;
CPU_ZERO(&get);
pthread_getaffinity_np(pthread_self(), sizeof(cpu_set_t), &get);
  1. 设置线程为分离状态: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ttr,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1. 设置线程栈大小: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stacksize(&attr, desired_stack_size);
  1. 设置线程优先级和调度策略: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attr_init(&attr);
 
sched_param param;
param.sched_priority = desired_priority;
 
pthread_attr_setschedparam(&attr, &param);
pthread_attr_setschedpolicy(&attr, desired_sched_policy); // 如 SCHED_FIFO 或 SCHED_RR

请注意,在使用这些函数时,可能需要包含适当的头文件,如 <pthread.h>,并且在编译时需要链接到pthread库,例如使用gcc时可以加上-lpthread选项。